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和某些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相关反应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活动性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获取信息。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相关应用,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通过观察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现象,感受化学之美。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媒体】多媒体 实验仪器
【教具准备】试管、砂纸、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授课教案】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美丽的化学反应》之金属置换部分。
【过渡】视频中美丽的化学反应就跟咱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有关。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一些类似的实验吧。
观看视频,感受化学之美。
写出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4 -
金属与某些
金属化合物
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取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出。
【问题】
1.这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铝丝为什么要打磨?
3.铝和铜两种金属中谁的金属活动性强?
4.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
1.铝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铝丝事先用砂纸打磨,为了除去表面的氧化铝薄膜,保证反应顺利进行。
3.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4.2Al+3CuSO4Al2(SO4)3+3Cu
【探究实验】比较铜与银的活动性顺序以及铜与铝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用品】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观察实验,总结现象,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Cu+2AgNO3Cu(NO3)2+2Ag
【教师点拨】铜不能置换出硫酸铝溶液中的铝,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学生实验,观察,总结,记录。
(1)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现象:铜丝上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铜与硫酸铝溶液不反应。
(3)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强调金属实验前需要打磨
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习惯
续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金属活动性
【教师点拨】经过类似的实验,
思考、回答:
- 4 -
顺序
人们总结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
(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现在有哪些可以验证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市场上经常出现假黄金,假黄金的成分一般为铜和锌的合金,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区分真假黄金吗?
(1)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进行判断,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
(2)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那么这种金属的活动性位于氢前,反之,位于氢后。
(3)根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情况进行判断,若金属A能把金属B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则金属A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金属B的金属活动性,反之小于。
回答:
物理方法:
①称重量,相同体积,金的密度更大,重量更沉。
②咬一咬,金的质地更软。
化学方法:
①用灼烧的方法,真金不怕火炼,所以无论怎么烧都不会变色。
②分别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假黄金表面会有银白的物质析出。
③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为假黄金。
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学以致用的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鼓励他们今后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呢?
自我总结,自我检查
培养动手和归纳能力
- 4 -
要点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要点二: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规律。
要点三: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1)2Al+3CuSO4Al2(SO4)3+3Cu。
(2)Cu+2AgNO3Cu(NO3)2+2Ag。
(3)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现象。
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应用。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