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共 13 页
2020 年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全真模拟卷 04
历史卷(山东卷)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 45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东汉时期,田庄形式生产盛行,田庄里不但有农、林、牧、渔各业,还有手工业,甚至从事一定的商
业和高利贷活动。这种现象说明
A.田庄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B.田庄经济具有封闭性
C.东汉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D.中央政府统治力量薄弱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东汉时期的田庄里有多种农副业和工商业活动,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这一自然经济特
征说明田庄经济具有封闭性,B 选项符合题意;田庄里多种生产、经营,不能说明其是割据一方的势力,A
选项错误;田庄里的多种经营并不能得出当时“土地兼并”盛行,C 选项错误;中央政府统治力量的薄弱,
和农庄产品多样、行业齐全无关,D 选项不符合题意。
2.史载,唐太宗在位期间,杜淹以吏部尚书身份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
得失’参知政有”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据此可知,当时
A.三省体制名存实亡 B.相权实际有所分化
C.朝议制度得到完善 D.冗官现象较为突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有”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表明宰相职位的增
多,权力分散,从而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答案为 B;材料说的是分散相权,没有说明三省体制的消
亡 A 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朝议制度得到完善,排除 C;冗官是指官员众多而不做事,造成人浮于事,影响
行政效率,与材料讲的分散相权不相符,排除 D。
3.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第 2 页,共 13 页
编者对“饮酒至酣”作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
做了注释:“辜音孤”。这反映出当时
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答案】B
【解析】材料“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有利于一般的市民进行理解和阅读,为粗识文字
的读者最大限度的扫除阅读障碍,体现了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故 B 项正确;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
编写方式与学术思想无关,故 A 项错误;书籍出版适应了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与科举改革无关,故 C 项
错误;材料未体现学校教育,故 D 项错误。
4.19 世纪 50 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
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 60、70 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
这一变化
A.有利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 B.主要源于民族危机的刺激
C.推动中体西用思潮的出现 D.表明清朝政府已认清形势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近代中国由传统的华夷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国家平等的意识和外交理念,故
选 A;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就已经出现,此时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经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
了,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因此,B 项不是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结果,排除 B;外交称谓的变化并不是中体
西用思潮的体现,排除 C;清朝政府没有认清形势而全面学习西方,排除 D。
5.1892 年,湖北布政使倡导组织一个公司来经营武汉的自来水事业。此后,有官、商多人因股本不足或
暗搀洋股被拒,英、法商人的申请亦被官府所拒。最终官府同意由巨商宋炜臣出巨资成立了自来水厂。在
此事件中,官府最注重的是自来水厂的
A.安全保障 B.资产归属 C.盈利情况 D.技术水平
【答案】A
【解析】从案例可以看出,自来水厂作为重要的民生项目,湖北布政使在吸收资金方面并非毫无原则,显第 3 页,共 13 页
然将安全保障排在第一位,正是出于安全考虑,湖北布政使拒绝了有技术有资本的外国商人,拒绝了部分
资本不足的本国商人,最终选择了资本额较大的本国商人,来确保后期自来水厂的平稳安全运行,故选 A。
从其对股本不足的中国商人的拒绝和对中国巨商宋炜臣的接受可以看出,资产归属并不是官府最注重的要
素,排除 B;外国资本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掌握优势,在市场上也就占据相对的成本优势,其盈利情
况状况相对较好,但官府最终拒绝了洋股的搀入,由此可知,盈利情况和技术水平并不是官府最注重的因
素,排除 CD。
6.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
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这一做法( )
A.是以西方思想变革中国传统文化 B.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基础 D.目的是为变法寻找合理依据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
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并结合所学可知,谭嗣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的宗教思想及科学思想来宣扬
他的仁学,这是其作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故 D 项正确;据材料不能不能反映《仁学》以西
方思想为变革传统文化,A 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谭嗣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的宗教思想及科学思想来
宣扬他的仁学,并未体现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B 错误;材料未涉及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儒家思想,C
错误。
7.中共六大后,从 1928 年到 1930 年间中央的一些重要文件明确指出“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是“农
民意识”,“忘记了城市的领导作用。”这种提法
A.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实际 B.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放弃了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D.践行了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党内部分领导人对于“工农武装制据理论”持不同意见,坚持走城市
中心道路,这种提法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实际,故答案为 A 项;这种提法反对“工农武装割据”,排除 B
项;这种提法没有涉及党的领导问题,排除 C 项;中共“八七会议”主张开展土地革命,没有主张必须走
城市中心道路,排除 D 项。第 4 页,共 13 页
8.1945 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
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强调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封建,允许私有
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因此材料所述主张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 B 选项正确;强调把党的工作重
心转向城市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故 A 选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 1937 年,
故 C 选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家是新中国成立时期,故 D 选项错误。
9.1953 年 9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凡是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要
迅速组织力量,抓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扩大基本建设,只进行一些必要维修工作。这
个指示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
A.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基础 B.限制城市入口的过快膨胀
C.优先发展沿海的工业城市 D.重新规划工业城市的建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根据材料时间“1953 年 9 月 4 日”可知此时为“一五
计划”期间。从“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抓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
间,为配合以“156”项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政府明确了城市要为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服务,为生产、为
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一切以工业为中心,工业是主体,城市是配套,城市现代化通过工业化来实现。城
市发展目标被明确为以重工业化为核心选择优先发展工业城市,把力量集中在重点工程所在城市的建设,
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基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不能仅根据“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扩大基本建设”而片
面推断出限制城市人口的过快膨胀,排除 B 项。“优先发展沿海的工业城市”以及“将工业城市进行重新
规划”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D 项。
10.1970 年 6 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
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第 5 页,共 13 页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 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 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
【答案】B
【解析】实际上恢复高考制度是在 1977 年,排除 A;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故 B
正确;违背了了新中国教育方针,排除 C;并非拨乱反正,导致大学教育质量大幅下降,排除 D。故选
B.
11.罗马法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丈夫是嫁资名义上的所有人,对嫁资享有管理使用权。在离婚时,妻
子享有请求返还嫁资的绝对权利。这表明罗马法
A.促使婚姻更稳定 B.以习惯法为基础
C.彰显了公平正义 D.实现了男女平等
【答案】C
【解析】材料“妻子享有请求返还嫁资的绝对权利”等字眼强调的是罗马法注重公平注重正义,即材料说
明在古代罗马法律规定具有公平正义性,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可以促使婚姻的稳定,故 A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习惯法与罗马法之间的关系,故 B 项排除;D 项说法错误,错在“男女平等”。
12.有史学家指出:认为所有的人文主义者摒弃了基督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应当记住,文艺复兴是在
基督教的大本营意大利兴起的。它的热心者们在肯定人的同时,至少在形式上仍然保留着对教会的虔诚信
仰。作者旨在强调人文主义者
A.以延续和继承基督教文化为目的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人的独立
C.对基督教的信仰仅停留在形式上 D.思想中带有过渡性的特点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作者强调人文主义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环境,基督教思想影响力巨大,所以人文主
义者思想中带有过渡性,答案选 D 项。材料中的人文主义者并不是以延续和继承基督教文化为目的,A 错
误;材料没有提及人文主义者是从神学角度论证人的独立性,B 错误;人文主义是批判神学统治,并不是
对基督教的信仰仅停留在形式上,C 错误。
13.1842 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第 6 页,共 13 页
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
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进程
A.降低了英国人口的平均寿命 B.长期缺失排水供水系统的建设
C.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 D.推动了公共卫生的建设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材料信息“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不能反映人均寿命降低,
故 A 项错误;“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说明了注重改进卫生环境,认识其重要性,故 D 项正
确;“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表述错误,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供水系统的改进”反映了具备供水
系统,不是缺少,故 B 项错误。
14.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国民收入增加 102%,实际只增加了 60%;农业产值应增加 50%,实际下降了
14%.煤炭、钢铁、石油、电力、拖拉机、汽车等领域也没有完成计划。这反映出
A.农业落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B.工业优先战略存在严重弊端
C.经济计划存在一定冒进倾向 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制约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苏联的经济建设计划目标过高,无法完成,可见经济计划存在一定冒进倾向,故选 C 项;
苏联当时实行农业集体化,这种集体化有助于工业化进程,选项 A 排除;工业优先战略符合当时苏联的国
情,选项 B 排除;材料未反映出国际环境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制约,排除 D。
15.马歇尔计划要求欧州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 年,英、法等 16 个国家成立了欧州经济合作组
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1950 年,法国、德国等 16 个受援国在美国 5 亿美元拨款的支持下,
创立欧洲支付同盟,对成员国相互间的所有贸易采用双边记账、集中抵销的办法予以清算。西欧国家的这
些举措
A.意在建立新型货币体系 B.有助于争取美国援助
C.意在建立区域经济集团 D.有助于多边贸易发展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欧国家的这些举措是为了配合“马尔计划要求欧州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的第 7 页,共 13 页
要求,其后成立的组织有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多边贸易的发展,故选 D。西欧
建立新型货币体系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排除 A;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故西欧的这些举措其目的不在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而在于通过获得援助来恢复和发展西欧本身的经济,
排除 B;此时西欧国家的行为更多的是应美国的要求,不能折射其主动的战略意图所在,排除 C。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55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题 11 分,共 55 分)
16.(11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诸多关于人性的认识讨论中,老子有云:“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万物以自然为性,
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孔子的人性观可以非常精炼地表达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
是后来的儒家如孟子、荀子等人根本没有阐述过孔子的人性观,而是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观念。孟子说: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荀子说:“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
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摘编自黄布仁《关于先秦“人性论”的讨论及思考》
材料二 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然则为无私之说者,
皆画饼之谈”。并进一步论证说,这种“私心”连圣人都不可缺少,“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大圣
人亦人耳,既不能高飞远举,弃人间世,则不能不衣不食,绝粒衣草而自逃荒野也。故圣人不能无势利之
心”。
——摘编自郑建钟《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子、孟子、荀子三人的人性观,并说明荀子从其人性观出
发而提出的治国理念。(5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人性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6 分)
【答案】(1)人性观:老子主张以“自然”为人的本真之性;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治国理
念:礼法并施。
(2)人性观:自私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自私之心。第 8 页,共 13 页
简评:张扬了人的主体价值,有利于个性解放;蕴含人人平等的精神,冲击了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具有一
定的民主色彩,顺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是,其思想并没有完全脱离儒家思想体系
的窠臼,仍属儒家思想范畴
【解析】(1)人性观:根据“万物以自然为性”得出老子主张以“自然”为人的本真之性;根据“仁义礼
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得出孟子主张人性善;根据“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
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得出荀子主张人性恶。治国理念:根据“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
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得出礼法并施。
(2)人性观:根据“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得出自私是人的天性,
人人都有自私之心。
简评: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个性解放、冲击了传统儒家伦理道德、顺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分析其积极意义,可从其思想并没有完全脱离儒家思想体系的窠臼,仍属儒家思想范畴分析其局限
性。
17.(11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
国别年份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1937 年 41.4 12.5 9 6 3 4.8
1948 年 56.4 11.7 4.3 4.1 2.1 1.5
材料二 1985 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主国,巨资购买美国国债,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正当日本
人陶醉于敢说“不”的时候,美国对日本打响金融战,通过协议逼迫日元升值,从 1985 年 9 月—1995 年
4 月,美元日元汇率由 1:240 变成 1:79。结果日本妥协,日本经济开始长期停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欧日的经济状况,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发展的特点。(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打响对日金融战的原因和影响。(6 分)
【答案】(1)状况:美国经济力量増强;欧洲日本经济实力严重衰弱。举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第 9 页,共 13 页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关贸总协定签署,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主导权。
(2)原因:日本经济崛起威胁美国地位;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影响:日本妥协,日本经济开始长期
停滞。
【解析】(1)经济状况,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37 年和 1948 年美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
分别是 41.4%和 56.4%,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主导地位,说明美国经济力量増强;英法德意日等国工
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由 1937 年到 1948 年不断减少,说明二战后初期欧日的经济实力严重
衰弱。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 年 7 月,美、苏、中、法等 44 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
币金融会议,建立了美元为中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7 年 10 月,美、中等 23 国签署《关税与贸易
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主导权。
(2)原因,根据材料“1985 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主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等信息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经济崛起并威胁美国地位;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美国打响对日本金融战的美国方面的原因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需要。影响,根据材料“通
过协议逼迫日元升值,从 1985 年 9 月—1995 年 4 月,美元日元汇率由 1:240 变成 1:79”“结果日本妥
协,日本经济开始长期停滞”可知,面对美国的对日本的金融战,日本妥协,日本经济开始长期停滞。
18.(11 分)1919 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中
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已经经过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戍维新、义和因运动、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等几个发展阶段。今天的抗日战争是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
阶段……这种民主革命是为了建立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社会制度。
--摘自《毛泽东选集》一卷
材料二:伟大的“五四运动”至今已整整六十年了。“五四”运动不仅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同时也
是空前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这样一个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思想运动,来打
破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旧传统,推动社会的进步……没有民主思想的觉醒,不可能有民族意识的高涨,也
不可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把社会主义当作彻底改造中国的道路。
--摘自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泽东对于“五四运动”的历史定性。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理由及用意。
(5 分)第 10 页,共 13 页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纪念“五四运动”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后中国的发展
轨迹。(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五四精神”的时代意义。(2 分)
【答案】(1)历史定性: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由: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新运动(是整改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表现形式,也是革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革命进入
新阶段。用意:动员全国人民,以民族解放战争促进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不同:材料一侧重政治救亡,材料二侧重思想解放。轨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3)时代意义:爱国:进步。
【解析】(1)历史定性:依据材料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可知是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由:依据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所学从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新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马克思主义
传播等回答。用意:依据材料一“今天的抗日战争是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段”和所学从抗日战争的角度
具体分析。
(2)不同:依据材料一“已经经过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戍维新、义和因运动、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等几个发展阶段。今天的抗日战争是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
阶段”可知侧重于政治救亡运动;依据材料二“同时也是空前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可知侧重于思想解放
运动。轨迹:通过材料二中的时间“五四运动已经整整 60 年了”结合所学知识从 1979 年后中国发展轨迹
回答。
(3)五四精神的时代意义:结合所学从爱国和进步等回答。
19.(11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语文教科书的演变
时期项目 1908 年吴曾祺版 1935 年叶圣陶版
2013 年
版人教版第 11 页,共 13 页
白话
文
0 86 120
语
体
文言
文
704 58 60
男 267 108 166
作
者性别
女 0 3 17
核心思想
以“八条目”修身为主,“八
条目”指的是《大学》中提出的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
国、平天下
以民国“新修身”为主,
包括孝道、兄弟、慈幼、公益、
守法律、服兵役、纳税等
以新时
代“素质教育”
为主
——摘编自吴婷婷《百年语文教科书选文文化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语文教科书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从不同角度提取信息,
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信息 1:语文教科书中白话文篇目增多,文言文篇目减少。
说明:中华民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为了促进文化的传播与普
及,白话文越来越流行。
信息 2:语文教科书有以修身为指导思想,转向以素质为指导思想。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思想的更新,人才观的变化,教材越来越强
调培养学生素质。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得出的信息如语文教科书文体的变化;白话文数量增多,文言文数量减少;教科
书作者性别的变化;女性作者的数量增多;核心思想的变化;由以修身为指导思想,转向以素质为指导思
想等。然后结合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促进了白话文使用的增加。中国近代社
会思想解放,女性地位提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思想和人才观的发展变化强调重视学生
素质等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第 12 页,共 13 页
20.(11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世界经济是自由主义经济的天下,当时占据经济理论界主流学派的是古典经
济学学派,他们认为自由竞争是一经济体系能够自动建立均衡的一种力量,自由放任经济能在一经济体系
内创立利益调和的条件,市场运动的任何结果都会最终导致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均衡,自由放任的制度是最
好的制度,然而 1929 年至 1933 年的大危机使古典经济学学派丧失了其主流学派地位,强调需求管理、主
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取而代之,成为整个经济理论界的主流学派。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发生
第二次经济衰退,而指导这种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又拿不出解决的办法,其结果自然是凯恩斯主义的退潮,
而自由主义经济学重新崛起并占据主流经济学的地位。
——摘编自黄小坚《经济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比较分析凯恩斯主义果实了吗?》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
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凯恩斯主义)是欧美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
当自由主义经济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后,由于其存在着“市场失灵”的内在缺陷,往往会出现有效需求不
足阐述:自由主义经济在近代工业社会大幅度提升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指导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最
终无法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当这种不均衡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以危机或衰退的形式爆发出来,产生
不利影响。美国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总统通过政府对国家金融、工业农业等的干预,使经济危机得到缓
解,促使美国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因此经济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是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
示例二论题: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在国家发展中呈现不断冲突与交融的过程。
可以说,不论是国家干预主义还是经济自由主义都由于他们内在的缺陷及其互补性,决定了他们不能单独
地长期指导经济实现永久的健康增长,他们总是交替着取得主流经济学的地位,指导着经济的发展,并在
这阐述:自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诞生以来,两大经济思想就开始了他们不断地冲突与交融的进程。是
随着政府的过多干预,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再次出现经济的大衰退,这时自由主义又占据主导,但是国
效解决问题,从而被干预主义所取代,但是并没有完全放弃市场的自由发展、竞争,只是政府干预占主导;
但种不断的更迭中逐渐地交融。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不能
有家干预也并没有完全放弃。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汲取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方面的优点,为有效地缓和
经济发展的问题做出贡献。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大经济思想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体现不断冲
突和交融的过程。第 13 页,共 13 页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并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题目再
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内容主要论述了经济危机前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占主导地位,到 20 世纪 20-30
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即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逐渐占主导地位,20 世纪 70-80 年代,自
由主义重新占主导地位,答题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经济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是欧美国家管理
经济的方式的角度,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论述。也可以选择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
义在国家发展中呈现不断冲突与交融的过程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断冲突和交融的原因。要求论从
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