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中总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
5、《观沧海》中这首诗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叙事的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
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
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
风瘦马。
12、《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点明主旨的名句是: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
14、《 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 十二章》中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
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 十二章》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 十二章》中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
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9、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 十二章》中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21、《 十二章》中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2、《 十二章》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论语〉十二章》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
1.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观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
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诗人想要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3.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一诗,诗人
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4.马致远(约 1251-1321 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是当时著
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天净沙”,曲牌名。“思”,思绪。《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对黄昏时秋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
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
6.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时期(朝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后人称他为“至圣”。
7.《十二章》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①不亦乐乎 ②三十而立 ③从心所欲 ④温故知新 ⑤三省吾身
⑥不改其乐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 ⑧不舍昼夜 ⑨逝者如斯 ⑩不堪其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