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分层作业(共5套沪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2.3 汽化和液化 ‎1.(对应例1)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冰——凝固——吸热 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 D.雪融化——液化——放热 ‎2.(对应例1和例3)1905年,第一款国产香水“双妹牌”花露水诞生。“花露”初见于宋词“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花上露水和草丛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形成;露水压垂了花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花露水主要由酒精、水和食用香精配制而成,喷洒在手臂上,香气弥漫,清凉爽肤。这是因为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和酒精____吸热的缘故。‎ ‎3.(对应例1)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此过程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4.(对应例1)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5.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 D.从c到d是熔化过程 6‎ ‎6.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 ‎7.(对应例3)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8.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写出两个相关物理知识点:‎ A.____;‎ B.____。‎ ‎9.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 ‎10.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11.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__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 ‎(3)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12.(对应例1)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13.(对应例2)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14.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依据图乙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温度计。‎ ‎1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前,同学们就器材的选取进行了讨论,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整理记录如下表,其中合理的是:和。(填序号)‎ 正方 反方 观 点 ‎①了解水的沸点,选择量程为-20℃~110℃的实验温度计。‎ ‎③为了节省加热时间,在烧杯中加入1Cm深的水。‎ ‎⑤烧杯上加盖纸板,主要目的是防止水沸腾时溅出。‎ ‎②选择体温计,因为它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用起来更方便。‎ ‎④为了便于观察,在烧杯中加满水。‎ ‎⑥烧杯上加盖纸板,主要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 ‎(2)小明安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温度达到88℃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熄灭了酒精灯,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的沸点为 ‎℃。‎ 6‎ ‎(3)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A.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B.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C.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D.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 参考答案 ‎【分层作业】‎ ‎1.B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需要放热。‎ ‎2.液化形变做无规则运动蒸发(或汽化)‎ ‎3.汽化吸热_‎ ‎【解析】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吸收热量,从而使冷冻室的温度降低。‎ ‎4.液化熔化 ‎5.B ‎6.A ‎【解析】水在沸腾前底部的温度高,上部的温度底,气泡在底部的体积大,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降低,气泡内水蒸气液化,体积减小,B图是水沸腾前气泡示意图;沸腾时容器内各部分水的温度都相同,水汽化后的蒸气形成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水产生压强的影响,越往上水的压强就越小,气泡就会逐渐变大。故选A。‎ 6‎ ‎7.A ‎【解析】多次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均发现T1>T2,只能说明手的温度高于酒精的温度,从而只能验证猜想1,而不能验证猜想2,故选A。‎ ‎8.A.水的沸点是100℃‎ B.冰的熔点是0℃‎ ‎【解析】水的沸点是100℃;冰的熔点是0℃冰;是晶体;实验时的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冰的熔化时间是6min;冰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AB段物质的状态是固态;BC段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CD段物质的状态是液态;DE段物质的状态是液态和气态。‎ ‎9.【解析】如答图所示。‎ 答图 ‎10.【答案】两个人争论的焦点是水珠是从瓶内渗出的,还是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的。因此可用其他不含水物体代替矿泉水瓶,如铁块、木块等进行相同实验,便可证明。‎ ‎11.(1)水蒸气 ‎(2)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 ‎(3)高于 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 ‎【解析】(1)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小华加热时间长,可能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3)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 ‎12.B ‎【解析】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13.60不会60℃‎ ‎【解析】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14.-3 酒精 ‎【解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乙图可知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88.3℃的情况下,酒精仍然是液态;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当南极的温度很低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南极的温度。‎ ‎15.(1)①⑥‎ 6‎ ‎(2)98‎ ‎(3)D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