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试卷(共28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试卷(共28套新人教版)》 共有 2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元检测三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答案A ‎2.九年级学生小华从一楼步行到三楼,用时0.2 min,他步行的路程约为12 m,下列估算正确的是(  )‎ A.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0.5 m/s B.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0.75 m/s C.小华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3 000 J D.小华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4 500 J 答案C 解析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v=st‎=‎‎12m‎0.2×60s=1m/s,故选项A、B错误;小华的质量约为m=50kg,小华受到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一楼到三楼的高度约为h=6m,小华重力做的功W=Gh=500N×6m=3000J,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 s内将300 N的重物匀速提升3 m,已知动滑轮重30 N,不计摩擦,则(  )‎ A.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450 J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9 m/s C.拉力的功率是99 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答案C 10‎ ‎4.如图所示,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O点到C点运动员速度一直减小 B.从O点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 C.从O点到C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 D.从O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答案D 解析从O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绳的拉力,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增大,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小于绳的拉力,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减小,故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选项A错误;忽略空气阻力,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不变,故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 ‎5.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修剪树枝的剪刀使用时是省力杠杆,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目的是减小阻力臂,从而更省力。‎ ‎6.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大 B.做功越少,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C.功率越大,反映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 D.机械效率越大,表明它做的功越多 答案C 解析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大小与做功多少和时间有关;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功率大,说明做功快,但不能说明机械效率越大,故选项A错误;功率与做功多少和时间有关,做功少,功率不一定小,机械效率不一定小,故选项B错误;功率越大,反映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选项C正确;机械效率越大,说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大,做功不一定多,故选项D错误。‎ 10‎ ‎7.(2018·山东临沂中考)如图所示,单摆中的小球在ABC间不停地往复运动,如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球在A、C处的势能最大 B.小球在B处只受重力作用 C.小球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小球运动到C处时,如果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将保持静止 答案B ‎8.图甲中力F1水平拉动重为G的物体A在水平路面匀速移动了s。改用滑轮组拉动A在同一路面匀速移动了s,拉力为F2(如图乙)。此过程滑轮组(  )‎ 甲 乙 ‎                ‎ A.总功为F2s B.额外功为F1s C.机械效率为GsF‎2‎‎×(3s)‎ D.额外功为3F2s-F1s 答案D ‎9.‎ 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F=50 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重为200 N,所受地面的摩擦力约为80 N,假如在5 s时间内,物体水平移动了0.6 m,不计绳和滑轮的自重,则在此过程中(  )‎ A.拉力F做功为30 J B.物体重力做功为120 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 W 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60%‎ 答案C ‎10.小刚和小明分别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甲、F乙把同一重物匀速拉到两个斜面的顶端,若两个斜面光滑、等高,甲斜面长4 m,乙斜面长5 m,所做的功分别是W甲、W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 A.使用甲斜面比使用乙斜面要省功 B.甲斜面的机械效率比乙斜面的机械效率高 C.拉力F甲与F乙之比为5∶4‎ D.两个拉力做功W甲与W乙之比为4∶5‎ 答案C 解析因为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使用光滑的斜面时没有额外功,所以两个斜面的机械效率都是100%,选项B错误;把同一物体沿斜面分别拉到顶端,G和h相同,由W=Gh可知两次做的功相同,即W甲=W乙,选项A、D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甲斜面的长度s甲=4m,乙斜面的长度s乙=5m,根据公式W=Fs可知,F甲∶F乙=W甲s甲‎∶W乙s乙=‎s乙s甲=5∶4,选项C正确。‎ ‎11.(多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它们行驶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行驶过程中,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 B.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向西行驶 C.若两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相等,则甲车受到的牵引力较大 D.若两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相等,则甲、乙两车的功率之比为9∶4‎ 答案AD 解析由图象可知,两车的位置都随时间均匀变化,故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甲的距离增加得快,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且两车质量相等,则甲的动能比乙的大,故选项A正确;甲的速度比乙大,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向前运动,即向东运动,故选项B不正确;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若两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相等,则牵引力也相等,故选项C不正确;由题图可求得:甲的速度为30m/s,乙的速度为‎40‎‎3‎m/s;受到的阻力相等时,由P=Fv得功率之比为P甲∶P乙=9∶4,故选项D正确。‎ ‎12.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ab>tcd,运动距离sab=s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 A.ab段做功较多 B.a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 C.ab段功率较大 D.a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答案B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2分,共26分)‎ 10‎ ‎13.雪橇是雪地常见的交通工具。若狗拉着雪橇以10 m/s的速度在水平雪地上沿直线匀速滑行,雪橇受到的阻力是200 N,则狗在5 min内做了    J的功,功率为    W。 ‎ 答案6×105 2×103‎ 解析雪橇在5min内移动的距离s=vt=10m/s×5×60s=3000m,雪橇匀速滑行,狗拉雪橇的拉力F=Ff=200N,则狗所做的功W=Fs=200N×3000m=6×105J,功率为P=Wt‎=‎‎6×‎10‎‎5‎J‎300s=2×103W。‎ ‎14.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做俯卧撑,把他的身体看作一个杠杆,O为支点,A为重心,他的体重为550 N。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的力臂是    m,支持力F的大小为    N。 ‎ 答案1.5 330‎ 解析由题图可知,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的力臂l1=0.9m+0.6m=1.5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即F×1.5m=550N×0.9m,则F=330N。‎ ‎15.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将27 kg的物品吊运到10 m高处,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是    N;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300 N,则人所做的有用功是    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g取10 N/kg) ‎ 答案改变施力方向 270 2 700 90%‎ 解析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匀速吊运所需的拉力F=G=mg=27kg×10N/kg=270N,若匀速吊运时的实际拉力是300N,则人所做的有用功W有=Gh=270N×10m=2700J,总功W总=Fs=300N×10m=3000J,机械效率η=W有W总‎=‎‎2700J‎3000J×100%=90%。‎ ‎16.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绳子的自由端。若钩码G重为3 N,小华所用拉力F为1.2 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若换成重为 5 N 的钩码G'再进行实验,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答案匀速 83.3% 变大 解析实验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绳子的自由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G‎3F=‎‎3N‎3×1.2N×100%≈83.3%,若钩码重力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 10‎ ‎17.(2018·山东临沂中考)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起重力为140 N的水桶,动滑轮重2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小明拉绳子的动力为     N;如果向水桶内再加入重力为40 N的水,提起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答案80 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0分)‎ ‎18.(6分)小明利用铁架台、带有分度值为1 cm刻度尺的杠杆、细线、若干钩码等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在挂钩码前,小明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如图甲所示),他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2)接着小明在杠杆的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F1,则动力臂l1大小(如图乙)为     cm。 ‎ ‎(3)改变钩码数量与位置,获取多组测量数据,填入记录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据此,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中第3次实验中的空格应填    。 ‎ 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 实验 次序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2.0‎ ‎5.0‎ ‎1.0‎ ‎10.0‎ ‎2‎ ‎2.0‎ ‎10.0‎ ‎2.0‎ ‎10.0‎ ‎3‎ ‎2.0‎ ‎15.0‎ ‎3.0‎ ‎…‎ ‎…‎ ‎…‎ ‎…‎ ‎…‎ ‎(4)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 答案(1)左 (2)等于 10.0 (3)10.0 (4)避免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解析(1)由题图知,左端较高,所以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2)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动力臂大小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为10.0cm。(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10‎ 代入数据:2.0N×15.0cm=3.0N×l2,解得l2=10.0cm。(4)在实验中,获取多组测量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并避免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19.(4分)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高 度h/c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cm ‎①‎ ‎1.0‎ ‎20.0‎ ‎0.7‎ ‎40.0‎ ‎②‎ ‎2.0‎ ‎20.0‎ ‎1.2‎ ‎40.0‎ ‎③‎ ‎3.0‎ ‎20.0‎ ‎1.7‎ ‎40.0‎ ‎(1)实验时,用手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 ‎(2)第①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 ‎(3)第③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 m/s,则拉力的功率为     W。 ‎ ‎(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答案(1)匀速 (2)71.4% (3)0.17 (4)增大 解析(1)实验时,应用手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2)第①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G‎1‎h‎1‎F‎1‎s‎1‎=‎‎1N×0.2m‎0.7N×0.4m×100%≈71.4%。(3)第③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速度为v=0.05m/s,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为v'=2×0.05m/s=0.1m/s,则拉力的功率P=Wt‎=‎Fst=Fv'=1.7N×0.1m/s=0.17W。(4)根据表中数据,②的效率η2=G‎2‎h‎2‎F‎2‎s‎2‎‎=‎‎2N×0.2m‎1.2N×0.4m×100%≈83.3%;③的效率η3=G‎3‎h‎3‎F‎3‎s‎3‎‎=‎‎3N×0.2m‎1.7N×0.4m×100%≈88.2%。根据三次的机械效率及物重的变化,可得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重物增大,机械效率将增大。‎ ‎20.(6分)下图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0‎ ‎(1)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mA>mB)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    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B两个小球的    的大小。 ‎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有关。 ‎ 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有关。 ‎ ‎(3)本次实验采用物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            。 ‎ 答案(1)速度 动能 (2)速度 质量 (3)控制变量法 解析(1)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速度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B两个小球的动能的大小。(2)由题图甲、乙可知,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说明小球的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速度有关;由题图甲、丙可知,在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1.(4分)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 ‎(1)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    。 ‎ ‎(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    到支座的距离l2。 ‎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m=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 答案(1)重心 (2)右 重心 (3)‎m‎1‎l‎1‎l‎2‎ 解析(1)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当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时,刻度尺受到的重力和支点对刻度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此时的支点位置就是刻度尺的重心。(2)将物体挂在刻度尺的左边,要使杠杆平衡,应将支点左移,即向右移动刻度尺。此时物体的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重心到支座的距离l2即为动力臂和阻力臂。(3)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m1gl1=mgl2,故刻度尺的质量m=m‎1‎l‎1‎l‎2‎。‎ 四、综合计算题(本题共18分)‎ ‎22.(8分)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木棒AOB可绕支点O无摩擦转动,木棒AB长为3 m,均匀正方体甲的边长为 10 cm,物体乙的质量为 5.6 kg。当把甲、乙两物体用细绳分别挂在木棒的两个端点A、B上时,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为3 000 Pa,支点O距A点1.6 m。g取10 N/kg。求:‎ 10‎ ‎(1)物体乙受到的重力。‎ ‎(2)物体甲受到的支持力。‎ ‎(3)物体甲的密度。‎ 答案(1)56 N (2)30 N (3)7.9×103 kg/m3‎ 解析(1)G乙=m乙g=5.6kg×10N/kg=56N。‎ ‎(2)甲的底面积为S甲=(0.1m)2=0.01m2,甲对地面的压力为F甲=pS甲=3000Pa×0.01m2=30N,甲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甲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地面对甲的支持力大小为30N,方向竖直向上。‎ ‎(3)A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l1=OA=1.6m,l2=OB=3m-1.6m=1.4m,FB=G乙=56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A×1.6m=56N×1.4m,解得:FA=49N。‎ 则甲物体的重力为G甲=F甲+FA=30N+49N=79N,甲的体积为V甲=(0.1m)3=10-3m3‎ 甲物体的密度为ρ甲=G甲gV甲‎=‎‎79N‎10N/kg×1‎‎0‎‎-3‎m‎3‎=7.9×103kg/m3。‎ ‎23.(10分)如图所示,杠杆MON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A、B是实心柱形物体,它们受到的重力分别是GA=13.8 N,GB=10 N,B的底面积SB=40 cm2,柱形容器中装有水,此时水的深度h1=12 cm,容器的底面积S容=200 cm2,B物体底面离容器底的距离h0=5 cm,已知MO‎∶‎ON=2∶3,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水对B物体的浮力。‎ ‎(2)求A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3)若打开开关K缓慢放水,当A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力刚好为零时,求容器中所放出水的质量。‎ 答案(1)1 200 Pa 2.8 N (2)3 N (3)0.8 kg 解析(1)p=ρ水gh=1200Pa。‎ V排=SB(h1-h0)=2.8×10-4m3‎ F浮=ρ水gV排=2.8N。‎ ‎(2)FN=GB-F浮=7.2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FN·ON=FM·‎OM 则FM=ONOM·FN=10.8N F压=GA-FM=3N。‎ ‎(3)当F压=0时,FM'=GA=13.8N FN'=OMON·FM'=9.2N 10‎ F浮'=GB-FN'=0.8N V排'=F浮‎'‎ρ水g=8×10-5m3‎ h'=V排‎'‎SB=2cm ΔV排=(S容-SB)·(h1-h0-h')‎ ‎=8×10-4m3‎ m水=ρ水·ΔV排=0.8kg。‎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