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三台中学高 2019 级高一下空中课堂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到,1600 年中国人口达到了两亿,此时处于新航
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故选 B 项;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指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
耕技术,排除 A 项;1700 年后直线上升是因为高产农作物引进,可以养活更多人口,
同时也与赋税制度改革有关,但不是根源,排除 C 项;220 年以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此时是国家分裂时期,但人口是上升的,排除 D 项。
2.【答案】B 【解析】材料中欧阳修论述的是,开元以后因形势变化,租庸调法无法继续
实行转而实行了两税法,说明赋税制度因时因势调整,故选 B 项;材料中并未将两种
赋税法进行对比,无法看出哪一种更公平合理,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及政府对土地
兼并的态度和措施,无法说明土地兼并不受限制,排除 C 项;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是“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带来的结果,但材料论述的是其原因,D 选项不能
完整概况材料信息,排除 D 项。
3.【答案】A
4.【答案】B 【解析】据材料“明代中叶以后,押租制流行,佃农交纳租金才能佃种地主
的土地,俗称‘买耕’。佃农的佃权,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可知由于土地押租制的流
行,佃农可以有偿获得土地的经营权,也可以有偿转让和典押,反映出土地经营权的商
品化,故选 B 项;材料说的是佃农对土地的使用权,不涉及所有权,而土地兼并则是
土地的所有权发生变化,排除 A 项;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才开始解体,排除 C 项;农
村商品经济主要涉及农产品的买卖而不是土地的租佃,排除 D 项。
5.【答案】A 【解析】北方人口比例由北宋初年 39.6%到北宋末年的 13 世纪初下降为 31%,
南方人口比例则由北宋初年的 60.4%上升到 13 世纪初的 69%,说明随着北民南迁,南
方劳动力逐渐上升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故选 A 项;据所学唐
朝中期安史之乱后,南方开始赶上北方,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排除 B 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排除 C 项;从题干宋代南北方人口比
例变化无法得出导致过度开垦破坏了生态平衡的结论,排除 D 项。
6.【答案】A 【解析】“用工之序有……”“模沙、冶金、分作有八”反映官营手工业的宋
代铸币工序非常严格、规范,故选 A 项;宋代铸币是官营手工业,不是民营手工业,
排除 B 项;宋代铸币不是冶金业,排除 C 项;宋代铸币是官营手工业,不是家庭手工
业,排除 D 项。
7.【答案】B 【解析】“西周铜器窖藏五祀卫鼎。腹内壁铸铭文 207 字,记录了西周中期的
一件土地诉讼事件”这属于第一手史实,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有重要的作用,故选 B
项;“腹内壁铸铭文 207 字”这种一手史料史料价值是最大的,排除 A 项;“铭文 207
字,记录了西周中期的一件土地诉讼事件”有事件就能体现作者的主观意图,具有价值
取向,排除 C 项;“西周铜器窖藏五祀卫鼎”只能说明西周时期文字的形态,无法体
现演变,排除 D 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宋朝时期,城市中的工商业比较发达,农村中
则出现了一些专业户,如“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箱户、水砚户、磨
户、焙户、酒户等”说明宋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故选 B 项;题干
中的“长安”就属于北方的城市,并且题干中所述及的“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
漆户、糖箱户、水砚户、磨户、焙户、酒户”等专业户,也没有具体指出其具体位置,
排除 A 项;题干中所述及的“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箱户、水砚户、2 / 4
磨户、焙户、酒户”等专业户并不属于区域经济,排除 C 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宋朝
时期的城市中出现了诸多“行”以及农村中出现“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
糖箱户、水砚户、磨户、焙户、酒户”等专业户,但并没有涉及他们之间的“分工协
作”,排除 D 项。
9.【答案】B 【解析】官营手工业生产的农具质量差且强买强卖,原因在于政府支配市场,
垄断铁器经营,故选 B 项;汉代官营手工业是市场主体,排除 A 项;官营手工业代表
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排除 C 项;农具由官营手工业生产,与家庭
手工业无关,排除 D 项。
10.【答案】D 【解析】“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描写的是宋朝的草市,是宋
朝社会生活的写照,故选 D 项;“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反映的是唐朝的社会现
象,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社会现象,排除 A 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是南北朝
时期社会生活现象,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社会现象,排除 B 项;“草市迎江货,津桥
税海商”反映的是唐朝的草市,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社会现象,排除 C 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
然后敢织”可知,明清时期政府对“机户”生产规模、收纳重税等政策的限制,是因为
手工业领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的小农经济,故选 D 项;题干中机户的手
工业生产受到政府的约束,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物,排除 A 项;题干反映的是政府对
手工业生产的限制、控制,并不是对经济的宏观指导,排除 B 项;题干的内容与西方
殖民和闭关锁国无关,排除 C 项。
12.【答案】C 【解析】“却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使得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走向科学,故选 C 项;
“却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体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作用,不是被抛
弃,排除 A 项;社会主义开始由理论变为现实是十月革命,排除 B 项;阶级斗争是社
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排除 D 项。
13.【答案】D 【解析】“19 世纪 30、40 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
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则提出年满 21 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表
明工人开始意识到政治权力,还没有明确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故选 D 项;“19 世纪
30、40 年代”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排除 A 项;“19 世纪 30、40 年代,法国里昂工
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可见工人的斗争目标在于解决
自身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苦难的根源,排除 B 项;“19 世纪 30、40 年
代”马克思主义还在孕育中,人类尚未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排除 C 项。
14.【答案】B 【解析】据材料“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
可得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故选 B 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武装
夺权的斗争方式,除此还有和平夺权,排除 A 项;巴黎公社“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
式”是指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即巴黎公社的原则,并非单指是无产
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排除 C 项;“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
方式”材料仅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与“完全接受”不符,排除 D 项。
15.【答案】C 【解析】1899 年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一方面列宁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为
各国革命提供了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强调俄国国情尽管与马克思阐述发生
的革命发生的条件的不同,但并不影响俄国革命的发生,俄国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辩
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而不是生搬硬套,故选 C 项;马克思主义产生是源于第一次工
业革命,1899 年列宁的新观点是源自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思考,排除 A 项;题干
反映的一方面肯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同时,另一方面反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
的批判继承,排除 B 项;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指明方向的是马克思主义——科3 / 4
学社会主义理论,排除 D 项。
16.【答案】D
17.【答案】B 【解析】从材料“自不至为洋商侵夺”,可知李鸿章认为轮船招商局具有与
洋商抗衡的条件,体现出洋务派设立轮船招商局的原因是分洋人之利,与外商竞争,故
选 B 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建立的近代民用企业,方举赞创办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轮船招商局的优势条件,没有体现出轮船招商局在整个
近代航运业中的地位,排除 C 项;洋务派的自强口号主要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
运动求富的措施是建立轮船招商局等近代民用企业,排除 D 项。
18.【答案】B 【解析】“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
降”,说明中国茶叶出口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影响,说明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故选 B 项;据材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可知,中国茶叶
出口的下降是因受到外国冲击,无法说明中国茶叶生产的日益萎缩,排除 A 项;中国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而不是 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排除 C 项;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步伐就不断加强,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并没有放缓,
排除 D 项。
19.【答案】A
20.【答案】A 【解析】美国的这两次行动意在拉拢、控制西欧国家,巩固资本主义阵营,
以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的影响,故选 A 项;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 1951 年欧洲
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排除 B 项;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级格局的框架,美国的
做法是巩固该体系而非企图打破,排除 C 项;这是美国与苏联冷战的表现,战争并不
是其扩张手段,排除 D 项。
21.【答案】B 【解析】由材料“50 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重新制定对非洲的援助政策,提
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可知在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下,美国力求通过对外贸易扩大自身国
际影响力,故选 B 项;“扶持发展中国家”不符合美国对外扩张的史实,排除 A 项;
“科学合理”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美苏争霸,排
除 D 项。
22.【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重视发展和加强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维护民族独
立、反帝和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有共同的诉求,故选 D 项;不
结盟运动成立时中苏、中朝已经结盟,无法成为其会员国,排除 A 项;国际政治新秩
序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并延续至今的旧的国
际政治秩序提出来的,正在形成过程中,排除 B 项;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
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排除 C 项。
23.【答案】A 【解析】“必须以美、日、欧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和“提出日本愿意在
新的时代为全球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这是日本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
故选 A 项;“提出日本愿意在新的时代为全球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可以看出不是为
了巩固美日政治联盟,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排除 B 项;“提出
日本愿意在新的时代为全球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日本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为借口,
目的是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排除 C 项;90 年代日本经济已经开始复苏,日本在经济
复苏的情况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排除 D 项。
24.【答案】D 【解析】表中 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同新中国建交,说明西方
集团发生分化,故选 D 项;北约作为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自 1949 年以来一直
存在,排除 A 项;该表反映的是中法关系不是西欧内部关系,排除 B 项;20 世纪 60
年代正是美苏冷战时期,没有破产,排除 C 项。
25.【答案】(1)表现: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2 分)社会影4 / 4
响: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
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8 分)
(2)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3 分)变动:“贱商”观念改变;婚
姻论财;门第观念淡化。(2 分)
26.【答案】(1)原因:近代中国农产品商业化程度的加深;传统棉纺手工业破产,农民投身
茶叶种植;华茶出口价格大幅度下跌;英国人消费习惯的变化;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对茶
叶出口的鼓励;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促进;扭转外贸逆差的需要。(10 分,答出五点
即可)
(2)相同点: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开拓;以土特产买卖为主;向西方市场销售茶叶。(6 分)
影响: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美国西北部的
开发;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9 分,答出三点即可)
27.【答案】示例:
观点: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2 分)
评析:20 世纪 90 年代,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综合实力不
断上升,逐渐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美国虽然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其霸主地位
相对衰落,对世界的控制力下降,许多全球化问题无力单独应对,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美国霸权主义行径不断上演,导致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利益冲
突增多,都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第三世界逐步崛起,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民
主化的呼声加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8 分)
总之,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美国“单极论”观点误判了世界形势,背离了全
球化、多极化的历史潮流,是美国霸权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