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模拟重组升级卷 1(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模拟重组升级卷 1(解析版)

ID:261464

大小:78.2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5-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考历史二轮模拟重组升级卷 1 1、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 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 ) A.推广精耕细作 B.推动社会转型 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地租形式 2、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 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3、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 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 A.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4、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 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 映了实学( ) A.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 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 D.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 5、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统计表判断,这时期( ) A.国外对中国商品需求量减少 B.中国外贸总体呈现出超态势 C.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明显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6、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 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 1911 年 12 月 10 日,清朝驻荷兰国 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 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 (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这表明 (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 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 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 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 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7、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 年 1876 年 1934 年 天气预报 1856 年 1873 年 1939 年 电话 1876 年 1882 年 1912 年 电灯 1881 年 1882 年 1906 年 汽车 1883 年 1901 年 1928 年 无线电 1896 年 1909 年 1928 年 A.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8、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 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 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台湾地区原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 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A.维持现状前提下,求两岸和平发展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大业9、地米斯托克里是公元前 5 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 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史书记载他曾被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 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 190 枚,根据字迹辨认是 14 人刻写。这反映了( ) A.雅典民主制度健全,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将被放逐 B.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C.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法制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D.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 10、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的 58 个议席中,作为国家统一运动领导 者的普鲁士仅拥有 17 席。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普鲁士有能力否决任何宪法修正案的议案 (14 票足以否决议案),但其他小邦也可以联合以多数票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这说 明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A.通过行政机构设置维护中央集权 B.在权力分配方面有联邦主义性质 C.力图维护普鲁士的核心领导地位 D.保留了浓厚的封建社会主义残余 11、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 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 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12、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 1919 到 2000 年的世界》中写道:“(20 世纪)80 年代,人类 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 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 泛的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 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材料二 17-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 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顾立雅《孔子中国之道》 材料三 嗟予小子无学,顽陋不足以言革命独立之大义。兢兢业业,谨模拟美国独立之义, 约为数事,再拜顿首,献于我最敬最亲爱之皇汉人种四万万同胞前,以备采行焉如下:……一各 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一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一不得侵人 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一各人权利必要保护。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而各假以权, 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一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 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迨其既得安全康乐之后,经承公认,整顿权利,更立新政府,亦为 人民应有之权利。 ——邹容《革命军》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莱布尼茨盛赞中国儒学的原因,并指出伏尔泰推崇中国 考试制度的理由。 (3)材料三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发浦东是几代人的夙愿。早在 1918 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的《建 国方略》中就明确提出在上海以浦东为基地建设世界东方大港的构想:1949 年上海解放后, 陈毅市长也曾经有过开发浦东的设想。后来的历届上海市领导也都曾经一再将浦东开发提到 议事日程上来。 1990 年 4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提出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 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它标志着浦东开发开放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上海地方战略构想, 上升为 20 世纪 90 年代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同 时表明了中国政府继续毫不动摇地推进对外开放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 ——《浦东概述:浦东开发二十年之浦东开发大事记》 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 20 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 20 世纪末却喜获成功,请结合相关史实 针对开发浦东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语言简练;条理清晰)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 世纪 60 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政府体制中出现的机构臃肿、人 浮于事的现象开始阻碍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日本国会于 1961 年批准成立" 第一次临时行政调查会"(简称"临调会"),作为行政改革的独立咨询机构,为政府行政改革提供 方案。"临调会"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于 1964 年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行政改革的意见"的报告。该报告的内容充分反映了改革的效率取向,其中对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为保证行政 效率指明路径;分权思想在控制中央行政机构规模的同时又发挥了地方的高度积极性和主动 性;行政民主化的理念提出为日本民众参与并监督行政事务提供了可能;在制度上通过实现 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化,在人员机制上通过充分发挥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来达到 高效。事实证明,这次围绕效率而展开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地继续高速增长,并于 1968 年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创造了"日本奇迹"。 ——摘编自黄晓蓓《二战后日本行政改革的文化视角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 60 年代行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 60 年代行政改革的影响。 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6 年,当“冷战”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候,东亚已经是烽火遍地了。如果以热 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列强在二战后期基于外交协调的各种安排,还是战争 结束时基于军事占领的现实造成的局面,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 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 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以往的论著 都将这些事件同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以致忽视甚至无视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 要性。这并不符合历史进程的真实情况,至少在东亚陆地部分的主要地区是这样,在那里美苏 也可以说是被各种当地力量加以利用的外部因素。 ——摘编自牛军《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 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初期东亚秩序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东亚秩序特点形成的原因。 17、材料 丁积,字彦诚,宁都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新会知县。其时,新会为“广 藩巨邑,素号难治”。丁积积极提倡洪武礼制,挑选耆老教导百姓,又召集游手好闲者到县衙, 每天读朱熹编纂的启蒙读物《小学》,并为他们解说。民间有信巫信鬼的陋俗,丁积毁淫祠、 禁妖巫,对节烈义士极力表彰宣传。他还规定婚礼标准,不准“超前”消费。宫中受宠太监梁 芳的弟弟梁长横行乡里,高利盘剥,强索过倍。丁积将梁长的高利贷借据全部烧毁并将其逮捕 下狱,使权豪们再不敢胡作非为。当时百姓为赋外增加的“月供钱”所苦,甚至有贫困人家被 逼卖儿卖女。丁积明令将其废除,并下令除正常赋税外,不得再向百姓收取一文钱。《明史》 和《宁都直隶州志》为其立传,以记述其生平功业事迹。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模范知县丁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积治理新会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丁积受到后世推崇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战国时期的农止生产方式还比较粗糙,材料中的农业 生产依然属于粗放式的集体生产,故排除 A 项;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土地直接分给农 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下土地层层分封,由贵族组织农民在丼田上劳作,先公 田后私田的传统,加强了君主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推动 了社会的转型,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把土地赏给有军功的贵族,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会导致土 地兼并,故 C 项错误;地租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经济关系,材料中未体现, 故排除 D 项。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匈奴人攻破洛阳……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 方战乱造成北民南迁,这有利于推动江南经济的开发,故 B 正确。 通过材料北方的战乱,不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排除 AC;通过材料“杀死豪族官僚庶民。”可以看出这不利于豪族扩充实力,排除 D。 故选:B。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A.三公和三省六部制度都是针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而九卿主要是处理皇室事务, 正确。 B.三省六部制属于皇权加强的产物,排除。 C.部门精简,名称改变体现不出“现代属性”,排除。 D.三省六部制下,六部属于尚书省,排除。 故选:A。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实学更关注的是实际问题,并不是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故 A 错误; 黄宗羲等人为反传统思想家,抨击君主制,并未迎合统治者,故 B 错误; 融合佛、道思想的是宋明理学,故 C 错误; “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 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 学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故 D 正确。 故选:D。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由表格中“原料”、“手工制品”和“机器产品” 在 1893 年、1910 年和 1920 年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 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故 C 项正确。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说明不是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国外各方面对民主共和制的态度,从中不能得出 B 项结论;袁世凯只是表面赞成民主共和制,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多数人支持民主共和制,这说明民主共和 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故 D 项正确。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技术发明及时间,可以看出,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 B;C 项中的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与表格数据不符,故排除 C;D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根 据上海和重庆引进的时间差可以看出,中国科技近代化的地域的不平衡性。故选 A。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 异、共创双赢之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英九主张两岸维持现状、和平发展, 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谋求国家统一的主张,故 B 项错误;马英九也没有坚持“台独” 立场,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促进国家统一大业的主张,故 D 项错误。故选 A。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是一种直接民主制,雅典民主的局限主要是广大妇 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 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因此可以看出,D 项更符合题意。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由题干信息可知中央无法绝对控制地方,故 A 项错误; 继续对题干信息解读可得出:德国中央和地方有相互制衡的特点,故 B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 现力图维护普鲁士的核心领导地位,故可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封 建残余的情况,故排除 D 项。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苏联“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部”“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 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这就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的经济自主权,故 C 项正确;此 时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其主要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根本上突破”一说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的信息,故 B 项错误;削弱公有制经济 的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场“求变之风”发生时间在 80 年代,其结果是“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 开始广泛传播”(资本主义民主)所以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就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东欧和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 的变化,故选 A 项。这场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故排除 B 项;早在 1960 年中苏关系恶化时社会主义阵营就开始瓦解,故排除 C 项;D 项与材料不吻合 故排除。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怀疑神;肯定人。(人是万物的尺度); 2.当时德意志四分五裂,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 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伏尔泰反对法国封建贵族等级特权,提倡自由平等。中国的考试制 度相对公正。 3.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影响:鼓舞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中国的知识分子把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推进了中国近代 化; 解析:1.本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 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可以得出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 统一”,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原因是当时德意志四分五裂,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 意志统一。第二小问的理由,依据材料二,结合伏尔泰的思想主张以及科举制的特点分析即可。 3.第一小问的主张,依据材料三可以得出主张是夭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第二 小问的影响,结合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解答即可。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开发浦东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与我国的社会性质、国家政策存密切关系: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 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浦东开发的梦想难以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重视经济发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主动融入 世界,为浦东的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从而促进了浦东开发的实现。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20 世纪初难以开发浦东要注意联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 因素考虑;20 世纪末浦东成功开发则需要从国家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入手分析。 15 答案及解析: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专门设立咨询机构;注重效率;吸收西方启蒙思想;改革成 显 著。 (2)影响:政治上,推动日本民主化进程;调动日本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政府行政 效率;经济上,促进了日本经济的继续高速增长;世界上,给其他国家改革提供借鉴。 解析:(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日本 60 年代进行的政治改革政府非常的重视,设立 了专门的咨询机构,注重效率提高,吸收了西方启蒙思想改革最后取得了显著成效。 (2)通过日本 60 年代的政治改革推动日本民主化进程;调动日本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 高政府行政效率;经济上促进了日本经济的继续高速增长。给其他国家改革提供借鉴,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特点:以热战为主;局面复杂;冲突激烈;战争性质多样。 2.原因:列强对东亚国家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或民族意识觉醒);东亚地区内部革命力量的 增长;美苏在东亚的争夺(或冷战);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解析:1.特点:根据“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得出以热战为主;根据“都 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 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 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得出局面复杂,冲突激烈,战争性质多样。 2.原因:根据“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得出列强对东亚 国家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根据“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得出东亚地区内部 革命力量的增长;根据“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得出美苏在东亚的争夺(或冷战);结合所学, 东亚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1.从礼教入手,教化百姓;引导百姓革除陋习、改移风俗;扫黑除恶;减轻百姓的负担。 2.道德品质高尚;关注民生;不畏强权。 解析:1.依据材料“丁积积极提倡洪武礼制,挑选耆老教导百姓,又召集游手好闲者到县衙, 每天读朱熹编纂的启蒙读物《小学》,并为他们解说。”可知丁积治理新会的措施是从礼教 入手,教化百姓;依据材料“丁积毁淫祠、禁妖巫,对节烈义士极力表彰宣传。”、“他还规 定婚礼标准,不准‘超前’消费。”可知丁积治理新会的措施是引导百姓革除陋习、改移风 俗;依据材料“丁积将梁长的高利贷借据全部烧毁并将其逮捕下狱,使权豪们再不敢胡作非 为。”可知丁积治理新会的措施是扫黑除恶;依据材料“当时百姓为赋外增加的“月供钱” 所苦,甚至有贫困人家被逼卖儿卖女。丁积明令将其废除,并下令除正常赋税外,不得再向百 姓收取一文钱。”可知丁积治理新会的措施还有减轻百姓的负担等。2.依据上述问题的作答可知丁积因为教化百姓,品德高尚,引导百姓革除陋习、移风易俗、减 轻百姓的负担,关注民生,并且惩治地方恶霸,不畏强权而被后世推崇。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