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课时 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
代前夜的危机
PART ONE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课时主题】
1368年—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清前期在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的背景下奠定今天疆域的
基础,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仍保持领先地位。
明中后期,江南等局部地区工商业市镇勃兴,商品流通扩大,在经济、社会、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显露出
新旧冲突的征兆,这些因素的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交明演进的趋向。
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在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
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
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
和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交明轨道。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已无法和西方工业文明抗衡,至近代前
夜的清中期,陷入严重的危机。在殖民主义列强的挤压下,中国人民将面临更加艰巨悲壮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
争,缓慢踏上独特的曲折复杂的近代化道路。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
1.明朝的建立与强盛
(1)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时期。
(2)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朱元璋即明太祖,年号洪武。
(3)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立锦衣卫、
迁都北京等举措,奠定了君主集权体制的基本格局。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
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工匠身份等政策,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发展。
【图解记忆】 丞相制演变
明太祖
(古代绘画)考点知识回扣
2.李自成起义
(1)起义原因:明朝末年,官府赋役苛重,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陕西等地遭遇灾荒。对
后金用兵以及连年天灾重压,更加激化矛盾。
(2)1627年,陕西等地饥民相继揭竿而起,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3)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崇祯皇帝登煤山自缢。次日,李自成率部进入内城。明朝宣告覆亡。
3.满族的崛起与清朝代明
(1)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后形成满族。
(2)明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初,清廷得知明朝灭亡,
立即大举兴师,企图入关与农民军争夺天下。途中接
到吴三桂“开山海关门以迎大王”的乞援信,日夜兼
程赶赴山海关。
(3)在满洲贵族与明降将合力绞杀下,农民军损失惨重。
由于新占领区立足未稳,农民军于四月二十九日撤离
北京。五月二日,清兵长驱直入占领北京。九月,清将
首都从盛京迁到北京,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
山海关城门
(河北秦皇岛)考点知识回扣
1.戚继光抗倭
(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
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戚继光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
东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考点二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戚继光
(古代绘画)考点知识回扣
2.郑成功收复台湾
(1)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荷兰军队还以台湾为据点经常骚扰大陆
沿海地区。
(2)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人民的
帮助下打败了殖民者。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郑成功在台湾实行开放政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派士兵四处屯田,帮助当地人民
发展经济,对台湾的开发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郑成功跨海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
作用。
(5)随着时日推移,台湾逐渐失去郑成功时代作为抗清据点的积极意义。康熙二十二
年(1683),清廷派施琅率兵攻取台湾,次年正式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驻军一万镇守。
这一举措有利于国家安定统一,有利于台湾经济开发、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郑成功(现代雕像)考点知识回扣
3.雅克萨反击战
(1)17世纪40年代,沙俄大举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康熙皇帝在多次交涉
毫无结果的情况下,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组织了雅克萨反击战。沙
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
(2)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方第一个边界条约
《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包括库页岛的主权;条约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过境进行贸易。
(3)《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
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清“神威无敌
大将军”炮考点知识回扣
1.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
(1)1690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寻找借口进攻内蒙古,并扬言要联合沙俄攻打北京。为了维护国家统
一,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双方在乌兰布通展开激战,清军击溃噶尔丹的“驼城”,大败叛军。
(2)此后,清军同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近七十年的斗争,终于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3)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
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
考点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考点知识回扣
2.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
(1)西藏藏传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
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
府册封。
五世达赖觐(jìn)见顺治皇帝
(布达拉宫壁画)考点知识回扣
(2)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
禅共同管理西藏。后来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进一步加强,凡西藏的官吏任免,
行政、财政、军事及涉外事务等权力均归驻藏大臣。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
掣签”制度,规定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
定,由驻藏大臣监督。
(3)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
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4)清朝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
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兼管军务和民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
区的管辖。
金奔巴瓶考点知识回扣
3.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1)清前期在民族政策方面恩威并重,在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的同时,对少数
民族地区一般都实行减免赋税等优惠政策,还通过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联系。
避暑山庄、外八庙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其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
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
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清乾隆金嵌珠
“金瓯永固”杯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四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明清北京城
(1)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清朝在入关后继续定都北
京。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
(2)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
宫城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枢。
紫禁城前方的左右两侧分布着气象庄严的太庙和社稷坛,
太庙祭祀祖先,社稷坛祭祀国土和五谷之神。
(3)整个北京城的布局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
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雄伟,规划严整,处处体现着强大的向心力、凝
聚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宏伟气派。
(4)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
艺术的结晶。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太和殿考点知识回扣
2.雄伟的长城
(1)目的: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万里长城。
(2)概况: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明长城
重点设防地段多用砖石砌筑,内填泥土石块,工程坚固,形制结构更趋合理。不但在战略要地加修双城乃至
多道城墙,还在长城沿线险要处构筑空心敌台,既能“内卫战卒”,又可发炮射箭,大大提高了长城体系的整
体防御功能。
慕田峪明长城考点知识回扣
(3)经戚继光等著名将领加固、增设边墙,长城沿线“精坚雄壮”,确保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和安宁。
(4)长城又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5)长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与其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出的豪情壮志
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上下两千年,熔铸成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的精神象征。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五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
1.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
(1)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是推进经济繁盛的动力。
(2)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明末《农政全书》
和《天工开物》两部科技著作中涉及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清前期在江南一带大面积推广双季稻,明代引进的玉米、番薯、马
铃薯等高产作物也在全国范围普遍种植。
(4)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对减轻人口增长
压力、增强抗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清粉彩镂
空转心瓶考点知识回扣
2.新生产关系的萌发
(1)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广泛使用、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
一些从事商品生产的民营手工工场扩大分工协作规模,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大
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已经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乾隆、嘉庆年间,个别行业甚至出现
合伙集资、“照股均分”带有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
(2)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这些因素的发育
成长,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考点知识回扣
3.康乾盛世
(1)15—18世纪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从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清前期,统
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带动手工业发展。民间私营手工业因与市场联系密切、不断改善经营方式,
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粮食加工、纺织、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行业无论在技
术、规模还是产量、质量上都超过前代。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3)农业、手工业繁荣推动商品经济和市镇兴盛。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他们主要
从事长途贩运,大规模批发。有的还兼营放贷、典当或开设钱铺、兑店及牙行经纪等金融机构。一些
原来的农村地区变成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发展成工商业市镇。在传统的大城市中,工商业
也很繁荣。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六 晚明科技成就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2)他通过解剖、跟踪观察、亲尝百草等实验方法获取
第一手证据,考察辨证,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
和含混的记录,著成《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
物,附药方1.1万多则,插图1160幅,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草纲目》插图考点知识回扣
2.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徐光启编著了农学巨著《农政全书》。
(2)他作为“引进西学第一人”,因注重数理研究,坚持调查、实验、观察、总结的近代科学研究方向,而
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德国基歇尔1667年出版的《中国图说》插画)考点知识回扣
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1)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
(2)他的代表作《天工开物》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
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
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并附有123幅插图,被
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3)明末科学技术领域还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朱载堉、
徐霞客。
(4)明清之际,一些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但从总体
来看,明清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特别是入清后,在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的禁锢
压抑下,非但不复再现晚明时期的短暂辉煌,就连晚明已经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未及实行、长期淹没。
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
采煤图反映排除矿井瓦斯的先进技术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七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人民的反抗斗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文化变革注入
了活力。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
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中影响最大的
代表人物是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
(2)进步思想家们倡导言论自由,主张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限制君权,确保
各级政权机构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他们还主张振兴工商业,提
出“工商皆本”“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的思想。
黄宗羲
(古代绘画)考点知识回扣
2.明清小说
(1)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
传。
(2)明中后期以来,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这些以市井小民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展示了这一时
期广阔的社会风貌,反映出社会风尚和民众价值观念的变迁。
(3)明清时期,著名的古典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
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考点知识回扣
3.昆曲与京剧
(1)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繁荣,各种休闲娱乐、服务性行业兴盛,酒楼、茶馆、戏园林立,观赏戏曲成为人们喜
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2)明中后期,起源于江苏昆山,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昆曲文词典雅华美,唱腔婉转优雅,载歌载舞,对各地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
之祖”。
(3)清乾隆年间,徽班以徽戏为主,汲取汉调、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兼容并蓄,融会
贯通,在北京逐渐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
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至近代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沈容圃绘《同光名伶十三绝》,描绘了清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京剧名家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七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1.君主独裁
(1)朱元璋夺取政权之后,对功臣严加防范,不久就大开杀戒,把与他一起起兵反元
的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清除,其中波及面最广的是“胡蓝之狱”。
(2)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1 500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
皇帝指挥。另设内阁学士侍从左右,协助处理政务公文。
(3)朱元璋为加强对百官和京城百姓的控制,特别设立锦衣卫,授予自行侦缉、逮
捕、审讯和刑杀的特权。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任用宦官掌管。东厂
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明“锦衣卫印”考点知识回扣
(4)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时期,中央
设立军机处。大臣所上奏折直接呈递皇帝,批阅后交军机处
处理,确保皇帝意志畅通无阻。清朝确立的这一套围绕皇权
运转的决策与行政机制迅捷、机密,使帝王得以最大限度控
制政局,独断朝纲。
(5)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统一调配资源,推动大一统
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发挥了重要影
响。但明清时期专制皇权高度膨胀,最终将国家命运系于一
人之手,在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等方面带来严重后果。 军机处考点知识回扣
2.八股取士
(1)明清时期科举制在某种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
”“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只能以宋儒朱熹集注为依据,“代圣贤立言”。答题必须
按照八个部分进行,主要部分要对仗、排比,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作“八股文”。
(2)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未能利用统一、规范、高效率的教育选拔机制,脱离社会发展大势,阻碍了向近代社
会转型的进程。
3.厉行文字狱
(1)明清统治者还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文字狱”,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
(2)清朝的文字狱从案情上看大体分反清复明、妄议朝政、触犯皇帝尊严、文字附会四类。厉行文字狱的
目的无非是制造恐怖,震慑人心,用屠刀禁锢钳制思想,维护专制皇权绝对权威。
(3)影响:这种文化专制统治使当时的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思
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九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1.郑和下西洋
(1)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2)概况: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
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3)地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4)影响: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
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
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
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
(现代雕像)考点知识回扣
2.闭关政策
(1)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
严格的限制上。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
(2)原因:盲目自大的观念和对沿海人民出海集聚抗清力量的恐惧,使清统治者将国门紧闭。
(3)影响: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失去利用国际贸易优势地位开辟海外
市场、刺激资产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
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十 近代前夜的危机
1.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1)康乾盛世后不久,清朝迅速衰败,陷入深刻危机。
(2)表现
①人均可耕地面积进一步下降,人多地少,民生困难。
②土地兼并恶性发展,自耕农纷纷破产逃亡,出现大批流民。这种劳力和
土地分离造成的危机,使社会生产不断萎缩,劳苦民众陷入更加悲惨的困
境。
③清中期政治腐败,更加激化社会矛盾。朝廷还以战争、灾荒等为由,公
开卖官鬻爵。濒临绝境的劳苦人民不断掀起殊死的反抗斗争。
(3)结果:清中期的社会矛盾导致朝廷财政亏空、武备废弛,清王朝迅速由
盛转衰。
隆宗门考点知识回扣
2.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1)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清中期除了深受国内社会痼疾困扰外,还面临着前所
未见的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2)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对外闭关锁国,对内坚持“重农抑商
”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热衷于大兴文字狱,把文
化专制推向顶峰。
(3)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4)19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为扭转贸易逆差,采用走私、行贿等手段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一方
面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清朝的财政危机,阻碍了商品流通和社会生产;另一方面,严重摧残了中国
人的身心健康,清王朝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5)清帝国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重难拓展
拓展一 我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朝代 措施 影响
秦朝 “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明朝 八股取士 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清朝 文字狱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中国文化和社
会文明的发展重难拓展
拓展二 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和台湾府的比较
项目 驻藏大臣 伊犁将军 台湾府
设立
时间 雍正帝时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 1684年
职责 代表清政府同达赖、
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管辖新疆地区的军务和
民政 隶属福建省,是台湾地区最高的行政机构
作用
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
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
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
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
土
大大加强了中央对新疆地
区的管辖
有利于国家安定统一安定,巩固了祖国东
南海防,有利用台湾经济开发、社会发展重难拓展
拓展三 我国古代医学成就
项目 《伤寒杂病论》 《千金方》 《本草纲目》
作者 张仲景 孙思邈 李时珍
内容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独
特的治病原则
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和
五千多个药方 总结性药物学著作,也是植物学著作
地位 它是一部临床医学巨
著,被誉为“众方之祖”
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
百科全书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重难拓展
拓展四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演变
朝代 政策 概况 地位
汉朝 对外开放
开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欧洲国家
通过海路来华;与日本和朝鲜友好交往等;佛
教传入中国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为汉朝的兴盛创
造了条件
唐朝 对外开放
唐朝对外开放盛况空前,新罗、日本、大
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来唐,与唐朝通使交
好的国家达70多个
使唐朝走向鼎盛,成为世界先进强国
宋代 对外开放
宋代对外贸易兴盛,先后在广州、杭州等
地设置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市舶司,泉
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宋朝贸易范围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
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元朝 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的国家达到140多个,马可·波罗
来华
元朝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拓展,对世界
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明朝 对外开放 郑和七次下西洋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
交流
清朝 闭关锁国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
广州一处进行 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