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 1 页(共 10 页) 历史 第 2 页(共 10 页)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密★启用前
全国名校 2020 年高三 6 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Ⅰ卷)
历 史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时期,朝廷任命百官都要在王室宗庙前举行仪式,作为王室家族总管的“宰”,要引领百官前往周
王那里接受任职。这一任命程序反映出西周时期
A.宗法制巩固了周王的地位 B.选官任职以血缘关系为标准
C.政权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D.推行分封制促进了中央集权
25.据《通典·职官》记载:“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指东汉初期)所治有定处。旧常以
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中平五年
(188 年)春……太常江夏刘焉建议: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
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朝廷遂从焉议”。由此可见汉代刺史
A.级别较低,其职能是“代天子牧” B.有效地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是古代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开端 D.其职能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26.有学者指出,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
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宋代审美风尚体现了
A.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B.个体意识的初步觉醒
C.程朱理学的理性之美 D.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27.礼部尚书是掌管礼仪的最高行政官员,地位尊崇。下表是明代各时期礼部尚书的地域来源及人数(南直:
直隶于南京地区,北直:直隶于京师地区)。据表中现象可以推知,明代
阶段 行政区(人数) 总数
明前期 南直(8)、北直(5)、河南(4)、江西(3)、浙江(3)等 34 人
明中期 江西(12)、南直(8)、浙江(6)、北直(6)、河南(3)等 44 人
明后期 浙江(10)、南直(7)、福建(7)、河南(3)、山东(3)、北直(2)等 42 人
A.政治中心随经济发展而转移 B.全国人才地域分布趋于平衡
C.南北方的人才流动较为频繁 D.南方经济文化居于优势地位
28.1882 年,“财神”胡雪岩调资白银 2000 万两,收购生丝 15000 包,围堵英美在上海开办的三家机器缫丝
厂的货源,以迫使其退出市场,使土丝得以继续生存,但最终悲惨落败。这反映了
A.生产力变革不可逆转 B.英美缫丝厂实力雄厚不可抗衡
C.胡雪岩经营理念错误 D.中国沦为欧美列强的经济附庸
29.1920 年,毛泽东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开了长串的“问题单”,可是他逐渐发现问题列不完。由于所有问
题都串联在一起,于是毛泽东逐渐转向通过整体解决,并宣称:“社会万恶”以及要“创造一种新社
会”。毛泽东这一转变
A.体现其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思考 B.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
C.进一步完善了中国革命的理论 D.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30.曾反抗过父母包办婚姻的陈衡哲 1935 年时曾说,“在二三十年以前,一个男子或女子所能容忍的情形
——如与不相识的异性结婚之类——及因容忍而产生的那个无可奈何的态度与一生消极的平安,到现在,
经过西洋文化与制度的比较之后,便成为一个不可能的事实了”。这说明当时
A.底层妇女呼唤着自身解放 B.一部分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C.人们的生活习俗已经西化 D.社会变迁导致传统道德崩塌
31.下表为“一五”计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单位:亿元)。这表明“一五”计划
年份 社会消费 食品类 衣着类 用品类 燃料类
1953 328.8 177.9 69.5 70.4 11
1954 356.1 197.3 71.6 74.2 13
1955 364 202.6 71.9 75.4 14.1
1956 424 219.3 94.1 91.8 18.8
1957 441.6 241 82.6 99.6 18.4
A.在工业建设中兼顾民生 B.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D.深受苏联经济建设影响
32.雅典帕特农神庙上的浮雕刻画了泛雅典娜节的游行队伍和马拉松之战中牺牲的 194 名战士。据学者研究,
浮雕没有突出任何个人,强调的是整体。这表明当时雅典
A.宣扬城邦的人文精神 B.抑制公民的个性发展
C.培养大众的参政意识 D.强化社会的城邦观念
33.美国最高法院在裁决是否允许公开所谓“五角大楼文件”的案子时,站在报纸而不是政府一边。美国最
高法院还裁决说,新闻媒体应该受到“第一修正案”的某些保护使之不受诽谤罪威胁,从而避免媒体业
主因害怕受到诉讼和财产损失而不愿意对公共事务做充分报道。材料反映了
A.最高法院拥有媒体审核权 B.最高法院拥有较高独立性
C.媒体影响最高法院的审判 D.新闻自由在美国存在争议
34.下表是苏俄(联)无耕畜农户占比表。由此可知
时间 1921 1923 1926 1927
比例 37.1% 35.4% 30.4% 28.3%
A.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B.苏俄(联)农业发展受挫
C.苏俄(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政策开始实施
35.下面漫画本质上反映了历史 第 3 页(共 10 页) 历史 第 4 页(共 10 页)
………………○………………内………………○………………装………………○………………订………………○………………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外………………○………………装………………○………………订………………○………………线………………○………………
A.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步下降 B.多极化趋势制约强权政治
C.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D.区域化加深贸易保护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作答。第 45—47 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在灾害面前,政府承担起抗灾救灾的重要责任,建立
起了一整套抗御各种灾难的政策和措施,至今仍然行之有效。
材料一 通常情况下,地方遇到大的水旱灾害之际,皇帝通常会和宰相等高官商议对策,并颁布诏令,
指示地方采取蠲(juān 免除赋税)免、赈济等具体的措施来对灾区进行救济。为更好地指导地方救灾,
唐朝皇帝还多次派遣使臣以宣抚使、赈给使名义亲临灾区,勘查灾情,临机指挥救灾。对于那些在地方
救灾过程中处置得当、表现突出的官员予以褒奖,而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无所作为的官员给予严惩。另
外,多数皇帝还会下诏反省和检讨自己的过失,并采取避正殿、减膳、彻乐等禳灾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
的发生,虽然这些举措对于灾民没有物质上的帮助,但对于修明政风、缓和灾区社会矛盾、增强灾民生
存的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毛阳光《唐代灾害救济实效再探讨》
材料二 面临 1929 年全国范围的水灾,国民政府向社会发行赈灾公债 1000 万元,年息 8 厘,基金由中
央银行保管,1938 年 12 月偿清本息。在 1931 年江淮大水期间,国民政府特设救济水灾委员会,预计以
两期发行 8000 万元公债,年息 8 厘,以国税担保。除发行赈灾公债之外,也由政府向美国争取到了 45
万吨麦贷用于救灾。灾害发生之后,国家除承担起“救荒活命”的重任,还积极采取了疏河流、巩固防、
修堵决口等措施等来进行灾后重建。
——摘编自刘方健《中国历史上的救灾思想与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救灾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救灾的主要措施,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3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下表是欧洲近代一些思想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观点 代表人物
希腊、意大利为“世界历史的舞台”,“世界精神”的“故
乡”。没有地中海,“世界历史便无从设想了”
黑格尔(德国,1770—1831 年)
我们的历史研究几乎只应该以人类的精华或先锋队(即欧洲
诸民族)为对象,而为了研究得更精确。特别是近代部分,
甚至只应该以西欧各国人民为限
孔德(法国,1798—1857 年)
有些民族完全没有能力谈文化,人类的思想仅仅历史地体现
于伟大的民族(指西欧各国)中
朗克(德国,1795—1886 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表中的认识,提出你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旨明确,
观点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旧社会中国农村有强大的宗族势力,往往在宗族共有名义下拥有大量族田,其中大公堂一般由族
长管理,小公堂一般由农民自己轮流管理,而祠堂则是宗族的标志,是全族立法、司法、行政的机关。
除地主土地外,土改中被没收最多的就是由地主乡绅管理的族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
定,祠堂等得由当地政府管理,并充为公用。因为祠堂依然安放着祖宗神牌,曾出现因祠堂拟改做仓库
引发群众闹事案件。土改中通过“引苦”“诉苦”“论苦”,启发农民阶级觉悟,分清宗族内阶级界限,
但最初诉苦指向是停留在“生存伦理”层面。农会成立后,通过相关组织规则规定:农民协会是农村中
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农会的迅速发展实现了乡村权力的转移,但领导农会的雇贫农们往往
“过于老实,自己没有主张,容易被人掌握,做落后群众的俘虏”。
——摘编自何朝银《土地改革与义序宗族乡村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中瓦解宗族势力的措施及障碍。(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消解乡村宗族势力的意义。(6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美日在整个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展开了争夺,两国不但围绕满洲的权益在辛亥革命后展开了数
轮角逐,还在战后巴黎和会上以山东问题为焦点进行了激烈交锋。随着美日角逐日趋激烈,日、美两国
的军费预算如脱缰野马,直线上升,甚至超过了战时水平。
“世界新闻纸上多见日美战争将起的记载”,太平洋的空气骤然紧张。尽管日本和美国的经济都迅
速发展,但它们也难以承受急剧膨胀的军费负担。日本工商业对美国依赖很深,美国也不愿意失掉日本
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当时美国人民的一般心理是反战的,他们关心日本的对华侵略,更关心远东的和
平。日本一般民众承受着巨大的军费负担,也对和平抱有极大希望。美国在谋求海上优势的同时希望通
过国际合作的方式,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远东新秩序,因此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刘笑盈《美日在华争夺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美日方面的因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会议的影响。(6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船山(指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面对明清之际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变
局,他进行了长达 40 多年动心忍性的艰辛探索和深入研究,并因此形成了“希张横渠之正学”的文化
自觉,“寒梅春在野塘边”的文化自信和“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文化自强。
船山颇具自白心迹的《诗广传》有言:有谁在生居迷乱之世,上不遇明君,下不得民望的情境下还
能够不改救国之志,仍然恓恓遑遑地关心天下的文明建构,心系天下的安危或民众的安乐呢?而且唯恐
谋求得不够精深远大而高明悠久呢?只有那些真正关心国家、关心民众、关心文明建构的君子才能有如
此的胸怀和志向。君子志存高远,胸怀博大,有一种“不因贫穷而怠乎道”的伦理自觉,富贵不淫、贫
贱不移、威武不屈是其人格品质的集中体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从来不以个人私利来谋划人
生,而是始终将整个天下、将文明建构和价值拱立于心头。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精神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船山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船山的思想。(9 分)历史 第 5 页(共 10 页) 历史 第 6 页(共 10 页)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名校 2020 年高三 6 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Ⅰ卷)
历史·全解全析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D C D A A B A D B A C
24.【答案】C
【解析】朝廷官员任命需要在代表宗族的宗庙前进行,而且仪式由王室家族总管引领主持,这体现了家
国同构的特征,C 正确;A 项与材料无关,朝廷百官不一定都和周天子有血缘关系,排除;B 项根据材
料无法得出;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排除。
25.【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宜改置牧
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反映了汉代刺史职能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故 D 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
是汉代刺史的职能变化,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汉代刺史职能的变化,“强化了君主
专制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C 项说的是秦朝的御史大夫。
26.【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
而尚意”“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审美风尚追求理趣、平淡、尚意和雅韵,强
调内敛的意境,反对个性的张扬,这体现了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理性之美,故 C 项正确;
宋代审美风尚主要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而不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 A 项错误;B、D 项与
材料主旨不符。
27.【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方几省的礼部尚书的人数比北方多,这反映出随着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文化也更具有优势,故 D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政治中心转移,明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排除 A
项;材料只反映出较为集中在几个地区,无法得出 B 项结论;材料并不涉及人才流动问题,排除 C 项。
2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使土丝得以继续生存,但最终悲惨落败”可知,胡雪岩想靠雄厚的经济实力推动土丝
行业的继续生存,但最终还是未摆脱悲惨落败的命运,体现了转变传统经济模式的必要性,即反映了生
产力变革不可逆转,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胡雪岩的经营理念问题,C 项错误;材料
没有体现中国沦为欧美列强的经济附庸,D 项错误。
29.【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毛泽东由开列问题到倾向于通过整体解决,反映了其解决社会问题方式的转变,
体现了他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思考,故选 A;毛泽东的这一转变与中共成立无直接关系,排除 B;C、D
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
30.【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经过西洋文化与制度的比较之后,便成为一个不可能的事实了”并结合所学可知,随
着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及社会的发展,一部分中国人的传统婚姻观念发生改变,体现了自我意识逐渐觉
醒,故 B 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底层妇女要求自身的解放,A 排除;“生活习俗已经西化”说法错误,C
排除;“传统道德崩塌”说法不符合史实,D 排除。
31.【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社会的消费品零售额不断增长,说明党和政府在推进工业化
的同时对民生事业持续关注,故选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消费品领域,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党和政府
对民生的重视,排除 C 项;苏联的消费品长期短缺,这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社会消费领域的状况明显
不同,排除 D 项。
32.【答案】D
【解析】由材料整幅“浮雕没有突出任何个人,强调的是整体”可以看出,当时雅典注重强调社会的城邦
观念,故 D 正确。人文精神突出人的价值,A 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强调城邦整体利益并不意味着“抑制
公民的个性发展”,排除 B;题干信息强调的是为城邦牺牲、奉献的精神,与“参政”无关,排除 C。
3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新闻媒体案件时强调保护媒体以充分保障媒体对公共事务
的监督,实质上体现了联邦法院和美国政府之间的权力制衡,体现了最高法院拥有较高的独立性,故 B
项正确。最高法院拥有的是司法权,排除 A 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媒体影响司法审判,排除 C 项;D 项与
材料无关,排除。
3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苏俄(联)在 1921 年至 1927 年,无耕畜农户占比不断减少,说明苏俄(联)
农业的发展,说明 1921 年开始的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A 项正确。这一时期苏俄(联)无耕畜
农户占比减少,体现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受挫,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发展状况,C
项错误;这一时期农业集体化政策还未开始,D 项错误。
35.【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TRADE WARS ARE EASY TO WIN ”(贸易战容易取胜)及热气球上的人物形象
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国意图通过贸易战的方式维护其经济利益,这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
顺利进行,C 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美国经济实力下降,排除 A 项;材料不能体现多极化趋势对美
国形成制约作用,排除 B 项;材料不能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加深,排除 D 项。历史 第 7 页(共 10 页) 历史 第 8 页(共 10 页)
………………○………………内………………○………………装………………○………………订………………○………………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外………………○………………装………………○………………订………………○………………线………………○………………
41.【答案】(1)主要特点:直接救济与间接救济相结合;发挥中央对地方的指导作用;救灾政绩与官吏考
核相结合,奖惩并用;带有封建迷信色彩。(6 分,答出 3 点即可)
原因: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官僚政治的影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民本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也
可得分)。(6 分)
(2)主要措施:采用发行公债等金融手段,以国家信用为担保;设立专门救济机构;积极争取国际物
资支持;以工代赈,解决失业问题。(6 分,答出 3 点即可)
评价: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有利于灾后经济的恢复与重建;与传统救灾相比,具
有近代化色彩。(7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满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指示地方采取蠲(juān 免除赋税)免、赈济等具体的措施来对灾区进
行救济”“唐朝皇帝还多次派遣使臣以宣抚使、赈给使名义亲临灾区,勘查灾情,临机指挥救灾”“对于那
些在地方救灾过程中处置得当、表现突出的官员予以褒奖,而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无所作为的官员给予
严惩”等概括。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回答。
(2)主要措施,据材料信息“向社会发行赈灾公债 1000 万元,年息 8 厘,基金由中央银行保管”“国民政
府特设救济水灾委员会”“由政府向美国争取到了 45 万吨麦贷用于救灾”等概括。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灾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方面分析。
42.【答案】示例 认识:表格中思想家的言论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1 分)
观点:“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及趋势不一致。(2 分)
阐释:“欧洲中心论”夸大了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无视其他地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一
种狭隘的史学观点。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东方通过其发达的经济文化率先开启了“东方全球化”,并在地
理大发现之前开创了一个囊括亚、欧、非绝大多数地区的“全球经济”,在这一网络中,东方直至新航路
开辟之前都保持着显著的优势。这一时期的欧洲,无论是其封建制度的形成还是封建经济的兴起,以及
海外扩张的成功,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东方先进的“资源组合”(东方的科学、思想和制度)的吸收。
自 17 世纪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欧洲逐渐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18 世纪 60 年代以来,由于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作为“后发的西方”主要通过对东方先进的“资源
组合”的吸收以及欧洲帝国对东方资源(土地、劳动力和市场)的掠夺而展开工业革命,并由此迈出了
赶超东方的步伐。欧洲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早期对东方文明的学习。经历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影响力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及中国
经济的发展,都意味着“欧洲中心论”在经济上的破产。(8 分)
结论: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世界历史是由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1 分)
【解析】首先,结合表格信息可知,黑格尔、孔德、朗克三位思想家的观点存在相似之处,即三者都认
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发展都是受欧洲影响的,由此得出认识。然后,结合这一认识提出观点,
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释,如依据世界发展史可知,古代世界中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一直处于世界的中
心地带,与三位学者的欧洲中心论不符;17 世纪后的欧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后经过工业革命逐步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布雷顿
森林体系的建立更是证明了欧洲中心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与世界历史的发展
过程及趋势不一致。
45.【答案】(1)措施:没收地主和地主管理的公田;征收宗族祠堂充作公用;在宗族内展开阶级划分;构
建农会等新公共权力。(6 分,答出 3 点即可)
障碍:农村宗族观念强大;农民缺乏阶级观念;翻身农民缺乏行使基层权力的能力。(3 分)
(2)减弱了封建族权对农村社会秩序的控制;推动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利于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巩
固新生政权。(6 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土改中被没收最多的就是由地主乡绅管理的族田”得出没收地主和地
主管理的公田;根据材料“祠堂等得由当地政府管理,并充为公用”得出征收宗族祠堂充作公用;根据材
料“启发农民阶级觉悟,分清宗族内阶级界限”得出在宗族内展开阶级划分;根据材料“农民协会是农村中
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得出构建农会等新公共权力。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农村有强大的宗族势
力”得出农村宗族观念强大;根据材料“启发农民阶级觉悟,分清宗族内阶级界限,但最初诉苦指向是停
留在‘生存伦理’层面”得出农民缺乏阶级观念;根据材料“过于老实,自己没有主张,容易被人掌握”得出
翻身农民缺乏行使基层权力的能力。
(2)根据材料涉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
巩固新生政权,有利于推动土地改革的完成等角度进行分析。
46.【答案】(1)因素:巴黎和会上东亚和太平洋(远东)地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巴黎和会后,美国谋求
远东地区霸权;日本在远东特别是中国的扩张,对美国构成威胁;美日军备竞赛影响双方关系和经济发
展;美日经济相互依赖度高;两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9 分,答出 3 点即可)
(2)影响:华盛顿会议暂时缓和了列强在远东特别是中国的利益冲突;确立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
地位;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受
害者。(6 分,任答 3 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还在战后巴黎和会上以山东问题为焦点进行了激烈交锋”可归纳出巴黎和会上东
亚和太平洋(远东)地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根据材料“日、美两国的军费预算如脱缰野马”可归纳出美
日的军备竞赛;根据材料“日本工商业对美国依赖很深,美国也不愿意失掉日本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可
归纳出美日经济相互依赖度高;根据材料“美国人民的一般心理是反战的”“日本一般民众承受着巨大的军
费负担,也对和平抱有极大希望”可归纳出两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日对历史 第 9 页(共 10 页) 历史 第 10 页(共 10 页)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东地区霸权的角逐也是重要因素。
(2)从缓解列强在远东地区的冲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取得海上优势、打破了日本
独霸中国的局面等方面进行分析。
47.【答案】(1)背景:传统经济充分发展,新的经济因素涌现;明清易代,社会危机加深;理学思想日趋
僵化;文化专制日益严重。(6 分,任答 3 点即可)
(2)简评:船山先生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精神,有利于中华文化的革故鼎新;彰显了传统文人君子
有为、敢于担当的高尚品质;激励着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士人,成为其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但由于时
代局限,其思想深受封建意识的束缚。(9 分,任答 3 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面对明清之际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变局,他进行了长达 40 多年动心忍性的艰辛探
索和深入研究”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明清易代,社会危机加深;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方面,理学思想日趋僵化,文化专制日益严重等。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如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彰显传统文人的高尚品质等)和
局限性(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两方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