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十一章 盐 化肥》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鉴别碳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加热产生二氧化碳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
D.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3.检验碳酸盐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盐酸 D.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4.鉴别碳酸盐常用的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5.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
A.氯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硫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6.针对下列情况所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为防止食品受潮可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重要文件、档案可用碳素墨水书写
C.水壶中的水垢可用食盐水除去
D.土壤呈酸性可用熟石灰改良
7.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33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8.“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
A.熟石灰 B.碳酸钾 C.生石灰 D.烧碱
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B
C
D
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A.A B.B C.C D.D
10.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A.KNO3、CuCl2 B.CuSO4、NaOH
C.AgNO3、HCl D.Ca(OH)2、HNO3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生活经验中,正确的是( )
A.用石灰水刷洗坐便池
33
B.用棉纱球蘸取食醋擦拭铜器上的铜绿
C.等体积的热水比凉水溶解食盐的量要大得多
D.家里冰箱中有异味时,可以放一块烧过的蜂窝煤除臭
12.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该工程示意如下: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①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③、④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⑤操作得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D.⑥操作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13.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A.在溶洞中,当溶有Ca(HCO3)2的水液发生分解,析出固体(在洞顶或洞底),日久天长便形成了钟乳石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的缘故
C.“通风橱”是利用排风扇将橱内废气直接排放到室外的装置,它是一种不完善的防污设施
D.高压氧舱可治疗煤气中毒,原因是和血红蛋白结合的CO跟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CO2
14.王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3
A.图1中b→c段表示生产气体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53
C.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图1中o→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15.下列各组溶液中,在混合时酸都是过量的,反应完全后,无沉淀生成的是( )
A.Ca(OH)2、Na2CO3、HCl B.AgNO3、FeCl3、HNO3
C.BaCl2、K2CO3、H2SO4 D.BaCl2、KOH、HNO3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丽丽的爸爸旅游归来,带回一些钟乳硒石块送给了她.丽丽和同学们想验证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于是她们将其中一块钟乳石带进实验室进行探究.
(1)请你帮助丽丽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小块钟乳石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观察现象.
② ,观察现象.
有气泡生成
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2)查阅资料得知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发生反应).上述预期的实验现象中有气泡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后,为了防止废液腐蚀下水管道或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丽丽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了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她取样测定了废液的酸碱性,你认为她选择的试剂可以是 .测试后得知该废液显酸性,则烧杯中废液的溶质是 .
(4)丽丽向烧杯中的废液里加入过量的 (填序号)能使废液呈中性,过滤后才可安全排放.
①碳酸钙 ②熟石灰 ③生石灰 ④氢氧化钠.
33
17.如图,将洗净的鸡蛋壳放在一玻璃杯中,在杯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杯口,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已知蛋壳成分中含有钙元素,试推测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
18.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取一些草木灰加到盐酸中,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
19.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遇到许多种盐,例如食盐、纯碱、大理石、硫酸铜、高锰酸钾等.在这些物质中,可用作调味剂的是 ,用作洗涤剂的是 ,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20.为了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1)主要的实验步骤有:①溶解 ②称量 ③过滤 ④计算 ⑤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②①③⑤②④D.②④①⑤③
(2)蒸发时有如下注意事项,你认为错误的是 。
A.蒸发皿中的滤液超过了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
B.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C.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滤液受热不均而溅出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的液体
(3)实验结束时发现测得的纯度偏高,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
A.溶解时加水过少 B.蒸发过程中液滴飞溅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湿 D.蒸发皿上有精盐残余。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图.
33
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 .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 ,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验证的方法
现象
结论
猜想Ⅰ:固体A中含CaCO3、Mg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Ⅱ:固体A中含Ba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 ,再滴入Na2SO4溶液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取少量制得的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
猜想Ⅲ成立
22.如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3
(2)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试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3.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33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 (填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
(5)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 。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六.推断题(共2小题)
24.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碱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
④ 。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 。
33
25.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 .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 .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4)如果称量Ⅰ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04%
B.精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
七.解答题(共1小题)
26.小青看见爸爸种花时把草木灰洒在花盆中作肥料,她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于是她取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实验2
探究碳酸钾的性质
向碳酸钾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
33
实验3
探究实验2反应后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
上层清液中有两种溶质
和
[反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请你对实验2反应后产生的废液处理提出可行的方法 .
33
2019年九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十一章 盐 化肥》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鉴别碳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加热产生二氧化碳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
D.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可以根据碳酸盐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碳酸根离子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将样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使生成的气体进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出现浑浊现象,该样品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碳酸盐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碳酸盐的性质才能正确的判断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2.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分析】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固体很多,不一定是碳酸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一些盐的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铵态氮肥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生成氨气.
【解答】解: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因为碳酸钠属于盐,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因为氮气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烧木条熄灭;故错误;
33
D、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因为铵态氮肥与显碱性的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实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检验碳酸盐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盐酸 D.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分析】A、根据酸碱指示剂一般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
B、根据酸碱指示剂一般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盐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盐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A、虽然石蕊遇碱会变蓝色,有的碳酸盐显碱性,但是不是所有的碳酸盐都会溶于水,故A错误,
B、虽然酚酞遇碱会变蓝色,有的碳酸盐显碱性,但是不是所有的碳酸盐都会溶于水,比如碳酸钙就不会使酚酞变红色,故B错误,
C、在固体中加入盐酸会产生气体的,不一定只有碳酸盐,也有活泼的金属,比如:铁,故C错误,
D、在固体中加入盐酸会产生气体,然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生成沉淀,气体就是二氧化碳,也就检验了碳酸盐的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的试剂要出现一定特有的现象才能鉴别.
4.鉴别碳酸盐常用的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碳酸盐的特点是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根据碳酸盐的特点,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碳酸盐常用的试剂是盐酸和澄清石灰水,碳酸盐能使硝酸银和氯化钡产生沉淀,但含有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物质也能使硝酸银和硫酸钡生成沉淀,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盐一般不反应没有现象;
33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的试剂要出现一定特有的现象才能鉴别.
5.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
A.氯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硫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分析】根据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碳酸盐最简单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产生。
【解答】解:碳酸盐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将该碳酸盐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珍珠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珍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该物质是碳酸盐。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滴加盐酸,若产生气体,再检验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针对下列情况所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为防止食品受潮可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重要文件、档案可用碳素墨水书写
C.水壶中的水垢可用食盐水除去
D.土壤呈酸性可用熟石灰改良
【分析】A、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有吸水性。
B、碳素墨水中含有碳,碳常温下性质稳定。
C、水垢是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和食盐水不发生反应。
D、熟石灰呈碱性,能改良酸性土壤。
【解答】解:A、生石灰能和水反应,为防止食品受潮可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故A正确;
B、墨水中含有碳,重要文件、档案可用碳素墨水书写可长时间保存,故B正确;
C、水垢是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和食盐水不发生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去,故C错误;
D、熟石灰呈碱性,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可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对物质用途的判断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33
7.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A正确;
B、进行溶解操作时,应该在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故B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
A.熟石灰 B.碳酸钾 C.生石灰 D.烧碱
【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熟石灰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C、生石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33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B
C
D
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过程分析;
B、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及化学方程式计算氢气的质量分析;
C、根据溶液的pH变化分析;
D、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及反应速率的快慢分析。
【解答】解:A、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不断产生白色沉淀。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沉淀达到最大值,故A图象正确;
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度比锌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产生氢气比锌多,故B图象正确;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的pH大于7,起始点应大于7,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pH逐渐减小,故C图象错误;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取决于碳酸钙的质量,因此最终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但由于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则反应的速率快,故D图象正确;
故选:C。
【点评】
33
此题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结合反应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注意坐标的起点、拐点及变化趋势。
10.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A.KNO3、CuCl2 B.CuSO4、NaOH
C.AgNO3、HCl D.Ca(OH)2、HNO3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若没有沉淀、气体生成,则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
【解答】解:A、KNO3、CuCl2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不发生能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CuSO4、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AgNO3、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Ca(OH)2、HNO3相互交换成分有水生成,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时发生的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生活经验中,正确的是( )
A.用石灰水刷洗坐便池
B.用棉纱球蘸取食醋擦拭铜器上的铜绿
C.等体积的热水比凉水溶解食盐的量要大得多
D.家里冰箱中有异味时,可以放一块烧过的蜂窝煤除臭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石灰水显碱性,不能用于洗刷便池,铜锈能与醋酸反应,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烧过的蜂窝煤具有吸附性.
【解答】解:A、石灰水显碱性,不能用于洗刷便池,故A错误;
B、铜锈能与醋酸反应,可以使用食醋洗去铜器上的铜绿,故B正确;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同体积的热水比凉水溶解的食盐的量不会大很多,故C错误;
D、烧过的蜂窝煤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33
12.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该工程示意如下: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①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③、④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⑤操作得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D.⑥操作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分析】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进行分析,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解答】解:A、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搅拌就改变其溶解度,只会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故A不正确;
B、③④两步颠倒不会影响除掉钡离子和镁离子而形成沉淀;故B正确;
C、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所以⑤操作中得到的沉淀共有四种;故C不正确;
D、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从而得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除去的杂质的离子的性质,然后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滴加顺序进行除杂,一般加碳酸根离子要放在加钡离子之后,可以将剩余的钡离子除去,除杂的结果,最后只能有先氯化钠,也就是氯离子和钠离子。
13.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A.在溶洞中,当溶有Ca(HCO3)2的水液发生分解,析出固体(在洞顶或洞底),日久天长便形成了钟乳石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
33
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的缘故
C.“通风橱”是利用排风扇将橱内废气直接排放到室外的装置,它是一种不完善的防污设施
D.高压氧舱可治疗煤气中毒,原因是和血红蛋白结合的CO跟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CO2
【分析】A、根据碳酸氢钙的化学性质解答;
B、玻璃中含有一种叫二氧化硅的物质,与CO2属同一类物质,可与氢氧化钠反应;
C、根据通风橱的特点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解答.
【解答】解:A、溶洞中,溶有碳酸氢钙的水液温度升高或压强减小时发生分解,生成碳酸钙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析出固体(在洞顶或洞底),日久天长便形成了钟乳石,故正确;
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该物质具有粘性,能把塞子与细口瓶粘连在一起,故错误;
C、“通风橱”是利用排风扇将橱内废气直接排放到室外的装置,并未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所以它是一种不完善的防污设施,故正确;
D、CO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从而使人体缺氧而造成“煤气中毒”,高压氧舱可治疗煤气中毒,是因为可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人慢慢脱离缺氧状态,故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要结合对应知识方能正确解答,有一定难度.
14.王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b→c段表示生产气体过程
33
B.图1中b点的值为53
C.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图1中o→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分析】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b点表示的值为53g,图1中b﹣c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h﹣k段表示;图1中c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图2可以判断是盐酸先反应,因此PH值逐渐增大到7,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PH=7,到k点之后碳酸钠过量。
【解答】解:A、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故A选项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y,则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y 2.2g
106:y=44:2.2g
解得,y=5.3g;
Na2CO3溶液的质量为:=53g,所以图1中b点的值为53,故B正确;
C、c点表示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NaCl一种溶质,故C错误;
D、图1中0→a段反应过程是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开始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当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所以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只有把盐酸反应完了,才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因为如果碳酸钠与氯化钙先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也会被剩余的盐酸溶解掉,将不会看到沉淀。
15.下列各组溶液中,在混合时酸都是过量的,反应完全后,无沉淀生成的是( )
A.Ca(OH)2、Na2CO3、HCl B.AgNO3、FeCl3、HNO3
C.BaCl2、K2CO3、H2SO4 D.BaCl2、KOH、HNO3
【分析】
33
根据物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根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硝酸银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钾能与氢氧化钡不反应.
【解答】解:A、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根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无沉淀存在,故A正确;
B、硝酸银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故B错误;
C、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
D、三物质反应时均不会出现沉淀,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及酸碱盐的溶解性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以便灵活应用.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丽丽的爸爸旅游归来,带回一些钟乳硒石块送给了她.丽丽和同学们想验证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于是她们将其中一块钟乳石带进实验室进行探究.
(1)请你帮助丽丽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小块钟乳石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稀盐酸 ,观察现象.
②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观察现象.
有气泡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2)查阅资料得知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发生反应).上述预期的实验现象中有气泡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实验后,为了防止废液腐蚀下水管道或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丽丽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了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她取样测定了废液的酸碱性,你认为她选择的试剂可以是 石蕊溶液(或pH试纸) .测试后得知该废液显酸性,则烧杯中废液的溶质是 氯化钙和氯化氢(或CaCl2和HCl) .
(4)丽丽向烧杯中的废液里加入过量的 ① (填序号)能使废液呈中性,过滤后才可安全排放.
①碳酸钙 ②熟石灰 ③生石灰 ④氢氧化钠.
【分析】(1)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根据碳酸根离子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
33
(2)根据碳酸钙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水和氯化钙,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石蕊试液、pH试纸等;通过结论溶液呈现酸性,分析反应的程度及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4)根据加入的试剂能够和盐酸反应且有明显的现象,过量时也不会影响溶液的酸碱性分析.
【解答】解:(1)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为:加入稀盐酸,碳酸根离子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碳酸钙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水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测定废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或蓝色、不变色等来证明,也可以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是大于7、小于7还是等于7来证明;因为测定后的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同时溶液中还有生成的氯化钙;
(4)熟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都能够和盐酸反应,但无现象,无法观察反应的程度;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等没有气泡产生时,说明反应完,若碳酸钙过量会沉淀下来,不会影响溶液的酸碱性,故选择①.
故答案为:(1)
实验操作
预期的实验现象
①稀盐酸
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aCO3+2HCl=CaCl2+H2O+CO2↑
(3)石蕊溶液(或pH试纸) 氯化钙和氯化氢(或CaCl2和HCl) (4)①
【点评】本题是有关碳酸钙离子的检验及溶液的酸碱性检验、除杂等的考查,根据碳酸钙离子的检验方法及除杂的原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7.如图,将洗净的鸡蛋壳放在一玻璃杯中,在杯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杯口,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蜡烛熄灭 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已知蛋壳成分中含有钙元素,试推测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 Ca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CO2+Ca(OH)2═CaCO3↓+H2O .
33
【分析】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滴加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生活常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杯口,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已知蛋壳成分中含有钙元素,则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①蜡烛熄灭;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CO3;
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CO2+Ca(OH)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滴加盐酸,若产生气体,再检验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取一些草木灰加到盐酸中,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K2CO3 .
【分析】与盐酸反应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我们可以推测,草木灰中一定含有碳酸根,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了.
【解答】解:
由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与盐酸反应能产生一种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那么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又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故答案为:K2CO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要根据题中的现象推出主要成分,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9.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遇到许多种盐,例如食盐、纯碱、大理石、硫酸铜、高锰酸钾等.在这些物质中,可用作调味剂的是 食盐 ,用作洗涤剂的是 纯碱 ,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大理石 ,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硫酸铜 .
【分析】
3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盐的种类很多,其中有食盐、纯碱、小苏打等.这些盐的用途是在中考中经常考察的点,所以要求学生熟记.
【解答】解:食盐在生活中用于调味;纯碱在生活中主要用于洗涤和食品;大理石用于建筑业;硫酸铜用于农药;高锰酸钾用于医药.
故答案为:食盐;纯碱;大理石;硫酸铜;
【点评】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化学知识,可以说化学是来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所以熟记一些化学知识对于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此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20.为了测定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可溶性杂质)中氯化钠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1)主要的实验步骤有:①溶解 ②称量 ③过滤 ④计算 ⑤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②①③⑤②④D.②④①⑤③
(2)蒸发时有如下注意事项,你认为错误的是 AB 。
A.蒸发皿中的滤液超过了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
B.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C.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滤液受热不均而溅出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的液体
(3)实验结束时发现测得的纯度偏高,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C 。
A.溶解时加水过少 B.蒸发过程中液滴飞溅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湿 D.蒸发皿上有精盐残余。
【分析】(1)根据配置溶液的过程进行排序;
(2)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3)根据配置溶液步骤分析回答。
【解答】解:(1)在配置溶液时首先称量粗盐的质量,再溶解,将混合液进行过滤然后进行蒸发,称量晶体的质量,最后计算。所以顺序是:②①③⑤②④;
(2)A.蒸发皿中的滤液不能超过了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操作错误;
B.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用须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操作错误;
C.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滤液溅出,操作正确;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操作正确;
(3)某同学实验后,计算出氯化钠的纯度大于100%,引起的原因可能是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湿,而溶解时加水过少、蒸发过程中液滴飞溅、蒸发皿上有精盐残余不会导致氯化钠的纯度大于100%。
故答案为:(1)C;(2)AB;(3)C。
33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既考查了粗盐提纯实验的有关注意事项,又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解答时要依据相关知识细心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图.
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 过滤 .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 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 停止加热 ,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验证的方法
现象
结论
猜想Ⅰ:固体A中含CaCO3、Mg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Ⅱ:固体A中含Ba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 稀硝酸 ,再滴入Na2SO4溶液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猜想II不成立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取少量制得的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 滴入BaCl2
有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
【分析】(1)根据过滤是将液体和固体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蒸发皿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加热时会造成液滴飞溅;
(3)根据猜想I、II、III进行对比分析解答,还要结合猜想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经过①的操作分离出了可溶物和不溶物,所以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33
(2)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再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看有无气泡产生即可判断稀盐酸的量;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在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Ⅰ:碳酸根离子遇到盐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碳酸钡会溶于硝酸,而硫酸钡不会溶于硝酸,故答案为:滴入稀硝酸,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要检验硫酸根离子需要滴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故答案为:滴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故答案为:(1)过滤;
(2)滴加盐酸至恰好无气泡放出为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
(3)
验证的方法
现象
结论
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
滴入稀硝酸(或稀盐酸)
猜想Ⅱ不成立
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对粗盐提纯实验的综合考查.
22.如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2)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33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试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NaHCO3与水反应产生CO2 。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NaHCO3与酒石酸能反应生成CO2。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Na2CO3 。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加水或加热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CO2↑+H2O 。
【分析】(1)根据小明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论来推测甲的实验猜想
根据小明的第二次操作过程,以及结论,得出碳酸氢钠的性质。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又是碳酸氢钠加热的产物,推出反应方程式。
33
根据碳酸氢钠第一次加热后的产物和加入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确定粉末的成份。
根据以上的实验探究的结论,确定产生二氧化碳的条件。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来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答】解:(1)依据小明在粉末中加水不会产生气体,来确定甲的猜想,故答案为:NaHCO3与水反应产生CO2。
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说明了酒石酸会与碳酸氢钠能反应生成气体,故答案为:NaHCO3与酒石酸能反应生成CO2。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又是碳酸氢钠加热的产物,可以得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方程式,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碳酸氢钠加热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加入盐酸后会产生气体,可以确定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故答案为:Na2CO3。
以上通过不同的探究实验分解验证了乙丙的猜想,故答案为:加水或加热。
根据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CO2↑+H2O。
【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全面的考查,难度较大。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3.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加快溶解速率 。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 CaCO3、BaCO3 (填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5)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 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
33
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 4.4 g
(2)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2)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3)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
(4)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5)在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反应生成了部分氯化钠;
(6)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故填:加快溶解速率。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CaCO3、BaCO3。
故填:CaCO3、BaCO3。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故填: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4)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填: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5)在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故填:反应生成了氯化钠。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33
故填:4.4。
(2)设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
x=10.6g,y=11.7g,
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6.3%,
答: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推断题(共2小题)
24.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H2SO4 、碱 Ba(OH)2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H2SO4+BaCl2═BaSO4↓+2HCl ;
④ Ba(OH)2+Na2CO3═BaCO3↓+2NaOH 。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
【分析】(1)酸与碱反应生成硫酸钡,说明碱含钡离子酸含硫酸根离子从而可判断酸与碱;
(2)都可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结合产物情况进行书写,答案可能不唯一;
(3)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类别关系进行整理即可。
【解答】解:(1)酸与碱反应生成硫酸钡,说明碱含钡离子酸含硫酸根离子从而可判断酸与碱分别是H2SO4和Ba(OH)2
33
故答案为:H2SO4;Ba(OH)2
(2)只要是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且产物是要求的产物即可,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H2SO4+BaCl2═BaSO4↓+2HCl;Ba(OH)2+Na2CO3═BaCO3↓+2NaOH
(3)利用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的类别进行总结以下答案均可。
故答案为: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与盐反应生成两新盐(任意两点均可)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训练了学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5.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 过滤 .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 NaOH+HCl=NaCl+H2O .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
(4)如果称量Ⅰ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E .
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04%
B.精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
【分析】(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进行分析;
33
(4)根据计算粗盐提纯的产率时,粗盐必须全部溶解,氢氧化钠、碳酸钠在除杂的过程中会生成氯化钠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过滤;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4)计算粗盐提纯的产率时,粗盐必须全部溶解,氢氧化钠、碳酸钠在除杂的过程中会生成氯化钠,所以
A.精盐的产率可能为98.04%,故错误;
B.精盐的产率可能为102%,故B错误;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可能导致产率偏大,故正确;
D.溶解操作中粗盐必须全部溶解,故错误;
E.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故E正确.
故选:CE.
故答案为:(1)过滤;
(2)NaOH+HCl=NaCl+H2O;
(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4)CE.
【点评】本题考查粗盐提纯食盐等知识,熟练掌握操作的步骤及实验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性的考查,难度不大.
七.解答题(共1小题)
26.小青看见爸爸种花时把草木灰洒在花盆中作肥料,她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于是她取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探究草木灰的成分
①有气泡产生;
②石灰水变浑浊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33
实验2
探究碳酸钾的性质
向碳酸钾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 K2CO3+Ca(OH)2=CaCO3↓+2KOH
实验3
探究实验2反应后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
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沉淀生成
上层清液中有两种溶质 KOH
和 K2CO3
[反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请你对实验2反应后产生的废液处理提出可行的方法 酸化处理至中性再排放 .
【分析】实验一,由结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及实验方案中的装置和所使用的药品可推测,该实验在检验草木炭中是否含有碳酸根,即该实验的目的;
实验二,碳酸钾与澄清的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可以能过交换成分而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三,上层清液可能为滴加澄清石灰水量不足时生成的氢氧化钾和未完全反应的碳酸钾的混合溶液,可采取继续滴加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检验;上层清液也可能是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钙与生成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可采取滴加碳酸钾的方法检验;
[反思]碱性废液处理时,可加入适量的酸进行中和,酸碱中和能生成盐和水,降低酸性或碱性溶液对环境或生物的影响.
【解答】解:实验一:为探究草木灰的成分为碳酸钾,需要向样品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些现象说明草木灰为碳酸钾;
实验二:碳酸钾与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K2CO3+Ca(OH)2=CaCO3↓+2KOH;
实验三:如果滴加的澄清石灰水不足,上层清液则为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采取继续滴入澄清石灰水,若有沉淀生成,即能说明为KOH和K2CO3(或滴入碳酸钾溶液检验澄清石灰水过量;若有沉淀生成;则说明含KOH和Ca(OH)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故答案为:
实验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探究草木灰的成分
①有气泡产生;
②石灰水变浑浊
33
实验2
K2CO3+Ca(OH)2=CaCO3↓+2KOH
实验3
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沉淀生成
KOH和K2CO3
[反思]实验2反应后产生的废液主要为氢氧化钾的溶液,溶液呈碱性,可加酸中和至中性后排放;
故答案为:酸化处理至中性再排放.
【点评】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实验室通常使用向物质滴加稀盐酸的方法检验物质中含有碳酸根;其中二氧化碳可使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