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 木炭燃烧 D. 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2.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20 ℃时,将2 g高氯酸钾溶液于98 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 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 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有结晶现象
3.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A. 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
C. 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 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C.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溶液
D. 溶液是均一的,内部各处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同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不属于溶液
B.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C. 某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D. 加速固体的溶解可以采取搅拌、粉碎、加热等方法
6.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用水洗去手上的泥灰
7.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
A. 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 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 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8.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 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
C. 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 D. 水分子是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
9.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10.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 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11.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食盐固体和碳酸钙粉末 B. 酒精和汽油
C.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 氢气和一氧化碳
12.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 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
A. B.
C. D.
13.小红在配制50 g 5%氯化钠溶液时,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会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
10
5%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 在称量前,指针稍向左偏移便进行称量
C. 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D. 溶解时烧杯中已有少量水未倒干净
14.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分析,如果向下列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植物油 C. 白糖 D. 纯碱(Na2CO3)
15.把1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100倍,则稀释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
A. 减少99% B. 增大100倍 C. 增大1倍 D. 不变
二、填空题
16.(1)实验室需用100 g 20%的KNO3溶液,现提供如图所示的足量药品。仔细观察,认真设计将配制溶液的方案及所需的各种药品用量填空。
方案一:将10%的KNO3溶液蒸发水分需10%的KNO3溶液________g。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17.60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在60 ℃,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P点的意义是________。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使30 ℃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50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____。
(5)向100 g 50 ℃的水中加入65 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低于20 ℃时,溶解度:a________b (选填“>”或“<”或“=”,下同)。
(2)t℃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加热至40 ℃(a、b不分解,水分未蒸发),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________b。
(3)40 ℃时,将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20.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锌和盐酸反应完全后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 。
(2)铁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 。
(3)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 。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将残留物溶于水,其溶质是________ 。
三、计算题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0
22.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0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2.【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图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B项,2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g,所以20 ℃时,将2 g高氯酸钾溶液于98 g水,高氯酸钾有剩余,不可配制2%的溶液,错误;C项,6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 g,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8%,错误;D项,根据图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有结晶现象,正确。
3.【答案】B
【解析】A项,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B项,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溶质的质量小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项,量取水的体积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D项,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质量分数不变,错误。答案B。
4.【答案】D
【解析】A项,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错误;B项,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形成稳定的溶液,而不是乳浊液,错误;C项,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错误;D项,溶液是均一的,所以溶液内部各处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同,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A项,汽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溶液中溶质可以是气体,错误;B项,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错误;C项,溶解度必须有温度的限制,错误;D项,搅拌能加速固体溶解,粉碎能增大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能加速溶解,加热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也能加快分子溶解,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A项,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错误;B项,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正确;C项,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错误;D项,用水洗去手上的泥灰是利用溶解原理洗去可溶性污物,利用悬浊液形成的原理洗去不溶性污物,错误。故选B。
7.【答案】D
【解析】A项,由图可知,甲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则该温度下,在100 mL水中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有剩余,则为饱和溶液,错误;B项,因相同温度,相同的溶剂,甲有剩余的溶质,而乙没有
10
剩余的溶质,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错误;C项,因不知甲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若甲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升温将有固体析出,错误;D项,因在该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乙固体没有剩余,则可能是恰好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也可能是还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8.【答案】D
【解析】A项,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正确;B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部分性质相同,即各部分一样咸,正确;C项,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属于无机盐,所以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正确;D项,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C项,用汽油洗去油污是汽油可以溶解油污。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D
【解析】A项,食盐可溶,碳酸钙不可溶;B项,酒精可溶,汽油不可溶;C项,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所以用水都可以区分;D项,氢气和一氧化碳都难溶于水。
12.【答案】A
【解析】A项,实验室的药品有毒或腐蚀性,图中操作错误,错误;B项,取用液体时,注意:试剂瓶瓶口要紧挨量筒口,标签向着手心,图中操作正确,正确;C项,氯化钠溶解,用玻璃棒不断地进行搅拌,以加速溶解,图中操作正确,正确;D项,配制完的溶液装配贴签,防止变质、方便使用,图中操作正确,正确。故选A。
13.【答案】A
【解析】A项,用量筒来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小于要量取的体积,所以浓度要变大,正确;B项,指针左偏说明左盘重,这使得称得的物体质量偏小,这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错误;C项,溶液具有均一性,洒出的是配制好的溶液,对溶液的浓度没有影响,错误;D项,烧杯中有少量水没倒干净导致水的质量增加了,所以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变小,错误。
14.【答案】B
【解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A项,氯化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正确;B项,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错误;C项,白糖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正确;D项,碳酸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正确。
10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把1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100倍,是向浓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把1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100倍,是向浓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稀释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D。
16.【答案】(1)200 用KNO3固体和蒸馏水来配制该溶液 需KNO3固体20 g,需蒸馏水80 g
(2)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装瓶存放
【解析】(1)方案一:解法一(经验)“蒸发溶液质量一半的水,可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即取200 g 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0 g水。
解法二:设需10%的KNO3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质的关系:100×20%=x×10%,可得x=200 g。
方案二:100 g 20%的溶液中溶质的量为100 g×20%=20 g,溶剂的量100 g-20 g=80 g。
(2)若使用固体物质溶解配制溶液时,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若采取加水稀释的方法配制溶液,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为计算-量取-溶解;完全溶解后贴上标签装瓶保存;因此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装瓶存放。
17.【答案】11∶10∶21
【解析】60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说明在60 ℃ 100 g水中最多溶解110 g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为100 g+110 g=210 g,故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110 g∶100 g∶210 g=11∶10∶21。
18.【答案】(1)1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蒸发溶剂) (4)丙
(5)甲溶解时放热
【解析】(1)图中P点是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1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使30 ℃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甲至不再溶解(或加溶质、加甲物质、恒温蒸发溶剂);(4)降温时丙的溶解度增大,可以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使50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丙;(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向100 g 50 ℃的水中加入65 g甲固体,开始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故“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甲溶解时放热。
19.【答案】(1)< (2)= (3)加入a这种溶质 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解析】(1)当温度低于20 ℃时a曲线在b曲线下边,所以当温度低于20 ℃时,溶解度:a<b;
10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因为t℃时a、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加热至40 ℃,溶解度都变大,溶质和溶剂质量都没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还是相等;
(3)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可以用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也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实现。
20.【答案】(1)ZnCl2 (2)FeSO4 (3)CaCl2 (4)KCl
【解析】写出各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便可知溶质。
21.【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106 g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4.4 g,所以当加入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4.4 g。
(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NaCl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NaCl质量为y
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 g,y=11.7 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0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