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3(新课标Ⅲ卷全解全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3(新课标Ⅲ卷全解全析)

ID:256731

大小:12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试题 第 1 页(共 10 页) 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 10 页)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 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03【新课标Ⅲ卷】 文科综合·历史 (考试时间:5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24.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 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 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C.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25.公元前 2 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中唐至两宋时,政府在广 州、泉州等地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这种变化 说明了( ) A. 政府商业管理逐渐松弛 B. 中国古代以朝贡贸易为主 C. 海外贸易税收占据主体 D. 中外交往日趋规范和法制化 26.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 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这主要是由于 A. 传统儒学受到激烈批判 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 八股取士成为主要选官途径 27.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市镇类型 管理模式 代表 一般市镇 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 交通要道市镇 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 苏州府汾湖镇 一些富裕市镇 设课税司掌收商税 松江府唐行镇 规模较大市镇 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 吴江县盛泽镇 钞关、港口市镇 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 常熟县福山镇 A. 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 B. 注重发挥地方 自主性 C. 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 D. 保障小农生产的稳定性 28.1867 年,闽海关总务课主任李瓦特曾统计,福州地区已有 15 家英国商行、3 家美国商行、2 家德国商行、 1 家布律吉商行和 3 家(英国)银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自然经济开始受到冲击 B. 列强已向中国资本输出 C. 外国商行占据主导地位 D. 福州受到经济侵略最重 29.到 20 世纪初年,特别是 1905 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以后,传统的士绅阶层急剧分化。他们相对淡漠了身份地 位,注重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利益,开始流向“自由职业”:举凡公司、企业、报馆、学会乃至新军等都成为他 们的“用武之地”。“传统的士绅阶层急剧分化”是由于( ) A. 实业救国运动的全面兴起 B. 清朝政府统治的日益腐败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 D. 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30.1940 年,国民政府将中央农业试验研究所改为粮食增产委员会,由政府拨给经费。先后改良水稻、小麦 品种共计 90 余种。同时,改变西南地区冬季农闲不种的做法,首先在四川推广冬季稻耕作。这些措施 A.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实际需要 B. 有利于敌后战场坚持长期抗战 C. 有助于减轻英美盟国 援华负担 D. 触及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 31.1953 年 8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通 知》,提出了重点建设、精简行政机构、节约粮食等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意在(  ) A. 积累经济建设资金 B.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C. 调整工业发展计划 D. 遏制铺张浪费现象 32.据古代雅典著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 一巴掌。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从侧面 反映了古代雅典( ) A. 同态复仇习俗已经被废止 B. 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C. 公民争执必须通过司法解决 D. 司法审判会主持公平正义 的 的历史试题 第 3 页(共 10 页) 历史试题 第 4 页(共 10 页) ………………○………………内………………○………………装………………○………………订………………○………………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外………………○………………装………………○………………订………………○………………线………………○……………… 33.18 世纪的法国,各种图书机构和实践活动大量涌现,为公共阅读提供了方便。在阅览室和开办“文学陈列 馆”的书店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咖啡馆也成为重要的信息沟通方式。这 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 工业化的人才优势日益突出 B. 政府的言论控制日益走向解体 C. 新思想有较通畅的传播渠道 D. 理性主义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34.下面为 1951—1972 年美苏两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率的统计(单位:百分比/年 平均)表。 国别 项目 苏联 美国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5.4% 3.6%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率 12.6% 4.7% 据此可知( ) A. 苏联经济增长的方式劣于美国 B. 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C. 斯大林模式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 苏联沿袭传统优先发展重工业 35.1992 年,丹麦民众担心欧盟会使本国失去“主权、独立和民族特性”,一度在公民投票中否决了《马斯特里 赫特条约》。2005 年法、荷兰民众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反对削弱国家主权,因此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 意在扩大欧盟超国家权力的《欧洲宪法条约》。这表明 A. 价值观趋同有利一体化进程 B. 主权让渡制约一体化发展 C. 全球化进程中应维护民族独立 D. 欧洲各国应放弃民族主义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0—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4—46 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古代欧洲的城市, 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直到 1788 年,伦敦城内的街道还 是无人清扫,到处是垃圾,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欧洲城市 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 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 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导致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使得这 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材料二 英国在 1848 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案》,要求监管城市清洁卫生,以及提供清洁的自来水等。 工业对清洁水的需要和中产阶级对更整洁的街道和更少污染的河流的需要,成为建立水库和管道系统的市政 开支的理由,.... 流经议会大厦的刺鼻的泰晤士河水,最终说服了政府投资建立一个大型水道,用来转移从 伦敦顺流而下的污水。 ——摘编自(英)罗伊.波特主编《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三 旧中国留 下的是一个疫病肆虐、医疗卫生资源极度短缺、人民生命健康无保障的严峻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提出了新中国卫生“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 结合”四大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建立起一个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投入 低、产出高的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防疫体系。新中国成立短短三十年,卫生医疗事业成果辉煌,人均寿命和 婴儿死亡率等卫生指标有显著改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推行初级卫生保健的典范。多次向 发展中国家推荐“中国模式”,由此,“中国模式” 为世人所称道。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著《新中国 70 年》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城市在工业革命后公共卫生事业出现的积极变化。并简要说明 促使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原因。(13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能够形成 “中国模式”的历史意义。(12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阶段 类型 代表作 特色 秦汉时期 远古神话 《燕丹子》 幻想方式、叙事方式 志怪小说 干宝《搜神记》 以写神仙鬼怪为主 魏晋南北朝 志人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以人物的琐阅轶事为主 隋唐时期 传奇小说 白行简《李娃传》等 以才子佳人和帝王将相为主 宋元时期 话本小说 《三国志平话》等 白话小说出现,以平民为对象 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 以白话为主,以市井小民为对象 明清时期 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章回体,白话小说,题材众多 ——整理自孙宏哲著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透析》 上表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 (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 10 页) 历史试题 第 6 页(共 10 页)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尊老养老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礼记礼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民国初 年,受西方观念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传统色彩的养老观,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 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民国 17 年,上海颁布了《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规 定工人年满 50 岁、公务人员年满 60 岁退休时,由雇主发给养老费,按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民国 32 年, 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退休法》,对公务员领取退休金的具体情形(七种)作了详细规定… ——摘编自《中国人养老现念的转变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养老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时期养老制度的特点。(9 分) 45.【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36 年 7 月 11 日,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同德国驻奥公使冯·巴本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和一份公开发表 的公报。在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奥地利承认自己是 一个德意志国家。但秘密协定则要求奥地利按照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来执行自己的外交活动;实行政治性大 赦。实际上即大赦奥地利纳粹政治犯;任命奥地利的民族反对派分担政务。通过德奥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 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 1936 年德奥协定签署的历史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指出 1936 年德奥协定产生的影响。(7 分) 46.【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一 秀全以匹夫倡革命,改元易服,建号定都,立国逾十除年,用兵至十馀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 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巳伤矣.中国危亡,实兆于此。成则王,败则寇,故不必以一时之是非 论定焉。 ——赵尔巽《清史稿洪秀全传》 材料二 夫汉人失国二百六十年于兹矣,图恢复之举不止一次,最彰彰在人耳目者莫如洪秀全之事.洪以一介 书生,贫无立锥,毫无势位,然一以除虏朝、复汉国提倡汉人,则登高一呼,万谷皆应,云集雾涌,裹粮竞 从.只以驱除鞑虏自任,此外无所转移……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 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摘编自《孙中山文集》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赵尔巽、孙中山对洪秀全的不同评价。(11 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赵尔巽、孙中山对洪秀全不同评价体现出的立场。(4 分) 2020 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 03【新课标Ⅲ卷】 历史·全解全析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D C A B D A A B C A B 24.【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 系、君臣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为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明确了尊卑等级,形成森严 的社会等级秩序,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宗法制度先于儒家思想产生,排除。 C 项,宗法制度后来遭到破坏,故排除。D 项,宗法制度是社会等级形成的根源,而非表现,排除。 25.【答案】D 【解析】中唐至两宋时,政府设立市舶司,制定市舶法,管理对外贸易,说明中外交往日趋规范和法制化, 故选 D;材料反映政府商业管理逐渐规范化,并非松弛,排除 A;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 政策催生的产物,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排除 B;材料反映政府对外贸易的管理,无法体现海外贸 易税收占据主体,排除 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政府在广州、泉州等地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分析解答。 2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四书”的说法是朱熹提出的,“四书”地位上升,反映了理学地位上升,这与程朱理 学地位的官方化紧密关联,C 正确;宋代理学是对儒学的发展,“四书”地位的上升是理学受重视的结果,A 排除;材料没有提及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冲击传统观念,B 排除;八股取士成为主要选官途径是在明清时期, 与题中“元代”不符合,D 排除。故选 C。 2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设课税司掌收商税”“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等信息可知, 明清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治安管理和收商税为主,故 A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江南市镇 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没有体现地方的自主性问题,故 B 选项错误;上述市镇以治安管 理和收商税为主的管理模式不是近代经济管理方式,故 C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央对江 南市镇的管理模式,没有涉及小农生产,并且与稳定小农生产无关,故 D 选项与材料无关。历史试题 第 7 页(共 10 页) 历史试题 第 8 页(共 10 页) ………………○………………内………………○………………装………………○………………订………………○………………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外………………○………………装………………○………………订………………○………………线………………○……………… 28.【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欧美国家在福州地区建立商行和银行,体现了资本输出的特点,B 正确;A 项在鸦片战争后就已经出现,而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仅仅体现欧美国家在福州地区建立商行和银行, 没有体现其他地区的状况,无法得出外国商行占据主导地位和福州受到经济侵略最重的结论,C、D 项错误。 29.【答案】D 【解析】传统的士绅阶层急剧分化的表现是,这些士绅开始流向公司、企业、报馆、学会乃至新军。由此可 知,“传统的士绅阶层急剧分化”和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特别是近代企业和社会变迁有密切关系,故 D 正确; A 项错在“全面兴起”;清朝政府统治的日益腐败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不是主要原因,故 BC 错误。 30.【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所述,国民政府的上述做法有助于粮食增产,有助于坚持长期抗战,A 正确;上述做法发 生在国统区,与敌后战场无关,排除 B;1940 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建立,排除 C;材料只是单纯涉及到 粮食增产,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无关,排除 D。 31.【答案】A 【解析】“提出了重点建设、精简行政机构、节约粮食等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并结合题干时间可知, 当时即将进行工业化建设,因此这些要求主要是为了积累经济建设资金,A 正确;以上要求多体现在经济方 面,而非行政方面,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无关,排除 B;一五计划尚未开始,不存在调整之说,排除 C;精 简机构、重点建设、紧缩开支等与遏制铺张浪费无关,而且从当时的国情来看,铺张浪费现象尚不突出,D 排除。 32.【答案】B 【解析】依据“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可知,古代雅 典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故 B 正确;AC 说法绝对,错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司法审判的结果是否公 平正义,排除 D。 33.【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出 18 世纪时期法国社会阅读和信息沟通比较便利,这就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较为畅 通的渠道,C 正确;题中内容与工业化无关,排除 A;题干强调了图书机构、咖啡馆等成为公众活动空间, 为民众提供了阅读场所,B 脱离题干主旨,排除;D 项中“社会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34.【答案】A 【解析】由表格内容可知,苏联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率为 12.6%,而美国为 4.7%,说明美国的单位生产总 值能源消耗率较苏联低,苏联经济增长需要消耗更多能源,所以苏联的经济增长方式劣于美国,故 A 正确; 由表格内容可知,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比美国高,但不能说明苏联的国内生产总量超过美国,排除 B;由表格中美苏两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率不能得知苏联是否实现了工业化,也 不能得知苏联是否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 CD。 35.【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法国、荷兰等国不希望过度削弱国家的主权,从而反对欧盟权力的扩大,这体 现了主权让渡的程度影响了欧盟的一体化发展,故选 B 项;材料体现的是价值观念分歧,故排除 A 项;欧盟 是区域集团化,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经济全球化,排除 C 项;材料信息不是说明欧洲各国应放弃民族主义,排 除 D 项。 40【答案】 (1)变化:由初级排河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由饮用自然水到自来水;积极预防传染病;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 理:健全城市公共卫生机制。(7 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立法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 提高;资产阶级、市民对卫生和健康生活的追求。(6 分) (2) 特点:预防为主;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6 分) 意义:改变了旧中国人民生会健康无保障的局限,提高了人民医疗卫生水平和健康素质,创建了适应国情并提 高国际声誉的公共卫生模式。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6 分)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 大改善。”“英国在 1848 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案》,要求监管城市清洁卫生,以及提供清洁的自来水等”“19 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导致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 事业近代化”可以总结出由初级排河设施到大型排污系统:由饮用自然水到自来水;积极预防传染病:加强对食 品卫生的管理;健全城市公共卫生机制。原因:根据工业革命的影响联系所学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 业革命的开展:国家立法提供制度保障:科技文化的进步、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资产阶级、市民对卫生 和健康生活的追求等方面分析回答。 (2)特点;根据材料“中央政府提出了新中国卫生‘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 动相结合’四大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建立起一个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投入低、产出高的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防疫体系。” 可以总结为预防为主;健全卫生防疫网络;中西医结合 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意义: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短短三十年,卫生医疗事业成果辉煌,人均寿命和 婴儿死亡率等卫生指标有显著改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推行初级卫生保健的典范。多次向 发展中国家推荐‘中国模式’,由此,‘中国模式’ 为世人所称道。”结合所学可以从改变了旧中国人民生会健康 无保障的局限,提高了人民医疗卫生水平和健康素质,创建了适应国情并提高国际声誉的公共卫生模式。显 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等方面分析。 41.【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世俗化的发展趋向。(2 分)历史试题 第 9 页(共 10 页) 历史试题 第 10 页(共 10 页)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由神话志怪转向オ子佳人,再到市井平民,说明小说的服务对象日益 世俗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品市场化;隋唐以后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为小说市场 化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从而也促进了小说的描写对象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以白话为主,古代小说走向世 俗化。(10 分) 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2 分) 阐述: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小说处于萌发阶段,小说多以幻想神怪和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说明小说创作还没 有成熟;隋唐以后小说创作由短篇转向长篇、由上层社会对象转向平民阶层,尤其是明清长篇小说的大量创 作,说明小说创作日益成熟;这是因为小说创作在隋唐朝以前还是文学创作的末流分支,而宋代及以后小说 开始面向市场创作,因而作家开始将小说创作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加大了对小说创作的研究与发展, 从而促进了小说创作的日益成熟。(10 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小说特色和类型两个角度提取论点。从小说特色角度,中国古代小说逐渐向世俗 化发展,由此可以提出观点: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世俗化的发展趋向。论证过程结合材料,并对这种趋势出 现的原因进行解释。具体而言,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由神话志怪转向オ子佳人,再到市井平民, 说明小说的服务对象日益世俗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品市场化;隋唐以后随着市民阶层的 兴起和壮大,为小说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从而也促进了小说的描写对象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以白 话为主,古代小说走向世俗化。从小说类型来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具体阐释可结合材料 信息,并对不同时期小说类型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论述过程如下: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小说处于萌发阶 段,小说多以幻想神怪和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说明小说创作还没有成熟;隋唐以后小说创作由短篇转向长 篇、由上层社会对象转向平民阶层,尤其是明清长篇小说的大量创作,说明小说创作日益成熟;这是因为小 说创作在隋唐朝以前还是文学创作的末流分支,而宋代及以后小说开始面向市场创作,因而作家开始将小说 创作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加大了对小说创作的研究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小说创作的日益成熟。 44.【答案】(1)背景:西方文化的冲击;从晚清到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国政府的政 策探索等。(6 分) (2)特点:受传统尊老文化的影响;注重道德义务;把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政府重视养老;养老 制度有一定的立法保障等。(9 分)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民国初年,受西方观念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传统色彩的养老观,养老实 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和材料时间结合所学从 西方文化的冲击、从晚清到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国政府的政策探索等方面分析民国 时期养老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 民国 17 年,上海颁布了《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 民国 32 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退休 法》……”可从受传统尊老文化的影响、注重道德义务、把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政府重视养老、养 老制度有一定的立法保障等方面概括民国时期养老制度的特点。 45【答案】(1)背景: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法西斯国家的疯狂扩张;英法等国奉行“绥靖政 策”。(8 分) (2)影响:通过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为德国最终吞并奥地利埋下了伏笔;助长 了德国和奥地利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推动了法西斯进一步扩张。(7 分) 【解析】 (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时间 1936 年可知,这一时期正值经济危机,而且德国已经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且 在不断扩张中;根据材料时间并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爆发前的英法等国奉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嚣张 气焰。 (2)影响:根据材料“通过德奥协定,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可知,通过协定,德国基本上 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为德国最终吞并奥地利埋下了伏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协定的签署,助 长了德国和奥地利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推动了法西斯进一步扩张。 46.【答案】(1)赵尔巽否定洪秀全,认为洪秀全造成社会动荡,削弱国家力量,加重民族危机等;(5 分) 孙中山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洪秀全,认为洪秀全反抗清政府,是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实行专制统治,不符合时 代湖流等。(6 分) (2)赵尔巽站在清政府的立场评价:孙中山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立场评价。(4 分) 【解析】 (1)根据“国危亡,实兆于此”可知赵尔巽否定了洪秀全,认为洪秀全造成社会动荡,削弱国家力量,加重民 族危机等;根据“以除虏朝、复汉国提倡汉人,则登高一呼,万谷皆应,……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 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等可知孙中山从正方两方面评价了洪 秀全,认为洪秀全反抗清政府,是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实行专制统治,不符合时代湖流等。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赵尔巽是站在清政府的立场上对洪秀全进行评价,而孙中山则是站在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者的立场上进行评价。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