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历史考前适应性试卷(二)(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历史考前适应性试卷(二)(Word版附答案)

ID:273219

大小:209.7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 ★ 启用前 2020 年全国 I 卷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历 史(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在人之本性问题上两位大儒的 看法是对立的。对此有关评价,恰当的是( ) A.孟子善意看待人,强调外在约束教育成功 B.荀子冷峻看待人,相信内在修为自我完善 C.孟子立足于仁政思想,强调王道以德服人 D.荀子从现实人心人手,力主霸道以力服人 25.公元 40 年,交趾郡(岭南地区)爆发征侧、征贰姐妹之乱。伏波将军马援平定叛乱后,在采取 “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等安抚手段的同时,在平定叛乱的地区“设郡县”“治城郭”,逐 浙废止“骆将主民”的自治政策。据此可知,东汉岭南治理( ) A.重视华夏民族的一体观念 B.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刚性要求 C.强化汉族和越族分治策略 D.倡导少数地区移风易俗变革 26.唐代皇帝对重要官员的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谏 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 唐朝的这一做法( ) A.使得科举制的作用有限 B.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 C.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D.有利于官僚队伍的稳定 27.明末,《沈氏农书》记载了浙江嘉湖地区农民每月的事情安排。例如,打铁扒、锄头、桑剪, 买蓑衣、箬帽、牛壅、粪、羊草、小鸭、茧黄,雇匠做车扉、鹤膝、修蚕具等事项。材料反映了 该地( ) A.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 B.农业生产仍具自给自足性质 C.地区分工协作日趋明显 D.农业与手工业呈现均衡发展 28.近代以来部分传统的士人,从知识结构上看已转变为近代的知识分子;从政治角色和社会地位 上看,他们从作为皇权和族权二者关系调适的中枢位置转移到社会的边缘,他们大多以民间社会 为依归,以知识技能为职业。由此可知( ) A.近代民族工商业有了显著发展 B.传统社会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 C.封建官僚政治体制已不合时代 D.传统士人热衷于投资近代企业 29.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纺织业设厂资本额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投资建厂外部环境改善 B.纺织纱厂数量稳定增长 C.企业开设成本日益增加 D.国民实业救国热情高涨 30.1941 年,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最广大的人 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如果不顾及中间阶级的利益,要把国家的事情 办好是不可能的。为此中共在根据地( ) A.以团结中间阶级为工作中心 B.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 C.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D.注重缓和与国民党的关系 31.如图是 1954 年初缪印堂所做的漫画《敬祝进步》。作者为画面上的两位人物设计了这样的对话: 1954 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 年:“哈!我相信你!”该漫画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全面的胜利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B.国家工业化建设已奠定初步基础 C.人大代表履行当家作主的职责 D.人民群众参与工业化的建设热情 3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 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 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 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 ) A.促使了古希腊人理性思维的运用 B.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C.使得神学思想逐步受到质疑与挑战 D.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33.努力工作、个人奋斗、节制物欲、反对浪费的清教传统对美国民众的价值观影响深远,但在 20 世纪 20 年代,出现了投机活动受到推崇、享乐之风盛行、精神文化浮浅粗鄙的趋势。这种价值 观念( ) A.反映出人们对经济“繁荣”缺乏理性认识 B.客观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C.说明凯恩斯主义已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 D.反映了民众寻求慰藉及时行乐的心理 34.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 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 食归农民所有; 1927 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 ) 苏俄(联) A.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35.20 世纪 80 年代,欧美一些学者提倡在历史教学中以“世界史”取代旧有的以民族国家和欧洲 历史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史”,力图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 避免简单地拼合。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 A.欧洲国际影响力的持续下降 B.美苏两极格局趋向于瓦解 C.世界文明交往与互动的深入 D.全球化下国家意识的衰微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 52 分。第 41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第 41 题 25 分,第 42 题 12 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 题~第 47 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 15 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陶器、水稻等就开始向周边各国传播;商周之交,箕子去朝鲜, 教其礼仪、田蚕织作……隋唐至明清时期,日本的文字“是 8 世纪以后长达几百年的期间,实际使用 而逐步简化汉字并固定下来的结果.受中国文学、美术的影响,日本物语与描绘日本风景和风俗的 绘画产生,中国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日本人的佛教、饮食、衣着等方面。越南至晚到公元 2 世纪接 受了汉文化。越南也对中国文化、文学、服饰及行为规范高度模仿。朝鲜建立了汉式的政治模式, 从中国传入的佛教在朝鲜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东亚诸国文化也通过移民、遣使、留 学、贸易传入中国。此外,封贡体系使东亚各国关系紧密,相互影响。东亚文化圈由此得到了更深 入的发展。 ——摘编自孙弘《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16 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 18 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 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 织的通用语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英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语言。 ——摘编自高增霞《英语国际化的进程、特点及启示》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提出:“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 界。”从历史发展中可知,民族的复兴不单单是硬实力的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样是民族复兴的 必然要求。 ——摘编自张志元《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东亚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语国际化的有利国际环境。(9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条件。(10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 ——据梁立明、陈立新《世界技术成果时空分布的量化特征及世界技术中心的转移》 上表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国家和社会信息,请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 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 题目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一个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是不可能无视社会现实的。理论的现实价值应该是 在社会现实中体现。董仲舒虽然张口闭口谈天说地,他的眼睛却紧盯着社会现实。他针对社会存在 的现实问题,联系历史事实加以研究,提出一套解决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具体方法,并用天意、 圣言或阴阳五行等加以装饰、论证,形成了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董学,它是反映时代精神的 精华。 ——摘自周桂钿《秦汉思想研究》 (1)概括董仲舒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相比所具有的特色,指出董学的积极作用。(7 分) (2)请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人伦道德三方面简述董仲舒思想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8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54 年 6 月,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人之祸”演讲。他在演讲中警告,在一场使 用氢弹的世界战争中,朋友、敌人和中立者都将被消灭,并呼吁所有具有良知的人,牢记自己的人 性,忘掉其他东西。后来他将“人之祸”演讲改写成宣言,并得到爱因斯坦的支持,1955 年 7 月, 包括爱因斯坦等十名科学家联名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宣言指出:“在人类所面临的悲 剧性的情况下,我们觉得科学家应当集会对这种由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所引起的危险做出估计,并且 按照所附草案的精神进行讨论,以达成一项协议”。并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并且公开承认,它们 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 宣言中所表明的中立立场得到了东西方科学家的认可,也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信任,促进了《部 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核武器不扩散条约》和《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签订,对不断升级的核军备 竞赛起到了“刹车”作用。 ——摘编自《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的转变。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罗素—爱因斯坦宣言》。(9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王进喜(1923~1970),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面对新中国 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 1960 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 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 5 天 5 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并创造了 年进尺 10 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大庆油田的开采,结束了我国“洋油”的历史。打第二口井时突然 发生并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 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王进喜因此被誉为“铁人”。王进喜 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 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 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摘编自《求是》杂志中《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进喜对我国石油工业建设的贡献。(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王进喜的事迹所体现的时代精神。(6 分)绝密 ★ 启用前 2020 年高考全国 I 卷考前适应性试卷 历 史 答 案(二) 第Ⅰ卷(选择题) 24.【答案】C 【解析】孟子、荀子都是战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仁爱、重视礼教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 孟子立足仁政思想,强调王道以德服人,C 正确;孟子善意看待人,相信内在修为自我完善,A 排除; 据所学可知,荀子冷峻看待人,强调外在约束教育成功,B 排除;荀子强调的是用礼仪教化维持贵 贱有序的等级,而不是力主霸道以力服人,D 排除。故选 C。 2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交趾郡(岭南地区)爆发征侧、征贰姐妹之乱”可知,交趾郡的中央集权统 治受到挑战,马援平叛后“设郡县”、“治城郭”、废止“骆将主民”,适应了中央集权强化的需 要,故选 B 项;材料反映的是马援采取措施加强交趾郡的中央集权统治,不涉及华夏民族一体,排 除 A 项;材料并未反映越族与汉族分治,马援反而在越族地区“设郡县”“治城郭”,推行汉族地 区实行的郡县制,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马援采取措施加强交趾郡的中央集权统治,不涉及移风 易俗,排除 D 项。 2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限制宰相等高官子弟任职的素官、回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这一做 法旨在维护君主权威,防范相权过重,B 选项符合题意;选士回避制度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公平,而 非限制科举制的发展,排除 A;宰相和世家大族两者之间并不完全重合,排除 C;对宰相子弟入仕任 职的种种限制和官僚队伍的稳定无关,排除 D。 27.【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嘉湖地区农民的每月的安排主要围绕日常生活生产展开,体现了自给自足的 性质,故选 B;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的生产生活,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地区分工协作,排除 AC; “均衡发展”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D。故选 B。 28.【答案】B 【解析】据材料“近代以来部分传统的士人,从知识结构上看已转变为近代的知识分子;从政治 角色和社会地位上看,他们从作为皇权和族权二者关系调适的中枢位置转移到社会的边缘,他们大 多以民间社会为依归,以知识技能为职业”,可知近代中国传统人士的知识结构、政治角色和社会 地位发生了变化,这与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变化有关,故选 B 项;材料说的是传统士人的 变化,并不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排除 A 项;材料说的是传统士人角色的转变,并不是官僚政 治体制,排除 C 项;传统士人热衷于投资近代企业表述有误,在传统士人中有顽固派、开明派、激 进派等,排除 D 项。 29.【答案】C 【解析】材料中开设厂数变化幅度小,但资本额大幅增加,表明投资增大,意味着国内企业开设 成本日益增加。C 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当时西方逐渐抬高了对中国出口机器设备的价格,外部环 境不好,A 排除;材料只反映了新建企业资本的相关情况,并没有涉及当时国内企业总数的信息, 不能得出“纺织纱厂数量稳定增长”的结论,B 排除;实业救国与材料主旨不符,D 排除。故选 C。 3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可知为着团 结一切抗日的人民,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部分的交 租交息,扶助工人,发展实业的政策,故选 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以抗日为工作中心,并 非“团结中间阶级”,排除 A 项;1941 年以来,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残酷“扫荡”,国民党的军 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与“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涉及缓和“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 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的关系,并非缓和“与国民党的关系”,排除 D 项。 31.【答案】D 【解析】该漫画信息是,身着崭新工作服的 1954 年劳动者骑在崭新的摩托车上,实现了与骑自 行车的 1953 年劳动者关于“五年计划”的接力。这显示了人民群众参与“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 故 D 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全面胜利是在 1956 年,而国家工业化建设已奠定初步基础在 1957 年,故 AB 错误;人大代表履行当家作主的职责指的是 1954 年全国人大的建立,漫画是经济建设, 故 C 错误。 3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 究竟基于什么”,可知智者学派强调人的独立思考,故选 A 项;材料说的并不是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而是人对法律的认识,排除 B 项;材料强调人独立思考,并没有提到神学思想受到质疑和挑战,排 除 C 项;智者学派无法阻碍古希腊民主制度,排除 D 项。 33.【答案】A 【解析】材料“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经济虚假繁荣时期,因经济存在虚假繁荣,因而 股票价格飞涨,投机活动受到推崇,这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时的经济繁荣是虚假的,故选 A 项; 材料中只能反映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期间的思想价值取向,并没有客观全面反映,排除 B 项;“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凯恩斯主义并没有被接受,政府仍然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排除 C 项;美 国民众寻求慰藉及时行乐的心理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排除 D 项。 34.【答案】A 【解析】“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 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 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 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表明苏俄依据国家 战略调整农业政策,故 C 正确;BCD 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 A。 35.【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历史”结合所学世界多极 化趋势的出现可知是基于世界文明的交往和互动,故选 C 项;据所学,20 世纪 80 年代欧洲经济实 力增强,排除 A 项;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排除 B 项;全球化下,为 了自身国家的利益,国家意识是在增强而非衰微,排除 D 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41.(25 分) 材料一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陶器、水稻等就开始向周边各国传播;商周之交,箕子去朝鲜, 教其 【答案】(1)原因:东亚各国的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统治阶层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等。 (2)有利国际环境:殖民活动使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优势;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的霸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信息技术发展;全球化发展等。 (3)机遇和条件: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的提出;中华文化热的 持续升温;民族复兴对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信息技术支撑;中国政府支持和文化体制改革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早在远古时代,中国陶器、水稻等就开始向周边各 国传播……与此同时,东亚诸国文化也通过移民、遣使、留学、贸易传入中国”得出:东亚各国的 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由材料信息“封贡体系使东亚各国关系紧密,相互影响”得出政府的推 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等角度补充。 (2)“国际环境”,根据材料二信息“到 18 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 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得出:殖民活动使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优势;由材料信息“二战后, 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二战后,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由材料信息“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英语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语 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信息技术发展、全球化发展等。 (3)“机遇和条件”,根据材料三信息“从历史发展中可知,民族的复兴不单单是硬实力的增 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样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政府支持和文化体 制改革;依据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的提出、中华文化热 的持续升温、民族复兴对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信息技术支撑等角度补充。 42.(12 分) 【答案】示例一论题:19 世纪末,美、德成为世界技术进步的中心。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逐渐丧失了第 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技术进步的领先地位,而美国、德国后来居上;主要的技术发明成果集中在 美、德两国,两国新技术成果在世界技术成果中占比达 58%,远超英、法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 世界技术成果中约 25%的占比,成为 19 世纪末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 以上史实和相关数据充分说明,19 世纪末期,美、德两国成为世界科技进步的中心。 示例二论题:科学技术是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 18 世纪中后期,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影响最深远的技术变革成 就是蒸汽机的改良,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19 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标志着英国工业革 命完成,英国的生产能力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19 世纪中后期,美、德凭借科学的研究和创新,并与生产紧密结合,在电力、石油、化学化工、交通 运输等新兴产业及钢铁、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 心,19 世纪末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至今,美国继续保持科技的领先优势,尤其 是 90 年代,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美 国经济持续繁荣。可见,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和国家实力增强的重要因素。 示例三论题:时代、国家、科技:历史时空的一次透视。 人类的历史始终发展在由特定时间、特定地域和特定社会维度构成的时空关系中。历史解释也 正是借助了这样的“多棱镜”,才能更加客观和准确。本题的材料恰恰展示了特定时代、特定国家 和社会维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科技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蒸汽时代,是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 阶段的一个飞跃,更是人(思想解放、创新精神)与物(自然资源、经济和技术基础)共同作用、 相互推动的结果。英国早在 17 世纪后期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走在了欧洲各国的前头,资产阶级的 进取精神影响并带动了整个社会。加上英国的自然资源优越,经济发达,通过殖民活动获得的资金 充裕,都为它成为这个时代的引领者和佼佼者莫定了基础。从“珍妮纺纱机”、焦煤炼铁法,到瓦 特的“万能蒸汽机”,英国工匠们以他们的革新与创造精神回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引领 时代发展的英国,在蒸汽时代科技成果上的出类拔萃也就不足为奇了。同理,在电气时代、电子时 代和信息时代,也都有不同的时代要求和特色,而特定的国情一移民国家的开拓精神,相对稳定的社会制度,远离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心,鼓励个人奋斗和对创新的法律保护等,使美国在一百多年以 来的重大科技成果上,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可见,材料中表现出来的英国和美 国在时代国家一科技成果上的统一,有助于去“透视”历史时空,领悟其中历史的合理性与规律性。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内容引用相 关史实对该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电气时代”到来后,美国和德国所占技术成 果比例最高,说明美、德成为世界技术进步的中心。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的相关发明和第 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过程进行论述,引用史实准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45.(15 分) 【答案】(1)特色:儒学的神秘化。 作用: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 统治秩序的稳定;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2)精华:董仲舒从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的现实出发,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集权 思想,以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为了加强中央集 权,打压分裂势力,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神化君主权威,又限制君主 暴政,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为了理顺人伦道德标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解析】(1)特色:先秦孔夫子等都是“敬鬼神而远之”,大抵是不信鬼神的。而董仲舒为适 应汉武市大一统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为君权至上坡上神秘的外衣,实际上是用儒学神 秘化来达到维护皇权与大一统之目的;积极意义:依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思想提出后,被汉武帝 所接纳,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统治秩序的稳 定,进而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2)总体上说董仲舒从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的现实出发,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集 权思想,以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从中央集权方 面来说,打压分裂势力,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君主专制方面来说,既神 化君主权威,又限制君主暴政,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从人伦道德方面来说,为了理顺 人伦道德标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46.(15 分) 【答案】(1)主要内容:解决国际争端时不主张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3 分)历史地位的 转变:从开始时的科学家的宣言逐渐转变为使各国政府积极响应,签订核不扩散的实际行动。(3 分) (2)评析:①《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华约组织成立,两大军事集团 对峙,战争危险增大的情况下而发出的核不扩散倡议;②它反映了科学家的理性精神,认识到战争 特别是核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破坏,也反映了科学技术应用于人类的福利而不是毁灭,是各国科 学家永恒的社会责任;③有利于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共 4 点,任意答 3 点,每点 3 分。) 【解析】(1)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我们觉得科学家应当集会对这种由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所引起的危险做出估计”“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可得解决国际 争端时不主张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第二小问历史地位的转变,根据材料“包括爱因斯坦等十名 科学家联名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也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信任,促进了《部分禁止 核试验条约》、《核武器不扩散条约》和《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签订”可得从开始时的科学家的宣 言逐渐转变为使各国政府积极响应,签订核不扩散的实际行动。 (2)根据材料“我们觉得科学家应当集会对这种由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所引起的危险做出估计” “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结合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阵营 相互对峙的世界形势可得《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华约组织成立,两大军 事集团对峙,战争危险增大的情况下而发出的核不扩散倡议;根据材料“在人类所面临的悲剧性的 情况下,我们觉得科学家应当集会对这种由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所引起的危险做出估计”,结合科学 家的理性精神和社会责任可得它反映了科学家的理性精神,认识到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巨大破坏,也反映了科学技术应用于人类的福利而不是毁灭,是各国科学家永恒的社会责任;根据 材料“促进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核武器不扩散条约》和《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签订,对 不断升级的核军备竞赛起到了‘刹车’作用”,结合对世界和平的作用可得有利于减少核武器扩散, 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47.(15 分) 【答案】(1)贡献: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结束了我国长期使用“洋油”的历史;创造了 年进尺 10 万米的世界钻井记录;用身体制服井喷,铸就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9 分) (2)时代精神:不畏艰难,勤奋实干;积极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勇于创新,爱岗 奉献。(6 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据材料“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 10 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大庆油田的开采,结束了我国‘洋油’的历史”可知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结束了我国长期使 用“洋油”的历史;创造了年进尺 10 万米的世界钻井记录;据材料“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 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王进喜因此被誉为‘铁人’”可知用身体制服井 喷,铸就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2)据材料“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 王进喜因此被誉为‘铁人’”可知不畏艰难,勤奋实干;据材料“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可知积极为国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据材料“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 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可知勇于创新,爱岗奉献。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