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精品练习(带解析共9套浙江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分析散文结构,鉴赏表达技巧 ‎(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 一、(2017·金丽衢十二校一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用5分硬币换来祖母临终前的一段光明,我觉得也算蛮值当的。‎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这一睡便是长眠不醒。很多人的一生,没有长过一句简短的歌词。‎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个等你的娃儿吗?”‎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7‎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 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发生。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1.祖母临终时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作者对此的理解先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该题的答题区间为第一、四、五、七段以及文章倒数第二、三段。分析这几段,可得出“我”的理解过程:最开始“我”不理解“祖母临终前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接着对父亲的解释表示疑惑,最后理解了祖母的意思。‎ 答案 ①先是不理解,“用5分硬币换来祖母临终前的一段光明,我觉得也算蛮值当的”,仅从经济角度考虑。②后是疑惑,父亲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③最后是理解,“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题型上看,此题是典型的“鉴赏题”,即鉴赏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作答时,首先要指出表现手法,其次要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结合表现手法,一般落实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如用“莲花”比喻祖母的酒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临终前与祖父“相会”时的安详与满足;又详细地写祖母的手,突出了祖母劳碌的一生及临终前对家人的不舍。‎ 答案 ①以“莲花”比喻祖母的酒窝,写出祖母临终与祖父“相会”时的安详与满足。②以“奋力伸出”“骨瘦如柴”“像菩萨”特写祖母的手,写出了祖母为家人耗尽一生心血,临终时对亲人的眷恋与不舍。(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情理亦可)‎ ‎★3.简析题目“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一般说来,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标题与表达技巧、标题与内容结构、标题与主题情感、标题与作者及读者的关系等方面去挖掘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就本文来说,标题“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象征着祖母的品格,而“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又是祖母的人生哲学。‎ 答案 ①“蜡烛”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蜡烛”是祖母品格的象征。③“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是祖母的人生哲学。‎ 7‎ ‎4.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分析文章的主旨可从对祖母人格的赞美入手,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做有理有据的探究。‎ 答案 主旨:表达了对祖母身处苦难而不消沉的坚忍的品格的赞美,对她驾驭苦难,牺牲自己,为他人谋幸福的奉献精神的敬仰。(意思对即可)‎ 感悟:略。‎ 二、(2017·杭州二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0分)‎ 聆听寂静 魏艳枫 我们惧怕沉默,‎ 声音救赎。‎ 但沉默无限,‎ 它没有面相。‎ ‎——[美]爱米利·狄金森 ‎①有人说沉默是金,对我来说,沉默的确像黄金一样宝贵了,因为我再也找不到可以沉默的所在。我周围到处都是声音,如果我想沉默,没入自己心灵一会儿,立即就会有人来要我发言或要我听他们发言。因为他们不能沉默,所以,他们也要来破坏别人的沉默,沉默就像孤独,是这些躁动的人无法理解的领域,所以,他们要将其化为一种他们可以理解、可以控制的东西,如果他们不能,在他们看来,这种事物就是与他们敌对的。‎ ‎②都市里到处充满了喧哗——长满绿树的花园中,许多人在随着歌曲的节奏跳舞,从早到晚地跳,如果没有这种狂歌劲舞,他们就会觉得乏味。公交车中、出租车中、穿越原野的火车中、高空飞行的飞机中,总是有电视机在播放各种节目或有广播或有歌曲在播放。除了睡觉的时间之外,旅客们的整个行程都被这些节目填满,似乎大家觉得这样才是生活,而如果没有这些声音,旅途就会变得令人无法忍受的无聊。都市里的许多餐厅都会播放乐曲伴随客人进食,而许多超市也会播放乐曲。都市里的生活似乎是永远的躁动,这些人要 7‎ 一刻不停地活动,不活动他们的生命力就会搅得他们烦恼不安,为了把这生命力释放掉,他们就会去破坏,而当他们太累,没有力量活动时,他们就会像画上一个休止符一样猛然地睡去、沉入断灭。而断灭不是宁静,我曾经以为睡眠可以忘忧,可是,我入睡前有什么烦恼,睡醒之后就还有什么烦恼,短暂的丧失意识的状态没有给我带来我想要的愉悦。所以,无论在断灭中,还是在躁动中,都市都不是宁静的,就像无论是在绝食中,还是在暴饮暴食中,人都是被食欲控制的。‎ ‎③宁静不是没有声音,相反,宁静是声音的最好的表达,它给你声音,又让你觉得没有声音,而当你感受不到声音的存在时,你才最好地接近了声音。‎ ‎④我曾在一座山中居住了一个夏季,山中从早到晚都是有声音的,可是,我却觉得没有声音,因为这些声音是与我融为一体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洞开的窗口就会鸟语盈耳;中午,是杨树林和槐树林中的蝉鸣;傍晚日落时,池塘边的蛙鸣响起;深夜中则是蟋蟀喁喁的低唱。时而,有一声野鸡的啼唤给这宁静的奏鸣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切都那样热闹又那样寂静,如果沉入其中,甚至可以听到草木生长的声音。‎ ‎⑤宁静不是死寂。没有声音的静室中不是没有声音的。死寂是黑色的,宁静却是白色的,黑色是丧失了所有颜色之后剩下的空缺,白色却是所有颜色相加的和、包含所有颜色。静中声音在所有声音之上,因而无声。在冥想的静室中,心绪的变动创造了每一种声音,所有这些比光线还要快的变化的声音又汇合成一支像水波上的万种色彩相混一样的乐曲,它就是灵魂的乐。在寂静中,这灵魂的乐才会显现,在喧闹中它就会消失,就像在机器的轰鸣和电车的轧轧声中蝉和蟋蟀的低唱、水面上浪花起落的声音、地上草生长的声音就听不到了那样。许多人为了逃避听这灵魂的乐就陷入了人造的乐中,他们实在是因为享受不了宁静才进入喧闹,就像因为没有能力孤独才去找伴侣那样。许多人偏爱滋味浓厚的食物,滋味浓厚的食物都是加了很多人工调味料的,这会破坏食物天然的香味,也会破坏人的味觉,而这些人总是喜爱这种食物是因为他们的味觉已经被破坏,不能尝出食物天然的香味了,于是,他们用人工调料刺激自己,而人工调料会让他们的味觉更进一步离开天然的香味。人的心灵因为喧闹的破坏远离了宁静,人又借助进一步的喧闹逃避这远离,于是都市中就变得越来越喧闹。‎ ‎⑥我曾短暂地居住在一个乡村,那里到处充溢着泥土清香般的静意,这静意饱含着蔬菜的新鲜、果实的甜蜜和牛羊的欢悦。当我整个地投入其中,像干渴的人把头埋入清凉的泉水中时,我受损的生命和心灵又得到重生,好似大雨过后干裂的地面上又长出了青草。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拜速度与力量的时代,总想把柔软的事物淘汰,因而它充满了躁动,它只能给人止痛药,却不能让人伤口愈合。‎ ‎⑦有一位作家曾问:“你听见这些群山的寂静了吗?”我也要问:“你听见自己原来的寂静了吗?”‎ 7‎ ‎★5.引用爱米利·狄金森的诗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段落的内容的作用的能力。回答此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放在开篇在结构上的作用自然是引起下文,在内容上该诗歌的主题与全文阐释的“沉默”是一致的,引用诗歌的另一作用就是增加文章文化内涵。‎ 答案 引出下文,增加文章内涵。‎ ‎6.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在冥想的静室中,心绪的变动创造了每一种声音,所有这些比光线还要快的变化的声音又汇合成一支像水波上的万种色彩相混一样的乐曲,它就是灵魂的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此类题应从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解答。这一段话描写进入宁静后听到的声音,运用了特殊的比喻句,“像水波上的万种色彩相混一样的乐曲”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描写了灵魂的乐的变化快而丰富的特点。‎ 答案 运用了通感(比喻)的手法,使听觉与视觉相通,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真正拥有宁静之后感受到声音的瞬息万变与丰富。‎ ‎★7.第④段和第⑥段看似相像,但内容和写法上有细微差别,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第④段描写宁静的山中的各种声音,为了说明第③段中“宁静不是没有声音”。第④段描写的是投入乡村的静中可以使“受损的生命和心灵重生”,与时代的躁动形成对比。在写法上,第④段按照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各种声音,第⑥段中“像干渴的人把头埋入清凉的泉水中”运用比喻,时代“充满了躁动,它只能给人止痛药”运用拟人。从表达方式看,第④段主要是描写,第⑥段主要是议论、抒情。‎ 答案 (1)内容上,第④段用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来解释宁静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声音与自然相融合;第⑥段主要通过自然界中的静意表明人需要回归自然,在自然的静意中愈合受损的心灵。‎ ‎(‎ 7‎ ‎2)写法上,第④段主要以时间为顺序,列举了不同时间听到的声音。第⑥段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人需要宁静。第④段以描写为主,第⑥段以议论抒情为主。‎ ‎8.谈谈对标题“聆听寂静”的理解及读了文章后的感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标题“聆听寂静”是本文的主题,题目中的“寂静”是大自然的寂静,这种寂静是有声音的。本文就是让人们去除城市的喧闹,聆听自然的声音,达到心灵的宁静。回答第二问读完文章的感悟,要围绕去除喧嚣躁动,追求心灵的宁静这个主旨展开。‎ 答案 “聆听寂静”既指去除都市的人为的喧闹,能够静下心来听到自然的声音,也指听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心灵安静下来。‎ 感悟:当今社会有很多人追求速度与效益,内心过于浮躁,静不下心来,心被蒙上了层灰,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应多聆听内心的呼唤。(意思对即可)‎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