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一)试题(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津市南开区2020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一)试题(Word版含解析)

ID:265893

大小:350.0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6-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南开区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一、选择题 1.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 然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 术产生的时期。”据此,推动“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 文字的发明 B. 冶金业的出现 C. 农业的发展 D. 工商业的 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明时代相对于野蛮时代,人类更多的是对天然产物的进一步加工,是真正的工业 和艺术产生的时期,而加工天然产物的重要条件是冶金业的出现,唯有如此,对天然产物的 加工才有可能进行,B 正确;文字的发明不能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排除 A;农业的发展和 对天然产物的加工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 C;工商业兴起是天然产物加工之后的结果,而 非条件,排除 D。 2.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1923 年在山西省 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 的证据。这说明 A. 牛耕的出现不晚于战国时期 B. 文献记载的可信度不高 C. 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D. 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答案】A 【解析】【详解】出土文物是一手史料,文献记载是二手史料,两者结合可知,我国牛耕出现的时间 不晚于战国时期,A 正确;文献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排除 B;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之后也能反 映历史真实,排除 C;D 与题无关,排除。 3.晚明某历史文献中记载:“今诸夷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 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侵吞)于外,供亿 (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 甚非柔远之道也。”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朝贡贸易 A. 包含一定的商业利益 B. 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 C. 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D. 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主要叙述的是朝贡贸易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晚明时期朝贡贸易已经出现了很 多问题,商品的质量以及人们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说明当时的朝贡贸易中带有一定的商业 利益,A 正确;题干未反映朝贡贸易中“厚往薄来”的内容,排除 B;题干中朝贡贸易中人们 的态度发生变化,更多强调的是经济利益而非政治色彩,排除 C;朝贡贸易涉及的是藩属国和 明朝政府的关系,而非中央和地方关系,排除 D。 4.16 世纪前后,它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 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它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大额贸易的发展和商业资本 的聚集。据此判断,“它”是指 A. 瓷器 B. 白银 C. 香料 D. 鸦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6 世纪”、“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商业资本”等信 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B 正确;瓷器是从中国流向国 外,排除 A;香料不能积聚大量商业资本,排除 C;鸦片在 16 世纪尚未大量流入中国,排除 D。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 式。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 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下列内容符合该模式的是 A. 地中海气候——古代希腊城邦林立B. 维护君权独尊——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 C. 征服扩张加剧——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 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 【答案】C 【解析】 【详解】随着罗马帝国扩展,帝国境内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而且出现了很多 商业纠纷,在这种挑战下,万民法应用而生,符汤因比的模式,C 正确;古希腊城邦林立和希 腊半岛的地理环境有关,而非气候环境,因此气候和城邦不能形成挑战应战关系,排除 A;郡 国并行制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非皇权的强化,两者不构成挑战应战关系,B 排除;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在鸦片战争之前,两者不构成挑战应战关系,排除 D。 6.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 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他著书 立说驳斥“地静说”,曾被称为“天空的哥伦布”,其尊重事实、无畏权威的科学精神促进了 近代动态统一哲学世界观的确立和传播。这位科学家是 A. 哥白尼 B. 布鲁诺 C. 伽利略 D. 牛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 规律”、“促进了近代动态统一哲学世界观的确立和传播”可知,这位科学家是伽利略,其重 视实验方法,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C 正确;哥白尼的著作在其死后才发表,可见其并未和 教会作斗争,排除 A;布鲁诺宣传日心说,被教会烧死,但是其并未达到“促进了近代动态统 一哲学世界观的确立和传播”,排除 B;牛顿生活的时代,思想相对解放,其并未和教会作斗 争,排除 D。 7.如下图所示,这幅漫画反映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头目罗得斯的侵略野心,他要 在下列哪个地区建立殖民帝国 的A. 美洲 B. 欧洲 C. 亚洲 D. 非洲 【答案】D 【解析】 【详解】罗得斯脚下的版图是非洲大陆版图,D 正确;美洲、欧洲、亚洲于版图形状不符,排 除 A、B、C。 8.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超大企业在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的同时,还派出大量 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由此可以说明垄断组织 A. 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B. 使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 C.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D. 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 【答案】B 【解析】 【详解】超大企业重视构建信息网络和收集信息,目 是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这 样使得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B 正确;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才最终形成,也即经济全球化尚未真正实现, 因此这一时期垄断组织的行为并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 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 垄断属于私人垄断阶段,其指导思想依然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因此 D 中“克服”表述绝对, 排除。 9.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几乎一切农产品部门的生产都被卷入到商业性经营中来,而且各 种农产品的商品率都具有较高水平。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 中国丝茶的国际竞争力减弱 B. 政府奖励措施催生民间办厂热潮 C. “实业救国”思潮的深入发展 D. 列强入侵加剧自然经济不断瓦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程度更深,因此中国几乎一切 的农产品部门的生产都被卷入到商业性经营中来,而且各种农产品的商品率都具有较高水平, 说明列强的侵略加剧了自然经济的不断瓦解,D 正确;题干描述的变化针对的是一切农产品部 门,而非单指丝织品,排除 A;题干未体现政府举措,排除 B;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不 断加深,主要原因是受到世界市场影响,而非实业救国思潮影响,而且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实业救国思潮刚刚兴起,尚未深入发展,排除 C。 10.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产品名称 1952 年产量 1957 年计划产量 增长(%) 棉纱 361.8 万件 500 万件 138 棉布 11163.4 万匹 16372.1 万匹 147 食用植物油 72.4 万吨 155.2 万吨 214 面粉 299 万吨 467 万吨 156 盐 346 万吨 593.2 万吨 171 A. 重点发展轻工业以改善民生 B. 经济建设开始出现比例失调 C. 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D. 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五计划期间 轻工业产品增幅较高,而题干列举的轻工业品多涉及人民日常所需, 说明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 正确;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 A;题干未列举 轻重工业比例,无法反映失调,排除 B;题干仅仅列举了轻工业部门,不能得出“各部门发展 势头良好”结论,排除 C。 11.某学者撰文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的消费观念变迁历程,伴 随消费观念变迁的是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 的深刻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 A. 发展新兴工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B. 城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C.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D. 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的【答案】C 【解析】 【详解】勤俭节约说明物资匮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 计划经济,而随着人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尤其是消费至上观念的出现,说明市场在日常生活 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此可见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C 正确;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 行为的变化与新兴工业发展无关,排除 A;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人们消费观念之间无必然联系, 排除 B;我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不能导致人民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排除 D。 12.1958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巴黎。他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关系、法国大国 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欧洲等众多话题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 一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反映出 A. 两极格局受到挑战 B.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C. 美国反对欧洲联合 D. 欧洲成为美苏争霸重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1958 年正值欧洲一体化起步阶段,而且题干中“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 武器”,说明法国正在崛起,因此美国和法国的会谈分歧大于一致,两极格局受到挑战,A 正 确;1958 年两国会谈围绕的主要是政治问题,无法说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排除 B;题 干中美国未说明其对欧洲联合的态度,排除 C;1958 年正处于冷战时期,冷战一开始的重点 就在欧洲,而非这一时期欧洲成为美苏争霸重点,排除 D。 13.20 世纪 70 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 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 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 1982 年全部投产,成为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 A. 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 B. 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 C. 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 D. “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答案】C 【解析】 【详解】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因此中国能够利用外汇从美日等国购 进成套技术设备,说明外交环境影响经济发展,C 正确;对外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 的,排除 A;“序幕”不符合史实,1964 年中法建交,排除 B;D 中“彻底”表述绝对,20 世 纪 70 年代初“文革”尚未结束,排除。14.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否认天命对 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下列对这一 主张最合理的解释是 A. 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得到当时君主的认同 C. 强调人民群众力量巨大 D. 带有“无神论”的色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墨子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说明墨子重视 发挥主观能动性,A 正确;墨子主张并不被当时国君认可,排除 B;墨子解释的是个人或者国 家的命运不能受制于天命,在强调个体时,并未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排除 C;墨子否认的是 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而非否认天命本身,因此无法断定墨子具有“无神论”色彩,排 除 D。 15.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 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 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B. 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C. 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D. 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双峰驼并未产自中原地区,主要产于中亚地区,说明在秦朝时期中原和中亚地区有 文化交流,这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B 正确;“最重要”扩大了这 一文物的研究价值,排除 A;金骆驼不能证明这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最早交往”,排除 C;金骆驼的出土不能证明“多条中西交通道路”存在,排除 D。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3 题,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 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 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 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饭食)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 (空腹),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明]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 17 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出现哪些新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 指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 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在鸦片战争后,受到帝国主义商品入侵的破坏,原来的资 本主义萌芽也同归于尽。但这一点,常是被夸大了。据我们考察,这种破坏,主要是在没有 资本主义萌芽的农民家庭手工业方面,尤其是手工棉纺业,而不是在独立手工业方面。有人 考察了 32 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 7 个,继续维持的有 10 个,发展并向机器 工业过渡的有 15 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 11 个。……近代纱厂,是另起炉灶,面粉厂 就不完全如此,机器厂大部分是继承来的,轮船业也有原来沙船业的资本。 ——摘编自吴承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1981.05)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材料四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在中国由来已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开始于 1930 年前后爆发的社会性质的大论战。马克思主义学者邓拓在 1930 年代撰文指出,在西方列强侵 入以前,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内部已经产生“新的社会经济系统的苗芽”。吕振羽、傅衣凌、 侯外庐、吴承明等许多史学大家都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进行了严肃的史学研究。毛泽东在《中 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中国封建社会内……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 。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毛泽东的阐述奠 定了今后讨论的基调。吴承明指出:“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国外,曾流行一种中国封建社会 长期停滞的理论。这种理论,多是基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偏见”。“其结果,都是把中国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中国的近代化,寄望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所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 的开展就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仲伟民《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等 (3)根据材料四,指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历史研究的因素有哪些? (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所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开展就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 义”? 【答案】(1)现象: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生产,被雇 佣者按日领取工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发展情况:鸦片战争后因西方侵略而受到破坏,有些行业走向衰落,有些继续维持,有 些则走向近代工业。 (3)因素:特殊的时代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领袖人物的理论论述等。 (4)理解: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有力证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并非长期停 滞,有助于打破带有殖民主义论调的西方中心论,提升民族自信心,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正确性。 【解析】 【分析】 【详解】(1)现象:根据材料“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可知,出现新的经营 方式;根据材料“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可知,手工工场 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生产;根据材料“日取分金为饔飧(饭食)计。大户一日之机 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腹)”可知被雇佣者按日领取工资。根本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的根源。 (2)发展情况:根据材料“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在鸦片战争后,受到帝国主义商品入侵的破 坏,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同归于尽”可知,鸦片战争后因西方侵略而受到破坏;根据材料“鸦 片战争后衰落的有 7 个,继续维持的有 10 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 15 个,另外还有 新兴的手工行业 11 个”可知,有些行业走向衰落,有些继续维持,有些则走向近代工业。 (3)因素:根据材料“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讨论开始于 1930 年前后爆发的社会性质的大论 战”、“马克思主义学者邓拓在 1930 年代撰文指出”、“毛泽东的阐述奠定了今后讨论的基调” 的可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历史研究的因素有特殊的时代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 导、领袖人物的理论论述等。 (4)理解:根据材料“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国外,曾流行一种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理论。 这种理论……其结果,都是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中国的近代化,寄望于外国资本主义的 入侵”和材料“中国封建社会内……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 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了资本 主义萌芽,有力证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并非长期停滞,有助于打破带有殖民主义论调的西方中 心论,提升民族自信心,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在 1859 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 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 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 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 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 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1)概括材料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2)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论述的理解。 【答案】(1)观点: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2)答案示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混合经济”的发展),在市 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推动社会进入信息时 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福利 国家”的建立,对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一定积极作用。这些新变化既说明资本 主义的生产力还有发展空间,也说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并没有彻底消除,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 步提高,人类社会必将向更高阶段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 【详解】(1)观点:根据材料“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 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可知,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根据材料“亚 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 的几个时代”可知,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材料“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 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 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可知,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 力有反作用。 (2)理解: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与“混合经济”的发展),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这属于对生产 关系的调整,最终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二战后的资本主义 国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推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以及第三产业 迅速发展,这属于生产力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 变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的建立,对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一定积 极作用。这些新变化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既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还有发展空间,也说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 从社会形态演进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没有彻底消除,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加大等 社会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人类社会必将向更高阶段发展,这是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意味着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旧的生产关系必然会被新的生产关系取代。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 材料反映了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 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等级 分值 答题情况(具体描述) 一 修改建议观点正确,理由论证充分(至少三个方面理由),表述 清晰。 二 修改建议观点较正确,理由论证较充分(至少两个方面理由), 表述较清晰。 三 观点错误或无观点,理由论证不充分(一个方面理由或无理 由),表述不清晰。 【解析】 【详解】修改建议和理由: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以演变历程的完整性进行补充,如补充 西周时期的世官制,并阐述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如形成贵族政治等。也可以补充 同一时期并不是单一的选官制度,如汉代除了岁举孝廉外,还有征辟、特诏等选拔方式。唐 代除科举外还存在恩荫子弟等选拔方式。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