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线上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停课不停学线上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263146

大小:1.0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2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安徽省合肥市“停课不停学”2020 届高三线上考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本试题卷共 12 页,47 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 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 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时期,外交“辞令”的发展经历了由群策群力到个人随机应变的发展过程,甚至出现 了专供辩士们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A.社会转型的大趋势 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C.诸侯之间征伐不断 D.各国交往日益频繁 25.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 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 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 由此可知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 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26.从南宋楼璹《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 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如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 B.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 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 D.江南耕作技术最发达 27.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史籍不载,也没有其他证据表明汉末有异性兄弟金兰结义的习俗, 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于桃园三结义着墨甚多,同时期在许多水陆码头出现了“三义庙” “结义庙”。这反映出当时 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 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 28.“礼拜”为西班牙天主教传教士于明末在菲律宾所创,后传入中国;“星期”系中国人于 19 世纪末创制。最终,“星期”在书面语和共同语中替换了“礼拜”。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是 A.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盲目排外心理推动 C.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D.白话文运动的开展 29.五四运动后,“走向民间”逐渐成为知识精英们的共识,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选择让学生深 入工厂及乡村中宣传和帮助工农建立组织,乡村 建设运动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起来。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社会动员观念的更新 D.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变 30.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宣布“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 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同时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就 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这反映出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完全胜利 B.党的工作重心实现全面转移 C.外交策略受到国际环境影响 D.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关系准则31.从 1979 年到 1984 年,位于深圳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率先推出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以 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实行全员合同制等。这些做法 A.促进了深圳特区地位形成 B.为对外开放局面奠定基础 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32.在古希腊,“智慧”一词原意为“实践的技艺”,后随着历史的演变,词义逐渐丰富为“熟 谙日常事务、能做出健全的判断、聪明、具有实践的智慧”。“智慧”词义的丰富反映出古希 腊 A.注重劳动实践 B.理性占据主导 C.强调人的价值 D.民主政治发达 33.下表为学者对 1835 年英国不同地区的动力使用情况统计。 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蒸汽动力在各地占优势 B.棉纺织业发展极不均衡 C.能源革命推动均衡发展 D.动力替代趋势不可逆转 34.二战前后,工党、社民党、社会党等标榜社会主义的政党纷纷放弃激进革命立场,开始以 福利国家、最低工资、工资集体谈判权等经济议题为核心诉求,崛起于欧洲各国政坛而成为 执政党。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B.新的社会阶层扩大 C.劳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35.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采取了主动限制出口和开放金融服 务市场的措施,并在 1984 年成立了“日元——美元委员会”,推动日元国际化。这一举措 A.使日本成为国际政治大国 B.损害了美国在日本的利益 C.导致日本贸易优势的弱化 D.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 朽。随着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 的贬斥尤为明显。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 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 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 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 富的源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 本质。 ——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轻视劳动,劳动者地位低下,但同时又重民本,倡勤劳。 新文化运动中“劳工神圣”思潮促进了人们对劳动者的重视,唯物史观及劳动价值论的传播 进一步推动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划分,劳动光荣 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义的分配方 式被破除,“勤劳致富”成为主流劳动 价值观。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劳动观念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现代主流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 景。(9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4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有学者根据近代以来后发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如下一组命题: 1.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就愈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 若干中介阶段; 2.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问题(个人解放), 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 3.一个国家愈落后就愈需要强调权力集中,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运作,建立威权主义政府; 4.一个国家工业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评析材料中的命题(就任意一点表示赞同或反对,也可以另有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选则每科按所做 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江南地区是明代的重赋区,耕种官田的农民大批逃亡,逋赋日益严重,仅“苏州一郡, 积逋至八百万石”;1430 年,周忱受命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推行朝廷首肯的“平米法”, 广设“济农仓”。仓米除通过官钞籴买、劝借富人等方式收储粮,还充分利用依据田赋均征的 固定耗米和调拨后的余米,使济农仓的米谷保持稳定性。济农仓的米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用 途:赈济灾民、借给运粮耗失者、发给服役贫民口粮、用于地方公益建设和地方行政开支、 调拨外地调剂市场等。济农仓制度施行后,“诸府余米,多至不可校,公私饶足,施及外郡”, “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 税未尝遭负”。周忱离任后,“余米”上缴 朝廷,使地方官府无以“济农”和应对各种公费,竭泽而渔的征输,又使人口逃亡,逋赋现 象恢复如前。至明中后期,济农仓制度逐渐被废弃。 ——摘编自钟永宁《明代江南济农仓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江南济农仓设置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江南济农仓设置的意义。(9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印关系的发展,认为中印两国在国际上应该结成 同盟关系,共同维护亚洲的国际安全。中印建交以来,1954 年,实现两国总理互访,1956 年, 周恩来访问印度并多次途经印度。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宛如一道巨幕,将中印两国屏蔽, 尼赫鲁政府在西藏问题、领土争端等影响下,将扩张领土、地区霸权,确立理想边界作为印 度地缘安全的保障。50 年代,在印度着力在冷战中寻求第三条发展道路的同时,波匈事件和 苏伊士运河事件打破了一度出现的国际局势缓和的趋势,美苏两大阵营内部控制与反控制的 斗争日益加剧。50 年代,印度国内派别林立,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作为英国教育体系培养 起来的印度民族精英是朋友不是盟友。 ——摘编自张长江《20 世纪 50 年代中印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50 年代中印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9 分)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彭雪枫(1907-1944),河南镇坪人,少年聪颖智高。在白色恐怖笼罩下,1922 年入西北军 第十六混成旅官佐实验学校接受军事教育和训练,1925 年春,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触马克 思主义,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曾参与遵义会议文件资料的准备工作,并撰 写第一篇军事文章《八角楼战斗的教训》。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1938 年 9 月,在河南创办 《拂晓报》,题写发刊词,宣传抗日主张,还亲手创办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开设《矛盾 论》《统一战线政策》《中国革命问题》等理论课程, 潜心思考和研究党的抗日战争的方 针原则和战略战术。1944 年 9 月,彭雪枫在河南省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中流弹牺牲,年仅 37 岁。 ——摘编自陈宇《中华人民共和国 36 位军事家》 (1)根据材料,概括彭雪枫的历史功绩。(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雪枫取得功绩的原因。(7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