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及解析整理一(共22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备战2020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及解析整理一(共22套)》 共有 2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十三、内能 一、选择题 1.(2019·枣庄)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B C D A.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给试管加热,水温升高 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答案】C 【解析】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 程。 A、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 的,故 A 错误;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 B 错 误; C、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 C 正确; 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 能,故 D 错误。 2.(2019·重庆 B)如图是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紧急刹车时留下的长滑痕,并且颜色深浅不同,以 下判断合理的是(  ) A.轮胎的内能在刹车过程中不断减少 B.汽车刚开始刹车时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C.滑痕颜色较深部分比较浅部分所受摩擦力更大 D.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作用2 【答案】C 【解析】(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 发生变化,则静止。 (3)轮胎在公路上留下的刹车痕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形成的,滑痕颜色越深说明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A、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轮胎的内能不断增大,故 A 错误; B、车刚开始刹车时,相对地面之间不断发生位置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故 B 错误; C、轮胎在公路上留下的刹车痕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形成的,则滑痕颜色较深部分比较浅部分所受摩擦力更 大,故 C 正确; D、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 D 错误。 3.(2019·黄石)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缓慢打气,突然塞子跳起来,同时瓶内出现了“白雾”, 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水蒸气 B.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 C.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答案】B 【解析】 水蒸气会把瓶塞冲出,水蒸气对瓶塞做了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 降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故 B 正确。 4.(2019·苏州)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 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3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 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 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答案】B 【解析】 A、图甲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 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故 A 错误;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 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故 B 正确; C、由图乙可知,A 图线对应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晶体在熔化前后以及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所以 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增大,故 C 错误; D、由图乙可知,B 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不是冰,故 D 错误。 5.(2019·鄂州)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 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 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答案】C 【解析】 A、图象中 BC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要吸热,故 A 错误;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沸点是 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 气压,故 B 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 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 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 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 是晶体,故 C 正确; D、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 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 Q=cm△t 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 D 错误。 4 6.(2019·本溪)(多选)如图所示是享誉盛名的本溪小市羊汤。下列关于羊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羊汤上方的“ 白气” 是液化形成的 B.羊汤温度越高,其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整个房间都弥漫着羊汤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D.羊汤的温度降低后,其内能保持不变 【答案】ABC 【解析】“ 白气” 是羊汤沸腾产生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A 正确;分子无规 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 B 正确;羊汤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所以空气中弥漫 着羊汤的香味,故 C 正确;羊汤温度降低,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减缓,内能减少,故 D 错误。 7.(2019·咸宁)如图所示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答案】B 【解析】ACD 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钻木取火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故 B 正 确。 8.(2019·齐齐哈尔)如图所示,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食品,包粽子、煮粽子过程中也有许多物理知 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粽叶将糯米包裹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用细线系紧粽子时感觉勒手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压强小 C.粽子放入锅中前后,锅中的水未溢出,水对锅底的压强不变 A.发烧时, 用冷毛巾给头 部降温 B.钻木时, 来回转动硬木 棒取火 C.天晴时, 晒太阳使身体 变暖和 D.煮茶时, 火焰使茶水温 度升高5 D.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答案】A 【解析】(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3)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4)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A、用粽叶将糯米包裹起来,改变了粽叶的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 A 正确; B、用细线系紧粽子时感觉勒手,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故 B 错; C、棕子放入锅中前后,锅中的水未溢出,水深变化、水对锅底的压强变化,故 C 错; D、刚煮熟的粽子很烫,是因为它的温度很高;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的热量多,故 D 错。 9.(2019·成都 A 卷)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把 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 0℃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答案】B 【解析】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冰化水要吸热,内能增加;用力搓手,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 了内能。 10.(2019·福建)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手会发热 B.用冷水冷却热鸡蛋 C.晒太阳取暖 D.给热咖啡加冰降温 【答案】A 【解析】双手因摩擦而发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 A 正确;用冷水冷却热鸡蛋、晒太阳取暖、给热咖啡加 冰降温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 BCD 错误。 11.(2019·福建)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 J /(kg•℃) 4.2×103 2.1×103 2.1×l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6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答案】C 【解析】 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煤油和冰,故 A 错误; B、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物质的 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故 B 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因铝的比热容大, 则根据 Q=cm△t 可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故 C 正确;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根据 Q=cm△t 可知水升高的温度少, 故 D 错误。 12.(2019·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 B.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C.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 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 【答案】D 【解析】A、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分子动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分子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可见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所以两物体温度相同,其内能不一定相同,故 A 错误; B、因为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所以分子动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就大,故 B 错误; C、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只能说明甲的温度高于乙的 温度,而温度并非决定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 C 错误; D、扩散现象是指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在扩散现象中,分子一定可以从低温物 体运动到高温物体,故 D 正确,故应选 D。 13.(2019·安顺)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包粽子时,米粒之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手上沾些水,刚拿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 D.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7 【答案】C 【解析】 A、分子直径非常小,分子之间的间隙距离也非常小,不可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此选项错误; B、煮粽子时,锅上方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变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是液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C、手上沾些水,取放刚出锅温度较高的粽子时,手表面的水会汽化吸热,避免手烫伤。此选项正确; D、粽子表面的霜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选项错误。 14.(2019·毕节)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  ) 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 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答案】C 【解析】A、来回弯折的铁丝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铁丝的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B、热水袋取暖时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手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符合题意。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是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不符合题意。 15.(2019·桂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跟温度无关 B.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答案】B 【解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6.(2019·桂林)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洒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B.放入热汤中的金属勺子变说 C.刀在磨刀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 D.冬天人们较喜欢通过晒太阳使身体暖和起来 【答案】C 【解析】ABD中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17.(2019·河北)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8 甲 乙 丙 丁 A.甲: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乙: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丙: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D.丁: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D 【解析】(1)根据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上层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不助燃、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熄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A、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上方燃着的小木条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且 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 A 正确; B、抽掉玻璃板,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故 B 正确; C、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可见白烟具有可燃性,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 C 正确; D、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当我们不再蹬地,最后会停下来,是应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 D 不正确。 18.(2019·七台河)关于下列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9 【解析】A、用一纸片盖住倒满水的塑料管,快速倒置,纸片将水托住,是因为水排出了塑料管内的空气,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掉不下来,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 A 正确; B、液体从容器侧壁下面小孔喷射的距离较远,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表示液体的压强就越大,故 B 错误; C、将自制气压计从一楼拿到六楼,水柱升高,水的压强增加,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说明大气压减小,故 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 C 错误; D、两铅块紧密接触后,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 D 错误。 19.(2019·七台河)(多选)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晶体熔化过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C.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的功率就越大 D.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提升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AD 【解析】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A 正确;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 B 错误; C、力做功越多,做功不一定越快,功率由做功大小和做功时间共同决定,故 C 错误; D、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提升物体越重,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故 D 正确。 20.(2019·宜昌)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  ) A.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 B.拆除老旧建筑物时,灰尘飞舞 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 象。 A、湿衣服变干是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的缘故。故 A 错误。 B、拆除老旧建筑物时,灰尘飞舞,属于机械运动。故 B 正确。 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是白糖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 C 错误。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分子运动的结果。故 D 错误。 21.(2019·宜昌)被太阳晒热的自行车坐垫,用湿抹布擦一下就很快凉了下来,主要原因是(  ) A.水的比热容大 B.液化放热10 C.蒸发吸热 D.液化吸热 【答案】C 【解析】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被太阳晒热的自行车坐垫温度很高,用湿抹布擦一下,坐垫表面会留下一些水,这些水将很快蒸发,同时 吸收热量,所以坐垫就很快凉了下来。 22.(2019·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C.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D.“地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C 【解析】(1)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 在相互的作用力。 (2)常见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序: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3)“地心说”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故 A 错误; B、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柳絮飞舞属于宏观物体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 B 错误; C、常见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序: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所以 C 正确; D、“地心说”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以 D 错误。 23.(2019·宿迁)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对物理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B. 火车进站时乘客必须站在安全黄线内,因为气流速度大,压强大 C. 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 D.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看路旁的树向后运动,说明运动是相对的 【答案】B 【解析】 A、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吸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 里,故 A 正确; 11 B、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 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 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故 B 错误; C、冷天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因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故 C 正确; D、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自己或汽车为参照物,树木是运动的,故看路旁的树向后运动,但若以路旁的 房子或电线杆为参照物,树木是静止的,所以说明运动是相对的。故 D 正确。 (1)用吸管将饮料利用的是大气压; (2)当火车驶过站台时会带动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造成人周围空气流速不同,结合流体压强与流 速的关系即可解答; (3)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4)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24.(2019·青海)下列关于“吸”的物理现象中,由大气压引起的是( ) A.拔火罐时玻璃罐“吸”在皮肤上 B.两个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吸”在一起 C.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灰尘 D.若人站在安全线以内的区域候车,会被驶过的列车“吸”进铁轨 【答案】A 【解析】 A、拔火罐使用时,先把酒精在罐内烧一下,罐内空气受热排出,此时迅速把罐扣在皮肤上,使罐内气体温 度升高,等到罐内的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就将罐紧紧地压在皮肤上, 所以这是由于大气压强引起的,故 A 符合题意; B、两个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吸”在一起,是利用分子间的引力,不是大气压引起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化纤衣服容易因摩擦而带电,会吸引轻小的灰尘,不是大气压引起的,故 C 不符合题意; D、人站在安全线以内的区域候车,会被驶过的列车“吸”进铁轨,是由于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 D 不符 合题意。 25.(2019·大连)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铁锤敲打铁钉,铁钉变热 B.饮料放冰箱里,饮料变凉 C.勺子放热汤里,勺子变热12 D.嘴向手“哈气”,手变暖和 【答案】A 【解析】 A、铁锤敲打铁钉,在打击的过程中,对铁钉做功,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 A 符合题意; B、饮料放冰箱里,饮料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B 不合题意; C、勺子放热汤里,勺子从热汤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C 不合题 意; D、嘴向手“哈气”,手变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D 不合题意。 26.(2019·大连)下列关于微小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物体的分子可以停止运动 B.分子很小,用光学显微镜可以分辨出它们 C.金属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 【答案】C 【解析】A、任何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A 错误; B、分子的体积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故 B 错误; C、金属能够导电是依靠其内部大量的自由电子。故 C 正确; 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有负电荷,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 D 错误。 27.(2019·锦州)在烹饪美食的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炒鸡蛋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鸡蛋的内能增加 B.炖排骨汤时,在汤沸腾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C.蒸饺子时,刚出锅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煮粽子时,粽叶飘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 A、炒鸡蛋时,鸡蛋从锅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鸡蛋的内能增加,故 A 错误; B、炖排骨汤时,在汤沸腾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此时汤继续沸腾,汤的温度不会降低,故 B 错误; C、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C 错误; D、煮粽子时,粽叶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D 正确。 28.(2019·阜新)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 45℃和 7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3 A.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 C.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 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D 【解析】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乙的温度比甲的高,所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 故 A 错误; 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量和状态有关,两杯水质量关系不知,无法判断内能关系,故 B 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不能比较热量的多少,故 C 错误; 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内能变小,故 D 正确。 29.(2019·巴彦淖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凝华现象 C.盛夏,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 D.严冬,搓手取暖是利用了热传递增大内能 【答案】B 【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 A 错误; B、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 B 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只能说吸收,所以盛夏地面温度升高,不能说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 故 C 错误; D、严冬,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了做功增大内能, 故 D 错误。 30.(2019·赤峰) “母亲节”到了,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也感受到了劳动 的辛苦和快乐。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拌菜时,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 【答案】D14 【解析】(1)金属的物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2)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 A 错误;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故 B 错误; C、拌凉菜能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 C 错误; 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故 D 正确。 31.(2019·东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B.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 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C 【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故 A 正确; B、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燃烧,故 B 正确; C、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因此单凭温度,不能判断内能一定大,故 C 错误; 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D 正确。 32.(2019·威海)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答案】D 【解析】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 A 错误; 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 B 错误。 C、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不是存在内能差,故 C 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 D 正确。 33.(2019·枣庄)中国古诗词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反映,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下列对划线部分的15 相关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1)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在液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 则运动越快,人们闻到的花香味越浓烈; (3)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 (4)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A、夕露沾我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小水珠,发生的是液化现象,故 A 正确; B、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这是扩散现象,从而 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故 B 正确; C、燃料燃烧的过程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 C 错误; D、金化学性质稳定,所以“金”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状态存在,故 D 正确。 34.(2019·淄博)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答案】A 【解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 其内能会减小;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有能量转化,将机械 能转化为内能。16 (2)汽化是从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是从气态变为液态;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A、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由于压缩玻璃筒内的空 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相类似,故 A 正确; B、乙图中,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 B 错误; C、丙图中,上方的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可能是扩散现象,但也 可能是重力的作用,故不能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 C 错误; D、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而不分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也有斥力,故 D 错误。 35.(2019·上海)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 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 【答案】A 【解析】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 2 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 强。 根据 Q=cm△t 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小,故 A 正确。 36.(2019·凉山)下面四幅图中能够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答案】B 【解析】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的,例如吸盘、瓶吞鸡蛋、马德堡半球实验等。覆 杯实验,水排出了杯子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掉不下来,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符合题意; 故 B 正确;ACD 错误。17 37. (2019·泸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于 2019 年 4 月 20 日将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成功送上太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使用液氢燃料,主要是利用了液氢的比热容大 B. 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燃烧将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C. 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大 D. 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过程中,其惯性增大 【答案】C 【解析】 A、发射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 释放出更多的热量,故 A 错误; B、火箭升空的过程中,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B 错误; C、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速度增大,高度增大,因此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机械能的总量也 增大,故 C 正确; D、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过程中,其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 D 错误。 (1)热值是指 1 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释放的能量,热值越大的燃料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 释放出的热量越多,所以在选择火箭燃料时首先应该考虑燃料热值的大小; (2)根据消耗能量与得到能量是什么来判断能量的转化情况; (3)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根据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来进行分析即可; (4)惯性使物体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38.(2019·绵阳)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 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18 【答案】C 【解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如图,向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的压强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 塞子从瓶口冲出,此时气体对塞子做功(即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 少,故 C 正确,ABD 错误。 39.(2019·绵阳)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 F 斥随着分子间距离 r 变化的情 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答案】D 【解析】分子间的引力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由图象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减小,则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斥力会增大, 故 ABC 错误,D 正确。 40. (2019·遂宁)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关于蒸粽子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B. 水沸腾后,锅面上“白雾弥漫”,这一物态变化过程和“霜”的形成过程相同 C.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D. 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答案】D 【解析】 A、蒸粽子时粽子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故 A 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 B 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 C 错误; 19 D、水沸腾后,粽叶香味更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 D 正确。 故选:D。 (1)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物态变化有六种类型: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 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 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 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4)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要认真观察生活,看哪些地方应用物理,例如:白炽灯,钳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41.(2019·遂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以下关于小汽车所 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有(  ) ①汽车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②汽车上宽大的座椅是为了减小座椅对人体的压强 ③汽车配备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目的是为了在紧急刹车时减小人的惯性 ④燃油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⑤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相对于座椅是运动的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答案】C 【解析】 ①汽车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① 正确。 ②汽车的座椅设计得既宽又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让司机坐上去觉得舒服, 故②正确。 ③汽车配备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目的是为了在紧急刹车时防止惯性带来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故③错误。 ④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 的特点(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 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故④正确; ⑤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相对于座椅的位置并未改变,是静止的;故⑤错误。 20 综上分析,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选:C。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②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③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④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 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 ⑤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关键是看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当物体受平 衡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本题考查惯性,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等多个知识点, 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42.(2019·自贡)关于本题图中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A.此图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可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B.此图托里拆利实验的玻璃管倾斜放置时,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仍为 760mm C.此图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此图向饮料管 B 中吹气时,饮料管 A 中的液面会下降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杠杆左端下沉(说明左端较重),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故 A 错误; B、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与玻璃管的长短、粗细和倾斜程度都无关,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只与大气压的大小有关; 由于大气压大小不变,所以,玻璃管倾斜放置时,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仍为 760mm,故 B 正确; C、图中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 不分开,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 C 错误; D、向饮料管 A 中吹气时,吸管 B 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B 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21 压强,液面上升,故 D 错误。 43.(2019·杭州)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 得知( ) A.比热跟热量成正比 B.比热跟质量成反比 C.比热跟温度变化成反比 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答案】D 【解析】A、B、C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值的大小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质量大小、温度改 变的多少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且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在同一状态下相同,不同状态下可能不同,故选项 A、B、C 错误;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比热容,由定义可知, D 正确。 44. (2019·徐州)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了.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 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不一会整杯水会变甜,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运动,故 A 正确。 45. (2019·宁波)下列都是教材中的实验,其中为了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 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 B. 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 C. 图丙: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 D. 图丁:迅速下压活塞后,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 【答案】 D 【解析】分析各个实验包含的物理原理,哪个与题干相符,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tm Qc ∆=22 A.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 ,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 A 不合题意; B.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这是磁化现象,故 B 不合题意; C.图丙: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这是水蒸气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故 C 不合题意; D.图丁:迅速下压活塞后,活塞对里面的空气做功,使乙醚的内能增加,导致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这说 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故 D 符合题意。 46.(2019·台州)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 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分子运动有快有慢,快的跑到空气中,剩下慢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47.(2019·重庆 A)如图是重庆人喜欢吃的酸辣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煮酸辣粉前,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 B.煮酸辣粉时,通过做功改变了酸辣粉的内能 C.酸辣粉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D.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1)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4)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A、水沸腾时,要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不变,故 A 错误; B、煮酸辣粉时,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酸辣粉的内能,故 B 错误;23 C、酸辣粉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C 错误; D、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 D 正确。 48.(2019·重庆 B)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香气袭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 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 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 A 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B 错误; C、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在较远的地方也能够闻到梅花的香气,故 C 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D 错误。 49.(2019·营口) (多选)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端午深情,粽叶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一种扩散现象 B.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内陆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北方冬天室内用暖气取暖,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室内空气的内能 【答案】ABD 【解析】A、粽子飘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所以它是扩散现象;故 A 正确。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 海边昼夜温差比内陆小;故 B 正确。 C、塑料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牢牢地吸在玻璃上,该现象与分子间的引力无关,故 C 错误。 D、散热时,在暖气片和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使室内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故 D 错。 50.(2019·北京)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4 A.一杯水和半杯水的比热容相等 B.0℃的水没有内能 C.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D.固体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答案】AC 【解析】(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2)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3)根据蒸发的定义分析解答; (4)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无关;一杯水和半杯水的相比,物 质的种类和状态不变,其比热容相等,故 A 正确; B、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 B 错误; C、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即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 C 正确; D、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故 D 错误。 51.(2019·长春)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晒太阳 B.搓手取暖 C.热水袋取暖 D.冰袋降温 【答案】B 【解析】“搓手取暖”,双手摩擦,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 B 选项正确. 52.(2019·兰州)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C 【解析】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A正确;B、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 烈,B正确;C、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故C错误;D、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 斥力,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正确。 53.(2019·兰州)关于机械能及其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壶从离开手到停下来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降落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动能不变 C.只要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的重力势能就一定会发生变化25 D.电梯匀速上升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答案】C 【解析】 A、冰壶从离开手到停下来的过程中,冰壶与冰面之间存在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 正确; B、降落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变小,故B错误; C、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若物体的高度不变,只是上下的位置变化,则物体的重力势能不发生变化,故C 错误; D、电梯匀速上升时,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D正确。 54.(2019·兰州)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B.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 【答案】A 【解析】 A、发生热传递是因为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所以内能少的物体的温度可能比内能多的物体的温度高,所以内 能少的物体可以把热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故A正确; B、任何物体都有内能,0C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不为零,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表示,故C错误;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变,故D错误。 55.(2019·北部湾)小明通过观察妈妈“煲汤”的过程联想到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煲汤”是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B.汤锅上方“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汤的温度越高香气越浓,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喝热汤时先要吹一吹,是利用蒸发吸热可以降温的道理 【答案】B 【解析】A.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煲汤”就是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故 A 正确; B.“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因此汤锅上方“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 B 错误;C.分子26 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我们闻到汤的香气就越浓,故 C 正确;D.喝热汤 时先要吹一吹,使汤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从而加快汤的蒸发,起到快速降温的目的,故 D 正确。 56.(2019·贵港)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答案】A 【解析】A 选项中的灰尘飞舞是由于风的作用力使灰尘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所致,属于机械运动;B 选项中 的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 选项中的荷花飘香是荷花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D 选项中水 变咸是盐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 BCD 选项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应选 A。 57.(2019·天门)冬天,触摸操场上的健身器材,常常觉得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冰凉。下列关于这一现象 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的温度低 B.不同的同学体质不同,手的导热快慢不同 C.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更容易导热 D.铁质器材比木质器材的热量少 【答案】C 【解析】解:冬天,室外的铁质器材与木质器材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当时的气温, 由于铁的传热能力比木材的传热能力强(铁器是热的良导体、木材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冬天触摸室外的铁 器和木材,铁器能较快的将手的热传走,而木材传热比较慢,所以使人会感到冷热不一样。 58.(2019·无锡)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答案】B 【解析】A、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故 A 错误;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故 B 正确;27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 C 错误;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物质分子间有间隙,故 D 错误。 59.(2019·临沂)下列各选项是小明整理的物理笔记,错误的是(  ) A. 做功快的机械,效率不一定高 B. 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D.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与砂石的比热容小有关 【答案】B 【解析】 A、做功快的机械,表示其功率大;但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 高,二者没有直接关系。故 A 正确; B、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 B 错误; C、不透明的物体可以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所以物体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故 C 正确; D、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小,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其温度变化大。故 D 正 确。 故选:B。 (1)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 颜色不同的色光; (4)砂石的比热容小,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其温度变化大,据此解释。 此题是一道有关物理概念的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包括功率与效率的关系、动滑轮的特点、物体的 颜色及比热容的应用,正确、全面掌握概念是解答的关键。 60.(2019·临沂)右图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  )28 A. 是晶体,熔化持续了 8min B. 在 A 点是液态,B 点是固态 C. 在 A 点的内能比 B 点的小 D. 在 OA 段的比热容比 BC 段的大 【答案】C 【解析】 ABC、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 50℃不变,所以熔点为 50℃,并且为晶体,物质在 A 点为固态, B 点熔化结束为液态,熔化时间由 4min 开始到 8min 结束,共 4min。 晶体在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保持不变, 但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故在 A 点的内能比 B 点的小。故 AB 错误,C 正确; D、由图象可知,相同的时 间内 OA 段升高的温度大于 BC 段升高的温度,由 Q=cm△t 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 越大比 热容就越小,所以在 OA 段的比热容比 BC 段的小。故 D 错误。 故选:C。 (1)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晶体的熔点。 (2)知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 (3)由图象可知,此物质固态时在相同的时间内升高的温度比液态时升高的温度大,由此可知温度变化越 大,比热容就越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学会从熔化图象中获得信息:熔化温度、熔化特点、熔化所用 的时间。 61.(2019·日照)下列名句或短语,从物理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凝固过程吸热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D. 花气袭人知骤暖,雀声穿树喜新晴——分子的运动导致“花气袭人” 【答案】D 【解析】 A、破镜难圆,是由于分子之间的距离太大,引力太小无法合在一起,故 A 错误;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凝固过程放热,故 B 错误; C、“扬汤止沸”的道理是: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相对于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 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釜底抽薪”道理是: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 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如果不“抽薪”,水会一直沸腾,但水29 的温度不会上升,说明沸腾需要吸热,故 C 错误; D、“花气袭人”是一种扩散现象,是香气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 D 正确。 62.(2019·巴中)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低,含有的热量越少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机械能越大,内能越大 【答案】B 【解析】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修饰,不能说含有的热量,故 A 错误;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故 B 正确; C、物体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故 C 错误; 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两者本质上不同, 因此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内能不一定大,故 D 错误。 63. (2019·安徽)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B. 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 C. 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 D. 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答案】 B 【解析】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没有规律,A 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一定时,分子运动没有规律分子运动朝各个方向,B 符合题意; C、温度升高时,大部分气体分子速度增大,不是每个气体分子速度增大,C 不符合题意; D、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运动还是朝各个方向,D 不符合题意。 64.(2019·长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煮粽子的过程利用做功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 B.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30 D.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大 【答案】B 【解析】 A、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提高了粽子的内能,故 A 错误; B、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 B 正确; C、剥开粽子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子叶上,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 C 错误; D、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小,故 D 错误。 65.(2019·郴州)周末,小明与同学相约,一起徒步郊游。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释,正 确的是(  ) A.树枝上鸟儿鸣叫——固体传声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树林中花香四溢——分子扩散 D.鞋底都刻有花纹——增大压强 【答案】C 【解析】 A、我们能听能到树枝上鸟儿鸣叫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 A 错误; B、太阳下人影相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 B 错误; C、花香四溢,是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 C 正确; D、鞋底都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 D 错误。 66.(2019·娄底)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 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答案】C 【解析】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1)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注意:作答时一定要有“不 停地”与“无规则”两个关键词。31 (2)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越大,其作用力越微弱。 (3)分子间存在间隙。 A、花气袭人说明扩散现象很明显,这是因为分子运动更剧烈导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故 A 正 确。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黏合剂中的甲醛也会有扩散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故 B 正确。 C、胶带揭下纸上的错字,是人施加外力的结果不是分子间的斥力导致的;故 C 错误。 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当分子间的间距大于分子直径 10 倍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已经 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故 D 正确。 67.(2019·娄底)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验钞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B.体温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C.汽油机——压缩冲程中内能化为机械能 D.电冰箱——利用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升华吸热 【答案】B 【解析】(1)根据验钞机是通过紫外线来进行工作的进行解答;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 (3)四冲程汽油机或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 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散热器不断发生物态变化进行吸热放热来降低冰箱内的温度的。 A、验钞机验钞时,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故 A 错误; B、体温计里面装的液体是水银,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故 B 正确;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 C 错误; D、电冰箱内液态制冷剂在汽化时吸热,即蒸发吸收冰箱内的热量,达到降温致冷的目的,然后再液化放热 使制冷剂变为液态,所以电冰箱是利用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原理工作的,故 D 错误。 68.(2019·湘潭)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柳絮飞舞 B.玉兰飘香 C.落叶纷飞 D.瑞雪飄飘 【答案】B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32 A、柳絮飞舞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 A 不符合题意; B、玉兰飘香是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 B 符合题意; C、落叶纷飞,是树叶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 C 不符合题意; D、瑞雪飘飘是雪花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 D 不符合题意。 69.(2019·怀化)下列有关分了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予间只存在斥力 D.桂花飘香,表明分了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析】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压紧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故A正确; B、墨水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国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同时回体也难以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 错误; D、桂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70.(2019·苏州)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科研人员近期研制出一种超级保温材料,实验测试显示在-60℃ 环境中,其保温能力是棉纤维的 2.8 倍,这体现了该材料( ) A.导热性差 B.导电性好 C.硬度大 D.密度大 【答案】A 【解析】 “超级保温材料”其保温能力是棉纤维的 2.8 倍,说明保温性能优异,原因是材料的导热性能差。 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导热性能差;导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差。物质种类不同,具有的物理属性也不 同,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根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加以选择利用。 71.(2019·新疆)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说明钛分子间( ) A.没有引力 B.没有斥力 C.存在引力 D.存在斥力 【答案】C 【解析】物体很难被拉长,是其内部分子引力在起作用,C 项正确。 72.(2019·常州)2019 年 5 月,无人货运飞船“龙一 2”号升空前,工程师使用液态异丙醇清洗电路板上夹杂 金属粉末的污垢.升空并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站内宇航员很快闻到异丙醇刺鼻的气味用液态异丙醇清洗电33 路板、宇航员闻到异丙醇气味,表明( ) A 异丙醇绝缘性好,其分子间有空隙 B.异丙醇绝缘性好,其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异丙醇导电性好、其分子间有空隙 D.异丙醇导电性好、其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属性、分子动理论等知识点。用液态异丙醇清洗电路上夹杂金属粉末的污垢, 要防止电路出现短路,则异丙醇应该是绝缘体;用异丙醇清洗电路板,宇航员闻到异丙醇气味,是异丙醇 的分子发生了扩散,是异丙醇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 选项符合题意。 73.(2019·鄂州) “梁湖碧玉茶”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色农业品牌,曾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 获特等奖。下列对于沏茶和品茶过程中情境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这是汽化现象 B.沏茶时,玻璃杯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C.品茶时茶香四溢,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D.品茶时茶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 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 A 错误; B、沏茶时,玻璃杯的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 B 错误; CD、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 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回答: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温度越 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4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以及分子运动 的有关知识。 74.(2019·通辽)厨房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饭锅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菜刀的刀刃很薄是为了增大压力 C.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D.吸油烟机是利用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的原理来工作的 【答案】C 【解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 压力来增大压强。 (3)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A、电饭锅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 误; B、菜刀的刀刃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B 错误; C、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菜的内能,故 C 正确; D、吸油烟机是利用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原理来工作的。故 D 错误。 75.(2019·通辽)下列生活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家里鱼缸中的鱼吐出的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 B.一瓶氧气用掉一半后,质量变为原来一半密度不变 C.塑料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上,是因为墙和吸盘之间的分子引力作用 D.瓶盖起子应用了杠杆知识,使用时是为了省距离 【答案】A 【解析】(1)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气泡深度以及体积的变化; (2)氧气用掉一半,质量减半,氧气还充满整个氧气瓶,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密度的变化; (3)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即大气压强; (4)省力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A、根据 p=ρgh 可知,当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h 变小,压强变小,压强变小后气泡体积变大,故 A35 正确; B、一瓶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的质量减半,剩余氧气还充满整个氧气瓶,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根据 ρ = m V可知,瓶中的氧气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 C 错误; C、塑料挂钩的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上,是因为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不是因为墙和吸盘之间的分子引力 作用,故 C 错误; D、瓶盖起子属于省力杠杆,使用时省力费距离,故 D 错误。 76.(2019·南通)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弯折铁丝发烫 B.臀部摩擦发热 C.蒸汽顶起壶盖 D.压缩点燃棉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A、B 和 D 选项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大,物体 温度升高;蒸汽顶起壶盖是蒸汽的膨胀对壶盖做功,将蒸汽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属于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故选 C。 77.(2019·德州)图是汽车刹车原理图,连着刹车踏板的金属杆是一根能绕 O 点转动的杠杆,当驾驶员踩 下刹车踏板时,刹车油受到挤压从而推动活塞向左移,活塞挤压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减 速。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脚踩刹车踏板时,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刹车卡钳把刹车盘夹得越紧,摩擦力越大 C.连着刹车踏板的金属杆是省力杠杆 D.刹车过程中汽车的惯性减小 【答案】D 【解析】(1)刹车过程中摩擦生热,此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36 杆是等臂杠杆; (4)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A、脚踩刹车踏板时,刹车过程中摩擦生热,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A 正确; B、刹车卡钳把刹车盘夹得越紧,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故 B 正确; C、由图可知,O 点为支点,刹车油右侧的活塞对金属杆的力是阻力,脚对刹车踏板的力是动力,且动力臂 大于阻力臂,所以这是一个省力杠杆,故 C 正确; D、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刹车过程中汽车的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 D 错误。 78.(2019·烟台)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 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 C.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 D.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析】 A、两岸青山相对出,说明青山相对行驶的小船来讲是运动的;若以河岸为参照物,则青山与河岸之间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此时青山是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故A说法正确。 B、“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舟”和山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故B 说法正确。 C、楼台倒影入池塘是楼台在水面成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说法错误。 D、花气袭人是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让人闻到花香,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D 说法正确。 79. (2019·烟台)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C 【解析】A、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的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 A 错误;B、做功和热传递 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若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即发生热传递,也可能是由于其它物体 对它做功造成的,故 B 错误;C、对于同一物体来说,其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故 C 正确;D、物体吸37 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其也可能表现在体积的变化上,即不一定温度升高,故 D 错误。 80. (2019·湘西)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热运动的是( ) 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 B.大雪纷飞 C.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尘土飞扬 【 答 案 】 A 【 解 析 】微观 粒 子 的 特 征:质 量 和 体 积 都 很 小 , 肉 眼 无 法 观 察 到;微 粒 与 微 粒 之 间 有 间 隙;它 们 都 在 永 不 停 息 地 做 无 规 则 运 动 , 能 够 闻 到 气 味 是 分 子 运 动 的 结 果 。 A. 走 到 花 园 闻 到 花 香 , 是 花 香 分 子 做 无 规 则 运 动 的 结 果 , 故 A 符 合 题 意 ; B. 大 雪 纷 飞 属 于 宏 观 的 机 械 运 动 , 故 B 不 符 合 题 意 ; C. 烧 废 纸 时 看 到 烟 雾 在 空 中 弥 漫 , 烟 雾 是 大 量 分 子 组 成 的 灰 尘 颗 粒 , 它 们 的 运 动 不 属 于 分 子 的 运 动 , 故 C 不 符 合 题 意 ; D.尘 土 飞 扬 中 的 尘 土 是 固 体 颗 粒 物( 不 是 分 子 ),其 运 动 属 于 宏 观 的 机 械 运 动 ,故 D 不 符 合 题 意 。 81.(2019·恩施)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寒冷的冬天,人们搓手后感到暖和 B.晚上睡觉用热水袋取暖 C.在鲜榨的果汁里放些冰块,喝果汁时感觉凉爽 D.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答案】A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 的转化过程。 A、两手之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 能,符合题意; B、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冰块放入果汁中后,热量会从果汁向冰块中传递,使果汁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所以喝时会感觉凉快, 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果汁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82.(2019·十堰)小红帮妈妈做饭时,发现厨房里涉及许多物理知识,部分归纳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煎翘嘴鲌鱼时闻到鱼的香味,是扩散现象 B.把鸡蛋往案板上一磕,蛋壳就破了,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西红柿炒鸡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鸡蛋和西红柿内能增加的38 D.炒锅一般用铁制造,是利用铁善于传热 【答案】C 【解析】 A、煎翘嘴鲌鱼时闻到鱼的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故 A 正确; B、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碰,鸡蛋就破了,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B 正确; C、西红柿炒鸡蛋时,西红柿和鸡蛋会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鸡蛋和西红柿内能增加的,故 C 错 误; D、铁的导热性比较好,所以利用铁来制作炒锅,故 D 正确。 83.(2019·盘锦)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羌管悠悠霜满地”,地面上出现霜是凝固现象 B.“瀚海阑干百丈冰”,冰的形成需要吸热 C.“满架蔷薇一院香”,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回暖时,大地含有的热量增多 【答案】C 【解析】A、地面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 A 错误; B、冰的形成是凝固过程,凝固时放热;故 B 错误; C、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香气四溢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故 C 正确;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可以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大地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 D 错误。 84.(2019·呼伦贝尔)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大雪纷飞 B.桂花飘香 C.灰尘飞舞 D.烟花绽放 【答案】B 【解析】A、雪花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 A 错误; B、桂花飘香,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 B 正确; C、灰尘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 C 错误; D、烟花绽放,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 D 错误;故应选 B。 85.(2019·呼伦贝尔)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夏天在房间内酒水降温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39 【答案】A 【解析】 A、夏天在房间内酒水降温,利用水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符合题意, 故 A 正确;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不符合题意, 故 B 错误;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暖气设备用水供暖,不符合题意, 故 C 错误;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海边 昼夜温差较小,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 86.(2019·陕西)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撤去酒精灯,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将 烧瓶倒置,向瓶底浇冷水,瓶内水再次沸腾。关于实验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B.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水再次沸腾说明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 D.用酒灯加热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答案】C 【解析】A、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 A 错; B、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改变,故 B 错; C、在用酒精灯把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时,水已经到达沸点,但由于撤去了酒精灯,所以水不能再沸腾, 若将烧瓶倒置,给烧瓶底部浇冷水,烧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遇冷收缩,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故能再 次沸腾,即 C 正确; D、用酒精灯加热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故 D 错。 87.(2019·陕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大,因而吸收热量的本领比砂石强 B.书包带做的比较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40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B 【解析】书包的背带做的比较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而不是减小压力,故 B 错误,因此答案为 B。 88.(2019·沈阳)打开放有樟脑丸的衣柜,就会闻到樟脑的气味,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樟脑丸放置时间 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与放在饮料里的冰块变小是相同的物态变化 B.樟脑丸消失与放在空气中的干冰消失一样都要放出热量 C.闻到樟脑的气味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缓慢 【答案】C 【解析】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饮料里的冰块变小是熔化现象,故 A 错误;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变小,这是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故 B 错误; C、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C 正确; D、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 D 错误。 89.(2019·雅安)如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 0℃ B.熔化过程持续了 3min C.该物质在 B、C 两点温度、内能都相等 D.该物质在 AB 段的比热容比在 CD 段小 【答案】C 【解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因此物质在 C 点内能大于 B 点内能,故选 C。 90.(2019·咸宁)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1 【答案】A 【解析】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A 符合题意; B、“夜半钟声到客船”说明声音靠空气传播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人面桃花相映红”说明桃花只反射红光,故 C 不符合题意;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与物体的运动有关,与分子的运动无关,故 D 不符合题意。 91.(2019·济南) (多选)“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池塘水面成的虚像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风卷屋茅”是因为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大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中“花气袭人”的原因是花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的“挽弓如满月”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答案】ACD 【解析】A.楼台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楼台通过池塘水面成的虚像,故 A 正确; B.风卷屋茅是因为茅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造成的,故 B 错误; C.花气袭人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C 正确; D.挽弓如满月是把人的化学能转化为弓的弹性势能,故 D 正确。 92.(2019·莱芜)(多选)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少、温度一定降低 B.热量都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把热汤倒入碗中,碗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D.冰在熔化过程中,其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D 【解析】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少,但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时会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 变,故 A 错误; B.热量都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 B 错误; C.把热汤倒入碗中,碗变热是内能从热汤转移到碗,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 C 正确; D.冰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 D 正确。 93.(2019·盐城)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42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答案】C 【解析】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它说明分 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间隙,因此 C 正确。 二、填空题 94.(2019·福建)2019 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百花绽放,鸟语花香。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 停地   ;游客坐在游览车上游览,以游览车为参照物,游客是   的。 【答案】无规则运动;静止 【解析】人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现象,是由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引起的;游客坐在游览车上 游览,以游览车为参照物,游客相对于游览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游客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静止。 95.(2019·百色)部分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较大,为了保护秧苗在夜间不被冻坏,人们常在傍晚往农田中 灌水,白天再将水放出,这是利用水的 较大的特性。如果让 2000kg 的水温度下降 1℃,放出的热 量为 J。[c 水=4.2×103J/(kg•℃)] 【答案】比热容 8.4×106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质量和降低温度相同时,根据 Q 放=cm△t 可知,水放出较多的热量,避 免秧苗被冻坏。 水放出的热量:Q 放=c 水 m△t=4.2×103J/(kg•℃)×2000kg×1℃=8.4×106J。 96.(2019·毕节)小齐站在距平面镜 1.6m 处整理衣着,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是   m;当他 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 1m 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快到午饭时间,小齐坐在教室里闻到了食堂炒菜的气味,这说明菜分子和油分子作   。 【答案】3.2;不变;无规则运动 【解析】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所以小齐站在距平面镜 1.6m 处整理衣着,此时像距也为 1.6m,则 他在镜中的像与本人距离为 1.6m+1.6m=3.2m。 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当他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 1m 后,则他在镜中的像大小 不变; 快到午饭时间,小齐坐在教室里闻到了食堂炒菜的气味,这说明菜分子和油分子作无规则运动。43 故答案为:3.2;不变;无规则运动。 97.(2019·河南)洛阳牡丹甲天下,图 1 中花儿盛开时清香扑鼻,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做 我们能从不 同角度观赏花,是由于光在花的表面发生了 现象;清风吹过,露珠从花瓣上滚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 。 【答案】无规则运动;漫反射;运动状态 【解析】(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在这 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我们能够闻到牡丹花的香味,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我们能从不同角度 观赏牡丹花,说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的都有,是发生了漫反射现象;露珠受到风的作用力从静止变为运 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8.(2019·七台河)如图所示,女同学采用往手上哈气来取暖,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男 同学采用两手互相搓来取暖,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答案】热传递;做功 【解析】 女同学往手上哈气取暖,水蒸气放热使手的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手的内能增加的; 男同学两手互相摩擦取暖,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99.(2019·绥化)“墙内开花墙外香”属于   现象。“钻木取火”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内 能的。 【答案】扩散;做功44 【解析】从分子动理论讲,“墙内开花墙外香”,属于扩散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 则运动; “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可以转化为木头的内能,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木头的内能。 100.(2019·宿迁)爆炒肉片时,厨师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在放入锅中炒,这样肉片里的 水分难以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能保持肉片的鲜嫩味美,厨房内的肉香味能传的很远,这种现象 说明了______。 【答案】蒸发 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的 蒸发,能提高肉片的温度,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 富。 在炒肉片过程中,厨房内的肉香味能传的很远,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与沸腾两种形式;组成物质的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 的热运动。 101.(2019·朝阳)我国北方地区房间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   (填“大” 或“小”)。冬天用热水袋来暖手,这是通过   的方法来增加手的内能。 【答案】大;热传递 【解析】(1)我国北方地区房间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相同质量的水, 在温度变化相同时,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冬天用热水袋来暖手,是能量发生了转移,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来增加手的内能。 102.(2019·宁夏)银川北塔湖公园景色优美,空气淸新。小红在湖边散步时闻到了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 现象;同时小红感觉湖边比周边更凉爽,她想到的原因有:水的比热容________沙石的比热容(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和水要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吸热等。 【答案】 (1)扩散 (2)大于 (3)蒸发(汽化) 【解析】 闻到了阵阵花香是因为花香的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 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湖水不断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空 气温度降低。 103.(2019·西宁)图甲中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 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图乙是通过   的方式把试管45 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甲 乙 【答案】做功;热传递 【解析】图甲中,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压缩空气做功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空气 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图乙中火焰的热量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104.(2019·西宁)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例如:用沸水才 能很快泡出茶香,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现象越明显;如图所示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   。 【答案】扩散;连通器 【解析】 (1)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2)茶壶的壶嘴与壶身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构成一个连通器。 105.(2019·青海)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质量为 1t 的热水放出 2.1×108J热量后温度降低________℃。暖气能使室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4.2×103J / ( kg · ℃)】 【答案】比热容大;50;热传递 【解析】 (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取暖效果好, 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 (2)由 Q 放=cm△t 得,水降低的温度为: △t= Q放 cm= 2.1 × 108J 4.2 × 103J/(kg•℃) × 1 × 103kg=50℃; (3)供热时,在暖气片和空气之间发生了热传递,使室内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 变的。46 106. (2019·济宁)将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通过▲方式增加内能使气压增大,瘪下 去的部分很快恢复了原状。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 【答案】热传递;质量 【解析】将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内部气压增大,所以瘪 下去的部分很快恢复了原状; 当球被踩瘪时,虽然球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但由于球没有破裂,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 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107. (2019·济宁)育才中学每天需向学生提供 100kg 开水。若冷水的温度为 20℃,将 100kg 冷水加热到沸 腾(在 1 标准大气压下),至少需要供给▲J 的热量 【答案】3.36×107 【解析】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 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t-t0)=4.2×l03J/(kg•℃)×100kg×(100℃-20℃)=3.36×107J。 108.(2019·大连)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汽油机的______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来工作;以汽车为 参照物驾驶汽车的司机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做功;静止 【解析】 发动机工作时,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 相对于汽车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109.(2019·锦州) “卡路里”简称“卡”,是热量的另一个单位,现在仍被广泛使用在营养计量中。“卡” 是这样规定的:1 卡等于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g 水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那么 1 卡等于   焦耳。[已 知 c 水=4.2×103J/(kg•℃)] 【答案】4.2 【解析】 由题知,1g 的水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为 1 卡, 1g 的水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Q 吸=c 水 m 水△t=4.2×103J/(kg•℃)×0.001kg×1℃=4.2J, 所以 1 卡=4.2J。 110.(2019·黔南)小王路过加油站时闻到了汽油的气味,这是汽油分子作 ,汽油属于 (选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将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40℃,水吸收了 J的 热量[c水=4.2×103J/(kg•℃)]。47 【答案】无规则运动;不可再生;8.4×106 【解析】 (1)闻到汽油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汽油属于化石能源,消耗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3)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 水 m(t-t0)=4.2×103J/(kg•℃)×100kg×(40℃-20℃)=8.4×106J。 111.(2019·阜新)如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 6min 时, 该物质处于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该物质液态比热容比固态比热容_____(选填“大” 或“小”)。图乙是酒精沸腾时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以知道,酒精温度计_____(选填“能”或“不能”) 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答案】固液共存;大;不能 【解析】(1)读图甲可知,第 6min 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故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读图甲可知,0~4min 与 8~12min 的时间相等,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前者升高了 8℃,后者升高 了 4℃,说明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3)由图乙知酒精的沸点位 78℃,沸水的沸点为 100℃,酒精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所以酒精温度计不能 用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 112. (2019·聊城)六月的荷香亭畔,荷花盛开,人们能闻到阵阵花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从 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盛开的荷花,是由于荷花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了______反射。 【答案】无规则运动 漫 【解析】 (1)六月的荷香亭畔,荷花盛开,人们能闻到阵阵花香,这是由于花的香味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到空气之中造成的; 48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盛开的荷花,是因为荷花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漫。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113.(2019·威海)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将质量为 2kg、初始温度为 20℃的汤,升高了 80℃,汤吸收了    J 的热量,这是通过   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汤的比热容为 4×103J/kg•℃) 【答案】6.4×105;热传递 【解析】 (1)汤吸收的热量:Q 吸=cm△t=4×103J/(kg•℃)×2kg×80℃=6.4×105J; (2)在燃气灶上煲汤时,汤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汤的内能。 114.(2019·淄博)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年夜饭“吃饺子”是一种习俗。包饺子时,用力捏出褶边, 说明力可以   ;刚下锅的饺子沉在锅底,加热一段时间会上浮,在上浮过程中,   转化为 机械能;出锅后的饺子变瘪了,饺子内气体密度   。 【答案】改变物体的形状;内能;变大 【解析】(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饺子在热水中吸收热量,饺子内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据此分析能量的转化; (3)根据密度公式分析饺子内气体密度的变化。 解: (1)包饺子时用手捏饺子可捏出漂亮的褶边,这是力使饺子皮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2)饺子下锅后,在热水中吸收热量,饺子内的气体膨胀对饺子做功,饺子会上浮,此时内能转化为机械 能; (3)出锅后的饺子变瘪了,饺子内空气的质量不变,内部空气的体积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饺子内气 体密度变大。 115.(2019·山西)山西老陈醋已有 3000 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 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小明周末参观醋厂,远远就闻到了浓郁的醋香,这是   现象,这种现象说 明   。 【答案】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 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49 化来体现。 打开醋瓶闻到醋香是因为醋分子进入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16.(2019·凉山)南极洲的冰川   内能(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答案】具有;做功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法。 一切物体都是具有内能,所以南极洲的冰川也具有内能,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所以是通过做功的方 式来改变内能的。 117.(2019·泸州)“复兴号”动车组设计的靠背椅垫增大了人与座椅的接触面积,使人受到的______减小, 感到更舒服;高铁全列禁烟是因为吸烟后烟雾分子有______现象,会触发烟雾报警器报警,影响行车安全; 若列车总长 600m,以 300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 5.4km 的隧道,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______min。 【答案】压强 扩散 1.2 【解析】 “复兴号”动车组设计的靠背椅垫增大了人与座椅的接触面积,在压力一定时,使人受到的压强减小,所 以感到更舒服; 吸烟时产生的烟雾分子无规则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会触发烟雾报警器报警,影响行车安全,故 高铁全列禁烟。 车长:s 车=600m=0.6km,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的总路程:s 总=s 车+s 隧道=0.6km+5.4km=6km, 由 v= s t可得,完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t= s总 v = 6km 300km/h=0.02h=1.2min。 118.(2019·眉山)家庭中使用电热壶烧开水,能量的转化是______;若 4.2×105J 的热量被水全部吸收, 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能将 2kg、20℃的水加热到______℃。[c 水=4.2×103J/(kg•℃)] 【答案】电能转化为内能 70 【解析】 使用电热壶烧开水时,消耗电能,使电热丝和水的内能增大,即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由 Q 吸=cm△t 可得,水升高的温度:△t= Q吸 cm = 4.2 × 105J 4.2 × 103J/(kg•℃) × 2kg=50℃; 已知水的初温为 20℃,则水吸热后温度将升高到: t=t0+△t=20℃+50℃=70℃。50 故答案为:电能转化为内能;70。 (1)用水壶烧开水时,消耗电能,使电热丝和水的内能增大,据此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2)已知水的质量、比热容和吸收的热量,利用 Q 吸=cm△t 的变形公式可求出水升高的温度,结合水的初 温,即可求出水的末温。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 Q 吸=cm△t 的掌握和运用,注意温度升高了(△t)与升高到(末温)的区别。 119. (2019·遂宁)如图是老师设计的探究机械能转化的实验装置,将一弹簧下端固定于带槽的斜面底端, 弹簧上端处于斜面 A 点处;将一小球从斜面顶端释放,小球经过斜面 A 点后压缩弹簧,在斜面 C 点停止; 然后在弹力的作用下小球再向上运动到斜面的 D 点,接看再向下运动;如此往复几次后小球在斜面的 B 点 静止,那么小球第一次下降经过斜面的______(选填“A”、“B”、“C”、“D”、“O”)点时动能最大;小 球上升时不能再回到 O 点的原因主要是小球克服摩擦做功,将部分机械能转化成了______。 【答案】B 内能 【解析】 (1)从 O 到 A 的过程中,小球沿斜面向下重力的分力大于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合力沿斜面向下,小球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题意可知,小球最后在斜面的 B 点静止,小球在该点受到的合力为零, 则从 A 到 B 的过程中,小球沿斜面向下重力的分力大于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与弹力之和,合力沿斜面向下, 小球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从 B 到 C 的过程中,小球沿斜面向下重力的分力小于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与弹力之和,合力沿斜面向上, 小球做变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在 C 点瞬时静止, 综上可知,小球第一次下降经过斜面的 B 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 (2)小球上升时不能再回到 O 点的原因主要是小球克服摩擦做功,将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故答案为:B;内能。 (1)分析小球在 O 到 A、A 到 B、B 到 C 过程中受力情况,判断出合力与运动方向的关系,从而得出物体速 度最大的位置,即为小球动能最大的点;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能量的转化。 本题考查了动能的大小比较和能量的转化,分析小球受力情况得出运动情况从而得出速度关系是关键。 120.(2019·自贡)煮牛奶时,能闻到奶香味,这是   现象。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51 煮,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   锅(选填“高压”或“低压”),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 到 100℃就沸腾。 【答案】扩散;低压 【解析】香味分子在空气中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扩散现象。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 用高温煮沸,用“低压锅”煮牛奶就是利用了降低液体表面的气体压强降低沸点的。 121.(2019·杭州)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 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 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固体的比热。 【答案】晶体; 80;吸热;大于 【解析】由图可知,图像中有一段时间该物质温度不变,说明该物质有熔点,为晶体, 熔点为 80℃,在熔化 过程中,该物质不断吸收热量,从固态到固液共存再到液态;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固体温度的变化大 于液体,根据公式 Q 吸=cm△t 可知,固态的比热小于液态的比热。 122.(2019·重庆 A)如图所示,重庆网红“木桶鱼”是在木桶里放入高温的鹅卵石,再加入调制好的鱼和 汤,鹅卵石放热使汤沸腾,则质量为 1kg 的鹅卵石从 300℃降到 250℃放出的热量是   J;用锅盖紧 密盖住木桶,桶内气压升高,则汤的沸点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 鹅卵石=0.8×103J/ (kg•℃)] 【答案】4×104;升高 【解析】知道鹅卵石的质量、鹅卵石的比热容、鹅卵石的初温和末温,利用放热公式 Q 放=cm△t 求鹅卵石 放出的热量。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52 质量为 1kg 的鹅卵石从 300℃降到 250℃放出的热量: Q 放=cm△t=0.8×103J/(kg•℃)×1kg×(300℃-250℃)=4×104J。 用锅盖紧密盖住木桶,桶内气压升高,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所以汤的沸点会升高。 123.(2019·重庆 B)利用水的比热容较   (选填“大”或“小”)的特性,汽车发动机冷却通常选用水 作冷却液,1kg 的水从 20℃加热到 90℃吸收的热量为   J[c 水=4.2×103J/(kg•℃)] 【答案】大;2.94×105 【解析】(1)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 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知道水的质量,知道水温度的变化,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 Q 吸=cm△t 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 (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冷却通常 选用水作冷却液; (2)温度从 20℃升高到 90℃,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Q 吸=cm△t=4.2×103J/(kg•℃)×1kg×(90℃-20℃)=2.94×105J。 124.(2019·北京)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 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 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属于   现象。 【答案】扩散 【解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分子的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 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扩散越快。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 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扩散。 125.(2019·天水)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形容 射箭运动员拉弓放箭的情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弓的______能转化为箭的______能。 【答案】扩散 弹性势 动 【解析】53 解: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箭射出去后具有动能,这一过程中是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故答案为:扩散;弹性势;动。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在判断是哪种能量转化成了另一种能量的标准是:减小的转 化为增多的。 此题考查了扩散现象和能量的转化,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 126.(2019·武威)“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把酒精和水在长玻 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解析】 (1)“粽叶飘香”是粽子分子与空气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注意:作 答时一定要有“不停地”与“无规则”两个关键词。 (2)若分子间是密实无间隔的,那么水跟酒精混合时候总体积应该不变。体积变小是一些水分子和一些酒 精分子运动到各自的间隙中的宏观表现。 故答案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 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1)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注意:作答时一定要有“不 停地”与“无规则”两个关键词。 (2)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分子间存在间隙。 该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 127.(2019·齐齐哈尔)王冕《墨梅》有佳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作者画在纸上的梅花,是因为光发生了   反射,淡淡墨香飘散 在空气中,这是   现象。 【答案】漫;扩散 【解析】(1)镜面反射是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射向了同一方向,而漫反射 是由于物体表面粗糙时,反射光线的方向变得是向各个方向反射。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发生的是漫反 射。54 (2)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 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1)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作者画在纸上的梅花,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2)淡淡墨香飘散在空气中,是因为墨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128.(2019·天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烧杯内水的质量为 0.1kg,大气压为 标准大气压。 (1)当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仔细观察发现烧杯内的水开始减少,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2)假设在水沸腾前烧杯内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水温从 70℃上升到 90℃的过程中,烧杯内的水吸收的热 量为   J。 【答案】不变;8.4×103。 【解析】 (1)水在沸腾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达到水面处破裂,水由液态变成 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杯内的水开始减少;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m△t=4.2×103J/(kg•℃)×0.1kg×(90℃-70℃)=8.4×103J 129.(2019·岳阳)玩具“光压”风车如图,它主要由抽掉适量空气的密闭玻璃罩、四个轻质叶片、转轴和 底座组成。放在阳光下照射,风车能自动旋转起来。 (1)风车每个叶片一面为黑色,另一面为白色,受到阳光照射的黑色叶面比白色叶面温度要______(填“低”55 或“高”),温度高的叶面附近空气分子运动速度大,对叶面的撞击作用力大,叶片绕中间轴转动。 (2)若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在阳光下风车叶片______(填“会”或“不会”)旋转。 【答案】高;不会 【解析】理论上黑色能吸收所有的色光,而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真空没有空气,故温度的高低不会影 响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 (1)理论上黑色能吸收所有的色光,而白色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由于黑色叶片吸收了所有的色光所以温度 比白色叶片温度高;(2)真空没有空气,故温度的高低不会影响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而且也没有 分子去撞击叶片,故叶子不会转动。 130.(2019·吉林)手指在衣服上来回快速摩擦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手指的内能增大;我 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 【答案】 做功;比热容 【解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二者在改变物体内能的作用上是等效的; (2)根据公式 Q=cm△t 可知,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越大,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手指在衣服上来回快速摩擦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指的内能增大;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 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31.(2019·吉林)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如图所示,将面团擀成面皮,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包饺子时,用力捏面皮,面皮会粘在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答案】 形状;引力 【解析】(1)力由两种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和斥力。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如图所示,将面团擀成面皮,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包饺子 时,用力捏面皮,面皮会粘在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32.(2019·临沂)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我市也响应号召,积极行动,极大改 善了山区环境。在丰富多彩的赏花节中,游客徜徉在花海中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分子______的结果;汗流 满面的游客不时摇动手中的扇子,加快汗液______(填物态变化),实现降温解热。 【答案】无规则运动 蒸发 【解析】56 由于分子在运动,所以走在湖边,常能闻到阵阵花香;夏天扇扇子会加快空气的流动,尽管不能降低气温, 但是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皮肤表面汗水的蒸发,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 体的热量,所以人会觉得凉快。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蒸发。 ①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扇扇子会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 加快人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人体的热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学知识的综合理解,是一道中档题,是中招的热点。 133.(2019·巴中)涮火锅是巴中人最喜爱的美食之一,走近美食街远远地就能闻到火锅的香味,这是由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涮火锅时是通过   方式改变食物内能的。 【答案】无规则运动;热传递 【解析】我们能闻到火锅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涮火锅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火锅的内能。 134.(2019·云南)云南是爨氏文化的发源地,现存于云南某校的爨宝子碑被誉为“南碑瑰宝”具有较高的 书法艺术价值。被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临摹时闻到淡淡的“墨香”是   现象,寒冷的冬天临摹时, 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答案】扩散;热传递 【解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2)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气体膨胀做功和压缩气体做功等。 (1)闻到淡淡的“墨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 (2)寒冷的冬天临摹时,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热传递将内能从热水传递到手,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 手的内能。 135.(2019·襄阳)襄阳的清晨,大街小巷都飘散着浓郁的牛肉面香味,这属于______现象;在寒冷的冬季,人 们通常采用搓手的方法来暖手,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答案】(1)扩散 (2)做功 【解析】 襄阳的清晨,大街小巷都飘散着浓郁的牛肉面香味,这属于扩散现象;搓手时,两手克服摩擦做功,使手 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该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 136.(2019·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作画过程是:艺人先将红57 (白)糖放在热锅里,由于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然 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   (填物态变化 名称)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 【答案】热传递;凝固 【解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而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该过程是放热的。 将红(白)糖放在热锅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糖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熔化。 加热时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这是熔化现象;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 的造型模板上,等糖汁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栩栩如生的“糖人”。 137.(2019·株洲)用一台电取暖器给有 50kg 空气的房间加热。通电后取暖器的电热元件温度升高,是通 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一段时间后室温升高了5℃,则空气吸收的 热量为   J。设空气的比热容为 1.0×103J/(kg•℃) 【答案】做功;2.5×105 【解析】通电后取暖器的电热元件温度升高,是通过电流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空气吸收的热量:Q =cm△t=1.0×103J/(kg•℃)×50kg×5℃=2.5×105J。 138.(2019·怀化)冬天同学们常常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 改变人体的内能;小朋友 从滑梯上端滑下来感到臀部发热,是通过 改变人体的内能。 【答案】热传递;做功 【解析】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使人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小朋友 从滑梯上滑下时克服摩擦做功,使内能增加,所以臀部感到烫,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139.(2019·怀化)湖南省罗富县有一长达 27km 的连续下坡山区公路,有经验的老司机在下坡前往往先在 汽车的各个轮胎上浇水,防止在下坡时因连续刹车使轮胎和刹车片过热,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用水作冷却 剂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特点,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水 的温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 或“降低”)。 【答案】比热容;升高 【解析】 (1)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 因此,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58 (2)汽车在连续刹车过程中产生的内能部分被轮胎上的水吸收,所以水的温度将升高。 140.(2019·辽阳)有一款松软的内部装有香草的汽车座垫,坐在上面时,由于减小了   (填“压力” 或“压强”),使人感觉很舒适。同时也会使车内气味芬芳,这是   现象。汽车行驶过程中,以车外的 树木为参照物,座椅是   的。 【答案】压强;扩散;运动 【解析】 椅子的座垫较松软,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这样当人坐在上面时感觉较舒服。 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装有香草的汽车座垫会使车内气味芬芳。 汽车行驶过程中,以车外的树木为参照物,座椅和树木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故以车外的树木为 参照物,座椅是运动的。 141. (2019·铜仁) 把 1kg 的水从 60℃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水的沸 点是 ℃;水从 70℃加热至 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最后一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 水=4.2×103J/(kg·℃)] 【 答 案 】 98; 8.4×10 4; 小 于 【 解 析 】 ( 1) 根 据 液 体 沸 腾 的 特 点 找 到 沸 点 : 液 体 沸 腾 时 不 断 吸 收 热 量 , 温 度 保 持 不 变 , 这 个 不 变 的 温 度 是 液 体 的 沸 点 。 ( 2) 知 道 水 的 质 量 、 水 的 比 热 容 、 水 的 初 温 和 末 温 , 利 用 吸 热 公 式 Q 吸 =cm△t 求 水 吸 收 的 热 量 ; ( 3) 1 标 准 大 气 压 下 水 的 沸 点 是 100℃. 沸 点 跟 气 压 有 关 , 气 压 越 高 , 沸 点 越 高 。 解 : 由 图 可 知 , 水 沸 腾 时 , 不 断 吸 收 热 量 , 保 持 98℃不 变 , 所 以 98℃是 水 的 沸 点 。 水 吸 收 的 热 量 : Q 吸 =cm△t=4.2×103J/( kg•℃) ×1kg×( 90℃-70℃) =8.4×10 4J; 1 标 准 大 气 压 下 水 的 沸 点 是 100℃. 沸 点 跟 气 压 有 关 , 气 压 越 高 , 沸 点 越 高 。 实 验 中 水 的 沸 点 是 98℃, 所 以 实 验 时 气 压 小 于 1 标 准 大 气 压 。 142.(2019·海南)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59 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 的结果。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 味,是因为温度越高 。 【答案】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解析】入味是盐分子进入米粉的结果,这是属于扩散现象,也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分子热运动与温度 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43.(2019·泰安)古人“钻木取火”,摩擦生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能。 【答案】内 【解析】 古人“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过程,消耗了机械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大,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44.(2019·烟台)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如图甲),过一会 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如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 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 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后 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丙 【答案】不相同;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 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解析】 第一个实验: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此时左右两根手指分别和所在玻璃 杯中的水温度相同,然后同时放入温水里,这时,之前在冷水中的手温度低于温水,会从温水中吸收热量, 所以会觉得水热,同理,热水中的手温度高于温水,需要放热,这时会感觉水冷,而同一杯温水各处的温 度是相同的;该实验现象说明: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第二个实验: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热水 杯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该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则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45.(2019·广安)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   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 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力。60 【答案】扩散;引 【解析】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有三条:一是一切物质是由分组组成的;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 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是花香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46. (2019·湘西)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透明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下压,结果观察 到硝化棉燃烧,上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 。 【 答 案 】 做 功 【 解 析 】这是 证 明 做 功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内 能 的 实 验 , 因 此 , 要 解 答 本 题 需 理 解:做 功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内 能 的 实 质 。 当 把 活 塞 迅 速 压 下 去 时 ,活 塞 对 空 气 做 功 ,筒 内 空 气 的 内 能 增 加 、温 度 升 高 ,达 到 硝 化 棉 的 着 火 点 , 硝 化 棉 就 燃 烧 起 来 , 是 通 过 做 功 的 方 式 改 变 物 体 的 内 能 。 147.(2019·常德)有一个饮料包装盒,上面标明容量 500mL,若饮料密度 ρ=0.9×103kg/m3,则它装满该 饮料的质量为 g;若饮料的比热容为 4.0×103J/(kg·℃),则该饮料的温度升高 5℃需要吸收 J 的热量。 【答案】450 9×103 【解析】m=ρV=0.9×103kg/m3×500×10-6 m3=0.45kg=450g;Q 吸=c m△t= 4×103J/(kg•℃)×0.45kg×5 ℃=9×103J。 148.(2019·盘锦)高铁列车车体采用铝合金制造,是利用铝合金密度   的特性;列车长时间高速行 驶时,车轮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车轮的内能;如果行驶中的列车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列 车将会保持   状态。 【答案】小;做功;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车体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铝合金等材料制造,使整车质量减小,有利于列车高速运行,因此这是利用了 其密度小的特点;61 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轮不断克服与轨道的摩擦而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导致车轮的温度升高, 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车轮的内能; 如果行驶的列车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由于惯性,列车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 149.(2019·昆明)将 0℃的水和等质量的 80℃的水相混合,则混合后水的温度是________。若将 0℃的冰 和等质量的 80℃的水相混合,结果发现,冰全部熔化成了水,但水的温度维持在 0℃,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计热量损失) 【答案】40 晶体熔化,吸热不升温 【解析】(1)0℃的水和 80℃的水,质量相等,不计热量损失,所以 Q 吸=Q 放,即 cm(t−t01)=cm(t02−t),所 以 t−t01=t02−t,t= 1 2 (t02+t01)= 1 2×(80℃+0℃)=40℃; (2)将 0℃的冰和等质量的 80℃的水相混合,冰要吸热,但发现,冰全部熔化成了水,但水的温度维持 0℃,说明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50.(2019·镇江)表面光滑的两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 。如图所示,排尽轻质吸 盘内空气使之与水平固定的玻璃板完全贴合,贴合面积为 0.9cm2,将质量均为 423g 的两铅块压紧后,用细 线悬挂在吸盘下方,此时吸盘恰好不脱落且两铅块也未分离,则细线中的拉力为 N,此时大气压强 为 Pa,g 取 10N /kg,不考虑吸盘与玻璃板间的分子相互作用。 【答案】引力 8.46 9.4×104 【解析】(1)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块铅块就结合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 (2)拉力等于两铅块的重力为:F=G=mg=2×0.423kg×10N/kg=8.46N (3)铅块对吸盘的拉力和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由此得出大气对吸盘产生的压力为 8.46N;大 气压强为 p= F S= 8.46N 0.9 × 10−4m2= 9.4×104 Pa 151. (2019·咸宁)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自用水作为工作物 质,是利用水的 大的特点;夏天在地上酒水可以降低温度是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吸 热的特点;向空气中喷洒水雾,可制造彩虹,彩虹是太阳光经水珠后形成的。 【答案】比热容 汽化(蒸发) 折射(色散)62 【解析】(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人们用水做汽车发动机的 冷却液; (2)夏天在地上洒水,利用水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热量来降低温度; (3)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时,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小水滴,阳光照在小水滴上时发生折射,白光经水珠折射 以后,分解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即彩虹是太阳光经水珠色散形成的。 152.(2019·江西)当液体程度升高时,其分子__________加剧,以至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 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___和体积。 【答案】无规则运动;形状 【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间的作用力很小,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153.(2019·盐城) 2 月 22 日,一架 ARJ21 飞机从上海赶飞,在内蒙古顺利降落,标志着国产喷气客机开启商 业运营新征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所以机翼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 飞机外壳与空 气摩擦,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 的方式增加内能.降落时,在逐渐靠近地面过程中飞机的重力势能 ▲ 。 【答案】小 做功 减小 【解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机翼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则机翼上方空气压强比下方小; 飞机外壳与空气摩擦,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降 落时,飞机质量不变,高度降低,则飞机的重力势能减小。 154.(2019·济南)如图所示的五龙潭是济南四大泉群之一,是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冬日的五龙潭“云 雾润蒸”,水雾笼罩了整个泉池,游客们仿佛置身仙境。这些水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夏日五龙 潭的“清泉石上流”景点,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亲水纳凉。但阳光下石板路热得烫脚,而踩在旁边的水洼 里却感觉很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和石板具有不同的 。 【答案】(2)液化 比热容 【解析】(2)雾中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洼里比石板路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和石板具有不同的 比热容造成的,在同样光照下,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因此升温较慢。63 三、简答题 155.(2019·西宁)西宁市近几年在多处建了湿地公园,局部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有了改善,为什么湿地能调 节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 【答案】湿地含有水,水会不停的汽化(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所以可以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 含量,调节空气湿度;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 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四、实验探究题 156.(2019·泰州)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用虚 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 A、B 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_________(烧杯/)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是_________。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液体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比较。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 A 和 B 两种液体, 在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___(A/B)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 A 和 B 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_________(A/B)升温较高。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 A 或 B 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 _________(A/B). 【答案】(1)易拉罐 使液体受热均匀 (2)加热时间 (3)A B(4)A 【解析】(1)因金属导热性能好,故以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 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 (2)根据转换法,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质量相等的 A 和 B 两种液体,在升高相 同温度时,A 加热时间长,故 A 吸收的热量较多; A B B64 质量相等的 A 和 B 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即加热时间相同,B 升温较高; (4)因质量相等的 A 和 B 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 吸热多,A 的吸热能力,比热容大,根据 Q=cm△t,质量相同的 AB 液体降低相同的温度,A 放热多效果好;故从 A 或 B 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 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 A。 157.(2019·绥化)图甲是小峰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是   ℃。 (3)图丙是小峰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 热量,温度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由丙图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是   J/(kg•℃)。 (5)试管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   (选填“会”或“不 会”)沸腾。 【答案】(1)自下而上;(2)-2;(3)增加;(4)2.1×103;(4)不会 【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 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 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由图乙可知,温度在 0℃以下,分度值为 1℃,故物质此时的温度是为-2℃; (3)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65 处于固液共存态; (4)从图象可知,该物质在 0~2min 时间内处于固态,温度从-3℃升高到 0℃,温度升高了 3℃,物质在 固态时所吸收的热量 Q 固=c 固 m×3℃;在第 6~10min 时间物质处于液态,温度从 0℃升高到 3℃,温度升高 了 3℃.则物质在液态时所吸收的热量 Q 液=c 液 m×3℃;由于物质的质量不变,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相等,即 2Q 固=Q 液,2c 固 m×3℃=c 液 m×3℃, 则 c 固= 1 2c 液= 1 2×4.2×103J/(kg•℃)=2.1×103J/(kg•℃)。 固态时比热容为 2.1×103J/(kg•℃)。 (5)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 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 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158. (2019·济宁)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 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 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液体 名称 液体质量 m/g 液体初温 t1/℃ 液体末温 t2/℃ 加热时间 t/min 液体吸热情况 “多”或“少” 甲 10 30 40 6 多 乙 10 30 40 3 少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 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 ▲ 液体作发动机冷 却液 【答案】(1)液体;(2)方案二;甲的吸热能力强;甲 【解析】(1)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 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液体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分析表中信息,质量相同,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加热时间,故小明采用的是方案二;66 分析表中数据知,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可得出的结论是:甲的吸热 能力强; 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因甲的比热容大,根据 Q=cm△t, 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热多,故应选甲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159.(2019·大连)某实验小组猜想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在探究“水吸收的热量与 水的质量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秒表各一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温度计、 烧杯和铁架台各三个,足量的水。 (1)请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涉及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即可。 (2)实验台上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均相等如图所示,示数为______℃。 (3)制订好实验计划后,小组内同学按自己的预设,使用相同的实验器材先后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后发现:甲、乙两位同学预设的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只是甲同学实验的水温从 30℃升高到 40℃,乙同学实验的水温从 40℃升高到 50℃,但乙同学所用加热时间总是比甲同学多。他们分析后认为, 乙同学在加热过程中,水散失的热量比较多。请说出他们做出该分析的两点理由:①______;②______。 【答案】(1)如下表所示;(2)26;(3)①乙同学实验水的初温高,末温也高,与周围空气的温度温度 差大,向空气中散失的热量多; ②水的表面积和水面的空气流速相同时,水温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散失 的热量越多。 【解析】(1)研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是否有关,要控制初温和末温及水的质量相同,只改变水的质 量,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如下表所示: 次数 质量 加热 时间 吸收 热量 物质 种类 初温 t0/°C 末温 t/° C 升高的温 度 △t/°C 1 水 2 煤油 3 相同 相同 相同 食用油 (2)温度计分度值为 1°C,读数为 26°C; (3)①乙同学实验水的初温高,末温也高,与周围空气的温 度温度差大,向空气中散失的热量多; ②水的表面积和水面的空气流速相同时,水温越高,水蒸发得越快,67 散失的热量越多。 160.(2019·巴彦淖尔)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烧瓶中加入 200g 水,加热并从 90℃ 开始记录温度,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记录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温度/℃ 90 92 94 95 98 98 98 (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 (2)水沸腾时,瓶口不断冒出“白气”,该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3)若不考虑水的质量损失,从开始记录温度到水刚沸腾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J[c 水=4.2×103J/(kg•℃)。 (4)完成实验后,移走酒精灯,当水停止沸腾时,用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住烧瓶口,然后向外拉注射器 活塞,如图乙所示,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   。 【答案】(1)保持不变;(2)液化;(3)6.72×103;(4)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解析】(1)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不考虑水的质量损失,从开始加热到水刚沸腾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m(t-t0)=4.2×103J/(kg•℃)×0.2kg×(98℃-90℃)=6.72×103J。 (4)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 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重新沸腾。 161.(2019·山西)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是关键。小明选择钟表、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还有 用塑料、纸、泡沫制成相同的带盖子的杯子,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 步骤 1:在塑料杯盖上扎个小洞,向杯中倒入半杯冷水。 步骤 2:将杯盖盖好,在盖子的小洞中插一支温度计,将塑料杯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加入热水至塑料杯 盖下方约 1cm(如图所示)观察并记录水温上升 5℃所用的时间。 步骤 3:选择另外两个杯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 1 ) 实 验 装 置 中 , 杯 子 可 以 代 表 建 筑 物 的 墙 壁 ,     可 代 表 外 界 大 气 , 实 验 通 过    68 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分析实验方案,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 【答案】(1)热水;杯中冷水上升 5℃所用的时间;(2)如下表所示; (3)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与容器底和壁接触。 【解析】(1)根据类比法,结合题意回答; (2)根据实验要求,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回答。 (1)根据类比法,实验装置中,杯子可以代表建筑物的墙壁,热水可代表外界大气,实验通过杯中冷水上 升 5℃所用的时间反映材料隔热性能的优劣; (2)根据实验要求,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杯中冷水上升 5℃所用的时间 t/s 塑料杯 纸杯 泡沫杯 (3)改进建议:应控制冷水的初温相同、倒入杯中冷水的质量相同、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与容器底和壁接 触。 162. (2019·武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 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甲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 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69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 是水蒸气 ,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 【答案】(1)全部浸没;(2)变大;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3)5︰3 【解析】(1)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当水沸腾时, 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且此时温度 为沸点。 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水蒸气遇 到相对温度比较低的人体,就会液化,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水蒸气烫伤更厉害。(3)在装置相同的 情况下,相同时间吸收热量相同,根据 Q 吸=cm△t 可得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 cm1△t1=cm2△t2, m1 m2= △ t2 △ t1= 98℃-88℃ 98℃-92℃=5︰3。 163. (2019·徐州)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量取沙子和水时,要保证它们的质量 ▲ ;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沙子和水,沙子和水的温度升高, ▲ 能增加;如果采用升高相同温度,比较 加热时间的方式,得到的图像应是甲、乙两种图像中的 ▲ . 【答案】相等;内;乙 【解析】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时,需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 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沙子和水,沙子和水会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变大; 由图甲可知,此时的加热时间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由图乙可知,升高的温度相同,加热时间不同,故 应选择乙。 164.(2019·兰州)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 中,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 物质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水 煤油70 (1)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初温与 (选填“质量”或“体积”)都相同。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水升高的温度 (选填“高于”、 “等于”或“低于”)煤油升高的温度。 (4)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在物理学中,我 们用这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 【答案】(1)质量(2)等于(3)低于(4)水 比热容 【解析】(1)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升高的温 度的不同;也可以让它们其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它们吸热本领的大小。为了达到实验目 的前提条件是: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2)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则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水的温度 更低;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水升高的温度小于煤油升高的温度,因此水吸热的能力 更强;物理学中就把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用比热容表示。 故答案为:(1)质量;(2)等于;(3)低于;(4)水;比热容。 165.(2019·贵港)为了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相同,某实验 小组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用同样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 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 乙 (1)加热时,某一时刻在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71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 m/g 液体初温 t1/℃ 液体末温 t2/℃ 加热时间 t/min 水 200 20 30 12 煤油 200 20 30 6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相同” 或“不同”),________的吸热本领更强(选填“水”或“煤油”)。 (3)根据以上表格的数据计算,当加热时间为 12min 时,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答案】(1)23 (2)不同 水 (3)8.4×103 【解析】(1)由图 12 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温度计中的液面刚好对齐第 23 条刻度线,则对应的温度 为 23℃。(2)由表中数据分析知,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的加热时间不同,因为是同样的热源, 所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不同;又因为水的加热时间较长,所以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说明水的吸热本领更强。(3)当加热时间为 12min 时,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 Q=cm△t=4.2×103J/(kg•℃) ×0.2kg×(30℃-20℃)= 8.4×103J。 166.(2019·无锡)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时,用同一套器材分别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 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 (1)调节好天平后,将薄壁铝桶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 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铝桶的质量为   g。 (2)砝码盒里剩有 100g、50g、20g、10g、5g 砝码各一个,为了称量 90g 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是:   , 向铝桶中加水,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在组装成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时,为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先调节好   的高度,注意调 节温度计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   。 (4)正确组装好器材后,给水加热,当水温达到 35℃时开始计时,每隔 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并将数据记入下表。将铝桶中的水换成等质量的煤油,重复以上操作。 加热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水 35 38 41 44 47 50温度/℃ 煤油 35 41 47 53 59 65 ①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请在图丙中补画出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 变化的图象。72 ②由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 ③进一步分析图象发现:质量一定的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值是相等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上 述比值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1)23.6g;(2)从右盘中取下 20g 的砝码,再将 100g 和 10g 的砝码放入砝码盘中,游码位置不 动;(3)石棉网;充分接触;(4)①如上所示;②水;③不相等。 【解析】(1)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标尺的分度值为 0.2g,则铝桶的质量 为:20g+3g+0.6g=23.6g。 (2)根据砝码盒里剩有的砝码结合标尺的最刻度,为了称量 90g 的水,从右盘中取下 20g 的砝码,再将 100g 和 10g 的砝码放入砝码盘中,游码位置不动,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为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先调节好石棉网的高度,注意调节温度计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 液体充分接触; (4)①根据表中数据,画出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所示: ②由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长,故水吸收的热量多。 ③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 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即质量一定的水(煤油)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 值是定值,因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即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上述比值 大小不相等。 167.(2019·巴中)为了比较 A、B 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 A、B 两种液体; b.用温度计分别测量 A、B 两种液体的初温,温度计示数相同; c.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两个烧杯加热,且加热时间相同;73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 A、B 两液体的末温。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此实验的主要探究方法   ; (2)在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  (选填步骤前的字母),更正错误后继续实验; (3)步骤 c 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 A、B 两种液体   ; (4)如图所示是 A、B 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两液体的比热容关系是 cA  cB(选填 “>”、“<”或“=”)。 【答案】(1)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2)a;(3)吸热相同;(4)< 【解析】(1)由分析知,此实验的主要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a.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 体积的 A、B 两种液体,因密度不同,根据 m=ρV,故质量不同,不正确; bd.用温度计分别测量 A、B 两种液体的初温,温度计示数相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 A、B 两液体的末温, 是为了比较温度的变化;正确; c.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两个烧杯加热,且加热时间相同,目的是控制吸热相同,正确。 存在错误的是 a; (3)根据转换法,c 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 A、B 两种液体吸热相同; (4)由 A、B 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 加热时间长,则 B 的吸热能力 强,则两液体的比热容关系是 cA<cB。 168.(2019·云南)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 13 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 实验中使品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待温度升高到 40℃开始,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 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经历了  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74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品体可以 继续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1)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采用水浴法;(2)48;5;小于;(3)水的温度高于晶体 的熔点;吸收 【解析】(1)水浴法加热物质应全部在水中,这样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 (2)晶体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比热容是表示物质 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热传递需要接触的物体间有温度差; (1)如图所示,实验采用了水浴法给试管内物质加热,并且用搅拌器不断搅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晶 体受热均匀,但是实验装置试管内的物质没有全部在水面以下,会影响实验效果; (2)晶体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如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 48℃,熔化从第 5min 开始 到第 10min 结束,总共持续了 5min; 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固态时的图象的倾斜程度要大于液体时图象的倾斜程度,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 同的热量)固态时的温度变化大,吸热能力差,所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3)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晶体的熔点,两 者存在温度差,晶体可以继续吸收热量。 169.(2019·益阳)用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钟表等实验器材来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1)设计实验时,需要对变量进行控制,下列变量控制中错误的是______; A.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 B.两个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 C.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 D.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 (2)请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比热容大的是______(选填“甲”、“乙”)。 甲 乙 温度/℃ 时间/min 40 48 5 10075 【答案】(1)C;(2)如上所示;(3)乙 【解析】(1)(3)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 2 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 强; (2)加热相同时间比较甲乙升高的温度,据此设计表格。 A、B.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 2 种方法中,要控制不同物质吸热相同,取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和两个电加 热器的规格相同,目的是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热相同,A 正确。 C.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由 m=ρV,若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 因甲乙密度不同,故甲乙质量不同,C 错误; D.考虑到散热因素,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D 正确;选 C;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 甲液体的温度 /℃ 乙液体的温度 /℃ (3)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象如下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加热相同时间,乙升温慢,故比热容大的是乙。 170.(2019·通辽)对冰加热,冰化成水直至沸腾,这一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 图可知:76 (1)冰的熔化过程是  段,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   。 (2)冰升温比水   (选填“快”或“慢”),这是因为   。 【答案】(1)BC;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2)快;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解析】 (1)冰的熔点是0℃,冰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为 BC 段;水沸 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2)由图象可知,AB 段表示冰还没有熔化,CD 段表示冰已经全部熔化为水,CD 段比 AB 段温度升高的要慢 些,即水升温比冰慢;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冰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均相同时,由 Q 吸=cm△t 可知, 水升温较慢。 171.(2019·南通)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 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 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 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 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 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 质量和初温(约 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甲 乙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 (选 金属块 质量 m/g 比热容 c/ J•(kg•℃)-1 末温/℃ 铅 564 0.13×103 34.3 铜 445 0.39×103 47.2 铁 395 0.46×103 48.1 铝 135 0.88×103 40.977 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 的杯 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 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 1、猜想 2 都是 的.请选择猜想 1 或猜想 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 判断的理由: .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 . 【答案】20.(1)B 99 (2)铁 铁 (3)错误 猜想 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 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 (4)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1)为了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器材的安装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温度计的示数为 99℃;(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杯中水吸收的热量最多,所以铁的热 容量最大;(3)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最大,所以猜想 1 是错误的;铁的热容量最大,铁的 比热容不是最大,则猜想 2 是错误的;(4)根据题意得了比热容为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172.(2019·德州)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   ;根据图甲可知, 冰属于   (选填“晶体”“非晶体”)。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 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 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 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答案】(1)均匀受热; 晶体;(2)热传递; 低于;(3)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解析】(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均匀受热; 由表格数据知,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冰属于晶体。 (2)实验中,水从火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由图知,由所绘制的乙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低于 100℃,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78 (3)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173.(2019·南充)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   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见图乙)。 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计 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   J/(kg•℃)。[c 水=4.2×103J/(kg•℃)] 【答案】(1)质量;(2)不相同;2.1×103 【解析】(1)要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需要控制物体的质量和热源相同,所以实验时还要使物体的初 温相同,比较温度的变化; (2)由图乙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用的时间是煤油的 2 倍,即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的 2 倍,根据 c= Q m △ t 在质量、升温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 Q 成正比,求出煤油的比热容。 解: (1)要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需要控制物质的质量和热源相同,所以要使水和煤油质量和初温相同, 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由图乙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用的时间是煤油的 2 倍,即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的 2 倍,根据 c= Q m △ t 可知,在质量、升温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 Q 成正比, 故煤油的比热容:c 煤油= 1 2c 水= 1 2×4.2×103J/(kg•℃)=2.1×103J/(kg•℃)。 174.实验题(2019·湘西)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吸热情况,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并在实 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 (1)该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 液 体 质量 /g 温度升高 10℃ 所需时间/s 温度升高 20℃ 所需时间/s 温度升高 30℃ 所需时间/s 甲 30 96 202 323 乙 30 64 133 21279 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这其中运用了常 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即 。 (2)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 。 (3)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液体乙的比热容液体甲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 【 答 案 】( 1) 控 制 变 量 法 ; ( 2) 吸 热 的 多 少 ; ( 3) 小 于 。 【 解 析 】( 1) 根 据 控 制 变 量 法 分 析 ; ( 2) 加 热 时 间 越 长 , 则 表 明 物 质 吸 收 的 热 量 越 多 ; ( 3) 升 高 相 同 的 温 度 , 加 热 时 间 越 长 的 , 吸 热 越 多 , 比 热 容 越 大 。 ( 1) 在 两 个 相 同 的 烧 杯 中 分 别 装 上 质 量 、 初 温 都 相 同 的 液 体 甲 和 液 体 乙 , 并 用 两 个 相 同 的 酒 精 灯 对 其 加 热 ,则两 种 物 质 在 相 同 的 时 间 吸 收 的 热 量 是 相 同 的 ,这种 实 验 的 方 法 是 控 制 变 量 法; ( 2) 加 热 时 间 越 长 , 则 表 明 物 质 吸 收 的 热 量 越 多 , 所 以 加 热 时 间 的 长 短 来 表 示 液 体 甲 和 液 体 乙 吸 热 的 多 少 ; ( 3) 根 据 表 格 中 的 数 据 可 知 , 质 量 、 初 温 都 相 同 的 液 体 甲 和 液 体 乙 , 在 升 高 相 同 的 温 度 时 , 甲 的 加 热 时 间 长 , 即 甲 吸 热 多 , 甲 的 比 热 容 大 , 乙 的 比 热 容 小 。 175.(2019·沈阳)在实验课上,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各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实验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均未达到沸点) (1)小明设计的实验表格如下,在表格中横线处补全缺少的项目。 物质 质量/kg 初温/℃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min 水 食用油 (2)为了测量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小明先将天平放在____桌面上,再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相等的水和 食用油。 (3)在实验中,小明选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____。 (4)小明通过实验发现在加热时间相同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较大。根据这个现象可知:水和食用油相80 比较,____的吸热能力强。 (5)小明看到另一组同学在加热时间相同时,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相比,水温始终比油温升得快。由 此可判断出,放入水中的电加热器实际功率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1)末温/℃ (2)水平 (3)多 (4)水 (5)大 【解析】(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 间,或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实验都需要记录水和食用油的初温度,末温度以及升高的温度, 所以表格中应填“末温/℃”; (2)用天平测量质量时,需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3)实验中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 量越多,这用到了转换法; (4)小明通过实验发现在加热时间相同时,即吸收相同的热量,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食用油的温度变 化较大,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 (5)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水温始终比油温升得快,说明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比食用油多,根据 P= W t 知,放入水中的电加热器实际功大。 176.(2019·莱芜)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 ;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 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 相 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 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 2.1×103 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答案】(1)电热丝(或电加热器) (2)质量 吸收热量 (3)乙 (4)4.2×103 【解析】(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热丝(或电加热器),如果接触,则测 量温度有差异;81 (2)根据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应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 种液体加热;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相同; (3)由图可知,乙液体升温慢,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相同有:c 甲 m(t 甲-t0)=c 乙 m(t 乙-t0),代入数据 2.1×103 J/(kg•℃) ×m(60℃-20℃)=c 乙 m(40℃-20℃),解得:c 乙=4.2×103 J/(kg•℃)。 177 .(2019· 扬州) 如图甲所示是“ 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 的图像。( c 水=4.2×103J (kg.℃),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分析图像可知: (1)冰的熔点是___℃,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___。 (2)该物质在第 6min 时的内能___(大于/等于/小于)第 8min 的内能。 (3)熔化后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其中空烧杯的质量是 22.4g,则水的质量是___g,冰熔化过 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__J。 【答案】(1)0;不变;(2)小于;(3)50;1.68×104J 【解析】由图像得冰的熔点为 0℃,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发生改变,但内能会增大,则第 6min 时内能小 于第 8min 时内能,读出示数为 72.4g,减去空烧杯 22.4g,则水重 50g,由于相同时间吸收热量相同,冰熔 化过程经历了 10min,则吸收热量与水 10 分钟吸收热量相同,水从第 15min 到第 25min 温度由 0℃变为 80℃, Q 吸=cm△t=4.2×103J/(kg•℃)×0.05kg×(80℃-0℃)=1.68×104J 五、计算题 178.(2019·青岛)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 (1) (2019·青岛)冰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这是因为热水比冷水的温度高, 扩散 。 (3)(2019·青岛) 图乙是质量为 100g 的某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前 10min 它吸收的热量是 7.2×103J。 求该物质的比热容。 【答案】(1)快 (3)2.4×103J/(kg·℃) 【解析】(1)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82 (3)由图象可知温度变化了30℃,质量为 0.1kg,故由公式 c= Q m △ t= 7.2 × 103J 0.1kg × 30℃=2.4×103J/(kg·℃) 即可求出。 179.(2019·攀枝花)攀枝花市被誉为“阳光花城”,阳光资源丰富。某同学将装有 0.35kg、28℃的水的瓶 子放在阳光照射的水平地面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水温为38℃.已知水面距瓶底的高度为 0.16m,ρ 水= 1.0×103kg/m3,c 水=4.2×103J/(kg•℃),g 取 10N/kg。求: (1)水对瓶底的压强; (2)瓶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1)1.6×103Pa(2)1.47×104J 【解析】(1)水对瓶底的压强: p=ρ 水 gh=1.0×103kg/m3×10N/kg×0.16m=1.6×103Pa; (2)瓶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 水 m(t-t0)=4.2×103J/(kg•℃)×0.35kg×(38℃-28℃)=1.47×104J。 180.(2019·邵阳)如图所示,一平底热水壶,其质量为 0.5kg,内底面积为 180cm2。有一次小军同学用该 热水壶装了 1.5L 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壶中水深 15cm,初温 20℃。请你通过计算回答: (1)此时水和热水壶的总质量是多少? (2)加热前水对壶底的压强多大? (3)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水至沸腾,水至少要吸收多少热量?[ρ 水=1.0×103kg/m3,c 水=4.2×103J/ (kg•℃),g=10N/kg] 【答案】(1)此时水和热水壶的总质量是 2kg; (2)加热前水对壶底的压强为 1.5×103Pa; (3)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水至沸腾,水至少要吸收 5.04×105J 热量。 【解析】(1)已知一满壶水的体积,根据 m=ρV 求其质量;然后求出总质量; (2)根据 p=ρgh 求出水对壶底的压强; (3)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根据 Q 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解:(1)水的体积:V 水=1.5L=1.5×10﹣3m3,83 根据 ρ 可得水的质量:m 水=ρ 水 V 水=1.0×103kg/m3×1.5×10﹣3m3=1.5kg; 则水和热水壶的总质量:m=m 壶+m 水=0.5kg+1.5kg=2kg; (2)水深 h=15cm=0.15m,则壶底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0.15m=1.5×103Pa; (3)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则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 水 m 水(t-t0)=4.2×103J/(kg•℃)×1.5kg×(100℃-20℃)=5.04×105J;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