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6)题型专练(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6)题型专练(含答案)》 共有 3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体内环境的理解,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有组织液。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轴突膜上进行的。‎ ‎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现象或病症是 (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⑤高原反应 ⑥缺铁性贫血症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 A ‎3.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 B.pH 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调节。内环境渗透压、 pH 和温度等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氨基酸、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D.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答案 B ‎5.下图为一健康人的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③为组织细胞,其中的水可来自于②和④‎ B.若③为脑细胞,②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③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①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答案 D 解析 组织细胞中的水不会直接来自于淋巴;氧气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脑细胞需要氧气;骨骼肌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变成葡萄糖;饭后半小时,胰岛素的分泌量要增加。‎ ‎6.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答案 A 解析 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②③均为单向箭头,其余箭头为双向箭头,A正确;血浆蛋白、葡萄糖可以成为内环境成分,但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在物质交换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 ‎ ‎7.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①和② ‎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D.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答案 D ‎8.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答案 D 解析 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所以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 ‎9.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答案 D ‎1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 B 解析 通过Ⅰ机体可进行气体交换,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为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为皮肤。‎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2、解旋酶、Cl-、尿素 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 解析: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氧气、二氧化碳、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A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A ‎12.下列现象中,属于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  )‎ A.氧气进入线粒体 B.肝脏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浆 C.牛奶进入胃中 D.HIV进入脑细胞 解析:线粒体属于细胞结构,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血浆属于内环境,B正确;牛奶进入胃中,而胃是人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HIV进入脑细胞内,不属于进入内环境,D错误。 ‎ 答案:B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答案:D ‎14.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间关系如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是错误的(  )‎ A.①白细胞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Na+‎ 解析:从图可知,①是从血浆渗出形成组织液,白细胞通过变形,可以从毛细血管的血浆中出来;②是组织液回渗形成血浆;③是从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④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所以毛细淋巴管中的Na+不能进入组织液。‎ 答案:D ‎1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血红蛋白的含量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的含量,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A错误。‎ 答案:A ‎16.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B ‎1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 C.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解析:氧气、抗体、神经递质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外液中不含有,A项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中,B项错误;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组织液吸水力升高造成组织水肿,C项正确;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项错误。‎ 答案:C ‎1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肺泡直接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过敏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是异常的体液免疫;人体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使其pH处于7.35~7.45之间,不会因为酸性物质进入血浆而发生剧烈变化;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等低级中枢。‎ 答案:C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9.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 ‎②‎ ‎142 ‎ ‎5.0‎ ‎2.5‎ ‎1.5‎ ‎103.3‎ ‎6.0‎ ‎16.0 ‎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D ‎20.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测得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态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 解析: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甲种海蟹在海水浓度较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海水浓度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血液相对稳定,故调节能力中等;丙种海蟹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时,基本维持平衡,高于正常海水浓度时,也能调节血液浓度的相对平衡,说明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 答案:A ‎2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答案:C ‎22.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同学空腹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190‎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1)血浆是________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其成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要检测血浆pH,其参考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维持渗透压的Na+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进入到内环境的。‎ ‎(4)根据报告单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判定该男子可能患________________病,临床上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治疗此病。‎ 解析:(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血浆的成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HPO等离子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维持渗透压的Na+主要是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进入到内环境的。(4)根据报告单所提供的信息,该男子的血清葡萄糖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可以判断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临床上常采用注射胰岛素方法来治疗此病。‎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1)血细胞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7.35~7.45 HCO、HPO (3)无机盐、蛋白质 消化 (4)糖尿 注射胰岛素 ‎23.请回答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接受这一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此时机体可通过增加________(填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2)运动过程中,血糖会由于大量消耗而降低,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此时机体主要通过________(填激素)的分泌来维持血糖的稳定,而此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 合理适度的锻炼身体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人的免疫系统对体内衰老、被破坏的细胞或癌变的细胞具有________功能。‎ 解析:(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此时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2)运动过程中,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细胞呼吸,此时机体主要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维持血糖的稳定,此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据图可知,注射葡萄糖溶液可以满足能量需求,还可以减少脂肪的分解,避免脂肪分解产物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内环境pH下降。(3)在人体中,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也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的免疫系统对体内衰老、被破坏的细胞或癌变的细胞具有监控、清除功能。‎ 答案:(1)血浆 增多 下降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2)氧化分解过程(或细胞呼吸)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内环境pH下降 (3)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监控、清除 ‎24.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______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血浆、________、________。‎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调节。‎ 答案 (1)酸性物质过多,超出了机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限度 中和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 (2)神经—体液 ‎25.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______________能进入血液;________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4)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5)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 答案 (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2)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 ‎(4)消化系统 循环 (5)循环系统 泌尿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6.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系统。‎ ‎(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3)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需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 (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神经—体液—免疫 (3)5 (4)如图 解析 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a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b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c为泌尿系统。‎ ‎(3)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