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小卷(十二)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的少年时代在闽赣交界的偏僻小镇上度过。东边,武夷山脉横亘两省之间,山重水迭;西边,__①__,早已失去往日的喧嚣。一条简易的沙石路,由南而北穿过小镇两排(粗陋/粗鄙)的泥房子,蜿蜒于崇山峻岭间。物质的一贫如洗,与精神桎梏相互纠缠。泥土房里的生活,基本是一潭凝滞的死水。大多数夜晚,万籁俱寂,偶尔传来的夜车爬坡时的低吼声,仿佛从地层深处升起,(摇曳/摇撼)着身下脆弱的床板,惊扰了梦枕上的酣睡。似睡未睡之际,夜行人的脚步声若远若近,似有似无。微风拂过瓦楞,__②__;细雨滑落屋檐,像夜的呢喃。风声鹤唳的夜晚,神思飘忽的夜晚,孕育了一颗(敏锐/敏感)而多情的心。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嚣(xāo) 横亘 山重水迭
B.蜿(wān) 桎梏 崇山峻岭
C.脆(cuì) 凝滞 万籁俱寂
D.拂(fú) 酣睡 风声鹤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粗鄙 摇撼 敏锐
B.粗陋 摇曳 敏锐
C.粗鄙 摇曳 敏感
D.粗陋 摇撼 敏感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废弛的古驿道被乱草密林遮蔽 ②若号角吹响
B.①乱草密林遮蔽了废弛的古驿道 ②若远人轻唤
C.①废弛的古驿道被乱草密林遮蔽 ②若远人轻唤
D.①乱草密林遮蔽了废弛的古驿道 ②若号角吹响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却使它们相得益彰。
B.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到了末日。
C.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看春晚几乎成了我们每个家庭除夕的必备项目。
3
D.他喜欢吹毛求疪,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缺点大做文章。
5.下列句子中,表达准确、逻辑严密的一句是( )
A.青岛峰会开幕在即,岛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隆中对》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清代小说家,他著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B.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作家,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C.《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D.《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词中的“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7-8题。
襄邑①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②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 ①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年),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
7.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前两句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8.后两句诗句中“云不动”与“云与我俱东”矛盾吗?为什么?
3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解析】 嚣—xiāo,山重水迭—山重水叠。
2.D 【解析】 粗陋:粗糙简陋。粗鄙:粗俗。这里指房屋简陋,应选“粗陋”。摇撼:摇动。摇曳:摇荡。两者相较,“摇撼”程度更重;从上文“吼声”和下文“惊扰”看,应选“摇撼”。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这里重在体现“反应快”而非“眼光尖锐”,应选“敏感”。
3.C 【解析】 从下文看,第一处横线应以“古驿道”为陈述对象;第二处横线表现的是夜晚声音的轻柔,“远人轻唤”更合语境。
4.C 【解析】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5.B 【解析】 A.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准备”;C.语意重复,应去掉“约”或“左右”;D.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
6.A 【解析】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
二、诗歌鉴赏
7.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8.不矛盾。运用了以静衬动的写法,以云不动的错觉来写自己与云俱东的动态,显得活泼有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归京途中轻松愉悦的心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