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 17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 )
A.“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B.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C.汽车和飞机的成功生产
D.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2.[2019·辽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我国决定 ( )
A.研制“两弹一星”
B.创建人民海军
C.研制航空母舰
D.创建人民空军
3.[2019·自贡]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
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
A.电影作品《邓稼先》
B.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4.[2019·烟台]“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
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材料中的“这次成功的试
验”( )
A.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是 863 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
D.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5.[2019·玉林]1956 年,毛泽东指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
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下列人物为此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屠呦呦6.[2019·新疆]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中国航天事业再传捷报。1999 年 11 月,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的事件是 ( )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7.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呈现了航天员升入太空从事科研的场景,涉及载人航天技术。下列各项成就与这
一技术密切相关的是 ( )
A.中国制成第一架飞机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
8.[2019·临沂]“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这里的“它”是指 ( )
A.“两弹一星”的成功
B.神舟一号试验成功
C.航天员的漫步太空
D.青蒿素的研制成功
9.[2019·青岛]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
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10.2018 年 12 月 18 日,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袁隆平、屠呦呦等 100 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并
受到表彰。其中,袁隆平被誉为( )
A.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B.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C.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D.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11.[2019·贵阳]下列科技成果中,标志着新中国在医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是 ( )
A.提出“自然选择”的学说 B.发现了青蒿素
C.用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 D.发现了青霉素12.[2019·随州]“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
他是先行人……”上述 2007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赞颂的是 (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王进喜 D.钱学森
13.[2019·大庆]2015 年 10 月,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研究成果与屠呦呦有关的是
( )
A.原子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籼型杂交水稻 D.青蒿素
14.[2019·河南]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
这一展台的标题应该是 ( )
A.国防建设的成果 B.科学技术的成就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改善
15.[2019·聊城]“萃取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动。”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
一人物(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16.[原创题]习近平曾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加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下列内容不能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是 ( )
A.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B.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思想
C.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D.2012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7.[2019·黄石]1978 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 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
6.06 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 48.52 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 1986 年的 2.5 台增长到 2007
年的 10.2 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18.[2019·福建]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
时间 20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 20 世纪 90 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19.[2019·株洲]2016 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20.1979 年,深圳的李真一家 5 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 6.80 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 元的豆腐,凭鱼票买 3.20
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物美价廉,人们生活水平高C.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隆平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 1973 年在世界上首次育
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 650 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 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材料二 20 世纪 60 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
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 70 年
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
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袁隆平和屠呦呦科技成果的主要共同之处。
材料三 中国和美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的比重表
1990 年 1995 年 2000 年 2005 年 2010 年 2012 年 2013 年
发明专利申请数(%)
中国 1.02 1.78 3.77 10.17 19.68 27.80 32.66
美国 17.16 21.78 21.48 22.94 24.66 23.12 23.12
科技论文发表数(%)
中国 1.32 1.58 2.87 5.86 8.34 15.45 19.60
美国 40.16 34.51 31.06 28.98 27.18 36.08 35.49
总体知识资源(%)
中国 0.86 1.28 3.92 8.45 15.55 19.65 22.20
美国 39.90 36.63 27.85 24.28 21.34 22.71 22.45
——摘编自胡鞍钢等《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 年—2013 年)》
(2)据材料三指出,1990 年以来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探究其
成因。(提示:需答对 4 个成因)22.[2019·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
思想和要求。……(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 年开始,农业发
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
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 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57.5%,灌溉面积达 10.08 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
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 1 400 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 330 万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
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农民生活的变化,并回答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
(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面对“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建议?【参考答案】
1.A [解析]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
国的国际地位,故选 A。
2.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我国决定研制“两弹一
星”。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国防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认识。依据题干的定义可知,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属于一手史料,其他
均属于二手史料。故选 B。
4.A [解析]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A 项符合题意。
5.A [解析] 分析备选项,为“原子弹”研制作出贡献的人物是邓稼先,他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工作。
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 年 11 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
天之旅,故选 B。
7.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 年,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
次飞行,并成功返回地面,故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开启了中国的载人航天时代,故选 D。
8.A [解析] 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 10 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 年 6 月,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 4 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有
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故选 A。
9.A [解析] 1973 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10.C [解析] 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11.B [解析]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12.D [解析] 依据题干学习“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
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钱学森。钱学森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
为“中国航天之父”,故选 D。
13.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4.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科技成就。屠呦呦、袁隆平分别在农业和医学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反映的是
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15.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屠呦呦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
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故选 B。16.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自信。中华民族在
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2012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都能传递中国文化的正能量,提升我国文化自信。故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思想是封建思想,不能提升我国文化自信,我们应该摒弃。故选 B。
17.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渐提
高,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8.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传统的“三大件”是城乡的最高
追求;80 年代以后,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等新的“三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手机、空调、汽车等成
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故选 A。
19.D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语“2016 年暑假”,用粮票买米发生改革开放前,当时我国经济发
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20.D [解析] 解题时依据题干中的信息“肉票”“豆腐票”“鱼票”“海味票”等“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
知,由于当时生产力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为此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在购
物时要用各类“票”。
21.(1)领先世界;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科技的重大创新。(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变化:由占世界比重较低到逐步增长;与美国的差距由较大到逐步缩小;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答出两点即
可)
成因: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科技发
展创造有利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推动科技知识发展;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事业,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言之有理即可)
22.(1)我国农民的生活从食物匮乏、吃不饱到食物丰盛、吃饱、吃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变”:由集体生产,吃“大锅饭”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自负盈亏;“不变”:土地的所有权始终属
于集体所有。
(3)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
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