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PART ONE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课时主题】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夏商
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创造了以甲骨文、青铜文化和礼乐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早
期文明。
夏朝在基本保留氏族血缘纽带的情况下进入阶级社会。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系融入国家
统治,对凝聚宗族、稳定等级秩序、维系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建立在土
地私有、个体农耕基础上的新型生产关系开始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各诸侯国大力发展生
产,掀起竞相改革的风潮。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与夏商西周同时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也创造出光辉的古代文明。春秋战国时
期,欧洲希腊、罗马文明高度发展,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一 夏商西周的更迭
1.“家天下”
(1)约公元前2070年,禹之子继位称王,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开始了“家天
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在统治集团权力交接的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
【特别提示】“王位世袭制”是一种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
及。
“桀驾人车”(汉画像石拓片)
(2)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
政权机构,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考点知识回扣
2.商汤灭夏
(1)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桀,建立商朝,建部在亳。
(2)商朝前期屡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因此,后代又
把商朝称为殷。
铸有武王伐纣的青铜利簋(ɡuǐ)(陕西临潼零口出土)
(3)商朝设置管理各项事务的官员,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活动地域和影响远远超过夏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国家之一。考点知识回扣
3.武王伐纣
(1)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周武王,联合众多部落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物上开始使
用瓦。城市、道路交通和旅舍邮驿系统十分发达。
(3)西周末年,王室势力日益衰弱。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
史上称为东周。考点知识回扣
1.贵族、平民与奴隶
(1)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2)社会阶层:天子、贵族(西周时,贵族包括周王以下的
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大小贵族往往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3)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经常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甚至会被杀死用于祭祀和殉葬。平民要为王室和贵族承担劳役。
2.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
(1)为了安定社会、镇压反抗以及对外征战,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2)在周人看来,祭祀祖先是与戎马征战同等重要的国家大事。他们摒弃商朝一味敬奉鬼神的观念,倡导
尊祖敬宗的伦常道德和“敬德保民”的思想,用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发挥了增强向心凝聚力的作用。
(3)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调节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
序的作用。
考点二 早期国家与社会考点知识回扣
项目 具体内容
目的 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统治
分封对象 王室子弟、功臣、贵族
主要内容
(1)周王将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2)受封者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原则 血缘关系亲疏
作用
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
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3.西周的分封制考点知识回扣
1.诸侯争霸
(1)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2)周王室东迁后,传统的宗法分封制被破坏,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反而向诸侯“告饥”“求车”。一些诸侯国纷纷革新旧制、富国强兵,
乘机开拓扩张,先后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3)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齐桓公稳定内政以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代
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楚庄王时,楚国又大举北进,并公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代周而王的野心暴露无遗。后来楚
军在邲打败晋国,楚庄王跃升为霸主。
考点三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齐桓公与管仲(汉画像石拓片)考点知识回扣
2.战国七雄
(1)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2)战国初年,宗法分封制进一步遭到破坏,权力下移,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
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其中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姜氏而自立为
诸侯侯。它们与原有的楚、燕、秦并称“战国七雄”。
【误区警示】 春秋五霸的“五霸”是先后出现的,战国七雄的“七雄”是同时并存的。
【知识拓展】 春秋战国成语: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三家分晋、围魏救赵、纸上谈兵。
(3)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同时也冲击着旧的社会秩序,传统的贵族
统治体制渐趋瓦解。在群雄并起的乱局中,各国也只有通过改革方能富国强兵,在竞争中立足。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四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西周时期,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
战国铁犁铧(河南辉县出土)
(2)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3)影响: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凭借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耕作技术,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这些额外扩充的私田产品不再缴纳给国君。私田的主人把土地租给农
民,收取田租,形成新的生产管理方式,极大地激发起个体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
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特别提示】 铁器、牛耕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考点知识回扣
项目 具体内容
目的 变法图强
君主 秦孝公
时间 公元前356年开始
主要内容
(1)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县制,县的长官县令由国君任命;编制户口,加强控制;
统一度量衡
(2)富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
(3)强兵:奖励军功
2.战国时期的改革风潮:各诸侯国纷纷掀起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风潮。战国七雄的变法革新,进一步推
动东周社会向建立在个体农耕基础上的地主经济转型。
3.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项目 具体内容
性质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知识拓展】 商鞅变法带给我们什
么启示?
(1)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是推动社会
进步的动力。
(2)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有勇于
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及不怕挫折和牺
牲的勇气。
【特别提示】 商鞅变法触动旧贵族利益的举措是奖励军功和承
认土地私有。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五 早期中华文化
1.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商朝龟甲卜辞(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
(2)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以及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
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经体现象形、
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构字原则,奠立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
(3)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交流、世
代传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考点知识回扣
2.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商朝工匠已经能够根
据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铜和锡的比例。
(2)代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司母戊鼎(传安阳出土)考点知识回扣
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概况: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构造: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3)评价: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引水分流、自动排沙泄洪,综合发挥防洪、灌溉、水运功效,显示了古代工
匠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工程建成后可灌溉大片土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沃野,人称“
天府之国”。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六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老子与《道德经》
(1)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中。
(2)主张:否认“天命”的绝对权威,提出“道法自然”;
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
2.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像
(1)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奉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2)主张:思想主要包括“仁”和“礼”;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当政者“为政以德”;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考点知识回扣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
儒家 孟子 “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道家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反对“是古非今”
3.百家争鸣
(1)原因: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各国竞相改革风潮中,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
(2)诸子百家考点知识回扣
【特别提示】 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孟子则不加区别地反对所有战争。庄子倡导“无为而治”,孟子倡
导“仁政”,韩非子倡导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法治”。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家相互切磋辩驳,又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有力地促进了
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项目 具体内容
禅让制
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相传,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又
以同样方式传位给禹
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父位,开始“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分封制
“授民授疆土”,并规定受封者的相关义务。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
文化联系,使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重难拓展
拓展一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的比较变法内容 利国 利民 打击贵族特权
承认土地
私有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增强
了国力
农民由奴隶变为农民,获得
人身自由,可支配部分劳动成
果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
和土地的垄断
奖励生产、奖
励军功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军
队战斗力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
徭役;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
的大小封爵
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
有爵位
建立县制,统
一度量衡
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
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颁行全国,方便
各地的经济交流
打击了分封制
重难拓展
拓展二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项目 具体内容
人际关系
老子提倡人应乐天知命;孔子主张“仁”待,即广泛地理解和体帖别人;孟子主张人要善
良,先义后利;墨子主张“兼爱”待人如己
国家治理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庄子和老子
主张“无为而治”
关于战争 墨子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孙武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人与自然
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天地万物本性都应遵循自然;庄子提出顺应自然,人应该与自然
和谐发展
重难拓展
拓展三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