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0届高三4月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云南省2020届高三4月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ID:252830

大小:404.0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检测 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 1.考古资料显示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海贝,很多来自渤海至南海域,甚至还有产于印度洋的,一些刻写甲骨文 的龟甲也被证实产于南海。这反映出 A. 价值认可与跨地域交往相互促进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初步奠定 C. 我国辽阔疆域版图已经基本奠定 D. 中心政治权力有效控制较为广泛 【答案】A 【解析】 【详解】商代遗址中出土了来自渤海甚至南海和印度洋的海贝,且部分海贝被刻写了甲骨文,说明当时出 现了跨区域的交流和价值认可,故 A 符合题意;商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尚未形成,辽阔疆域版图的 也尚未奠定,排除 BC;商代地方实行方国,中央政治权力并没有实现广泛的有效控制,排除 D。故选 A。 2.汉武帝元光五年,汉朝疆域内共有侯国 92 个,王子侯国仅有 5 个。至汉武帝太初元年,王子侯国有 76 个 ,侯国数量达到 118 个,其中仅有 8 个侯国是元光年间留下来的。这-变化表明汉武帝旨在 A. 推行削藩政策抑制侯国 B. 加强侯国势力抵御外患 C. 制衡侯国扩大刺史权力 D. 削弱侯国防止威胁中央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仅有 8 个侯国是元光年间留下来的”并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将封国进行析 分,导致了侯国数量的增加,目的在于削弱侯国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D,排除 B;汉武帝采取的是推恩令 而非削藩,排除 A;汉武帝制衡侯国采用的不是扩大刺史的权力,排除 C;故选 D。 3.两宋时期新建 书院分布情况表(单位:所)的上表可见,北宋南宋相比较 A. 经济实力旗鼓相当 B. 文化发展各有特色 C. 教育制度差异明显 D. 书院性质根本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宋时期书院分布各地区较为平均,南宋主要集中在南方,由此可知两宋文化发展各有特色,故 选 B;由新建书院数量无法看出两宋经济实力旗鼓相当和教育制度差异明显,排除 AC;两宋时期书院性质 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 D。故选 B。 4.明末,《沈氏农书》记载了浙江嘉湖地区农民每月的事情安排。例如,打铁扒、锄头、桑剪,买蓑衣、箬 帽、牛壅、粪、羊草、小鸭、茧黄,雇匠做车扉、鹤膝、修蚕具等事项。材料反映了该地 A. 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 B. 农业生产仍具自给自足性质 C 地区分工协作日趋明显 D. 农业与手工业呈现均衡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嘉湖地区农民的每月的安排主要围绕日常生活生产展开,体现了自给自足的性质,故 选 B;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的生产生活,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地区分工协作,排除 AC;“均衡发展” 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D。故选 B。 5.如图是 1908 年,广州《时事画报》第 5 期封面漫画“醒狮”,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政治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B. 处于被列强瓜分危险境地 C. 酝酿着——场思想解放运动 D. 中体西用思想已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1908 年”可知“醒狮”寓意了中国的觉醒和抗争,说明当时中国酝酿这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 C;当时中国没有进行有显著成效的政治改革,排除 A;1908 年中国没有出现被列强瓜分的情况,排 除 B;1908 年中国开始掀起政治改革的要求,中体西用思想已经被抛弃,排除 D。故选 C。 6.1938 年 3 月中国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规定此后的经济方针是“应实行计划经济,奖励海 外人民投资,扩大战时生产”。确定上述经济方针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经济形势进-步恶化 B. 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功 C. 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1938 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此时国民党提出“奖励海外人民投资,扩大战时生产”明显是由 于日本的侵华战争,故选 C;“扩大战时生产”主要是为了应对日本侵华,与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ABD。故选 C。 7.1950 年 2 月的中国与苏联缔约谈判中,恩来在一-些重题上坚持的立场让苏联代表“感到很惊讶”,甚至 质问他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者呢?”周恩来的坚持,表明新中国 A. 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建立了联合反霸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虽然中苏是同盟关系,但周恩来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坚持立场,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故选 B;周恩来的坚持立场体现的是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无关,排除 A;“求同存异”方针是在 1955 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 C;D 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 B。 8.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日 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为此我国 A.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C. 逐步开放沿海城市 D. 改革农村户籍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为了安置日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我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故选 A;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逐步 开放沿海城市和改革农村户籍制度都与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没有直接关系,BCD 排除。故选 A。9.如图为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文译本的截图。由欧几里得的证明过程可知,古希腊 A. 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 B. 产生了科学理性精神 C. 民主制度促进了思想解放 D. 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 【答案】B 【解析】 【详解】欧几里得通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论,由此体现了古希腊产生了科学理性精神,故选 B ;材料没有提及古希腊地区之外的科技发展水平,不能证明古希腊科技水平领先世界,排除 A;材料内容 与民主制度无关,排除 C;欧几里得的证明过程主要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不能体现对人的重视,排除 D。 故选 B。 10.由如图年表可知,鼠疫与天花的暴发与流行 A. 刺激了人性的觉醒 B. 是国家间战争的产物 C. 促成了新航路开辟 D. 与人类交往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详解】由图示年表可知,鼠疫和天花爆发和流行时间长,范围大,主要是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和人与人之 间的密切往来导致的,故选 D;瘟疫的横行并不一定刺激人性的觉醒,排除 A;瘟疫横行不是国家战争的 产物,排除 B;瘟疫流行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 C。故选 D。 11.1933~1934 年,苏联农民的小麦交售给国家的价格为每公斤 3.2 到 9.4 戈比;通过国家商业渠道销售的 面粉每公斤零售价格最高约是 400 到 500 戈比。这说明当时苏联 A. 集全部力量保障前线的胜利 B. 为迅速发展商品经济创造条件 C. 把提高农民积极性放在首位 D. 举全国之力汇聚发展工业资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苏联低价收购农民小麦,高价出售面粉,通过产品差价积累了大量发展工业的资金,D 项符合题 意;1933-1934 年,苏联没有处于战争状态,排除 A;苏联的措施主要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不是为了发展 商品经济,排除 B;苏联的做法明显抑制了农民的积极性,排除 C。故选 D。 12.1949 年 9 月,美国墨西哥湾所产的石油实际离岸价格为每桶 2.71 美元,而波斯湾产地石油价格每桶 0.39 美元,运到美国后交货价格每桶也只有 1.60 美元。这-状况 A. 引发了第三世界反霸斗争 B. 阻碍了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C. 刺激了产油国家走向联合 D. 造成了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波斯湾产地石油价格明显低于美国墨西哥湾所产石油的价格,在差价的刺激下为了牟取更多利益, 产油国必然走向联合以提高石油价格,故选 C;不同产地石油价格的差异与第三世界反霸斗争无关,也没 有阻碍世界经济的增长趋势,排除 AB;美国和波斯湾产油国同属于北半球,造成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说法 无从体现,排除 D。故选 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汉武帝)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 圣上喟然而称日:“联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管理措施 严密,四百年间,获准登阁者仅黄宗羲、阮元等 10 余人.清代阮元曾记载道:司马(范钦)殁后,封闭甚 严,继乃子孙各方相约为例,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不开锁.”范氏族约甚至规定:“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阮元还指出:“范氏以书为 教,自明至今,子孙繁衍,其读书在科目学校者,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 ——据虞浩旭《阮元与天一阁藏书楼》整理 材料三 公共图书馆从 19 世纪 50 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 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 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 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莫 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中一则材料主要情况的社 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答案】(1)主要情况:分官方藏书和私人藏书;以保存书籍,延续文化为目的;具有封闭性;藏书馆管 理严格;官方藏书设专门官员,具有政治色彩,私人藏书具有宗族色彩等。 材料一主要情况的原因:吸取秦朝焚书坑儒的教训;建立大一统王朝的需要等。 材料二主要情况的原因:维护宗族地位的需要;重视文化传承的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古代印刷技术的 发展与传播,书籍成为重要资源等。 (2)原因: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提高:工业革命对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英国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传统 等。 影响:有利于英国国民素质的提升;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学术中心之一;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技 进步:有利于近代科技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为人类先进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知识条件等。 【解析】 【详解】(1)根据“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 等信息可从藏书者、藏书的目的、藏书的管理特点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 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汉代 官方藏书,据“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可知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吸取秦代 焚书坑儒的影响和建立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私人藏书,据“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并结合所 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维护宗族地位、传承文化、科举制的影响、印刷术的发展和书 籍的重要性等。 的(2)原因:根据“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 服务对象”可知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主要和政府社会服务职能提高、工业革命对工人素质的要求、 英国重视科技文化的传统等有关。 影响:根据“753 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 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莫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公共图书馆的兴起有 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学术中心之一;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有 利于近代科技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为人类先进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知识条件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 ——据梁立明、陈立新《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 上表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国家和社会信息,请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19 世纪末,美、德成为世界技术进步的中心。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逐渐丧失了第一次工业革 命期间世界技术进步的领先地位,而美国、德国后来居上;主要的技术发明成果集中在美、德两国,两国 新技术成果在世界技术成果中占比达 58%,远超英、法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技术成果中约 25%的占 比,成为 19 世纪末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 以上史实和相关数据充分说明,19 世纪末期,美、德两国成为世界科技进步的中心。 示例二论题:科学技术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 18 世纪中后期,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变革成就是蒸汽机 的改良,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19 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的生产 能力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9 世纪中后期,美、德凭借 科学的研究和创新,并与生产紧密结合,在电力、石油、化学化工、交通运输等新兴产业及钢铁、农业等 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19 世纪末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至今,美国继续保持科技的领先优势,尤其是 90 年代,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形成了以知识 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可见,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和国家 实力增强的重要因素. 示例三论题:时代、国家、科技:历史时空的一次透视。 人类的历史始终发展在由特定时间、特定地域和特定社会维度构成的时空关系中。历史解释也正是借助了 这样的“多棱镜”,才能更加客观和准确。本题的材料恰恰展示了特定时代、特定国家和社会维度的一个 重要方面一科技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蒸汽时代,是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更是人( 思想解放、创新精神)与物(自然资源、经济和技术基础)共同作用、相互推动的结果。英国早在 17 世纪 后期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走在了欧洲各国的前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影响并带动了整个社会。加上英 国的自然资源优越,经济发达,通过殖民活动获得的资金充裕,都为它成为这个时代的引领者和佼佼者莫 定了基础。从“珍妮纺纱机”、焦煤炼铁法,到瓦特的“万能蒸汽机”,英国工匠们以他们的革新与创造 精神回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引领时代发展的英国,在蒸汽时代科技成果上的出类拔萃也就不足 为奇了。同理,在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也都有不同的时代要求和特色,而特定的国情一移民 国家的开拓精神,相对稳定的社会制度,远离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心,鼓励个人奋斗和对创新的法律保护等, 使美国在一百多年以来的重大科技成果.上,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可见,材料中表现出 来的英国和美国在时代国家一科技成果上的统一,有助于去“透视”历史时空,领悟其中历史的合理性与 规律性。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内容引用相关史实对该 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电气时代”到来后,美国和德国所占技术成果比例最高,说明 美、德成为世界技术进步的中心。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的相关发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过程 进行论述,引用史实准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15.材料 宋代铜钱铸造量为历代之最,但民间常出现无钱可用的“钱荒”现象。铜钱的大量外流使北 宋朝廷以严厉的刑罚展开“钱禁",即严禁铜钱外流及毁钱铸器,但收效不大。王安石变法后,解除了“钱 禁”.他认为,开放“钱禁”有利于物资流入;以此“理财”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王安石废除“钱禁” 后,铜钱毫无阻碍地外流,毁钱铸器的现象更为严重. “钱荒”现象更趋严重,百姓售出自己的大部分产品,仍不足以缴纳官府的免役钱。至宋仁宗年间, 宋廷恢复了“钱禁”法令. ——据汪圣铎《两宋货币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出现“钱荒” 原因。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解除“钱禁”失败的历史教训。 【答案】(1)铜钱大量外流;民间熔钱铸器严重;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铜产量跟不上需求等 。 (2)对改革复杂性认识不足;缺少配套措施;经济思想不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等。 【解析】 【详解】(1)根据“铜钱的大量外流”、“严禁铜钱外流及毁钱铸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出现钱荒主 要和铜钱外流、民间熔钱铸器、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以及铜产量不足等有关。 (2)根据“铜钱毫无阻碍地外流,毁钱铸器的现象更为严重”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解除“钱禁”带来的 历史教训主要是对改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缺少配套措施,经济思想不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等。 16.材料 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节选)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全世界一切民主国家将无处不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时全世界的一切民主 国家也将无处不起而抵抗。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 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在罗斯多夫胜利,伟大的苏联红军已经开始进入对德反攻阶段的情 况之下,在英美两大强国具有丰富资源与极大军方的情况之下,在我们中国已经在日本侧面英勇奋战五年 之久的情况之下,在德意日三国资源将届枯竭内部人心动摇的情况之下,即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尚能逞凶 于一时,即使日本法西斯于其在太平洋作战的初期可能获得许多胜利,并可能截断我滇缅路,还可能对我 举行残酷的战争,但法西斯阵线的最后失败局面与反法西斯阵线的最后胜利局面是已经确定了 ——选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3 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认识。 【答案】(1)打击英美,称霸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截断滇缅公路,阻止中国获得国际瑷助(支援在中国战 场的日本侵略军);配合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掠夺东南亚的资源,维持战争等。 (2)中国战场会短暂面临严酷局面;世界将会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反法西斯阵线终将胜利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日本法西斯于其在太平洋作战 初期可能获得许多胜利,并可能截断我滇缅路,还可 能对我举行残酷的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主要是打击英美,称霸亚洲和太平 洋,截断滇缅公路,阻止中国获得国际援助和掠夺东南亚资源等。 的(2)根据“可能对我举行残酷的战争,但法西斯阵线的最后失败局面与反法西斯阵线的最后胜利局面是已 经确定了”可知中共对时局的认识主要是认为中国战场会面临严酷局面,但世界会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和反法西斯阵线终将胜利等。 17.材料一 秀全以匹夫倡革命,改元易服,建号定都,立国逾十除年,用兵至十馀省,南北交争,隐 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巳伤矣.中国危亡,实兆于此。成则王,败则寇,故不必以 一时之是非论定焉。 ——赵尔巽《清史稿洪秀全传》 材料二 夫汉人失国二百六十年于兹矣,图恢复之举不止一次,最彰彰在人耳目者莫如洪秀全之事.洪 以一介书生,贫无立锥,毫无势位,然一以除虏朝、复汉国提倡汉人,则登高一呼,万谷皆应,云集雾涌, 裹粮竞从.只以驱除鞑虏自任,此外无所转移……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 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摘编自《孙中山文集》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赵尔巽、孙中山对洪秀全的不同评价。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赵尔巽、孙中山对洪秀全不同评价体现出的立场。 【答案】(1)赵尔巽否定洪秀全,认为洪秀全造成社会动荡,削弱国家力量,加重民族危机等;孙中山从 正反两方面评价洪秀全,认为洪秀全反抗清政府,是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实行专制统治,不符合时代湖流 等。 (2)赵尔巽站在清政府的立场评价:孙中山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立场评价。 【解析】 【详解】(1)根据“国危亡,实兆于此”可知赵尔巽否定了洪秀全,认为洪秀全造成社会动荡,削弱国家 力量,加重民族危机等;根据“以除虏朝、复汉国提倡汉人,则登高一呼,万谷皆应,……太平天国即纯 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等可知孙中山从正 方两方面评价了洪秀全,认为洪秀全反抗清政府,是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实行专制统治,不符合时代湖流 等。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赵尔巽是站在清政府的立场上对洪秀全进行评价,而孙中山则是站在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者的立场上进行评价。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