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6)题型专练(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6)题型专练(含答案)》 共有 3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D.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 解析:种群密度只能反映单位空间中种群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D ‎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答案:B ‎3.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 A.竞争、竞争  B.捕食、寄生 C.寄生、竞争 D.捕食、互利共生 解析:由题图可知,乙和丙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则乙与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又乙的种群密度随甲的变化为非同步变化,故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 答案:D ‎4.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 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 答案:A ‎5.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 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 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 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 ‎ 解析:由于该岛屿位于太平洋深处,与其他环境存在地理隔离,所以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C错误。‎ 答案:C ‎6.下列不可能发生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现象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某一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发生变化 C.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优势物种无种内斗争现象,劣势物种种内斗争明显 答案:D ‎7. 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答案:A ‎ ‎8.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年数 ‎ 物种数量 植物类别     ‎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 B.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经的三个阶段 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取的 D.表中数据表明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第一年该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 解析: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项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但不能说明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须的三个阶段,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达到乔木阶段,B项错误;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也可采用该方法进行,但需做到随即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C项错误;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其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项错误。‎ 答案:A ‎9.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相同 解析: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当初,物种丰富度并非为“0”,故A不正确;在某些条件不适宜的地方,即使时间允许,群落演替也未必能达到“森林”阶段;第N年时,甲、乙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未必相同。‎ 答案:C ‎10.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 B.相同群落发生的演替,演变后形成的群落类型相同 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 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 答案:D ‎11.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  )‎ A.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是阳生植物 B.物种①和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小于物种②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 C.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 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C ‎12.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 A 解析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3.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  )‎ A.甲=乙      B .甲乙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由动物种类的多少决定,种类越多,丰富度越大;个体的多少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由题中数据可知,甲地物种丰富度比乙地大。‎ ‎14.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答案 D 解析 纵坐标为甲、乙、丙三种鱼类的食物分布,有共同的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故构成竞争关系。‎ ‎15.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答案 B ‎16.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 答案 B 解析 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仍存在,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 ‎17.如图为某一区域内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一定不存在竞争 B.d越小,M与N种间竞争越激烈 C.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D.M、N两物种间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 B ‎18.下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图1中①~④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图1中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 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答案 B ‎19‎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 ‎(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____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 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_______及________。‎ ‎(4)综合图1、2、3可知,_______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答案 (1)竞争 甲 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意思对即可)‎ ‎(2)乙 消费者 ‎(3)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4)环境条件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0.研究小组对某自然保护区四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展开调查研究,获得如下调查结果,请据表中信息回答:‎ 样地 编号 生态系统 类型 海拔 ‎(m)‎ 优势树种 密度(株/hm2)‎ 凋落物现存量(kg/hm2) ‎ N、P、K、Ca、Mg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kg/hm3·a)‎ 甲 ‎ 常绿阔叶林 ‎780‎ ‎ 987‎ ‎6 807.97‎ ‎352.84‎ 乙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1 670‎ ‎731‎ ‎7 118.14‎ ‎323.77‎ 丙 落叶阔叶林 ‎1 970‎ ‎ 530‎ ‎6 975.20‎ ‎ 303.33‎ 丁 亚高山针叶林 ‎2 570‎ ‎430‎ ‎4 250.67‎ ‎243.98‎ ‎(注: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林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物的总称)‎ ‎(1)若要调查每块样地优势树种的种群密度,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为使调查数据尽可能真实,应做到________;若要调查4块样地木本植物类群的丰富度,需要调查的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块样地的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是因群落中各个________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所致。四块样地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小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表中________数据能直接反映四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功能的强弱,凋落物归还量主要取决于群落中________作用强度。‎ 答案 (1)样方法 随机取样并统计足够样方 每块样地木本植物的种类及其数量 ‎ ‎(2)种群 丁 ‎(3)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 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 解析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通常用样方法;为使调查数据尽可能真实,应做到随机取样;避免主观因素,并统计足够样方,使结果接近真实;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多少,故调查4块样地木本植物类群的丰富度,需要调查的项目有每块样地木本植物的种类及其数量。(2)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空间,导致群落形成一定空间结构;丁树种数目较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最小。‎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反复利用的过程,故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数据能直接反映四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功能的强弱,凋落物主要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回归无机环境,故凋落物归还量主要取决于群落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度。‎ ‎21.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做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实验设置 结果 干旱 A组:将大鬣蜥移走 A组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组:不作处理 C组:将小鬣蜥移走 C组大鬣蜥的存活率比B组略有增加 湿润 D组:将大鬣蜥移走 D组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 E组:不作处理 F组:将小鬣蜥移走 F组大鬣蜥存活率与E组差别不大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_______,再将干旱组与湿润组比较后,可以确定两种鬣蜥间是________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组。‎ 答案 (1)竞争或捕食或竞争和捕食(缺一不可) 竞争 ‎(2)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 ‎(3)食物充分,竞争较弱 (4)B 气候湿润时,两种鬣蜥的食物极为丰富,那么大鬣蜥与小鬣蜥之间的竞争较弱,进而移走竞争能力较强的大鬣蜥,对于小鬣蜥来说影响不大。(4)B组对应的环境干旱,食物短缺,而E组对应的环境湿润,食物充足,可见B组与E组比较,E组的小鬣蜥生存的环境优越,利于种群的繁殖,即B组种群密度较小。‎ ‎22.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____________方向上。该结构主要由于地形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不同造成。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 ‎(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它们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如果规划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这些活动会改变群落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答案:(1)水平 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四个中间任意答对两个即可得分) 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 (2)种群密度 样方法 (3)随机取样 (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稳态)‎ ‎23.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请回答:‎ ‎(1)该研究中体现的生物间关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鸽群数量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这会使调查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小”“基本不影响”或“偏大”)。‎ ‎(3)鸽群生活的地方有一片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1)捕食(和种内互助) 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标志重捕法 偏大 (3)柳树比草莓能更好地利用空间和阳光 次生演替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