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一

ID:261674

大小:78.8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高三历史高考 模拟试题一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 分) 注意事项: 第 I 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边界建立关塞,“然禁防疏阔,多不遗兵设防”;战国时期,险要 地区往往成为争夺的对象,各国除设关驻守外,还建设了亭、障等军事工程。造成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兵役制度改革 B.礼制渐趋瓦解 C.军事人力增加 D.社会经济发展 2.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 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目的是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3.秦国史书中将本国历史上接于同样兴起自关中的周,自称为“夏”,而称关东诸国为“蛮 夏”,从而构建起“受命于天的秦理当继周人之业而征服蛮夏”的历史叙事。秦国这一 举动 A.为兼并战争寻找历史依据 B.扩大秦国在关东的影响力 C.传播华夏认同的文化观念 D.重构历史以承继政治正统 4.秦朝时期,秦始皇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 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这反映了秦代 A.劳动力极其缺乏 B.社会等级森严 C.徭役比较繁重 D.厉行抑商政策 5.在七至八世纪的中国,流行着各种关于人际交往、礼数规则的简约礼仪手册;与此同时, 官方和私人所编的有关国家、历史统系、宇宙和一般生活知识的类书也非常流行。形 成这一现象是由于 A.精英阶层的大力倡导 B.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C.社会普遍的世俗需求 D.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6.据载,唐初以分化事权方式推行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官职;明中叶以后,皇帝派遣巡抚 总揽地方行政、民政、财政、司法、军事等职权取代地方三司管理,这两种制度推行 的共同政治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稳固 7.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 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遺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 A.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要求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 8.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 降低。这一现象表明该时期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9.“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 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亲征噶尔丹 D.雅克萨之战 10.明初“靖难之役”后,留都南京作为“朝廷的备份”,除皇帝不在此城外,仍保留了一 整套的中央政府官僚体系,而北京作为首都,总揽一切政事并加强对北方边境进行军 事防御。明朝南北“两京制”的形成有助于 A.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B.强化政权忧患意识 C.降低集权统治成本 D.化解北方边患危机11.1895 年 6 月,光绪帝颁布的 12 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 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 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 A.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 B.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 C.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 D.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 12.据统计,整个《新青年》中,有关“科学”一词出现了 1913 次,而“民主”一词只出 现 305 次,加上“德先生”之类的提法,也只有 513 次,由此体现新文化运动 A.崇拜西方文明的科学性 B.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 C.宣传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性 D.树立自然科学的权威性 13.1870 年日本遣使来华议约,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表示:“彼因泰西各国业与中国立约 通商,该国亦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似系情理所有之事。该国向非中土属 国,不奉正朔,本与朝鲜、流球、越南臣服者不同。”这反映出李鸿章 A.突破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B.致力于维护主权的完整 C.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政治 D.放松了对日本的军事防备 14.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 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 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 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 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15.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对多党制议会政治从推崇走向失望,在护法运动失败之后,重 新思考中国的政治走向,由此孙中山 A.支持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 B.振兴实业,壮大民族资本 C.以俄为师,筹划改组国民党 D.创建广东革命根据地,武装北伐 16.     表 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境内企业三种不同的经营路径 序号 路径 一 西方企业的管理层级结构 二 日本企业的管理层级结构三 中国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 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中国 A.民族企业照搬了外国的管理模式 B.西方企业对华的资本输出遭到抵制 C.传统家庭生产经营模式解体加速 D.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17.1945 年,由鲁迅艺术学院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公演。它描写了遭受地主家庭 剥削压迫的婢女喜儿逃入荒野,变成幽灵似的白毛仙姑,后被八路军搭救和讨还血债 的故事。喜儿的故事是 A.对当时中国广大农村社会百态的原始记录 B.《白毛女》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 C.当时农民苦难命运与反抗精神的艺术再现 D.重现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最直接的证据 18.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 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这反映出 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 B.维新变法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 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 19.《剑桥中国史》中,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形象地比作“没有前途的经济奇 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20.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 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A.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B.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 D.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1.据统计,1978 年,全国住宅投资仅 38 亿元,占 GDP 的 1.2%;1997 年,全社会对市 场化的房地产投资就高达 3178 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 12.74%,占 GDP 的 3.99%,其中住宅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 GDP 的 1.93%。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B.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C.民众消费需求日益变化 D.城乡生活差距逐步缩小 22.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认为:“奴隶绝不比自由人卑劣,因为他有着一个正直的 灵魂。”智者阿尔西达马也说:“上帝使人人生而自由,而自然则从未使任何人成为奴 隶。”这些思想 A.表明人类自我意识觉醒 B.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C.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D.与自然法的基本精神相吻合 23.罗马法规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载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 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这种决定为事实上的判例法。据此可知 A.罗马法体系完备,程序严谨 B.罗马法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 C.罗马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D.罗马法违背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 24.在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下,日内瓦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印支半岛和平, 确认了三国的民族权利,但是关于朝鲜问题,中国虽然也尽了努力由于受到美国代表 的阻扰,以未通过任何协议而结束。这些做法 A.是大国协商解决争端问题的尝试 B.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 C.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 D.表明中国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 25.18 世纪中期以后的英国,倡导爱护自然的诗歌层出不穷,如彭斯的《杜河两岸》、布罗 姆菲尔德的《农夫之子》均描绘了少年时代乡村自然的美丽景色,克莱尔在《致倒下 的榆树》中则深情地把童年屋后的榆树作为朋友来看到,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社会转型的问题日益突出 B.农民向往理想的田园生活 C.文学创作实现了自我革新 D.诗歌主题以乡村生活为主 26.在 1895 年,美国制糖公司控制了全国 95%的砂糖生产,在 1900 年,美国烟草公司控 制了除雪茄以外其他烟草产品的 50%~90%,在1906年,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 91% 的石油精炼企业,摩根财团则左右了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这一现象 A.体现了国家意志的主观要求 B.会导致生产过剩与萧条的产生 C.说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D.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7.1954 年和 1958 年,西方国家两次缩减战略物资禁运单;20 世纪 60 年代初,东西方之 间开始建立了多边支付体系,东欧国家可以利用对一个西方国家的顺差来弥补自己对 另一个西方国家的逆差。这些情况反映了 A.东西方关系出现缓和局面 B.东西方之间的国际贸易保持平衡C.经济全球化障碍得以扫清 D.贸易自由化的国际协定亟待签订 28.《纽约时报》1989 年 10 月 23 日指出:“苏联报纸从每天充斥着飞碟之类到对布尔什维 克革命的亵渎批评之类的耸人听闻的新闻”,“神秘主义,甚至列宁主义实际是恐怖主 义的分子的说法都出现了”。由此体现了 A.苏联改革出现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迹象 B.美国《纽约时报》歪曲事实,别有用心 C.苏联已经呈现解体倾向 D.美苏争夺重点向新闻舆论转移 29.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 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 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30.由图可知 A.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B.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C.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D.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 3 个小题,共 55 分。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风险不断增加。欧美国 家在动物及动物产品方面制定了包括各种规程、标准、手册、指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严格实行立法、管理、执行分离。美国根据专家风险报告分析,对于进口可能对本国 产生冲击的产品,在境外建立了三层疫情防御体系,规定只能在洛杉矶、迈阿密等口 岸进行检疫交易,并制定了猪、牛、羊、马等主要动物档案和溯源体制,未注册的不 允许进入流通领域,如英国种猪养殖由养猪协会统一注册,提供系谱认证。在澳大利 亚,还实行分类管理,如一类疾病完全由政府资助,二类疾病 80%由政府资助等。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肩负防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重任,最早起源于 1903 年 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建立的铁路兽医检疫处,对来自沙俄的各种肉类食品进行检疫工作。 1913 年,英国为防止牛羊疫病的传入,禁止病畜皮毛的进口,向中国政府提出检疫要 求。上海的英国商人为了使其经营的产品顺利地出口到英国,聘请了英国的兽医派得 洛克在上海做出口肉类检验,并签发兽医卫生证书。1922 年,英国又以中国无国家兽 医检查机关为由,禁止中国的肉类出口。在国外压力和国内商人的强烈要求下,当时 政府筹备设立“毛革肉类出口检查所”,并于 1927 年制定公布了《毛革肉类出口检查 条例》,同时限制了染有炭疽病菌的肉类出口。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成功,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 高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外来动物疫情防控应对策略,对有效抵 御疫情蔓延、预防外来有害动物入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 9 不同时期典型入侵动物的种数 图 10 不同省份典型入侵动物的种数 ——据林祥梅《外来动物疫病》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特点。(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外来动物疫病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 析我国健全外来动物疫情防控措施的积极影响。(9 分) 3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 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昌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 正月?大一统也。” 董仲舒进一步将其阐发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凡是存在的现象,必然有其存在的缘由。为什么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华大一统的奇迹?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以“中华大一统现象”为例证明该观点。(要求:观点明确、 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角度多元) 33.(18 分)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宏大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前期部分大事年表 1856 年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 年 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894 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 年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 年 ① 1901 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诸多的改革措施更为广泛深入 1906 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11 年 ② 1915 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某同学对上述年表进行解读,由该年表可知,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出现了近现代中国 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 1895 年—1915 年民主政治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1)根据材料,请你将大事年表中省略①②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4 分) (2)列举出大事年表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4 分) (3)根据材料中的大事年表和该同学的解读,指出 1895—1915 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 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10 分)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