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一、(2018天津)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告诉
答案D
解析“喻”,了解、明白。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答案D
解析“衡”,同“横”,梗塞、不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答案B
解析“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分析不当,证明的是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都曾经受过一番艰苦磨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8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徇:顺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上谓侍臣曰 谓:
(2)宜戮力相辅 宜:
参考答案(1)对……说 (2)应当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参考答案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参考答案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二、(2018江苏淮安)阅读下面两部分文字,完成第1~5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①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②,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③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④”,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麟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⑤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扇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⑥《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⑦,珠帘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⑧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注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
18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答案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为宫室 为:
(2)罔不因势象形 因:
(3)或六角 或:
(4)高可三四丈 可:
参考答案(1)刻成,雕刻成 (2)根据 (3)有的 (4)大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参考答案(1)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2)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3)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4.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参考答案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5.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参考答案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三、(2018安徽)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又何间焉 间:
(2)必以信 信:
(3)必以情断之 之:
(4)智虽弗及 及:
参考答案(1)参与 (2)实情 (3)代指案件、案情 (4)够,达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18
参考答案(1)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这就能(开)战了。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文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
参考答案对话(语言) 对比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四、(2018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羡/施氏之有 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
答案B
解析B项,应为“孟氏之一子/之秦”。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
(2)反:
(3)愠:
参考答案(1)安抚,抚慰 (2)同“返”,返回 (3)生气,发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参考答案(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3)做事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五、(2017天津)
(一)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18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 咸:都
D.欣然规往 规:计划
答案B
解析B项,“交通”,交错相通。
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答案A
解析B项中“见”字前面,“问”字后面,C项中“及”字前面,D项中“为”字后面,都省略了人称词。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答案C
解析C项,“非常谦虚”“渔人”说法有误。“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与外界交往,害怕外面的人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的心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18
(选自《独醒杂志》)
注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故能得人心 故:
(2)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 兵:
参考答案(1)所以,因此 (2)军队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参考答案到现在,(当地的)老人们谈到他的名字总是会感慨流泪。
3.“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参考答案体现了岳家军战斗力强的特点。岳飞治军一是赏罚分明,二是军纪严明。
六、(2017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河中石兽
纪 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棹数小舟 棹:划船。
B.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C.渐激渐深 激:猛烈。
D.转转不已 已:停止。
答案C
解析“激”,冲击。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至石之半 称善者久之
D.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答案A
解析A项,介词,在;B项,动词,是/副词,竟然;C项,助词,的/助词,凑足音节;D项,代词,他/副词,表反问语气。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18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答案B
解析“尔辈”,你们这些人;“去”,离开。据这两个词可判断出B项正确。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D
解析讲学家只是提出了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采取行动。
七、(2016天津)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妻妾之奉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答案A
解析“恶”,讨厌,憎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18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答案A
解析B项,“辟”同“避”;C项,“与”同“欤”;D项,“乡”同“向”。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答案B
解析“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分析有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侍郎①绂②,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⑤,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ú):李绂,人名。③赀(zī):通“资”,钱财。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少时家贫 少:
(2)无不立对 对:
参考答案(1)年幼 (2)回答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参考答案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模拟预测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18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敝:
(4)略无慕艳意 略无:
参考答案(1)热水 (2)同“披”,穿 (3)破 (4)毫无,一点也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参考答案(1)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参考答案用同舍生的衣着豪华的生活与自己的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4.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答案示例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③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18
A.湖心/亭一点
B.有两人/铺毡/对坐
C.拉余/同饮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答案A
解析“湖心亭”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止,停)
B.惟长堤一痕(唯一)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连词,就)
D.舟子喃喃曰(名词,船夫)
答案B
解析“惟”,只有。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祯五年十二月”与“湖中人鸟声俱绝”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冰封西湖、万籁俱寂的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张本。
B.“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写出雪中西湖的空阔感,“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雪中景物之小,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C.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亭中游人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只是为了表现亭中游人的热情好客。
D.选文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使整篇文章脉络清晰;写景形象生动,与题旨相扣,又有独特韵味。
答案C
解析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并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表明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参考答案(1)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等声音都消失了。
(2)(他们)看到我很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记承天寺夜游①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8
(1)欣然起行 欣然: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参考答案(1)高兴的样子 (2)考虑、想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答案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情怀。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 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答案A
解析A项,“服”,穿。
2.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D
解析“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回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答案B
18
解析由下面邹忌的分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B项错误。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①。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④,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⑤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⑥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⑦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选自《列子》,有改动)
注①甔甀(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涂:
(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臭: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缘:
参考答案(1)同“途”,道路 (2)气味 (3)沿着,顺着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答案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则醉,经旬乃醒。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参考答案(1)喝多了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
(2)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4.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参考答案“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想。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②焉。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18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④,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而名莫能定名之者谁
C.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大舟不可入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答案A
解析都指“水的北面”。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参考答案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答案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其“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来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疏远、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淳于髡①者,齐之赘婿②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④,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⑤,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18
注①淳于髡(kūn):人名。②赘婿:泛指微贱之人。③喜隐:喜好说谜语。④沉湎不治:陶醉其中,不管政事。⑤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好:
(2)诛一人 诛:
参考答案(1)爱好,喜好 (2)诛杀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左右莫敢谏。
参考答案(1)他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使国家受过屈辱。
(2)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
解析第(1)句省略了主语“他”,应补出来;另外“数”是多义词,这里应译为“多次”。第(2)句“左右”指跟在齐王身边的近臣。
3.如果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淳于髡的智慧,应为 。
参考答案滑稽多辩
解析该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特征的归纳概括。由题目可知,该四字短语须出自原文且能概括“淳于髡的智慧”。读全文提取出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四字短语即可。
4.怎样全面评价齐威王这个人?
参考答案齐威王曾沉迷于酒色之中,朝政荒芜,百官没有谁敢劝谏。但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
解析应结合齐威王的所作所为,既指出其缺点,又肯定其优点。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小人无朋
[宋]欧阳修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有改动)
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参考答案(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
2.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
参考答案(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钩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
18
(三)课内外比较阅读
九、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①奚:怎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旨也 旨:
(2)然后能自反也 反:
(3)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4)舍问,其奚决焉 舍:
参考答案(1)味美 (2)反思 (3)喜欢,喜爱 (4)放弃,舍弃
2.请用“/”给乙文中的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答案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参考答案(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参考答案甲:教学相长也。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18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沿溯阻绝 溯:
(2)属引凄异 引:
(3)不及返顾 顾: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
参考答案(1)逆流而上 (2)延长 (3)看,回头看 (4)就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答案A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参考答案(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①经年:很长的时间。②土寇:土匪。③角:战斗。④洫(xù):沟渠。⑤甫:刚。
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
18
答案抄书 治水失败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走送之 走:
(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4)会有土寇 会:
参考答案(1)特别爱好(或“喜欢”,或“爱好”) (2)跑 (3)率领 (4)适逢,正赶上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参考答案(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
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①渴:地名,指袁家渴(一条小溪的名字)。②箭:小竹。③庥(xiū):同“休”。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 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逾:
(3)北堕小潭 堕:
(4)卷石底以出 卷:
参考答案(1)搭桥,架桥 (2)越过,经过 (3)落入 (4)弯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C
18
解析C项,介词,到。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B项,代词,它的/副词,表期望;D项,介词,从/连词,假如。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参考答案(1)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2)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