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共11套山东菏泽市)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共11套山东菏泽市)》 共有 1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时2 课外阅读 一、(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墙 万吉星 ‎①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防盗笼,杂乱无章的网线、电话线蜘蛛网似的爬满了红砖房。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大多贴满了代办信用卡、疏通下水道的牛皮癣广告。‎ ‎②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进来时,总感觉很陌生,这陌生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 ‎③月子里,父母从乡下带了几百个土鸡蛋给儿媳补身体,蒸炒煎煮炸,直吃得小王媳妇看见鸡蛋就想吐。看着几箱土鸡蛋还大多都没动,小王心里着急,天气太热,时间一长就坏了。‎ ‎④小王媳妇说:“要不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每家送点吧,远亲还不如近邻呢,我们刚搬来,以后少不了要麻烦人家的。”‎ ‎⑤小王觉得这主意不错,便提了一篮鸡蛋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 ‎⑥敲了几下后,他听到门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小王知道这是主人家正对着猫眼往外观察呢,城里人都兴这一套。他便对着门里说:“我是刚搬来对面的邻居,家里有些乡下带来的土鸡蛋,给你们送几个过来。”‎ ‎⑦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音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 ‎⑧小王站在阴冷的楼道里,感觉心里很冷。‎ ‎⑨没过几天,孩子变得不安生了,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吵得小两口不得安宁,也搅得楼上楼下都睡不好觉。小王媳妇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都吵得左邻右舍无法休息了,要不你再去给大家说一声道个歉,伸手不打笑脸人,与其等人家骂上门来,不如先去赔个笑脸。”小王一想到前次吃的闭门羹,心里就一万个不愿意。‎ ‎⑩最后两口子一合计,想到楼下单元门前不是有一块贴小广告的空墙吗?一商量,决定写张小纸条贴在那儿统一给大家表示一下歉意。‎ ‎⑪清晨天一亮,人们出门时,在单元门前的空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张手写的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由于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深表歉意,同时也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在此真诚地感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可爱的小脚印。这张小纸条在那些广告传单中间显得十分温暖。‎ ‎⑫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也是过来人,能理解!”‎ 24‎ 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我家用的是××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 ‎⑬最后有一天,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但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要不我们就一起走出家门,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吧!”‎ ‎⑭关了电视,放下手机,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一轮明月慈祥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哦,原来那张纸条是你写的啊!”“你就住在我对面?搬进来几年了,愣不知道我对面住的是什么人,哈哈哈……”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小区原来的死气沉沉。‎ ‎⑮夜深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临近家门,还不忘回头叮嘱一声:“这个周末每家出两个拿手菜,在院子里搞长街宴哦,不要忘了!”‎ ‎⑯这个小区出名了!这面墙出名了!‎ ‎⑰小王抱着孩子站在那面爱心墙面前,孩子如花的笑容,拆下了人们心中那堵墙。‎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人物,展现了小区居民由冷漠隔阂走向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变化。‎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深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临近家门,还不忘回头叮嘱一声:“这个周末每家出两个拿手菜,在院子里搞长街宴哦,不要忘了!”(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让小区人们之间的关系出现转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墙”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妙处?(至少答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夜猫子为什么鸣叫 田 杕 ‎①嘎、嘎……‎ ‎②夜猫子又叫了,叫得很难听,很神秘。夜猫子就躲在院子外面毛白杨的树冠里,隐身在夜色中。我们看不见它,它也许能看见我们。父亲抄起一把镢头,气冲冲地蹿出去,咣咣砸白杨树的树干,但是没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 ‎③乌云遮住了天空,夜色墨汁般浓郁,寒风凛冽,呜呜……‎ ‎④那年冬天,贼冷贼冷的,西北风很猖獗,夜猫子也很猖獗。‎ ‎⑤爷爷盘腿坐在炕上,表情沉重。爷爷哀叹,夜猫子又叫了,看来我是活不过今年冬天了。母亲安慰他,别迷信了,夜猫子哪有那么大的神通?爷爷说,老一辈都这么说,还能错?母亲说,夜猫子是在别处叫呢,不是冲着咱家叫的,刚才孩儿他爹都去砸树了,夜猫子不在咱家的树上。爷爷说,砸树没用,夜猫子鬼着呢。听声音就在耳旁,就是在冲我叫呢。坏了,看来我活不过今年冬天了。‎ ‎⑥我正在隔壁房间苦读。听着爷爷唉声叹气,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毛。煤油灯黄豆大的灯花,散发着昏黄的光芒。我爬在炕桌上,试卷和书籍几乎将我的脑袋掩埋。室内的温度比外面高不了多少,寒冷猫爪般凌厉,如影随形,如蛆附骨。我围着被子,手上戴着露出半截指头的毛线手套,手上的冻疮此起彼伏,手背已经肿成一个小馒头。我是第二年复读。父亲说,明年再考不上,就下来干活儿。没有别的出路,我只有背水一战。‎ ‎⑦连续几个晚上,爷爷都这样愁眉紧锁,叹气连连,家里笼罩着一种不祥的气氛。父亲的头,没用,母亲的咒骂,更没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爷爷让母亲把他的寿衣拿出来,放在炕头,备着。母亲不愿意,但拗不过他,只好拿出来。‎ ‎⑧爷爷的精神也越来越萎靡。父亲找来了村医生。村医生左看右看,左听右听,也没发现什么毛病,最后悄悄地跟父母亲说,老人年纪大了,身体虚弱,天又冷,出什么状况都正常。爷爷让父亲把嫁到外村的几个姑姑都叫回来,说想见一面。父亲就赶紧骑着那辆破自行车,慌里慌张地去了。‎ ‎⑨第二天,三个姑姑都慌里慌张地回来了,手里都满满的,都提溜着鸡或者鸭,还有挂面、油条啥的,都是好吃的,都是那时候农村的稀罕物。爷爷面带悲戚,跟姑姑们说,夜猫子老是叫唤,看来我是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⑩姑姑们也很悲伤,但仍然强打精神,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夜猫子就是个鸟,知道个啥……‎ 24‎ ‎⑪临走时,大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说,弟媳妇儿,我看咱爹够呛。冬天是老人的坎儿,今年冬天又这么冷,赶紧给咱爹做点儿好吃的吧。经济上有困难的话,尽管说,有我们呢。‎ ‎⑫之后的一段日子,家里就像是过年,天天吃好的。姑姑们带来的鸡鸭吃完后,母亲又把家里仅有的一只大公鸡也给宰了。那只大公鸡原本是母亲留着准备用来换油盐酱醋的。爷爷毕竟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自然,我就跟着沾了不少光。那一阵子,同学们都说我气色好了,不那么枯黄了,人也胖了。‎ ‎⑬第二年的冬天,放寒假回家。吃过晚饭后,跟爷爷边喝茶边闲聊天。这时候,我已经是某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 ‎⑭嘎、嘎……‎ ‎⑮夜猫子又在外面叫起来了,在西北风的呼啸声中叫,还是很难听,很神秘。‎ ‎⑯我打了一个愣怔,然后担心地凝视着爷爷。就见爷爷神定气闲,慢慢品着早已没了颜色的茶水,就跟没听见一样。‎ ‎⑰爷爷,您今年怎么不怕夜猫子了?我很好奇。‎ ‎⑱怕夜猫子?没有的事儿。那是迷信。其实,我从来都不怕夜猫子。夜猫子就是个鸟,知道啥,有啥好怕的?爷爷很不屑地说。‎ ‎⑲那,去年冬天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瞠目结舌,问道。‎ ‎⑳去年嘛,哈哈,去年冬天太冷了,你那时候太瘦了,学得太苦了,我心里不落忍啊,但那时候咱家刚盖完房子,欠了一屁股债,也没办法给你改善生活。后来,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只是让你姑姑她们跟着受累了,她们的日子也并不宽裕,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哈哈……爷爷笑得很开心,透着一丝狡黠,极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1.本文讲述的故事波澜起伏,令人回味。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一说第⑳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4.文章以“夜猫子为什么鸣叫”为题,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山东莱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青霉素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为躲避战乱从东北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外人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话在柳先生这里就成了无稽之谈。‎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过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了过去。那株树是儿子从国外留学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和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了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碴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④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伤者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岷当归十钱……‎ ‎⑤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拥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⑥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起对着柳先生。‎柳 24‎ 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一条腿好后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那个日本少佐走了。‎ ‎⑦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柳先生的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就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⑧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扬长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也转身散去。‎ ‎⑨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子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直挺挺的,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正在院里给颜老爷的那株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⑩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吗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2018年《小说月刊》第5期,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填写空缺部分。‎ 花树被炸→→少佐求医→→→少佐被杀柳先生就义 ‎2.文中多次写颜老爷的那株“花树”,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柳先生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⑨⑩段写了故事的结局,请分析这样结局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8·山东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4‎ 大青衣 胡 玲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 24‎ 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⑪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⑫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青莲去得早,点了杯咖啡喝起来。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⑬老板来了。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⑭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醒。‎ ‎⑮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⑯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⑰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⑱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1.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第④段和第⑯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第⑬段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戏曲文化进校园的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8·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支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 24‎ 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⑰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⑱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⑲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⑳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21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22“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23“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24“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25“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26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7秋明真是好样的!‎ ‎28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 ‎29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丽的化学反应!‎ ‎(选文有改动)‎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 24‎ 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高中时,‎ ‎①__ →前些年,②__ →现在,参加业余 组魔术选拔赛。‎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1)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⑭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标题“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8·云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刷子李 冯骥才 ‎①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各行各业,皆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久了,名字反倒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②刷子李是河北大街 24‎ 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个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③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不信;行内的生气,也愣说不信。‎ ‎④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父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⑤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父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父派头十足。照师父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⑥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好似没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父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似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的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⑦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⑧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父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下。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防不住还要扫一眼。‎ ‎⑨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父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⑩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了。奇了!曹小三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⑪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别人的名气全是虚的?那是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⑫曹小三做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 ‎(选自《俗世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防不住还要扫一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小三做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能明白呢”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8·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 24‎ ‎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得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1)“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18·湖南邵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奶奶的第一次合影 ‎①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照相,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她照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印记。‎ ‎②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一直想给她拍张彩照,等她百年之后使用,毕竟,她已年过九十了。但她从不配合,我的想法一直未能实现。‎ ‎③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 ‎④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毛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奶奶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更加蹒跚。‎ ‎⑤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天没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 ‎⑥转眼冬天来了。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有高速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呀?”‎ 24‎ ‎⑦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到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回去看看。‎ ‎⑧院子里依然静悄悄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 ‎⑨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耳后,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回头看,是奶奶。‎ ‎⑩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走出她“宅”了许久的屋子,微笑地看着我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 ‎⑪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从不知道这棵树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我一抱都搂不严。‎ ‎⑫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树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保不住了。二丫,你给我照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我的眼泪竟然“哗”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 ‎⑬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透过被泪水模糊的眼,我看了看镜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摁了快门。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 ‎⑭一年后,奶奶和那棵老油桐以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 ‎1.根据第①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为什么以“奶奶的第一次合影”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多处提到油桐树,请说说油桐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 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18·四川宜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后的老师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 24‎ 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并未交代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18·浙江台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玉白菜 24‎ 李世营 ‎①杨石头南山采石,采了半辈子,偶得一彩石,青白相间,纯净天然,状若白菜,稍经打磨便光泽鲜亮。杨石头携带回家,视若珍宝,闲暇时常拿出把玩,取名“玉白菜”。‎ ‎②有一日,杨石头老伴身体不舒服,到县城医院检查,医生说心脏异常,必须做一个大手术。手术费和医药费算下来要好几万,这可愁坏了杨石头。儿女们都在外地打拼,杨石头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惦记起自己的“玉白菜”来。‎ ‎③杨石头带上“玉白菜”,找到县城石头坊的老板赵德茂,请他估个价。杨石头和赵德茂并不陌生,两人早年曾一起在南山采石场当石匠。后来杨石头听说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承包南山采石场发了财,生意越做越大,从当地扩展到周边几个县。‎ ‎④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老杨,亏你干了半辈子采石匠,这能算上品奇石?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你在难处急用钱,我给你顶码价,五千。”‎ ‎⑤杨石头的脸,立马羞成柿子红。他带着“玉白菜”悻悻返回医院,医生却给他一个好消息。杨石头老伴的病情,经省城来的专家复诊,已确认并不需要做手术,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就能痊愈。经过这场风波,老伴虽然没事,杨石头却有了心结。此后,那个“玉白菜”,他再没侍弄过。‎ ‎⑥没想到两个月后,赵德茂竟主动上门,还带来两瓶三十年的陈酿,一句一个“杨哥”,直喊得杨石头脑袋发蒙。‎ ‎⑦赵德茂问起“玉白菜”,说上次没看仔细,还想再过过眼。拿到“玉白菜”,赵德茂掏出放大镜,从色泽到纹理仔细端详了好久。“杨哥,这石头虽不是绝佳上品,但也是个好看的玩意儿,成色不错。而且‘玉白菜’,就是‘遇百财’,招财纳宝寓意好啊!我想买来送给一位新交的朋友,他名字里正好有个‘玉’字。五万,怎么样?”‎ ‎⑧杨石头拿过“玉白菜”,沉吟不语。赵德茂有点急了:“价格你还可以抬,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可一定得卖给我!”‎ ‎⑨突然,杨石头的手机响了。接通电话,他先是三个“哦”,接着是三个“好”。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怎么样啊,兄弟?”迎着赵德茂乞求的眼神,杨石头像是下定了决心。他磕磕烟灰,把旱烟袋往腰间一别,说:“上品也好,普通石头也罢,我决定不卖了。”‎ ‎⑩赵德茂失望而去。‎ ‎⑪三天后,杨石头独自一人带着“玉白菜”坐车去了县城,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县长的办公室。县长开了门,一见杨石头,又惊又喜地说:“爹,您咋来了?”‎ ‎⑫杨石头不言语,大步进屋,取出“玉白菜”,双手捧着放到办公桌上。屋里沙发上坐着的赵德茂,脸色霎时变得通红,他偷偷瞄了一眼放在脚边的袋子,里面是一份没来得及送出的厚礼。‎ ‎⑬原来三天前杨石头接的那通电话,就 24‎ 是小儿子杨玉洁打来的。儿子被组织上安排到家乡任职,特地打电话向父亲报告喜讯。‎ ‎⑭窗外一抹阳光洒进屋子,照得“玉白菜”熠熠生辉。如今的“玉白菜”,上面比三天前多了两行醒目小字:清白坚贞,两袖清风。那字迹,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杨石头刻碑常用的魏碑体。‎ ‎⑮“儿子,得守住这八个字啊。”抽着旱烟的杨石头心里默默念叨着,笼在头上的那一片旱烟雾,久久不散。‎ ‎(选自《2017年微型小说年选》,有改动)‎ ‎1.根据小说主要情节填空。‎ 杨石头偶得彩石并取名“玉白菜”→____________________→杨石头拒绝赵德茂高价购买“玉白菜”→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句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这个句子写出了杨石头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写“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为什么以“玉白菜”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参考答案 一、‎ ‎1.小王夫妇 相互关爱(和谐共处)‎ ‎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防盗门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面对敲门声,屋内人的戒备与冷漠,从而体现了小区居民之间关系的疏离。‎ ‎(2)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区居民中秋联欢时的喜悦兴奋,以及夜深归家时的不舍,从而体现了小区居民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 ‎3.①小王夫妇的真诚努力感动了小区居民;②小区居民本性善良;③小区居民内心对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渴望。‎ ‎4.①标题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并且故事围绕“墙”展开,“墙”是小说的线索;②“墙”字留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墙”既是实指,又虚指人们的心灵隔膜以及消除了隔膜充满爱心的心灵,以它为标题,表明人们相互之间真诚的沟通交流是消除心灵隔膜的有效途径,给人以生活的启迪。‎ 二、‎ ‎1.夜猫子鸣叫,爷爷觉得活不过今年冬天了,“我”内心感到恐惧;然后夜猫子还在鸣叫,爷爷精神越来越差,姑姑们拿好东西来看望爷爷,“我”跟着沾光;第二年冬天夜猫子又叫,爷爷却气定神闲,“我”终于明白了爷爷当年的苦衷。‎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插叙,交代“我”深夜苦读的原因,也为下文写爷爷疼爱“我”而设置“骗局”做铺垫,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①文章的结尾处用爷爷的话,补充交代了去年冬天爷爷听到夜猫子鸣叫故意装病的原因;②点明文章主题,突出浓浓的亲情,表现了爷爷对孙子的爱;③用爷爷的话与前文“爷爷毕竟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自然,我就跟着沾了不少光。那一阵子,同学们都说我气色好了,不那么枯黄了,人也胖了”的内容相照应,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完整、严谨;④结局出人意料,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4.以“夜猫子为什么鸣叫”为标题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贯串全文,起到线索的作用,使文章显得富有条理。‎ 三、‎ ‎1.①医治花树 ②为少佐治病 ③摔缸折花树 ‎2.①花树代表了颜老爷的儿子,象征了抗日爱国精神;②侧面表现了柳先生医术的高超;③烘托了柳先生抗日的决心与爱国之情;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恪守医生职责,救死扶伤;坚持正义、坚守民族气节、忠心报国。‎ ‎4.文章结局的设计独 24‎ 具匠心,柳先生先帮日军少佐医好伤腿,再把日军少佐杀死,结局出人意料,震撼人心,发人深思;卒章显志,点明了文章中心,深化了主旨。‎ 四、‎ ‎1.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青莲弃演青衣;青莲重演青衣。‎ ‎2.第④段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第⑯段侧面描写,通过表姑的话,表现了柳月如热爱戏曲,淡泊名利,坚守信念,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4.表现了青莲对师傅的愧疚和完成师傅遗愿的决心;表达了青莲对戏曲的热爱;照应前文,反映了对传统戏剧(传统文化)的继承。‎ ‎5.柳月如和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者;情节围绕青衣展开,“大青衣”贯穿全文始终;突出主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6.示例: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将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 五、‎ ‎1.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 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 ‎2.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秋明的人生阶段串联起来;②“我”是秋明人生经历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③直接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3.(1)“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 ‎(2)“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 ‎4.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叙述秋明因家庭变故化学梦破灭后的表现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秋明对于化学的热爱以及善于钻研、做事认真的特点。‎ ‎5.①上初中时,秋明给我们演示的化学实验很美,很有趣;②秋明没有成为化学家,却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资助孤残儿童,这种变化就像化学反应一样美丽。‎ 六、‎ ‎1.①总领全文,通过写天津的世俗民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为刷子李的出场做铺垫;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在文中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子李刷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 ‎(2)“扫一眼”写出曹小三发现师父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父手艺高超的质疑,师父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下。为下文“刷子李”最后掲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4‎ ‎3.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父“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4.①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等写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②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心细如发;③和管事谈事时的派头十足,体现刷子李的大胆自信。‎ ‎5.明白了“打铁还靠本身硬”的道理,手艺的高超不是吹出来的,要脚踏实地。‎ 七、‎ ‎1.(1)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 ‎(2)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2.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 ‎3.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4.示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八、‎ ‎1.迷信,固执。‎ ‎2.①设置悬念,“第一次”合影是什么情况,和谁“合影”,这些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②“合影”二字点出贯串全文的线索“照相”;③“第一次合影”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揭示作品的主旨,表现奶奶对爷爷和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对家的热爱。‎ ‎3.小说四次出现油桐树,作用有以下几点:①贯穿主要情节;②推动情节发展;③表现人物形象;④升华作品主旨。‎ ‎4.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那条白线比作一道“阴森恐怖的符”,表现“我”面对拆迁惊慌、无奈的心态,也说明拆迁给“我”的冲击之大,因为爷爷栽的油桐树即将消失,奶奶即将逝去。‎ 九、‎ ‎1.①关爱学生,甘于奉献:每天放学送学生离校;为学生争取过冬的衣物;为保护学生以致腿瘸;怕学生们上学不便坚持不撤点到最后。②坚守岗位,热爱教育:即使生活艰难也愿留在山区继续教书;即使学校破败、自己年老力衰,仍激情澎湃地教孩子们读书。③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生活简朴,甘于清贫;一辈子当一位乡村代课老师,不图名不图利,为了学生默默地坚守到最后。‎ 24‎ ‎2.①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写出山村学校的破败与师生学习环境的艰辛。②渲染出孤寂、无奈和悲凉的氛围,奠定情感基调,为下文教学点可能被撤销埋下伏笔,也为作为学生的“她”劝老师离开做了铺垫。‎ ‎3.①表达了对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坚守和奉献的老师的赞美与歌颂。②提醒反思:决策部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实际需求,不搞“一刀切”。③提出了社会生活中诸多愿景与现实冲突时的矛盾现状,启人思考。‎ ‎4.示例1:认为最后一所学校会被撤销。理由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山区的学校环境确实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她”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希望为曾经生活过的学校里的孩子和恩师谋福利: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恩师生活得更好;作为教育局局长的“她”要落实县委的相关政策决定等。‎ 示例2:认为最后一所学校没有被撤销。理由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她”感受到恩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她”住在山区时,在与恩师、乡亲的交流中感知到“她”的做法并不符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她”为自己只是一厢情愿“整合教育资源”而不能为乡亲父老和恩师带去福利感到愧疚等。‎ 十、‎ ‎1.杨石头想把“玉白菜”卖给赵德茂来给老伴治病 杨石头把“玉白菜”送给儿子 ‎2.(1)“惊”写出了赵德茂发现“玉白菜”是一块上品奇石时的惊喜,“笑”和“撂”写出了赵德茂掩饰自己的惊喜,想压低玉石价格的心理,写出了他的不讲情谊、唯利是图。‎ ‎(2)这个句子写出了杨石头内心的犹豫:是把“玉白菜”卖给出高价但人品不好的赵德茂,还是送给刚回来当县长的儿子。‎ ‎3.一方面写出了赵德茂是一个靠攀附权贵来谋利的商人,另一方面为下文写赵德茂到县长办公室送礼这一情节做铺垫。‎ ‎4.“玉白菜”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玉白菜”隐含着小说的主题。文中的赵德茂认为“玉白菜”寓意“招财纳宝”,想用高价买来送人谋利;而杨石头认为“玉白菜”代表做人要“清白坚贞,两袖清风”,决定送给当县长的儿子,勉励他做个好官。小说以此为标题,表达对为官清廉的美好期盼。‎ 2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