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2.4 升华与凝华
1.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
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
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
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
2.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
3.下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熔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此过程中会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7.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白雾是水蒸气
8.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
5
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____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____。
9.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降雨。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
(1)___变成___属于___;
(2)___变成___属于___;
(3)__变成___属于___;
(4)__变成___属于____。
10.在西行的列车上,“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隔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田……”欢快的歌声,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新疆。
(1)天山上的冰雪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冰库”,冰雪熔化时温度____,熔化过程中冰雪需要____热量。
(2)天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和____。
(3)新疆是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遇到干旱时节,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人们用飞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____为气体而____热量来实现的。
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12.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图乙中的物质为____态。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____(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
5
1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也不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4.(对应例4)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15.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16.(对应例4)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
5
参考答案
【分层作业】
1.B
【解析】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该过程放热。
2.A
【解析】“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因此,选项B错误;“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没有发生沸腾所以3000 ℃即不是沸点也不是凝固点,选项C、D也是错误的。
3.C
【解析】冰变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冰,是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4.C
【解析】冰雪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需要吸热;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由气态变成液态要放热;雾散去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是汽化现象要吸热;霜是凝华现象要放热。
5
5.升华吸
6.凝华放出
【解析】霜是固态,水蒸气是气态,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
7.C
8.吸收碘的温度
【解析】由实验可知,碘升华或熔化时需用酒精灯或沸水加热,故碘在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由于用酒精灯和沸水加热时,碘达到的温度不同,故可猜想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的因素可能是碘的温度。
9.
(1)二氧化碳干冰凝华
(2)干冰二氧化碳升华
(3)水蒸气水液化
(4)水蒸气冰凝华
10.(1)不变吸收
(2)蒸发渗漏
(3)升华吸收
11.升华凝华
12.液升华①
【解析】图乙中分子模型排列无规则,但分子间距较小,故是液态;甲图的分子模型排列有规则分子间距很小,说明是固态;丙图分子模型极度散乱,说明是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所以①相同。“白气”现象是液化现象,故②不相同。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是蔬菜中的水分蒸发所致,故③不相同。
13.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解析】干冰很容易升华,升华吸热,使铝罐的温度降得很低,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铝罐会凝华成霜附在罐外壁上。寒冬,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会液化成水珠附在车窗内侧,液化放热。
14.【答案】干冰温度远低于0℃,铁盒中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
15.【答案】补充器材:大烧杯、水、石棉网、铁架台。
实验方案:向大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利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至烧杯中的水沸腾,对固态碘进行水浴加热,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碘蒸气,而并未出现液态碘。
常温常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低于固态碘的熔点,证明紫色碘蒸气是从固态直接变化而来,说明小红观点错误。
16.【答案】“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白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