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阅读组合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后一课(节选)
都 德
忽然,教堂的钟打了十二点,紧接着响起了午祷的钟声。这时,普鲁士军队操练回来的军号声在我们窗前响了起来……哈墨尔先生面色惨白,在讲台上站了起来。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高大。
“我的朋友们”,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于是,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按着粉笔,用最大的字母写出:
法兰西万岁!
写完,他仍站那里,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
“课上完了……去吧。”
1.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墨尔先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哈墨尔先生面色惨白,在讲台上站了起来。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高大。”这两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登上月球养蚕、种土豆
秋 凡
①继2016年美国在NASA空间站中培育出第一株在外太空开放的百日菊之后,中国的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于2018年登上月球,届时将在月球上开出第一朵土豆花或拟南芥花。
②月球上面没有气压,重力只有地球的1/6,它的1个白天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而接着就是大约相当于地球上两周的黑夜。那里没有碳,而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元素。寻求在月球上种植植物的方法,比将人类送上月球更具挑战性。
5
③根据已知的动植物生长原理,中国科学家创造了一个能在月球上面适应动植物生长、实现生态循环的小空间——月面微型生态圈。该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终于在2017年9月完成。
④“月面微型生态圈”是模拟动植物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一个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千克。罐子虽然不大,内部却大有乾坤,里面的零部件有几十个,集聚了机械、控制、环境、生物、光学、能源等多学科交叉的研发团队的智慧。
⑤为了让“罐子”里的温度恒定,研究人员给“月面微型生态圈”穿上了保温服,并安装了根据建筑温控上的优势研制出的新型空调。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太阳能电池控制温度,保证了微型生态圈和照相机等一些耗电器材的运行。
⑥因为“罐子”里的资源有限,动植物占用的空间不能过多,加上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温差大,因此,所选的种子必须满足体积小、耐高温、耐冻、抗辐射和抗干扰等条件。经过上千次的筛选,土豆、拟南芥和蚕卵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任务榜上的指定名额。除了土豆、拟南芥两种植物的种子和蚕卵之外,“罐子”里面还有土壤、养分、空气等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以及记录动植物生长的微型摄像机和照相机、调节温度的空调以及提供能源的电池等。
⑦有了恒温技术的保障,“罐子”里的温度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土豆和拟南芥通过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养生态圈里的“消费者”——蚕卵,然后蚕卵排出二氧化碳和排泄物给植物种子,循环往复。如此一来,一个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预计在近3个月后,植物们有望在月球上顺利开出第一朵花。
⑧从发射准备到飞行登月这两个月里,为了让动植物在指定的时空中生长,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以保证动植物在旅途中沉睡,到达月球后再被唤醒。该项目的总指挥谢更新教授介绍,通过“月面微型生态圈”,观察在低重力、强辐射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全过程,能验证月球环境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⑨当两种植物在月球表面开出第一朵花,并结出新的种子;当土豆真的成长起来,或许就意味着能够解决未来人类进入太空生存的食物来源问题,这次实验的价值将更加重大。
(有删改)
4.“寻求在月球上种植植物的方法,比将人类送上月球更具挑战性”,阅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为了让动植物在指定的时空中生长,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以保证动植物在旅途中沉睡,到达月球后再被唤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 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在山上下蛋,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集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的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
5
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8.文章第④~⑦段叙述了老人做的四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的“我”既是“留守乡村的爷爷”的儿媳,又是“孙女”的母亲,二者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留守乡村的爷爷”的性格和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关于“人生”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参考答案
1.普鲁士军队操练回来的军号声在我们窗前响了起来。
2.主要是因为“我”被哈墨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
3.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一方面表现了哈墨尔先生因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而感到极大的痛苦,另一方面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①创造“月面微型生态圈”;②采用多种方法,让“罐子”里的温度恒定;③经过上千次筛选,确定良种和蚕卵;④进行大量实验,保证植物在旅途中沉睡,到达月球后再被唤醒。
5.作比较、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将月球与地球在重力、时间上的情况进行比较,突出了二者的差异,从而更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寻求在月球上种植植物的方法,比将人类送上月球更具挑战性。
6.不能删去。“大量”修饰“实验”,说明实验的次数多,突出了研究人员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及实验工作之艰辛,删去后则不能达到这种表达效果。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7.内容上:突出本文说明对象——登上月球种植土豆和拟南芥的重要意义。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8.第④段写他平时会很仔细地安排活计,并且经验丰富。第⑤段写他坦然面对生死,及早为自己准备寿材。第⑥段写他在儿子考上大学时种了一排树。第⑦段写他在故乡为孙女栽了一棵树。
9.(1)这句话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老人一生劳作却生活简朴,热爱劳动更牵挂儿女的可贵品质,抒发了“我”发自内心的敬意,也为下文写老人所做的事情做铺垫。
(2)这句话赞扬了爷爷用自己的方式留给孙女一条精神的根,让孩子在浮华喧嚣的现实生活中心底有一种依恋和寄托。老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和教育,让人感动,启人深思。
10.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理解老人,感激老人对老公和女儿的教育和培养,尊重老人所做的一切;作为母亲,“我”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支持孩子心系农村的那个故乡,知道用心引领和呵护女儿成长。
11.①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让生活充实而有意义;②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③教育孩子远离浮华,永不忘本;④人的成长需要一种心灵的寄托;⑤劳动最光荣,要让孩子回归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的乐趣。(写出两点即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