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能力提升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历史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能力提升卷)

ID:285773

大小:60.8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1-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能力提升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4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 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0·百校联盟 TOP20 全国Ⅱ卷高三 9 月联考·17)1948 年,毛泽东将关于五一劳动节口号原 稿中的“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改为“各 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体现了(  ) A.中国共产党建设民主政治的诚意和决心 B.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C.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 D.工人阶级不再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答案】A 【解析】毛泽东修改后的稿件内容由强调工人阶级地位转变为强调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建设民主政治的决心和诚意,故选 A 项;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是在 1949 年,与 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中国共产党早已经意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如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均说明了这一点,排除 C 项;新中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中毛泽东只是将强调的重点转移了一下,但并不否认工人 阶级的领导地位,排除 D 项。 2.(2019·江苏盐城三模·10)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当时专门成立了以毛 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在组织 8000 多人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又有 1.5 亿人参与建 言,征集到各方面意见 118 万多条。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吸收 100 多条。 这一过程(  ) A.奠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 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D.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 【答案】C 【解析】奠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是新中国的成立,故 A 项错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在组织 8000 多人讨论、修改的基础上, 又有 1.5 亿人参与建言,征集到各方面意见 118 万多条。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采 纳吸收 100 多条”表明宪法的制定让人民广泛参与,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 C 项正确; 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是在改革开放后,故 D 项错误。 3.(2020·湖南永州三模·31)1956 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4703 人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 号。此次劳模评选的主要标准是“提前完成五年计划规定指标”“达到优等质量指标”“在学 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等。 这次评选表彰活动(  ) A.折射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和技术的社会氛围 C.旨在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D.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新生政权认同感增强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的评选标准可以看出其在产品的生产及质量要求和新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导向 作用,故选 B 项;1952 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排除 A 项;1956 年三大改造的任务已 经基本结束,排除 C 项;题干中劳模的评选标准主要是经济标准,排除 D 项。 4.(2020·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期末·30)陈云在编制“一五”计划草案时指出: “我国因为经济落后,要在短时期内赶上去,因此,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计划中 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样样宽裕的平衡是不会有的, 齐头并进是进不快的。”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编制(  )A.以综合平衡为基本原则 B.以计划体制推动经济建设 C.参考英美国家的经济水平 D.以重工业的发展为先行 【答案】D 【解析】题干中“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 D 项;题干中“样样宽裕的平衡是不会有的,齐头并进是 进不快的”,可知一五计划主张有侧重,排除 A 项;一五计划结束时中国才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 除 B 项;一五计划学习苏联模式,排除 C 项。 5.(2020·内蒙古乌兰察高三 1 月调研·31)在“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对内地的支援是很大的。有 份资料说,当时上海有 21 万人支援外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2.3 万多人,熟练技工 8 万人, 还有 5 万多人的设计、建筑、安装队伍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内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区位条件决定经济发展程度 B.上海成为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 C.国家战略助推区域协同发展 D.内地与沿海经济相互联系加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对内地的支援是很大的”首先是国家要把我国由农 业国变为工业国,其次是发挥先进带动落后地区,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故选 C 项;根据所学地理 条件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原因,但是并非决定因素,排除 A 项;根据材料“上海对内地的支 援”是上海对内地进行技术人员支持,并不是上海成为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排除 B 项;仅强调内 地与沿海经济相互联系加强,忽略了国家战略,是以偏概全,排除 D 项。 6.(2020·广西桂林一模·31)1959 年 4 月 29 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 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 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  ) A.表明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 B.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继续大跃进 C.有效清除了“左”倾错误影响 D.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问题 【答案】D 【解析】1959 年毛泽东写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的信中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 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可知对大跃进运动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毛泽东已 经有所认识,故选 D 项;在信中,毛泽东仅是述及“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 只管现实可能性”并没有对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批评,排除 A 项;通过毛泽东所写信的内容可知,他要求当时的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并没有鼓励基层干 部继续大跃进,排除 B 项;题干所述毛泽东的信仅是表明他认识到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 问题,但是并没有清除“左”倾错误,真正对建国之后“左”错误进行清除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后,排除 C 项。 7.(2020·广东汕头一模·30)1950 年 1 月,毛泽东在与苏联方面会谈时指出,签订中苏新条约将得 到中国国内各方面的拥护,同时有利于处理旧中国与帝国主义订立的条约。他同时指出在新条 约中应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由此可知,毛泽东(  ) A.提出了“一边倒”外交策略 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希望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在新条约中应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可知毛泽东强调新条约是建立 在两国平等友好的基础上签订的,与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同,故选 B 项;“一边倒”指倒向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排除 A 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的,排除 C 项;中苏签订新的条约已经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排除 D 项。 8.(2020·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31)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是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 的。以“求同”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异”的非对抗性质为基本前提,以“异”的具体状况为 策略根据,以“同”与“异”的发展变化为客观条件,指导了新中国的外交实践。据此可知毛 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  ) A.舍弃了中国传统文化 B.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C.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答案】C 【解析】“以‘求同’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异’的非对抗性质为基本前提,以‘异’的具体状况 为策略根据,以‘同’与‘异’的发展变化为客观条件”体现的政策的原则性,也有因时而异的灵 活性,故选 C 项;“‘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是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的”说明与传统的文化有千 丝万缕的联系,排除 A 项;“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的”可见理论依据是明显的,排除 B 项; “新中国外交的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 D 项。 9.(2020·山东德州高三期末·9)1952 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 “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南汉宸指示中 国代表团,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反映出 (  )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 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 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 【答案】D 【解析】题干所提及的时间是 1952 年,可知题干所述发生在建国之初,再根据题干中南汉宸团长的 指示——“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 易协定”可知在建国之初,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这一因素,故选 D 项;中 国与苏联关系出现恶化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 年提出的,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项;中国与英法等国“签订 了一系列贸易协定”,不能把该问题扩大为“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并且在 20 世纪 50 年 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其综合国力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排除 C 项。 10.(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16)游艳丽在《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 交政策之联系》中论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 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 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这反映了新中国初 期的“一边倒”外交(  ) A.未给新中国带来积极作用和加剧了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B.不利于新中国利用更多的外部条件和良机发展自己 C.违背了独立自主原则和便于苏联控制中国 D.利于新中国接受苏联的援助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一边倒”外交恶化中美关系、阻碍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这不利于为新中 国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故选 B 项;“未给新中国带来积极作用”说法欠妥,排除 A 项; 新中国在外交上“一边倒”并不意味着完全听命于苏联,而是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排除 C 项; 材料强调的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消极影响,D 项是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11.(2019·北京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15)经过 22 年的不解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 法权利得到恢复。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主要源于(  ) A.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D.积极开展广泛的多边外交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赢得了新兴独立民族国家的支持,因此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 B 项;创始会员国不是主要 原因,席位长期被台湾当局占据,排除 A 项;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 1972 年,晚于中国重 返联合国时间,排除 C 项;积极开展广泛的多边外交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 D 项。 12.(2020·四川南充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5)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 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 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 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 象(   )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反映了新旧文艺观念的冲突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初期工人要求娱乐里受到教育,人们的权利意识增强,反映了新旧文艺 观念的冲突,故选 B 项;材料中提到的工人对旧文艺的态度,没有体现文艺事业的繁荣,排除 A 项; 材料中说明工人对传统文艺有了新的要求,而不是否定传统艺术,排除 C 项;1956 年毛泽东提出 “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的繁荣,排除 D 项。 13.(2020·河南高三 6 月质量检测·31)1954 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瑞金时代组织最纯 洁,但有一个缺点,形式纯洁,却孤立了自己,政权不稳定,要搬家(即经过长征搬到延安)"。 毛主席的讲话意在强调(  ) A.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保证人民当家做主C.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建立现代法治制度 【答案】C 【解析】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的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据材料“却孤立了自己”可知,毛泽东认为瑞金时代的 缺点是没有联合其他阶级,因此,此时他重提这一问题,意在强调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故选 C 项;A 选项强调的是共产党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即实行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建立现代法治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法律的颁布体现的,材料并未有 相关信息,排除 D 项。 14.(2020·山东德州二模·10)下表是“一五”时期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除单独标出外, 单位均为万吨) 产品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猪 (万头) 纱 布 (亿米) 原盐 食用 植物油 1953 年 16683 117.5 385.6 9613 74.5 46.9 357 101 1957 年 19505 164.0 419.6 14590 84.4 50.5 828 110 这反映出当时(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经济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D.发展工业兼顾民生 【答案】D 【解析】“一五”计划期间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基本都有所增加,这反映出此时我国在发展工业 的同时,也兼顾了民生的发展,故选 D 项;“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 A 项;部分 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无法说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排除 B 项;单凭“一五”时期部分工、 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无法得出“经济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的结论,排除 C 项。 15.(2020·福建厦门二模·31)“一五”计划期间,第一拖拉机厂等 6 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落地洛阳。 1956~1958 年,洛阳水泥厂等 4 家大型国营工厂先后建成,另有 88 家商店从上海、广州等地 迁入,其中三友理发店、大新酒楼等成为当地各自行业的领头羊。由此可知,当时(  ) A.全国工业布局发生根本改变 B.重工业比例畸重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C.工业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私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蓬勃发展 【答案】C 【解析】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洛阳在一五时期建立了 10 家大型企业和迁入 88 家商店, 促进了洛阳的城市人口比例的增长,加快了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变,故选 C 项;全国工业布局没有 发生根本改变,依然是东南沿海地区工业较发达,中西部地区较落后,排除 A 项;一五时期,我国 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其他行业,没有出现重工业比例畸重问题,排除 B 项;1956 年我国完成资了 对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私营企业均已改造为公有制企业,排除 D 项。 16.(2020·湖北武汉高三毕业六月供题二·31)1964 年 9 月,全国计划会议召开,按照毛泽东的指 示,会议集中讨论了计划工作的改进问题,首次提出了“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  )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B.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是对人民公社化的否定 D.促进了工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A 【解析】“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质上是对大跃进造成的影响的 进一步调整,故选 A 项,“会议集中讨论了计划工作的改进问题”可见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 排除 B 项;“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该理解为对前面工作的修订,不能 说明否定,对人民公社也是一样,排除 C 项;“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仅 通过这个原则我们无法判断工农之间的发展关系,无法保证协调发展,排除 D 项。 17.(2020·广东肇庆高三高考质量检测考试·31)下表为 1952~1953 年农户实际购买力支出结构情 况(单位:%)统计表,从该表可知(  ) 河南 9 个乡 广东 12 个乡 鄂湘赣 3 省 10 个乡 1952 年 1953 年 1952 年 1953 年 1952 年 1953 年 购买生活资料 73.18 72.19 71.81 65.39 79.34 78.52 购买生产资料 26.82 27.81 28.19 34.61 20.66 21.48 A.农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 B.农业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农业发展 C.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新中国经济带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答案】C 【解析】1950 年 6 月~1952 年底,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约 3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 约 7 亿亩土地和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 1953 年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支 出较上年有所增长,故选 C 项;从表中可知,农民购买生活资料的支出确实有所减少,但变化不大, 因此“明显下降”夸大其词,排除 A 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 1956 年完成,排除 B 项;表中数据无法全面反映新中国的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排除 D 项。 18.(2020·湖南衡阳三模·31)1956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全国工商联和民主建国会成员座 谈。座谈中毛泽东提到:“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性质。虽然没有资本 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说明,当时的自 由市场(  ) A.具有“弹性”计划经济特点 B.照搬了苏联斯大林模式 C.仍然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是凯恩斯主义的中国化 【答案】A 【解析】材料“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说明当时的 自由市场不同于完全的计划经济,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性质,即具有“弹性”计划 经济特点,故选 A 项;苏联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当时的自由市场与此不同,排除 B 项;毛泽东 认为自由市场可以存在,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改造,排除 C 项;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与材料中 的自由市场不同,排除 D 项。 19.(2020·山东日照三模·10)1955 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 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 举旨在(  ) 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 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 C.反对大国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 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召开于 1955 年万隆会议,是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 参加的会议,为了维护二战之后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中国有意淡化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的意识形态化,从而避免使中国陷入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的争论,在此基础在此基础之上, 采取了“不争论”的策略,故选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贯彻执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而不单单是在万隆会议上,排除 B 项;参加万隆会议的都是二战之后,亚非 地区刚成立的国家,没有大国的参与,排除 C 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 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 D 项。 20.(2020·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五·31)1950 年至 1954 年, 新中国在当时自身经济十分困 难的情况下,开始对越南和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对越南主要是无偿的物资援助和贸易照顾,对 朝鲜则主要是无偿提供当时战争急需物资、人民生活物资和部分战争费用。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B.加剧了当时中国国内的经济困难C.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D.扩大了中国对亚非国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对越南和朝鲜提供经济援助”结合所学新中国初期面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包 围和威胁可知对朝鲜和越南等社会主义邻国的援助有助于稳定中国周边形势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有 利的外部环境,故选 C 项;根据所学可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并与中国建交打破了西方国家对 中国的外交孤立,排除 A 项;据所学,1953 年国民经济恢复,国内没有经济困难,排除 B 项;越南 和朝鲜是亚洲国家不是亚非国家,排除 D 项。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21.(25 分) (2020·福建漳州高三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公开的先下达内阁,以次及于部院,层层下达,叫做“明发”;机 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叫做“廷寄”。地方督抚重要的奏 折,也不经内阁,径送军机处,直达皇帝。自雍正以后,“成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从而使公文转运、行文关系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李晋《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制的形成与“廷寄”文书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 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 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 年 9 月 20 日在首都北京, 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 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 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 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954 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在公文转运中的实际地位,说明“廷寄”制度的作 用。(6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体现的进步意义。(6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先进之处。(13 分) 【答案】(1)地位:军机处成为畅通政情和传达政令的中枢机构。(2 分)作用: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 系;皇权意志直达地方,君主专制得以强化;增强政务保密性。(4 分,答对两点即可) (2)规定主权在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君主专制;确立分权体制,避免专 制独裁;明确内阁总理负责制和弹劾方式,限制总统权力。(6 分,答三点即可) (3)时代背景: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提出;(2 分)三大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开展;(2 分)中苏 结盟、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3 分,每写出一个 史实 1 分)先进之处: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规定实施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对 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有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1)第一小问地位,据材料一“明发”“廷寄”“成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等可知, 军机处成为畅通政情和传达政令的中枢机构。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一“机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 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叫做‘廷寄’”可知,“廷寄”制度下,皇权意志直达地方, 君主专制得以强化,且增强政务保密性,同时也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2)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规定主权在民,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据材料 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 定君主专制;据材料“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知,确立分权体制,避免专制独裁; 据材料“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 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可知,明确内阁总理负责制和弹劾方式,限制总统权力。 (3)第一小问背景,可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回答。国内方面,据材料三“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 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并结合所学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 20 世纪 5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的知识可知,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提出以及三大改造和 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国际方面,结合所学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 识可知,中苏结盟、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第二 小问先进之处,据所学 1954 年宪法的知识可知,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行民主 集中制、规定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据材料三“这个宪法以 1949 年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可知,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 发展。 22.(15 分) (2020·天津河北区二模·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 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与国民党集团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 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 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各自政府。 10 月 5 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 10 月 1 日周恩来 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 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 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 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 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 ——金光耀《1949—1950 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 请你对“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愿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各 国发展新的外交关系;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英国在信件中没有正确认识近代的中英关系,并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没有明确对新中国的承认, 没有申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15 分) 【解析】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提出与中国建立非正式的关系,而中国处于各方面的考 虑并未回复。解释这一问题可以从中英两方面进行分析。中国方面可以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外交 政策及外交环境考虑,据材料“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 同与国民党集团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可知新中国奉 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愿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新的外交关 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侵 略权益;而英国方面,据材料“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 今后继续如此”可知英国对旧有在华特权的保留,据材料“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 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可知英国并没有明确承 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而且对中国局势持观望态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