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4月质检试卷(带答案江苏扬州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三历史4月质检试卷(带答案江苏扬州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四月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l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周(天子)、郑(庄工)交质(交换人质,以示互信)。“(周)王子狐为质龄郑,郑公子忽为质放周。”这说明当时 A.出现了诸侯争霸现象B.分封制被取消 ‎ C.传统政治秩序的动摇D.宗法制不再实行 ‎ ‎2.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和墨家都认为今不如昔,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甚至希望回到原始社会,这表明上述思想家 ‎ A.代表没落的阶级B.都提倡了仁政和民本 ‎ C.对现实政治不满D.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 ‎ ‎3.《三国演义》开篇叙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灾害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青蛇降落、洛阳地震、雌鸡化雄、山岸崩裂,随后蔡邕上书认为是宦官乱政的结果。对这种政治思想评述 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B.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 ‎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 ‎4.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的交通影响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 ‎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推测 ‎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D.①③‎ ‎ 6.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 ‎ A.主张全面学习西学 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 C.力主固守华夏传统 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 ‎7.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1932 年初版)中记载某乡村的婆婆的回忆“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 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下列关于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 C.中国的传统生产模式退出历史 D.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 ‎ ‎8.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后,天津民间门首皆插白旗,上写“某某国户人”,或“某某国顺民、 良民”,“北京各国占管区居民纷纷向洋兵送万民伞”。这次战争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促进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 ‎ C.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D.推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发展 ‎ ‎9.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 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10.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某次作战的作战计划指出:“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击破正太路。”此次作战 A.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 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 D.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11.下图反映了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对此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促成两岸三通的迅速实现 B.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 C.打破了两岸长期隔绝状态 D.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 ‎12.1984年伴随着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内地掀起了第一轮“金庸热”。金庸小说一夜之间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仅仅一年时间,全国约有 14 家出版社,出版了将近 20 种金庸小说单行本。这最能说明 ‎ A.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 B.电视艺术影响文学传播 C.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的反映 D.电视和文学相伴而生 ‎13.公元前六世纪前夕,雅典国家在政治上发展的形势就是富有阶层和平民以及贵族中染指工商业的人物,为了自己的利害逐渐汇合,形成一道要求改革的浪潮。这次改革 A.推动了雅典城邦的兴起 B.建立了公民大会 C.动摇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D.确立了民主政治 ‎14.西方近代某一时期的思想“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这一时期的思想家 A.提倡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 B.主张因信称义、抨击天主教会 C.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法治 D.提倡天赋人权、力主社会契约 ‎15.钱乘旦在《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中指出英国“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 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符合该观点的表述是 A.责任内阁制形成 B.通过《权利法案》‎ C.君主“统而不治” D.1832 年议会改革 ‎16.1919 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辞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相对论 A.成功地解释物理学中光电效应现象 ‎ B.使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巨大进步 C.实现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 ‎ D.改变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角度和方式 ‎17.下图所示为某阶段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和美国的对比图,其反映的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 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1960--1965 年增长率高于美国,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效果 B. 1965--1970 年增长率高于美国,体现了斯大林体制的积极作用 C. 1975-1980 年增长率低于美国,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D. 1980-1985 年增长率仍然低于美国,体现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失败 ‎18.1977年,美国通过与日本的谈判,规定日本1980年以前每年对美国出口彩电175 万台,比1976年减少40%。并在“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即管理贸易)的口号下,绕过 关贸总协定的原则,搞“灰色区域措施”。以下不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B.美日之间经济竞争激烈 ‎ C.关贸总协定存在着漏洞 D.法制化贸易体系已建立 ‎19.“经济全球化呼唤全球的共同参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集团完全有可能成为多极化进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不应也不可能再重复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仅由几个大国主导,并以牺牲中小国家利益为特征的所谓‘均势’。”这反映了多极化进程实质是 A.强国意志和模式的输出 B.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C.世界力量对比的均势化 D.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过程 ‎20.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反思科学的发达并不一定能带来历史进步,相反有可能将人类囿于技术的异己力量之 中。”下列作品风格与此最贴近的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一一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一一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启蒙要求人们有勇气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便要求个人不再盲从于权威,要求个人敢于以学者的身份对一切听众或读者说话。在启蒙思想家看来,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受缚于锁链。”‎ ‎——摘编自卢风著《启蒙之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自由思想发展所起到的作用。(5分)‎ ‎22.(14分)全球化进程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劳动所占份额不断下降,收入不平等状况急剧恶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急剧上升,在1929年“大萧条”的前夕达到顶峰,此时超过50%的国民收入为前10%的人群占有。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在1950—1980年间达到了最低谷:收入层级中的前10%人群占到了美国国民收入的30%—35%。然而,自1980年以来,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就开始快速扩大。到21世纪伊始,前10%人群的收入比重上涨到45%—50%。如果以这种节奏继续上涨,到2030年时前10%人群将会拥有国民收入的60%。‎ ‎ ——摘编自托马斯·皮觊蒂《21世纪资本论》‎ 材料二在反全球化运动中,“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人们日益焦虑的是,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而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 ‎ ——摘编自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千年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美国收入不平等程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收入不平等急剧上升的根本原因以及在1950—1980年间达到了最低谷的主要原因。(5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1世纪的全球化与发达国家”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3. (14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民主政治又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5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分) ‎ ‎(4)综合材料二、三,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2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 有学者认为: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核心价值观”,改革是很难取得成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显著,与秦孝公“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心理压力,商鞅“法及太子,黥劓其傅”的变法策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变法手段(注:商鞅“徙木”),变法措施与历史传统(注:“尚首功”)的有机结合等是分不开的。‎ ‎ ——杨庆博、章传文《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非主流原因探析》‎ 材料二 新政立法本意,亦有招受当时反对处。……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举一偏而尽沮公议,因小事而先失众心”。……安石最大的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为解决“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的其他措施和体现“与历史传统有机结合”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穆批评“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的理由。(2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影响两次改革成败的共同因素,并分析两侧材料研究改革成败的共同视角。‎ ‎25.【中外历史人物】(10分)‎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无产产阶级革命道路思想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1年7月,(马克思)在同《世界报》记者谈话时就表示:国际工人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但是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1872年9月,在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也谈到,工人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便建立一个全新的生产关系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日的,到处部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 ——陈宇翔、余文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说》‎ 材料二 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热。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1917年10月24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的、由列宁起草的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夺取政权方式上马克思的观点有了怎样的变化?在马克思的论著中,他是如何将社会主义学说牢固地置于科学基础之上的?(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列宁认为选择革命方式要依据的两大因素分别是什么?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怎样的发展?(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马克思、列宁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3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A B B C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A B D A D D D ‎21.(1)表现:强调个性的独立和自由;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2分)‎ 因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1分)‎ ‎(2)背景: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夺了大量财富;天主教会政治上对德意志的压迫。(2分)‎ 进步:“信仰得救”理论是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带有民族自由意识。(2分)‎ ‎(3)观点:自由是启蒙的前提;自由受到了专制(权威)的束缚。(2分)‎ 作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分)‎ ‎22.(14分)‎ ‎(1)先高后低再高,呈U字型,有进一步拉大(恶化)的趋势(2分)‎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1分 主要原因:国家垄断主义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2分)‎ ‎(2)‎ ‎9分 论点方面(2分)‎ 论据方面(6分)‎ 论证方面(1分)‎ 一等 ‎ 在21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2分)‎ 发达国家临着良好的机遇(3分,任答3点)‎ ‎①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发达国家利用资本、技术等优势可以在全球化浪潮中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③全球化为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3分,任答3点)‎ ‎①反全球化运动此起彼伏;②就业机会减少;贫富差距拉大;③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影响;④恐怖主义等。‎ 两个方面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1分)‎ 二等 论证过程中提观点;简单抄材料(1分)‎ 按点给分 层次较分明,史论能结合。(1分)‎ 三等 观点片面;(1分)‎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0分)‎ 四等 论点不合理;无论点(0分)‎ 按点给分 要点式列举(0分)‎ ‎23.‎ ‎(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3分)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1分)‎ ‎(2)满足要求:设立议会;众议员直接选举产生;官员任期制。(任答2点,2分)避免专制:设置两院制国会;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间接选举。(2分)‎ ‎(3)特征:议会选举体现民主性,但未能组成政府;议会拥有立法权 ,但议会立法受行政权力控制;立宪为虚,君主为实。(任答2点,2分)成因:普鲁士完成国家统一,具有专制主义传统。(1分)‎ ‎(4)认识:美德代议制的差异是由各自国情决定的;权力制衡方面的差异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 ‎ ‎24.(10 分)‎ ‎(1)“取信于民”:重视农桑,奖励耕织;(2分)‎ ‎“与历史传统有机结合”: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分)‎ ‎(2)理由:①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成为政府掠夺民间财富的手段;②募役法:免役钱不断增加,对穷人是沉重的负担,以增加税赋的方式直接为国家敛财。(2分,任举一例即可)‎ ‎(3)因素:①上下对改革的认同程度;②法制的保障程度;③对民意、民生的关注程度。(2分,任意2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视角:对改革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2分)‎ ‎25.(10分)‎ ‎(1)暴力革命不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各国工人阶级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或和平方式也能取得政权)。(2分)撰写《资本论》,提出剩余价值理论,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亡和社会主义必胜。(2分)‎ ‎(2)是否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所占比重。(2分)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1分)‎ ‎(3)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1分)‎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者。(2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