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试题2(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省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试题2(含解析)

ID:284718

大小:322.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福建省 2021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试题 2(含解析) 一、单选题 1.(2020·黑龙江大庆三模·24)图 1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角力”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 习俗。《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到了战国时 期,“角力” 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通过 演武场面的宏大,两国选手比赛的胜负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 图 1 陕西长安客省庄 K140 号战国末年墓中出士的铜牌饰 A. 周王注重军事训练,出兵讨伐诸侯 B. 以车战为主,身体对抗性强 C. 兼并战争频繁,人们推崇强悍武力 D. 法家思想已在各国推广实行 2.(2020·河南郑州三模·24)周初,封成王之弟唐叔于晋,要求“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沿 用夏朝的政治执国,用戎人的制度来区划土地。这一举措意在(  ) A. 强化专制统治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促进文化交流 D. 巩固周朝统治 3.(2020·山东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1)公元前 681 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 “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 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  ) A. 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 B. 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 C. 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 D. 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 4.(2020·黑龙江大庆三模·26)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 之”。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日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2 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 A. 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 B. 弱化了其政权的民族色彩 C. 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 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 5.(2020·河南郑州三模·25)唐朝时,面对考生众多而又要选拔人才的情况,主考官专挑那些 生僻、容易混淆的偏题、怪题进行考查。“今之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 取年头尾月,孤经绝句”。据此可知,当时的帖经考试(  ) A. 提高了参加科举的门槛 B. 降低了科举选才的公平性 C. 影响了人才选拔的效度 D. 加深了考生对经典的理解 6.(2020·山东滨州高三 6 月模拟·3)汉武帝时期刺史的职责有监督“二千石(郡守)”选署不 平,任人唯亲一项,唐代监察官员的职责中已不存在此项目。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 A.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 选官制度的变革 C. 中央集权趋势的加强 D. 专制皇权的强化 7.(2020·河南高三 6 月质量检测·25)在边吏的选拔制度方面,西汉有武功、朝臣贬任、宗亲、 举荐等多种途径,但以前三种途径为主。东汉则以迁任、举荐和内臣出任为主要途径,并加入 了皇帝直接委任或将军兼任这一途径,即侧重于调动和选拔朝廷信赖的人出任边吏。这一变化 反映了(  ) A. 官僚政治取代门阀政治 B. 郡国并行制度遭到废除 C. 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加强 D. 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8.(2020·辽宁丹东二模·26)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 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 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 构(  ) A. 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 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 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 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3 9.(2020·黑龙江大庆三模·27)明代嘉靖年间,王阳明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墓志铭中说: “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 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王阳明这种观点形成的根源是(  ) 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 传统社会结构逐步瓦解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0.(2020·河南郑州三模·27)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 际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 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即条约体系。这两种关系体系(  ) A. 体现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 B. 反映了平等与奴役的外交关系 C. 体现王道与霸道外交观念的差异 D. 是当时的国际秩序的合理体现 11.(2020·河南郑州三模·26)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 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北宋灭亡,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 和繁华。这说明(  ) A. 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 B. 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 C. 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缓慢 D. 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 12.(2020·山东滨州高三 6 月模拟·2)《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 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 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  ) A. 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 B. 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 C. 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 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 13.(2020·河南高三 6 月质量检测·24)老子主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 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孟子向滕文公宣讲:仁政应该从恢复西周井田制着手,因 为井田制下人人都有一块份地,贫富分化不甚显著。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 道家经济思想比儒家激进 B. 和谐安定是重大社会关切4 C. 儒家民本思想植根于道家 D. 道家和儒家治国理念趋同 14.(2020·河南高三 6 月质量检测·27)以下为某学者对明末清初一思想家思想发展脉络的认识。 据此推知,该思想家(  ) A.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 B. 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 C. 宣传经世致用,强调平民意识 D. 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 15.(2020·黑龙江大庆三模·32)亚里上多德认为:“希腊城邦不仅是公民共同体或政治共同体, 而且也是血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即也一直在强调公民与城邦之间的血脉联系、宗族之亲。” 这反映出他强调(  ) A. 血缘关系是城邦建立的唯一条件 B. 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 C. 公民价值与城邦价值具有统一性 D. 享有政治权力必须参与城邦事物 16.(2020·河南郑州三模·31)古希腊时期,戏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描写的是雅典人在 萨拉米海战中战胜波斯人的情景。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则表达了作者对雅典同伯罗奔尼 撒同盟之间战争的态度。这反映古希腊(  ) A. 戏剧适应城邦政治需要 B. 战争题材成为戏剧的主流 C. 民主制度影响戏剧创作 D. 人文主义产生于戏剧作品 17.(2020·山东滨州高三 6 月模拟·12)一西方学者对近代的某个历史事件作了如下描述:“没 有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人格,就没有灿烂的文化。个人主义造成了高度和谐的个性……另一 方面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它一切丑恶的方面。”该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18.(2020·黑龙江大庆三模·33)培根倡导启蒙而来的理性可以指导人类摆脱恐惧和无知。伏尔 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迁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得人性的自由。康德5 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这反映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 A. 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 B. 缺乏对权威和传统再审视 C. 保守性与破坏性共存 D. 理性命题被无限制的夸大 19.(2020·河南郑州三模·32)有学者指出,被认为近代落后的地区并不是因为在开发上落后而 没有得到发展,而是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确立的过程中遭遇了低开发。也就是说,这些 地区被强制性地让自已原本的社会形式变成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形式。据此可知,近代欧洲殖民 者(  ) A. 对外输出本国落后的生产方式 B. 客观上推动了落后地区社会发展 C. 在落后地区强制推行资本主义 D. 将亚非拉纳入本国经济发展轨道 20.(2020·山东日照三模·13)以下是近代英国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统计: 年代 1848—1870 1848—1875 1848—1872 1848—1875 1848—1875 地区 土耳其和中东 亚洲 中美和南美 印度 澳大利亚 增长额 (万镑) 350→1600 700→4100 600→2500 500→2400 150→2000 据此可知(  ) A. 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世界市场产业分工形成 D. 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21.(2020·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四·33)1815 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规定了禁止谷物进 口的法令,1838 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1846 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级的 推动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3 年后又废除了保护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航海条例》。这说明 当时英国(  ) A. 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B. 国际关系的紧张引发了矛盾冲突 C. 议会的立法权受到了工人民众的抵制 D. 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助推了政策的调整 22.(2020·山东日照三模·14)据统计,在 1901—1920 年英国所创造的 159 名贵族中,除因军功6 受封者外,商人(其中一半是工业家)66 人,34 名专业人士(多数为律师),只有 20 人是凭 借土地背景。这一现象说明英国(  ) A.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关系变革 B. 工人运动促进了民主化进程 C. 贵族在政治生活中地位降低 D. 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23.(2020·河南郑州三模·33)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 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 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 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 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 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 C. 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 D. 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24.(2020·黑龙江大庆三模·34)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只有众议院具有提出弹劾案的权 力,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总统有权批准关于背叛合众国的罪犯的缓刑和赦免,惟 弹劾案不在此限。一切罪案,除弹劾案外,应由陪审团审判。”该宪法中关于美国总统弹劾制 度的规定反映了(  ) A. 最高法院作为弹劾案最终审理机关 B. 立法机关主导性与民意代表性相连 C. 弹劾案的开展加剧了美国党派斗争 D. 弹劾案的通过违背了美国宪法原则 25.(2020·山东潍坊二模·12)有人问伽利略,如果抛弃希腊先贤,谁来指导人类?伽利略反驳 说:“只有盲人才需要指导。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须利用这些能力自己寻找答案。”这表明 伽利略(  ) A. 具有理性精神 B. 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 宗教意识淡漠 D. 背离了古希腊精神 二、材料阅读 26.(2020·山东滨州高三 6 月模拟·16)(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 材料一 中国从战国开始,总能找到人、物、债、婚姻、继承等民法规范的影子,如魏国《法经》中的 “杂法”、汉代《九章律》中的《户律》、唐代《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 典)中的《户婚律》。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田宅”、“婚姻”、“钱债”、“市厘”等若干篇章, 如《大清律例·户律》“盗卖田宅”条:“凡盗卖、换易及冒认,及侵占他人田宅者,田一亩,屋一 间以下,杖五十。田五亩,屋三间,加一等,杖八十,徒二年,系官者,各加二等。” ——摘编自项晓基《中国古代民法的再思考》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法发展的特点。(6 分) 材料二 大革命前,法国法律都是用来保障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手段。法国的法律界 线,分为南北两部 分,南部是成文法区,北部是习惯法区,而且其法律内容多种多样。法国大革命初期,民众就呼吁 政府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拿破仑上台后积极推进立法工作,1804 年《拿破仑法典》推出, 又称《法国民法典》。除《总则》外,分为三编,分别是:人法、物法和获取所有权法。其中“人法” 是指对公民权力的规定,“物法”是指对各种财产所有权的规定,“获取”法是对各类财产获取权方 法的规定,其中第 8 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摘编自梅汝璈《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法与《法国民法典》内容的相通之处,并分 析 1804 年《法国民法典》出台的原因。(10 分) 27.(2020·山东德州二模·16)(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有关明朝朝贡制度的部分史料 史料 出处 凡蕃国遣使朝贡,至驿,遣应天府同知礼待。明日至会同馆, 《 明 史 》 卷 568 中书省奏闻,命礼部侍郎于馆中礼待如仪。宴毕,习仪三日, 择日朝见。陈设仪仗及进表,俱如仪。 《 志 第 三 十 二·礼十》 古里……(永乐)十七年偕满剌加十七国来贡。十九年又偕 忽鲁谟斯等国入贡。二十一年,复偕忽鲁谟斯等国,遣使千 二百人入贡。时帝方出塞,敕皇太子日:“天时向寒,贡使 即令礼官宴劳,给赐遣还。其以土物来市者,官酬其直。” 《 明 史 》 卷 326 《列传第二百十 四·外国七》 材料二 朝贡体系的优点是投入小、回报大,但它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抗冲击的能力不太强。在西方 殖民列强进入东方之前,这个朝贡体系是非常安全的。但是在西方殖民列强发展起来的坚船利炮及 现代战术面前,这一朝贡体系就难以维持。虽然以当时中国的力量,要制服早期西方殖民者还是绰 绰有余的。但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及儒家集团,缺乏维护这个秩序的决心,不愿意在海外投入太 多的资源,甚至有些人希望从朝贡体的瓦解中获得个人利益。 ——彭波《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由强转衰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朝贡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朝贡体系瓦解的原因。(6 分) 28.(2020·山东潍坊二模·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 分)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 时间 史实 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 来东汉。 魏晋南北 朝时期 226 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 氏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 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 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 唐朝 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 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9 宋朝 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 明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 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元朝 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 频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 220 余人。1299 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 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 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 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 年 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 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 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9.(2020·河南郑州三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 分) 材料一 儒家将周代礼乐文化提升为礼义文化,它超越古代宗教,又不反对宗教,在宗教问题上持中庸 态度。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命题即儒家人文理性宗教观的典型命题。儒家认为,“祭思敬,丧思 哀”,宗教祭祀的意义主要在纪念天与祖给予人们的思惠,使人不忘根本,表达思念报恩之情,至于 天神祖灵是否真有,并不重要。关于宗教祭祀,(论语》中曾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易传》 提出“神道设教”的观点,这就是宗教的社会道德功能说,或者“道德宗教”的思想。儒家把神道 看成人道的组成部分,是成就人生的要素。神道的目的在于完善和加强人道,如果有害于人道,那 么神道便失去其本来意义。 ——摘编自牟钟鉴《中国古代的民族观与宗教观》 材料二10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不仅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也研究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 义。他们批判基督教的精神独裁,但并不否定神学,有的还竭力将古典学术研究与教会神学相调和。 他们注重世俗生活,却不反对信仰上帝,宣扬个性自由,同时又承认天命。作为最早的人文主义者, 宗教信仰和宗教虔诫在彼特拉克的思想和著作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但丁的《神曲》既表达了要求 理智解放和情感自由的感情,又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蒙田对待基督教的态度是我生是其人,死 是其鬼。这些突出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宗教观念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摘编自陈绘绘《试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宗教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儒家宗教观的特点及其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宗教观的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13 分)11 高三历史练习六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C B C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A C A A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C B A 1.【答案】C【解析】到了战国时期,“角力”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这种 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在频繁的兼并战争背景下,人们对强悍武力的推崇,故选 C 项;材料中 注重军事训练的是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训练的内容,没有反映出以车 战为主,排除 B 项;材料只反映出各诸侯国推崇武力,没有体现出其治国思想,排除 D 项。 2.【答案】D【解析】据材料“沿用夏朝的政治执国,用戎人的制度来区划土地”可看出题干表达 的是关于国家的治理,设问“这一举措意在”是在考查目的意图,即这一现象的本质,故选 D 项;专制统治秦朝建立的,排除 A 项;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在战国后期,秦朝建立,排除 B 项; 题干表达的是政治制度,不涉及文化交流,排除 C 项。 3.【答案】C【解析】齐桓公“伯”的地位要得到周天子的任命和认可才具有法定意义,说明原有 的礼乐制度的内核还存在,故选 C 项;“伯”与“霸”相通,齐桓公被任命为“伯”,这一行 为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力,排除 A 项;齐国为外姓小宗,任命齐桓公为“伯”,本身就是对宗法12 分封制度的冲击,排除 B 项;当时周天子仍然具有一定的权威,“彻底瓦解”一词说法不符合 史实,排除 D 项。 4.【答案】D【解析】材料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可见元代行省制有 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故选 D 项;元代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监察制度,排除 A 项; 材料“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可见并没有弱化民族色彩,排除 B 项;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 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服务的,排除 C 项。 5.【答案】C【解析】据题干唐朝科举考试考官出题内容生僻、怪偏,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 必取年头尾月,孤经绝句,可知此种为了考试而考试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故选 C 项;材料并没 有讲参加考试的资格现职,排除 A 项;材料表达的是考试内容,不涉及公平性,排除 B 项;考 查偏僻怪题也不能加深考生对经典的理解,排除 D 项。 6.【答案】B【解析】汉代察举制存在任人唯亲的弊端,唐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官员不可能 通过任人唯亲的方式产生,故选 B 项;汉武帝至唐代儒学一直占据正统地位,排除 A 项;中央 集权是把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无法体现唐代监察官员的职责中已不存在“任人唯亲”,排 除 C 项;专制皇权指国家的权力在君主一人手里,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 7.【答案】C【解析】材料中西汉的边吏选拔并未突出中央的作用,而据材料“侧重于调动和选拔 朝廷信赖的人”可知,东汉时期边吏的选拔权逐渐集中到中央,反映了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加强, 故选 C 项;门阀政治是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 A 项;郡国并行制度指的是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 B 项;边吏选拔制度 属于选官用官制度,并不属于地方行政机构,排除 D 项。 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 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 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具有严密 的运作程序,故选 A 项;宋代中枢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并非“分权与制衡”,排除 B 项; 根据材料“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 有关机构”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过程程序严格,一定程度制约皇权,并非“有效制约”, 排除 C 项;二府三司制使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排除 D 项。 9.【答案】A【解析】材料“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体现了王阳明对工商业的重视,这种观点形成13 的根源是明代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选 A 项;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松弛,排除 B 项;材料传统社会结构依然是士农工商四民社会,排除 C 项;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刚 刚萌发,排除 D 项。 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古代“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朝贡体系,体现了王道观念,鸦 片战争后的条约体系以列强殖民侵略为前提,体现了霸道观念,故选 C 项;题干表达是两种对 外政策,看不出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排除 A 项;朝贡体系也是不平等的,排除 B 项;条约体 系是伴随着殖民侵略而来的,是侵犯了殖民地国家的主权,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排除 D 项。 11.【答案】A【解析】据材料“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盛衰”,可知城市的 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故选 A 项;材料表达的是政治对城市兴衰的影响,无法得出城市经济职 能强弱,排除 B 项;材料重在讲两宋时期汴京和临安因为两宋的灭亡而衰落,而没有体现到其 他城市的发展缓慢,排除 C 项;材料表达的是政治对城市兴衰的影响,无法得出城市经济稳定 否,排除 D 项。 12.【答案】D【解析】《史记》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司马迁 多元一体(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的心理认同,故选 D 项;材料强调多元一 体的心理认同,不涉及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排除 A 项;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 结构方面有共通性,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B 项;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排除 C 项。 13.【答案】B【解析】材料中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孟子主张仁政,目的都是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 故选 B 项;材料中老子论述的是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并未提及其经济思想,排除 A 项;儒家 民本思想根植于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而非道家,排除 C 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提 倡德治、仁政,二者理念并不趋同,排除 D 项。 14.【答案】A【解析】据材料“维新派和革命派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可知,其思想应与民主相关, 且符合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需求,A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A 项;维新派并未否定儒家学说, 且康有为借助了儒学作为宣传工具,排除 B 项;据所学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的知识可知,C 选 项在二者的思想中均未体现,排除 C 项;D 选项并不能体现民主,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15.【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强调公民与城邦之间的血脉联系、宗族之亲”,可见公民利益 与城邦利益机密相连,公民价值与城邦价值具有统一性,故选 C 项;希腊城邦也是“公民共同14 体或政治共同体”,可见血缘关系是城邦建立的条件之一,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社会 的演进,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公民与城邦之间的联系,没有涉及公民参政的条件,排除 D 项。 1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戏剧“描写的是雅典人在萨拉米海战中战胜波斯人的情景”“表达 了作者对雅典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战争的态度”可知古希腊的戏剧描写战争场景和表达对战 争的态度,反映了戏剧是适应了城邦政治的需要,故选 A 项;材料中戏剧有战争题材,但并不 代表战争题材就是戏剧的主流,不能以偏概全,排除 B 项;材料的主体是戏剧,看不出民主制 度对创作的影响,这偷换概念,排除 C 项;人为主义产生于戏剧作品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 17.【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倡个性解放,追求现世生活幸福,但由于过 度追求个性解放、现世幸福,造成拜金主义盛行、私欲泛滥,故选 A 项;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罗 马教会的权威,排除 B 项;启蒙运动提倡理性,排除 C 项;工业革命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与“全面发展的人格”“个人主义”无关,排除 D 项。 18.【答案】A【解析】培根倡导理性,伏尔泰反对权威,康德强调批判意识等,反映出启蒙运动具 有超越性与批判性的特征,故选 A 项;启蒙运动体现出对权威和传统的再审视,排除 B 项;启 蒙运动对权威的批判,没有体现出保守性,排除 C 项;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弘扬,符合当时思想 解放的需要,没有被夸大,排除 D 项。 1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地区被强制性地让自已原本的社会形式变成为适应资本主义 的形式”主要体现了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殖民统治,强制性的把落 后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轨道,故选 D 项;当时近代欧洲大多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 方式,不是落后的生产方式,排除 A 项;材料主要体现落后地区的低开发,所以重在强调殖民 扩张对落后地区带来的消极影响,排除 B 项;殖民者在落后地区并非推行资本主义,而是对落 后地区实行殖民统治,排除 C 项。 20.【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 1848 年到 1875 年,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英 国对世界各国的外贸出口总额呈现出急剧增加态势,说明英国把世界各地都变成了它的商品市 场和原料产地,据此可知,在 19 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的产业分工基本形成 ,故选 C 项;通 过表格内容仅是反映出在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对世界各地的商品输出现象,即经济方面的侵 略,而没有涉及其他方面,不能推断出其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排除 A 项;题干表格内 容仅是显示出其对世界各地的商品输出,没有涉及其利用世界各地资源进行“商品加工”问题,15 排除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这与题干时间 不一致,排除 D 项。 2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15 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是禁止谷物进口的法令”可知, 该法令反映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盛行, 工业革命时期强大起来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以满足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因此 体现贸易保护主义的《谷物法》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冲突,且经过 1832 年议会改革, 大量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掌握政权,最终废除《谷物法》,故选 D 项;材料反映的是体 现贸易保护主义的《谷物法》被废除,不能反映经济的发展速度,排除 A 项;结合所学知识, 《谷物法》的废除是英国国内新旧势力之间的较量,不涉及国际关系,排除 B 项;结合所学知 识,此时英国经历了 1832 年议会改革,此次议会改革使得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掌握政 权,而工人阶级还未获得选举权,排除 C 项。 2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 20 世纪初,其所创造的贵族组成人员中,“商人(其 中一半是工业家)66 人,34 名专业人士(多数为律师)”更为重要的是“只有 20 人是凭借土 地背景”,据此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拥有更多资金的人才有更多机会去取得贵族 身份,即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出现了变革现象,故选 A 项;取得贵族身份,是由于 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资金,而不是工人运动的结果,排除 B 项;题干内容着重强调经济因素的变 化产生对政治身份的影响,而不是贵族政治地位的降低,排除 C 项;题干中涉及贵族组成人员 的变化,没有涉及工业资产阶级,排除 D 项。 2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说明 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在进一步的完善,更好的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故选 C 项;这种变化更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是阻碍,排除 A 项;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应该是生产力的发展, 排除 B 项;材料主要体现政府官员和议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政府内阁和议会的分权,排除 D 项。 24.【答案】B【解析】美国宪法规定,弹劾案必须由众议院提出、参议院审理,总统不能批准关于 弹劾案的缓刑和赦免,美国总统弹劾制度的规定反映了立法机关主导性与民意代表性相连,故 选 B 项;材料“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最高法院并非最终审理机关,排除 A 项; 材料反映出弹劾案的程序,没有体现出其影响,排除 C 项;弹劾案的通过遵循了分权制衡的美 国宪法原则,排除 D 项。16 2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须利用这些能力自己寻找答案”说明伽 利略具有理性精神,即人的思考和判断,故选 A 项;伽利略主要生活在 17 世纪前期,而启蒙 运动主要出现在 17 到 18 世纪,排除 B 项;题干中“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须利用这些能力自 己寻找答案”强调的是人的理性精神,与宗教意识无关,排除 C 项;古希腊精神强调人的价值 和尊严,说明伽利略的“理性”精神并没有背离古希腊精神,排除 D 项。 二、材料阅读 26.【答案】 (1)特点:历史悠久;民法与刑法混杂,未成体系;内容日益丰富细化。(6分) (2)相通之处:调整民事关系,保护民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与正义。(4分) 原因:原有法律杂乱,标准不一;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的需要(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时 代要求);争取民心,维护拿破仑统治的需要。(6分) 【解析】 (1)据材料一“中国从战国开始,总能找到人、物、债、婚姻、继承等民法规范的影子”得 出历史悠久;据材料一“如魏国《法经》中的‘杂法’、汉代《九章律》中的《户律》、 唐代《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中的《户婚律》”得出民 法与刑法混杂,未成体系;据材料一“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田宅’、‘婚姻’、‘钱 债’、‘市厘’等若干篇章”得出内容日益丰富细化。 (2)第一小问相通之处,从法律内容来看,据材料一“总能找到人、物债婚姻、继承等民法 规范的影子”、材料二“人法、物法和获取所有权法”可知,都是调整民事关系,保护民 众合法权益;从法律的目的来看,中西法律都是维护社会秩序与正义。第二小问原因, 据材料二“法国的法律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成文法区,北部是习惯法区,而 且其法律内容多种多样”得出原有法律杂乱,标准不一;据材料二“其中‘人法’是指 对公民权力的规定,‘物法’是指对各种财产所有权的规定”得出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的 需要(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据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初期,民众就呼吁政府建 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拿破仑上台后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得出争取民心,维护拿17 破仑统治的需要。 27.【答案】 (1)特点:以中国为中心;朝贡活动规模宏大;不重视经济利益(强调政治交往);商业化与 仪式化并存。(4分) 成因:明代中国商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向心力,便于 主导建立贸易秩序;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6分) (2)原因:朝贡体系抗冲击的能力弱;西方殖民列强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缺乏维护国际秩 序的决心。(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凡蕃国遣使朝贡”得出以中国为中心;据材料一“古里…… (永乐)十七年偕满剌加十七国来贡。十九年又偕忽鲁谟斯等国入贡。二十一年,复偕 忽鲁谟斯等国,遣使千二百人入贡”得出朝贡活动规模宏大;据材料一“天时向寒,贡 使即令礼官宴劳,给赐遣还”得出不重视经济利益(强调政治交往);据材料一“遣应天 府同知礼待。明日至会同馆,中书省奏闻,命礼部侍郎于馆中礼待如仪。宴毕,习仪三 日,择日朝见。陈设仪仗及进表,俱如仪”“其以土物来市者,官酬其直”得出商业化与 仪式化并存。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一“贡使即令礼官宴劳,给赐遣还。其以土物来市 者,官酬其直”结合所学得出明代中国商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据材料一“古里…… (永乐)十七年偕满剌加十七国来贡。十九年又偕忽鲁谟斯等国入贡……”得出拥有强 大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向心力,便于主导建立贸易秩序;据材料一“凡蕃国遣使朝贡, 至驿,遣应天府同知礼待。……习仪三日,择日朝见。陈设仪仗及进表,俱如仪”得出 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但它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抗冲击的能力不太强”得出朝贡体系抗冲击的能 力弱;据材料二“但是在西方殖民列强发展起来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术面前,这一朝贡 体系就难以维持”得出西方殖民列强的不断发展壮大;据材料二“但是中国当时的政治 体制及儒家集团,缺乏维护这个秩序的决心,不愿意在海外投入太多的资源,甚至有些 人希望从朝贡体的瓦解中获得个人利益”得出中国缺乏维护国际秩序的决心。18 28.【答案】 示例1: 角度: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2分) 评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政治:如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唐朝派使者到天竺; 郑和下西洋等。 经济:如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同亚洲、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 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等。 文化: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徐光启翻译了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的四大发明 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7分) 总之,中外交流内容丰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 示例2: 角度: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评述:从汉到元,总体来看,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统治者大都采取开 明的对外政策。如唐宋政府重视中外交流,支持海外贸易,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明清时期, 面对西方殖民扩张,厉行“海禁”,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 国逐步落后于西方。(7分) 总之,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这既是本国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也受到国际 形势的影响。(2分) (其它角度,如:中国对外交流的路线;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等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题干表格主要列举了从汉朝到清朝,中国历代政府对外交流的情况,内容非常之多, 在题干中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度”,可以说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思路和方法,如我们可以选择 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中国对外交流的政策、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等多个方面;如果我们选择 “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然后我们要从表19 格中梳理出历朝历代有哪些内容体现了上述三个方面,如政治方面: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唐朝派使者到天竺;郑和下西洋等,经济方面,我国历 史上各个时期同亚洲、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原产美洲的玉 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等,文化方面,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徐光启翻译了传教士利 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如果我们选择“中国对外交 流的政策”,综观材料中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从汉到元,总体来看,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统治者大都采取开明的对外政策;但是,明清时期,面对西方殖民扩张, 厉行“海禁”,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国逐步落后于西方。 29.【答案】 (1)特点:秉持宗教宽容;强调宗教要以人为本或强调宗教的人文理性;宗教与人情相结合; 注重宗教的道德教化。(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 影响:有利于古代多元宗教的并存和发展;促进了古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适应社会 需要,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对后世的宗教政策有深远影响。(一点2 分,任意三点6分) (2)表现:批判宗教的精神独裁,但不否定神学;将古典学术研究与宗教神学相调和;宣扬 个性自由、理性,但不否定宗教信仰;借助宗教来宣扬人文主义精神。(一点2分, 任意三点6分) 原因:受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义的影响;近代自然科学尚未充分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文艺复兴中人文思想的传播。(一点2分,四点7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超越古代宗教,又不反对宗教,在宗教问题上持中庸态度” 得出秉持宗教宽容;据材料一“宗教祭祀的意义主要在纪念天与祖给予人们的思惠,使 人不忘根本”强调宗教要以人为本或强调宗教的人文理性;据材料一“儒家把神道看成 人道的组成部分,是成就人生的要素”可知宗教与人情相结合;据材料一“宗教的社会 道德功能说”并结合所学得出注重宗教的道德教化。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儒家宗教观 的特点理解分析得出,“秉持宗教宽容”有利于古代多元宗教的并存和发展;“以人为本” “宗教与人情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了古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注重宗教的道德教化”20 适应社会需要,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结合所学,从长远来看,对后世的宗 教政策有深远影响。 第一小问表现,从材料二“批判宗教的精神独裁,但不否定神学”、“将古典学术研究与 宗教神学相调和”、“宣扬个性自由、理性,但不否定宗教信仰”,结合文艺复兴的指导思 想和实质等相关知识可知借助宗教来宣扬人文主义精神。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人 文主义者不仅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也研究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义”可知受 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义的影响;结合文艺复兴兴起时的背景可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科学上近代自然科学尚未充分发展;但思想上文艺复兴 中人文思想的传播,从而使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这种特定的宗教观。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