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综合突破训练(共21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综合突破训练(共21套新人教版)》 共有 2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十一 古诗词鉴赏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天津)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归园田居(其三)‎ ‎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两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两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答案B 解析B项,“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有误。‎ ‎2.(2018贵州安顺)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蒹  葭 ‎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或“萧索”,或“凄凉”)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或“恋人”,或“意中人”,或“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2018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 沧 海 ‎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答案C 解析“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有误。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4.(2018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临 江 仙①‎ ‎ [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辜负欢游。一杯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答案D 解析D项,“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错,应为“词人所寄予的深沉怀念”。‎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杯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D 解析D项,“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误。这首词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手法,杜牧的《赤壁》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 ‎5.(2018湖北黄冈)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使至塞上 ‎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8‎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的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的斗志昂扬。‎ 答案C 解析“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参考答案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这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环境。‎ ‎6.(2017天津)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采用互文手法,写历经多年征战,有的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表达了久居边塞,盼望回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运用典故,写为回报百姓盛情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突出了诗人的“少年狂气”。‎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8‎ 诗中“辽远的一角”指解放区,它明丽而充满生机,诗人对其饱含向往之情。‎ 答案B 解析B项,诗人说自己像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7.(2017四川南充)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BE 解析B项,应是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E项,诗中没有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参考答案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或:日月流转,岁月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8.(2017四川眉山)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宴  词①‎ ‎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①宴词:宴会上所作。②畎(quǎn):田间小沟。③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 ‎(1)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一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      的深情。 ‎ ‎(2)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写法做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惜别(或“依依不舍”)‎ 8‎ ‎(2)桃花溪太浅,怕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此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重。(或:化虚为实的手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赋予重量感,写出了愁之深重。或:夸张手法,将“离愁”夸大,担心溪水浅,载不动,进而写出离愁之深之多。)‎ ‎9.(2016浙江杭州)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月  夜 ‎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  行 ‎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 ‎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做分析。‎ 参考答案(1)春天 秋天 ‎(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蒙眬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10.(2016广东广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1)构筑房舍;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模拟预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望 8‎ ‎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 ‎(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1)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2)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解析(1)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进行解答。(2)赏析句子要从思想感情方面入手。‎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 溪 沙 ‎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夕阳 落花 归燕 ‎(2)抒发了词人伤春惜时的感情。‎ 解析(1)要求把握诗歌意象,从而分析其构成的画面。(2)要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应在理解全词的基础上重点对这两句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全诗中诗人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参考答案(1)用典。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回来后恍如隔世、人事全非而无比怅惘的心境。‎ ‎(2)首联伤感,颔联怅惘,颈联欣慰豁达,尾联精神抖擞。‎ 解析(1)刘禹锡借用“闻笛赋”这个典故怀念已逝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借用“烂柯人”这个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2)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典故暗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回归以后因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 8‎ 感情升华之处,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  春 ‎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参考答案(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 坡 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 ‎(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参考答案(1)张养浩 聚 怒 ‎(2)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解析(1)题考查作者和对重点词的理解。前两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结合句意找关键词,细心揣摩,答案不难得出。(2)题考查对中心句(或主旨句)的理解。应结合社会背景写出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  行 ‎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  词 ‎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试描绘出“霜叶红于二月花”所展现的美景。‎ ‎(2)试探究这两首诗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8‎ 参考答案(1)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枫叶流丹,层林似染,满山云锦,如闪烁的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2)相同点:都是借咏秋景,表现作者昂扬向上的情怀。不同点: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山行》通篇描写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远景、近景相映成趣,形象鲜明,色彩斑斓。后两句借形象喻理,含而不露,引人联想,耐人寻味。《秋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后两句以物寓志,虽也以形象引人联想,但诗意、诗情的表现比较直露。‎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