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一章 盐 化肥》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2.下列有关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
A.某物质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该物质一定属于碳酸盐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与碱溶液反应
D.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3.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的“镁粉”搓手,去除手上的汗渍,增加掌心与器械的摩擦力.这种“镁粉”溶解性很差,但有很好的吸水性.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得到无色澄清溶液;“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镁粉”是单质镁
B.可以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
C.“镁粉”加水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镁
D.“镁粉”加水煮沸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4.欲检验高温煅烧后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澄清石灰水 D.盐酸
5.检验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的合理方法是( )
A.放入水中不溶解
B.加入稀盐酸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C.加热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加入稀盐酸中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6.某农作物的叶子发黄、发育迟缓且易倒伏,应追加的一种化肥是( )
31
A.(NH4)2SO4 B.KNO3 C.Ca3(PO4)2 D.KCl
7.如图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
A.操作Ⅱ B.操作Ⅲ C.操作Ⅳ D.操作Ⅴ
8.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学校食堂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 )
A.食盐溶液 B.烧碱溶液 C.纯碱溶液 D.食醋溶液
9.小红同学向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溶液中Na2CO3正与BaCl2发生反应
B.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C.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
31
D.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溶液中BaCl2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全
10.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混和后,溶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D.硝酸钡溶液和稀硫酸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
A.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B.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C.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溶液显红色
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12.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该工程示意如下: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①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③、④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⑤操作得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D.⑥操作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13.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向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这说明( )
A.Na2CO3跟盐酸不反应
31
B.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C.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可能是Na2CO3+HCl=NaHCO3+NaCl
D.盐酸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14.某同学就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取m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试验,合理的是( )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 VmL气体
B.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 g固体
C.与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操,得到m2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 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 m3g
15.对于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X可能是CuCl2或Cu(NO3)2
D.Y可能是Na2SO4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并加入试剂.
(1)描述Ⅰ中发生的现象: .
(2)分析Ⅱ、Ⅲ中出现的现象: .
(3)你认为上述哪几种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上述方案中,哪一步实验是多余的? .
17.家庭小实验:将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小玻璃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鸡蛋壳表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一会儿,便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1
18.在昆明世博园中,山东省齐鲁园的“泰山”是从山东运来的花岗石(不与酸反应)堆砌而成的,其中一小部分是用云南石林的石灰石补充的.如果请你来鉴别这两种石料,方法是分别在石料样品上滴加 ,观察到 的一种石料即是 .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熟石灰、B.纯碱、C.天然气、D.硝酸钾、E.纤维素、F.维生素、G.盐酸、H.硫酸这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2)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 ;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
(4)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5)棉、麻等天然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
(6)能于改良酸性土壤并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20.某粗盐中除含泥沙外,还含有 CaCl2和 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进行如下操作:①加过量的 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③蒸发结晶;④过滤;⑤加适量的盐酸至溶液呈中性;⑥取适量粗盐溶解。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为(每项操作只能选择一次) (填序号);操作①的目的是 ;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如图为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填“高”或“低”) 于滤纸的边缘.
(3)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的目的是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22.如图是“△△牌发酵粉”
31
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2)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试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n(H+)与n(OH﹣)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酸碱性
n(H+)>n(OH﹣)
酸性
n(H+)=n(OH﹣)
中性
n(H+)<n(OH﹣)
碱性
据此分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可知水中n(H+) n(OH﹣)(填“>”或“=”或“<”,下同).
(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 ,原因是该溶液中n(H+) n(OH﹣).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n(H+) n(OH﹣).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4.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 (填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
(5)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 。
31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六.推断题(共2小题)
25.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碱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
④ 。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 。
26.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31
(2)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 (填化学式).
七.解答题(共2小题)
27.请仔细阅读下列某种加钙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并填空回答问题.
配料表: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
净含量:500g
成分表:氯化钠≥88%
钙(以Ca计)(0.5~1.3)%
碘(以I计)(20~50)mg/kg
(1)若检验此食盐中是否含碳酸钙,在家庭厨房中可选用 ,进行检验.
(2)为了测定此盐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g这种盐溶于适量水,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0.132g二氧化碳(假设无损失),则此加钙食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8.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4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 克.
(2)据图分析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应是往 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
(3)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反应进程,则当观察到得实验现象为 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是 .
31
2019年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一章 盐 化肥》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分析】对于推论的正确与否的分析,最简洁的方式是通过相应的反例来证明正确与否,只要能够找到一个反应印证其错误就说明是该结论不成立.
【解答】解: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活泼金属能够与盐酸反应得到氢气气体,而本身却不是碳酸盐,故A错误;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故B错误;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电灯照明过程中也发光、放热,故C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这个结论不是说使石蕊变蓝就是碱,而是说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推论的正确与否一定要注意题目中明确的信息要素,如D选项中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显碱性,而不是碱,这个差别很大的结论.通过举反例的形式来验证结论.
2.下列有关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
A.某物质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该物质一定属于碳酸盐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与碱溶液反应
D.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分析】A、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金属与酸反应也会生成气体;
B、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与碱溶液反应,例如一氧化碳;
31
D、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解答】解:A、某物质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该物质不一定属于碳酸盐,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故选项错误;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与碱溶液反应,例如一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不能和碱溶液反应。故选项正确;
D、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体操运动员常用一种白色的“镁粉”搓手,去除手上的汗渍,增加掌心与器械的摩擦力.这种“镁粉”溶解性很差,但有很好的吸水性.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得到无色澄清溶液;“镁粉”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镁粉”是单质镁
B.可以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
C.“镁粉”加水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镁
D.“镁粉”加水煮沸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碳酸盐加入稀盐酸会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进行判断;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碳酸镁,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根离子,煮沸发生了化学变化.
【解答】解:A、向“镁粉”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立刻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碳酸镁,因此该“镁粉”一定不是单质镁,故A错误;
B、生石灰可以吸收水分,但其溶于水放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所以不能用生石灰替代“镁粉”除去汗渍,会对手造成伤害,故错误;
C、加入适量水长时间煮沸后,滤出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但不产生气泡,说明白色固体中不含碳酸根离子,故“镁粉”加水煮沸后滤出的白色固体一定不是碳酸镁,故错误;
31
D、“镁粉”中含有碳酸镁,但煮沸后的固体中不含碳酸镁,说明煮沸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常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并能结合选项灵活分析解答问题,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欲检验高温煅烧后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澄清石灰水 D.盐酸
【分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也就是检验生石灰中是否有碳酸根就可以了.
【解答】解: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只能证明溶液呈碱性,不能证明含有石灰石。加入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相应的现象即可验证物质的存在.
5.检验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的合理方法是( )
A.放入水中不溶解
B.加入稀盐酸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C.加热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加入稀盐酸中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分析】根据碳酸根离子的特性分析,碳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检验碳酸根离子时所用的方法是加入稀盐酸中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解答】解: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将该化合物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证明是碳酸盐。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的试剂要出现一定特有的现象才能鉴别.
6.某农作物的叶子发黄、发育迟缓且易倒伏,应追加的一种化肥是( )
A.(NH4)2SO4 B.KNO3 C.Ca3(PO4)2 D.KCl
31
【分析】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可向土壤中补充含有氮元素、钾元素的复合肥.
【解答】解:
A、(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合题意。
B、KNO3中既有钾元素,又含有氮元素,故符合要求,选项正确。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合题意。
D、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化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如图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
A.操作Ⅱ B.操作Ⅲ C.操作Ⅳ D.操作Ⅴ
【分析】根据量取、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操作Ⅱ是量取15mL水,所需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无需使用玻璃棒,故选项正确。
B、操作Ⅲ是溶解操作,所需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需使用玻璃棒,故选项错误。
C、操作Ⅳ是过滤操作,所需仪器是烧杯、漏斗、铁架台和玻璃棒,需使用玻璃棒,故选项错误。
D、操作Ⅴ是蒸发操作,所需仪器是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和玻璃棒,需使用玻璃棒,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各操作的实验原理与所需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学校食堂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 )
A.食盐溶液 B.烧碱溶液 C.纯碱溶液 D.食醋溶液
【分析】由信息知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浸泡蔬菜时最好加入适量的碱性溶液.依据选项所给的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即可,食盐溶液呈中性,烧碱溶液呈碱性,但碱性太强,且有腐蚀性,纯碱呈碱性,食醋呈酸性.
31
【解答】解:A、食盐溶液显中性,故A错误;
B、烧碱溶液显强碱性,并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了浸泡蔬菜,故B错误;
C、纯碱溶液显碱性,且对人体无害,故C正确;
D、食醋显酸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要熟悉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判断.
9.小红同学向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溶液中Na2CO3正与BaCl2发生反应
B.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C.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
D.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溶液中BaCl2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全
【分析】向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31
【解答】解:A、pH=7时,溶液中Na2CO3正与BaCl2发生反应,pH大于7时,说明氯化钡已经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即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程中,所得溶液显中性,溶液pH=7,该选项说法正确;
C、当氯化钠质量不变时,说明碳酸钠和稀盐酸、氯化钡已经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溶液中HCl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全,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氯化钡才开始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混和后,溶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D.硝酸钡溶液和稀硫酸
【分析】分析题目有两个条件:一是两溶液混合后要发生化学变化,这需要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去判断;二是反应后总质量不变,即要求反应不能生成气体或沉淀.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溶液质量不变,故正确;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溶液质量减小,故错误;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质量减小,故错误;
D、硝酸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质量减小,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后溶液质量是否改变,生成气体、沉淀则质量改变,因此要明确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
A.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B.在Na2CO3、K2SO4、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C.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溶液显红色
31
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形成碳酸钙沉淀,但却不能与盐溶液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
B、根据溶液中CO32﹣、SO42﹣能Ba2+形成白色沉淀、而Ag+能与Cl﹣形成白色沉淀,可判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Na2CO3、K2SO4、AgNO3溶液都有白色沉淀产生;
C、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不溶性的碱如氢氧化铁不能形成碱性溶液,因此也就不能使酚酞变红;
D、根据碳酸盐遇盐酸都能放出气体二氧化碳的性质,由于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钙,因此加入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也就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A不符合实验事实;
B、碳酸钠能与氯化钡生成碳酸钡的白色沉淀,硫酸钾能与氯化钡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硝酸银能与氯化钡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故B符合实验事实;
C、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C不符合实验事实;
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可以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遇盐酸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故D符合实验事实;
故选:AC。
【点评】熟练掌握重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是解答此类问题的知识基础;准确的实验分析则体现分析问题的能力.
12.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该工程示意如下: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①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③、④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⑤操作得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D.⑥操作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分析】
31
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进行分析,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解答】解:A、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搅拌就改变其溶解度,只会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故A不正确;
B、③④两步颠倒不会影响除掉钡离子和镁离子而形成沉淀;故B正确;
C、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所以⑤操作中得到的沉淀共有四种;故C不正确;
D、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从而得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除去的杂质的离子的性质,然后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滴加顺序进行除杂,一般加碳酸根离子要放在加钡离子之后,可以将剩余的钡离子除去,除杂的结果,最后只能有先氯化钠,也就是氯离子和钠离子。
13.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向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这说明( )
A.Na2CO3跟盐酸不反应
B.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C.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可能是Na2CO3+HCl=NaHCO3+NaCl
D.盐酸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A、Na2CO3跟盐酸反应,只是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可能是Na2CO3+HCl=NaHCO3+NaCl;
B、“向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是盐酸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C、“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因为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可能是Na2CO3+HCl=NaHCO3+NaCl;
D、“向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是盐酸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答】解:A、Na2CO3跟盐酸不反应,说法错误,因为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可能是Na2CO3+HCl=NaHCO3+NaCl,无气泡产生,故A错误;
B、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说法错误,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31
C、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可能是Na2CO3+HCl=NaHCO3+NaCl,说法正确,故C正确;
D、盐酸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掌握常用物质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及其用途和常用酸的化学性质;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14.某同学就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取m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试验,合理的是( )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 VmL气体
B.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 g固体
C.与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操,得到m2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 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 m3g
【分析】根据物质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的体积会小于实际生成的气体的体积,错误;
B、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 g固体是碳酸钡,能测定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正确;
C、碳酸钠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的关系列方程组即可计算,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成分的测定,完成此题此题,可以依据测定方案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
15.对于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
C.X可能是CuCl2或Cu(NO3)2
D.Y可能是Na2SO4
【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保持不变.
【解答】
31
解:反应前,存在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另外是X中的原子。反应后,含有一个铜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Y物质中的原子。所以X一定存在1个铜原子。而Y中一定存在2个钠原子。又因为铜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所以X可能是CuCl2或Cu(NO3)2.X与2Y的相分分子质量的差值就是2NaOH和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值,即18,所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一定不是18
故选:AC。
【点评】做此题时,既要考虑到质量守恒定律,又要考虑到铜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是铜的盐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并加入试剂.
(1)描述Ⅰ中发生的现象: 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蛋壳浮在溶液上面 .
(2)分析Ⅱ、Ⅲ中出现的现象: Ⅱ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3)你认为上述哪几种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Ⅰ和Ⅱ的现象结合起来足以说明鸡蛋壳的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上述方案中,哪一步实验是多余的? 第III步是多余的 .
【分析】本题要证明的是碳酸盐,碳酸盐的检验方法是:加入稀盐酸,如果生成气体,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如果变浑浊,则说明是碳酸盐,反之不是.
【解答】解:(1)把鸡蛋壳加入稀盐酸中,鸡蛋壳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由于接触充分,所以产生的气泡较小,气体会附着在鸡蛋壳的表面,把鸡蛋壳托到溶液表面故本题答案为: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蛋壳浮在溶液上面;
(2)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同时也可以使酚酞变红,故本题答案为:Ⅱ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通过前两步即可确认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所以没有必要再做第三步实验了,故本题答案为:Ⅰ和Ⅱ的现象结合起来足以说明鸡蛋壳的成分中含有碳酸盐;第Ⅲ步是多余的.
31
【点评】本题是离子的鉴别题,关键是抓住本离子与其他离子的性质不同之处,石灰石、大理石、鸡蛋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都含有碳酸根,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只能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
17.家庭小实验:将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小玻璃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鸡蛋壳表面 有气泡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一会儿,便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注意生成物的状态。
【解答】解: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而使溶液变浑浊。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盐与酸的反应以及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都是很重要的性质和反应。
18.在昆明世博园中,山东省齐鲁园的“泰山”是从山东运来的花岗石(不与酸反应)堆砌而成的,其中一小部分是用云南石林的石灰石补充的.如果请你来鉴别这两种石料,方法是分别在石料样品上滴加 稀盐酸 ,观察到 表面有气体产生 的一种石料即是 云南石林的石灰石 .
【分析】花岗石不与酸反应,而云南石林的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滴加盐酸时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所以能用盐酸将这两种石头分开.
【解答】解:云南石林的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花岗石不与盐酸反应,所以滴加稀盐酸时会有两种现象,出现气泡的是石灰石,没有现象的是花岗石.
故答案为:稀盐酸;表面有气体产生;云南石林的石灰石.
【点评】鉴别花岗石和石灰石,只需盐酸就可以了,不必用澄清的石灰水,因这只是利用两个不同的现象来区别这两种石头,不是来鉴定碳酸根.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熟石灰、B.纯碱、C.天然气、D.硝酸钾、E.纤维素、F.维生素、G.盐酸、H.硫酸这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G ;
(2)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 C ;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B ;
(4)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D ;
31
(5)棉、麻等天然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E ;
(6)能于改良酸性土壤并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A .
【分析】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天然气;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碳酸钠;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棉、麻等天然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熟石灰能于改良酸性土壤并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
【解答】解:(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故填:G;
(2)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物质是天然气,故填C;
(3)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纯碱,故填:B;
(4)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硝酸钾,故填:D,;
(5)棉、麻等天然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填:E;
(6)能于改良酸性土壤并可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是熟石灰,故填:A.
故答案为:G、C、B、D、E、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组成成分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某粗盐中除含泥沙外,还含有 CaCl2和 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进行如下操作:①加过量的 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③蒸发结晶;④过滤;⑤加适量的盐酸至溶液呈中性;⑥取适量粗盐溶解。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为(每项操作只能选择一次) ⑥②①④⑤③ (填序号);操作①的目的是 除去杂质CaCl2和过量的BaCl2 ;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会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加入碳酸钠应该放在氯化钡的后面,盐酸应该放在过滤的后面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会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加入碳酸钠应该放在氯化钡的后面,盐酸应该放在过滤的后面,所以
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为⑥②①④⑤③,操作①的目的是:除去杂质CaCl2和过量的BaCl2,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故答案为:⑥②①④⑤③,除去杂质 CaCl2 和过量的 BaCl2,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粗盐提纯中的除杂,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碳酸钠应该放在氯化钡溶液之后。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1
21.如图为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烧杯 ,② 漏斗 .
(2)(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填“高”或“低”) 低 于滤纸的边缘.
(3)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的目的是 防止液体受热不匀而飞溅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搅拌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坩埚钳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即可,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 原则,
一贴: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3)根据玻璃棒的作用和蒸发时的实验操作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烧杯,②是漏斗;
(2)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低于滤纸的边缘;
(3)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匀而飞溅;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但要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去蒸发皿时所使用的仪器是坩埚钳.
故答案为:(1)烧杯,漏斗;
(2)低;
(3)防止液体受热不匀而飞溅;较多固体搅拌;坩埚钳.
【点评】对于过滤操作,很多同学都掌握的差不多,但完全掌握过滤的方方面面,很多同学做不到.这就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多总结,理解性的去记忆.
22.如图是“△△牌发酵粉”
31
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2)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试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NaHCO3与水反应产生CO2 。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NaHCO3与酒石酸能反应生成CO2。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31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Na2CO3 。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加水或加热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CO2↑+H2O 。
【分析】(1)根据小明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论来推测甲的实验猜想
根据小明的第二次操作过程,以及结论,得出碳酸氢钠的性质。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又是碳酸氢钠加热的产物,推出反应方程式。
根据碳酸氢钠第一次加热后的产物和加入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确定粉末的成份。
根据以上的实验探究的结论,确定产生二氧化碳的条件。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来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答】解:(1)依据小明在粉末中加水不会产生气体,来确定甲的猜想,故答案为:NaHCO3与水反应产生CO2。
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说明了酒石酸会与碳酸氢钠能反应生成气体,故答案为:NaHCO3与酒石酸能反应生成CO2。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又是碳酸氢钠加热的产物,可以得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方程式,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碳酸氢钠加热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加入盐酸后会产生气体,可以确定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故答案为:Na2CO3。
以上通过不同的探究实验分解验证了乙丙的猜想,故答案为:加水或加热。
根据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CO2↑+H2O。
【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全面的考查,难度较大。
23.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n(H+)与n(OH﹣)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酸碱性
n(H+)>n(OH﹣)
酸性
31
n(H+)=n(OH﹣)
中性
n(H+)<n(OH﹣)
碱性
据此分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可知水中n(H+) = n(OH﹣)(填“>”或“=”或“<”,下同).
(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 溶液变为红色 ,原因是该溶液中n(H+) < n(OH﹣).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n(H+) > n(OH﹣).
【分析】溶液的酸碱性是根据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
(1)根据常温下测得水中pH=7,溶液为中性解答;
(2)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解答;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解:溶液的酸碱性是根据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
当[H+]=[OH﹣],溶液就呈中性;
当[H+]>[OH﹣],溶液就呈酸性,且[H+]越大酸性越强;
当溶液中[H+]<[OH﹣],溶液就呈碱性,且[OH﹣]越大碱性越强.
(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溶液为中性,可知水中n(H+)=n(OH﹣);
(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原因是该溶液中n(H+)<n(OH﹣).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碱性减弱,硫酸氢钠溶液中n(H+)>n(OH﹣).
故答案为:
(1)=;
(2)溶液变为红色<;
(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注意不能根据溶液的PH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要根据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五.计算题(共1小题)
31
24.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加快溶解速率 。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 CaCO3、BaCO3 (填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5)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 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 4.4 g
(2)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3)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
(4)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5)在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反应生成了部分氯化钠;
(6)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31
故填:加快溶解速率。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CaCO3、BaCO3。
故填:CaCO3、BaCO3。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故填: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填: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5)在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故填: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故填:4.4。
(2)设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
x=10.6g,y=11.7g,
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6.3%,
答: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推断题(共2小题)
25.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H2SO4 、碱 Ba(OH)2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31
② H2SO4+BaCl2═BaSO4↓+2HCl ;
④ Ba(OH)2+Na2CO3═BaCO3↓+2NaOH 。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
【分析】(1)酸与碱反应生成硫酸钡,说明碱含钡离子酸含硫酸根离子从而可判断酸与碱;
(2)都可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结合产物情况进行书写,答案可能不唯一;
(3)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类别关系进行整理即可。
【解答】解:(1)酸与碱反应生成硫酸钡,说明碱含钡离子酸含硫酸根离子从而可判断酸与碱分别是H2SO4和Ba(OH)2
故答案为:H2SO4;Ba(OH)2
(2)只要是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且产物是要求的产物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H2SO4+BaCl2═BaSO4↓+2HCl;Ba(OH)2+Na2CO3═BaCO3↓+2NaOH
(3)利用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的类别进行总结以下答案均可。
故答案为: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与盐反应生成两新盐(任意两点均可)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训练了学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6.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BaSO4↓+2NaCl .加入过量BaCl2
31
溶液的目的是 使硫酸钠杂质完全除去 .
(2)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 NaOH、Na2CO3 (填化学式).
【分析】(1)根据氯化钡能够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分析作用;
(2)根据所加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过量,分析盐酸的作用.
【解答】解:(1)氯化钡能够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其中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钠杂质完全除去;故答案为:Na2SO4+BaCl2═BaSO4↓+2NaCl;使硫酸钠杂质完全除去;
(2)由于加入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所以加入盐酸是为的与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故答案为:NaOH、Na2CO3.
【点评】本题考查了粗盐提纯的相关问题,很好的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除杂知识的应用.
七.解答题(共2小题)
27.请仔细阅读下列某种加钙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并填空回答问题.
配料表: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
净含量:500g
成分表:氯化钠≥88%
钙(以Ca计)(0.5~1.3)%
碘(以I计)(20~50)mg/kg
(1)若检验此食盐中是否含碳酸钙,在家庭厨房中可选用 醋 ,进行检验.
(2)为了测定此盐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g这种盐溶于适量水,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0.132g二氧化碳(假设无损失),则此加钙食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分析】(1)碳酸钙含有碳酸根,遇酸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家庭厨房中食醋含有一定量的醋酸,醋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此加钙食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根据加钙食盐的配料表可知,向该盐中加入盐酸,盐酸能与该盐中的碳酸钙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因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所取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解答】解:(1)根据碳酸盐的检验方法,检验碳酸钙需要选取酸,在家庭厨房里食酸含有醋酸,可与碳酸钙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可用醋检验该盐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31
故答案为:醋(或食醋);
(2)设10g该盐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132g
x=0.3g
10g该盐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3%
答:此加钙食盐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
【点评】CO32﹣检验方法:取样品,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气体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中含有CO32﹣.
28.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4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 2 克.
(2)据图分析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应是往 氢氧化钠 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
(3)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反应进程,则当观察到得实验现象为 由红色变为无色 时,反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是 硫酸钠溶液 .
【分析】(1)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积;
(2)从PH变化情况判断加入顺序;
(3)根据酚酞在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判断.
【解答】解:(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40g×5%=2g;
(2)溶液的PH开始大于7,滴加另一种溶液后逐渐减小,可判断是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
(3)酚酞在烧碱溶液中显红色,当酸碱正好中和时,PH=7,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1)2克
(2)氢氧化钠;
31
(3)由红色变为无色;硫酸钠溶液.
【点评】此题考查了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到溶液的PH变化以及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等知识点,难度不是很大,但很典型,很重要.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