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 1 不能准确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力
哥伦布认为“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成为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
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得到的。”哥伦布这一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B.《马可•波罗游记》的流行
C.统治者支持对海外的掠夺
D.天主教徒对金钱的追求
【错解】D
【错因分析】不能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不是欧洲人
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原始积
累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原始积累的需求。
【正解】A
【解题思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力是对黄金的追求,此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黄金支撑,即根本原因
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于发展,故 A 项正确。《马可•波罗游记》的流行只是一个促进作用,故 B 项错误;
统治者支持对海外的掠夺属政治因素,故 C 项错误;D 项不是根本原因,错误。
通过上述典例可发现,同学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不能结合相关材料来把握,复习备考时可从
以下方面来理解:
经济根源 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思想根源 人文主义思想提倡冒险精神
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
宗教因素 传播天主教
主观因素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客观条件 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展
(2019 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
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
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
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表明科学的
发展促进远洋航行的成功,故选择 D 选项;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远洋航
行无关,故排除 A 选项;材料中确有提到技术进步推动科学发展,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B 选项;远
洋航行确实顺应追求利益的共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C 选项。
易错点 2 不能客观评价哥伦布的远航
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
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的说法。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
美洲的认识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错解】A、C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不能准确认识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评价。材料从不
同的角度出发,对哥伦布发现美洲进行了不同的评价,说明对其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够全面。A、C
说法均与材料不符,故应排除。
【正解】D
【解题思路】从材料“欧洲人认为”“一些拉美国家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史观,站在不同的立场,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
识不够全面、理性,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故 B 项排除;材料
反映的是史观、立场不同对研究历史的影响,故 C 项排除。 通过该典例可看出,同学们对哥伦布的远航不能客观地看待,复习备考时可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1)用“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哥伦布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
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2)作为开拓者,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将全球联成一体,使世界贸
易空前扩大,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推进了西欧和世界的进步。
(3)作为殖民者,哥伦布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此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
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2019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
“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
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
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可知,哥伦布远航既要经济侵略也要文化侵略,A 选项符合题
意,B 选项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C、D 选项排除。
易错点 3 不能准确理解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的含义
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 16 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
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些现象表
明
A.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地中海地区成为商贸中心【错解】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结合材料理解商业革命的含义。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具体
体现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及贸易中心的转移。材料体现的是贸易规
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正解】C
【解题思路】安特卫普是 16 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
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说
明欧洲经济重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故 C 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
市场的基本形成,故 A 项错误;17 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故B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
成为贸易中心,故 D 项错误。
解答这类试题,应弄清楚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具体含义,如下:
(1)“商业革命”的表现
资本主义的活动舞台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地理大发现”使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
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业贸易中心由
地中海转到了大西洋沿岸。
(2)“价格革命”的表现
贵金属大量流入,西欧市场贵金属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依靠
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势力衰落,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和封建制度的解体。
(2019 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
飞涨。这次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这
一现象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加速社会分化瓦解
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D.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促使欧洲社会内部分化,加速了封建势力衰落,促进资本主义发
展,故 B 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但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
后引发的“价格革命”,故 A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
后“商业革命”的表现,故 C 项排除;“价格革命”和阻碍国际贸易交流没有因果关系,故 D 项排除。
易错点 4 不能准确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
17 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奥•范迪门提出,“每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
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这表明
A.荷兰已丧失“海上马车夫”的垄断地位
B.殖民征服是商业利益的重要保障
C.印度殖民地是荷兰商业利益的重要屏障
D.荷兰认识到其工业资本的局限性
【错解】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
去”,这里的“土地征服”指的是殖民扩张。理解清楚了这一点,就不容易错选。
【正解】B
【解题思路】材料“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表明,只有进行殖民征服,建立殖
民地,才能更好地保障商业贸易,故 B 项正确;17 世纪正是荷兰兴盛的时期,其垄断了海上的商业贸易,
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印度殖民地,东印度公司并不代表就是印度殖民地,排除 C 项;材料中仍
然强调商业资本,是强调殖民地与商业贸易的关系,因此当时的荷兰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工业资本上的缺
陷,故 D 项错误。
一、全面理解早期殖民扩张
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背景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主要国家 西、葡、荷、英、法等国
扩张地区 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区,未深入内地
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活动 抢夺金银、贩卖黑奴、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结果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二、荷兰早期殖民扩张
项目 概况
条件 ①政治条件:1581 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地理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
③经济优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
表现 ①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争夺,在非洲、亚洲、美洲建立大量殖民地
结果 17 世纪荷兰成为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2019 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500 年之后,大西洋突然成为最大、最多样化的贸易网络中心。
欧、非、美三大洲以大西洋为中心形成了三角贸易,它给非洲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A.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
B.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唤醒民众反殖民斗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使大量黑人被当作奴隶卖到美洲,故 A 项正确。三角贸易推动美洲
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故 B 项错误。三角贸易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故 C 项错误。三角贸易没有唤醒
民众反殖民斗争,故 D 项错误。
易错点 5 对英国在殖民战争中胜利的原因认识不清
从 16 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曾先后活跃于世界舞台上,但到了 18 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世
界殖民霸权。导致英国“后来者居上”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的发展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
C.葡西荷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D.紧邻大西洋的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错解】B 或 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殖民战争中取胜的原因。选 B 项是对
材料时间“18 世界下半叶”这一时间信息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把握不准,选 D 项的原因是未审清材
料设问要求“主要原因”。
【正解】A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在 17 世纪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就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该制度的确
立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后来居上”的最主要原因,A 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正确;完成工业
革命是在 19 世纪中期,B 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外扩张中获得了大量资源,
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四国都在大西洋沿岸,D 项表述与题意不
符,排除。
该典例考查了英国在早期殖民扩张中取胜的原因,复习备考时同学们可从以下方面来把握英国早期
殖民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概况
背景
①政治保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沿岸商路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③经济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快,工业基础雄厚。
④思想优势: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兴起,思想得到解放。
⑤军事优势:英国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了武力保障
过程
①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与西班牙争霸:1588 年打败西班牙,开始确立海上优势。
③与荷兰争霸:17 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三次英荷战争后最终打败荷兰。
④与法国争霸:18 世纪中期,最终打败法国
结果 英国逐渐形成自诩的“日不落”殖民帝国,18 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019 届山东省嘉祥补习学校高三最后冲刺)1820 至 1880 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
棉布(100 万码)1820 年 1840 年 1860 年 1880 年
欧洲(除土耳其)土耳其美
洲(除美国)美国英属东印
度其他各国
127.7
9.5
56.0
23.8
33.9
200.4
74.6
278.6
32.1
11
59.8
200.5
357.8
527.1
226.8
825.1
538.9
365.1
588.6
651.6
77.9
1813.4
999.7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A.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
B.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
D.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表格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自 19 世纪 20 年代以来,英国棉纺织品中的棉布主要的出口国
是欧洲大陆、土耳其、美洲(除美国)、美国、英属印度。值得关注的是,在 1820 年收入英国棉布最多的
是欧洲,占其总输出的一半以上,但是到 1840 年,美洲(除美国)开始取代欧洲,成为进口棉布最多的地
区,以后一直多于欧洲的进口。在 1840 年,还可以看到,英属东印度开始输入棉布了,这样一个原本是棉
织品生产大国的国家现在被迫接受外来棉织品,并且此后成为进口英国棉布最多的国家,这种殖民地贸易
大大的刺激了英国棉布的出口贸易,所以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故答案为 C 项。
A 项,材料只是英国棉纺织品出口的变化表,没有其他产品的数值比较,得不出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
的结论,排除;B 项,材料是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不能说明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
长,排除;D 项,英国出口欧美的棉布数量不及殖民地,不是说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而是因为欧美经
过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能与英国竞争,排除。
易错点 6 不能全面理解黑奴贸易
《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就在定居新领土的人口来说,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就是从非洲
向美洲运送黑奴。自中世纪以来,这种奴隶制就从未完全消失。自 17 世纪末以来,很多国家还为此颁发特
许权。这说明A.自由贸易遭到了逆转
B.殖民扩张引发了劳动力问题
C.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
D.奴隶制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
【错解】A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黑奴贸易对欧洲发展的作用。黑奴贸易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
劳动力,黑奴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大量的黑奴被贩卖到美洲作为劳动力。
【正解】B
【解题思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美洲的殖民过程中屠杀了大量印第安人,造成了
美洲劳动力不足,因而出现了黑奴贸易,故 B 项正确;此时欧洲盛行的是重商主义,不是自由主义,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也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奴隶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的,故 D 项错误。
通过该典例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黑奴贸易理解不到位,复习备考时可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1.背景
(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走上了殖民扩张的和殖民掠夺的道路;
(2)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的种植园,需要大量劳动力;
(3)美洲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
(4)贩卖黑奴可以获取暴利。
2.内容
“三角贸易”是指欧洲的奴隶贩子把一些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在那里交换黑奴、
象牙和黄金,再把这些东西运往美洲,把黑奴高价卖掉,然后装上棉花、烟草等货物,运回欧洲。运回的
黄金和象牙又同东方各国交换茶、丝等商品。“三角贸易”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各洲的整个
商业以及英国的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系起来。
3.影响
(1)黑奴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英国带来了巨额财富,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2)黑奴贸易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
(3)黑奴贸易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2019 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
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
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
A.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
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黑奴贸易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
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
合的克里奥语。这表明黑奴贸易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
是黑奴贸易促进非洲文明和其他文明的融合,并未表明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被隔断;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
的是黑奴贸易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不是促进非洲文明的近代化;C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黑奴贸
易对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易错点 7 不能准确理解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背景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系科学文化扩张的结果,正是科学文化的积淀孕育出了像在英国出现的一批连接科学
兴趣和工业导向的地方性的社团或者是研发组织,从而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大幕。根据这一观点,工业革命
的产生是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用知识的驱动
C.对外扩张的结果
D.研发组织的主导
【错解】A 或 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正解】B
【解题思路】材料中的学者认为,工业革命是科学文化扩张的结果,是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
发生,体现出知识对于科技的推动作用,B 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知识对于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不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工业革命,A 错误;对外扩张的结果不是材料中论述的主旨,C 错误;研发组织显然不是推
动工业革命的主导,D 错误。
准确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是解题的关键。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1)政治前提: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率先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资本: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5)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市场。
(2019 届赣湘粤三省六校高三联考)在 19 世纪 40 年代改行自由贸易政策之前,英国对外国商品实行区别
税率,对殖民地商品给以优惠待遇,对棉花、靛青、木材等原材料实行低关税政策,而对糖、烟草、咖啡、
茶等所谓奢侈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对英国能生产的工业品征收高额关税。这种灵活的税收政策
A.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将引发与他国之间冲突
C.使英国更加依赖殖民地
D.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D
【解析】从材料 “对棉花、靛青、木材等原材料实行低关税政策”,鼓励进口,“对英国能生产的工业品征
收高额关税”,阻止进口自己能生产的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策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所以
正确答案为 D。“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条件,排除 A 项。材料主要陈述的是产品征税区别对
待,看不出引发与他国冲突和使英国更加依赖殖民地的内容,故不选 B、C 项。
易错点 8 不能正确理解垄断组织的产生
19 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在 1893 年的危机中,全国 1/4 以上的铁路
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 20 世纪初,4 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 85%。这反映了
A.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B.自由放任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C.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
D.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
【错解】B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结合材料分析垄断组织的产生。选 B 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强调的是
垄断而非自由放任。
【正解】C
【解题思路】据材料“19 世纪末……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 20 世纪初,4 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
总收入的 85%”等信息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C 正确;
据材料可以看到是铁路运输业出现了垄断,没有强调技术改造,A 错误;据材料“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而且“大肆兼并……4 个大集团”等,这都是垄断阶段的表现,
故 B 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D 错误。
该典例考查对垄断组织的认识,复习备考时注意从垄断组织的产生及影响方面来把握,具体如下:
19 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
中,产生了垄断。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组织的
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同时,垄断资本家
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
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2019 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一模)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工业、运输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的托拉斯(垄
断组织)总共达到 445 个,他们合并了近 8700 家公司,拥有资本 203.79 亿美元,控制着 1528 个大企业。
全部产值的 50%左右集中掌握在只占企业总数 1%的 3060 个大型企业手里。这一现象
A.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
B.维护了美国市场自由竞争的秩序
C.适应了美国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D.直接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美国生产关系调
整的表现,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控制了市场的各个环节,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
要,故 C 项正确,A、B 项错误;美国金融市场投机过度直接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故 D 项错误。
易错点 9 不能正确理解科技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1831 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发现,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 世纪 70
年代,电动机也出现了,电力成为新能源。这说明
A.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B.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C.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D.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
【错解】B 或 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科技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正解】A
【解题思路】由材料“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发现,1866 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可
见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故选 A;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问题,排除 B;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实
现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排除 C;材料主旨不是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排除 D。
针对本题,复习备考时可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更加明显,先后经历了重大的历史性
突破:
(1)第一次是 18 世纪 60 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以蒸汽机和自动纺织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开始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
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生产成为世界的生产,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
历史成为世界的历史。
(2)第二次是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科技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机的广泛使用以及电讯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化与电气化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解
放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019 年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六盘山一模)下表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统计1750—1900 年世界制造业
产量的相对份额(%),它反映了
国家 1750 年 180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880 年 1900 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A.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
B.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产量逐渐减少
C.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19 世纪初中国制造业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860 年前后,中国制造业产量的份额相对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缺乏
技术创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优势缩小,是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没有积极采用新技术,因此 A
选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相对份额减少,不是产量减少,B 选项排除。二战后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C 选项排除。D 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记忆点一】新航路的开辟及影响
1.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着传统商路。
(4)技术条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扩充。(5)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新航路开辟的概况
时间 航海家 航海家国籍 支持国 新航路 备注
1487 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欧洲到非洲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7 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欧洲绕过非洲到达
印度
在新航路的开辟中第一个
到达印度的航海家
1492 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欧洲到美洲 发现美洲新大陆
1519—1522
年
麦哲伦(船队) 葡萄牙 西班牙
穿越大西洋、太平
洋、印度洋,再返
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的船队最早完成环
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3.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商业革命使商品种
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3)殖民掠夺之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与法国
为代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4)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实了“地
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记忆点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 世纪的殖民扩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殖民扩
张
背景 新航路开辟,资本主
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
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进行资
本输出
主要国家 西、葡、荷、英、法
等国
英、俄、法、美等国 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
主义国家
扩张地区 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
区,未深入内地
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
入内地
全世界范围
方式 公开的殖民掠夺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划分势力条约 范围,分割世界
活动 抢夺金银、贩卖黑奴、
垄断商路、欺诈性贸
易
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
掠夺原料
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销,掀起
瓜分世界的狂潮
结果 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
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发
展,给亚非拉国家带
来灾难
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
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
近代化的道路
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本主义世
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促使亚非
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认识
(1)对世界市场而言,欧洲殖民扩张进一步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
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2)对殖民国家而言,殖民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并转化为资本,促
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而言,一方面,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
的落后;另一方面,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
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记忆点三】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1.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
2.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社会稳定。
(2)对外殖民扩张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3)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国内外)。
(4)各行业的技术革新热潮。
3.进程
首先开始于纺织业(标志是“珍妮机”的问世)→冶金、采矿和交通运输的技术革新→蒸汽动力
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火车和汽船)→向欧美大陆的
扩展(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4.影响
(1)经济上,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业时代到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地理结构和分布,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
界工厂。
(2)政治上,确立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到 19 世纪中期);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关系变革,
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3)外交上,改变了世界形势,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了全球化时代。
【记忆点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1.时间
19 世纪中后期。
2.特征
同时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的技术革
新热潮。
3.特点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4.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3)化工技术的发展。
(4)炼钢技术的改进。
(5)电讯技术发展迅速。
5.影响
(1)发电机等电气的发明和使用,使机器使用更加普遍,并且推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
(2)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
(3)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记忆点五】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促进了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不同点
(1)主要成就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是纺织机械、蒸汽机、火车、轮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是发电
机、内燃机、汽车、飞机、通讯工具等。
(2)规模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英国开始的,之后扩展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
时进行。
(3)科学的作用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大都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4)生产组织形式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垄断组织出现,出现了国际
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5)对生产力和经济格局的影响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实力上升并成为工业强国。
(6)对中国的影响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成为西方资本
主义经济的附庸,同时列强入侵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
进行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又一次丧失了追赶世界科技革命
潮流的重要机遇。
1.(2019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4,4 分)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理过唧
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
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瓦特参与过修理唧筒这一劳动实践,从而为其发明改进蒸汽机提供了宝贵经验,故选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 B;C 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作用,排
除 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 D。
2.(2019 年 4 月浙江选考,20,2 分)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在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四十年代。根据材料可知,
英国的生铁产量从 1825 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 选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催
生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 选项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 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
进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 选项排除。
3.1498 年 5 月,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这也正是七十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
德威的地方。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导致东西方航海
目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航海家与支持者的关系不同
B.支撑航海的经济形态不同
C.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D.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视不同
【答案】B
【解析】从材料“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达•伽马……基督徒,香料”中可以看出东西方
航海的目的是不同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支撑郑和下西洋的是小农经济,而支撑新航路开辟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故 B 项正确;东西方航海都是王室(皇室)支持的,故 A 项排除;C、D 项是原因,但
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4.据统计,在 15 世纪的最后几年,威尼斯商人在亚历山大港每年平均大约进口 350 万英镑价值的香料,
但是在 1502—1505 年的 4 年中,这一数据下降到每年 100 万英镑左右。这一现象反映出
A.欧洲市场香料交易量大幅下降
B.欧洲贸易的中心逐渐发生转移
C.世界市场的雏形由此开始出现
D.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中断
【答案】B
【解析】亚历山大港位于埃及,属于地中海地区,这是传统东西方商路中心,此时威尼斯商人从此港口进
口货物的数量减少,说明了此地贸易中心地位受到冲击,结合所学,这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影
响,故选 B 项。欧洲市场香料交易量大幅下降是材料中的表象,A 错误。C 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中断不是题干的现象,D 错误。
5.下图为西欧某国早期殖民扩张示意图。该国
A.派遣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17 世纪成为商业殖民帝国
C.最早发现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D.18 世纪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地图明显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侵略从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到达了中国的台湾岛,结
合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台湾被荷兰人占领的基本史实可知,这个国家应该是指荷兰,他在 17 世纪构建了
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称为“海上马车夫”。故答案为 B 项。A 项,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是从欧洲出发向西的方向,与材料中地图侵略路线的方向相反,排除;C 项,最早发现直通印度新航路的是达·伽马,他没
有到达中国台湾,排除;D 项,18 世纪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是英国,排除。
6.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年份 西非(价格;英镑) 牙买加(价格;英镑) 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
1651~1675 2.68 23.12 14.68
1701~1720 10.28 249.98 8.46
1761~1780 16.08
37.73
(31.25)
12.22
(1.58)
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
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
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
【答案】C
【解析】从表中的数据看,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利颇丰,这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各地人口的分布状况,故 A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洲和非洲的人口状况,
故 B、D 项排除。
7.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17 世纪初,英国就颁布了《专利法》,明确规定发明人可
享有 14 年的技术专利垄断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此后 200 年间,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
的高峰期。这些举措使得英国
A.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D.取得海上霸主地位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奖励技术发明,科技发明不是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前提,A 错误;奖励技术发明
和推行重商主义没有关系,B 错误;英国奖励技术发明有利于推动新技术的出现,为工业革命积累技术,为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创造了技术条件,C 正确;英国奖励技术发明和取得海上霸权地位没有直接关系,D
错误。8.某学者指出,18 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 19 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
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B.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C.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依据材料“19 世纪中叶……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可知,
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标
志着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 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没有体现出动力方面的变革,两
者的影响无法进行比较;D 选项错误,“特有”强调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独特性,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
很多,无法体现“特有”。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9.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
投资的闸门。……1901 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
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
【答案】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需要大规模的投资,所以,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
亿美元的公司只可能是因为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故 D 项正确;A 是新航路开辟时代,不符合材料
时间;B 和 C 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10.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在自传中说:“生产福特 T 型车需要 7882 个独立工序,其中 949 个需要‘强壮
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 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367 个由一条腿人,715 个可由独手的
人,10 个由盲人来做’。”这反映出
A.福特不仅是实业家也是慈善家
B.现代化机器生产对身体损伤大
C.流水线生产降低了对人力要求D.机器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主导者
【答案】C
【解析】材料“需要 7882 个独立工序”主要是反映福特汽车的生产工序,而不是介绍福特的慈善事业,故
A 项错误;材料“其余工序‘670 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 367 个由一条腿人,715 个可由独手的人,10 个由
盲人来做’”所需的残疾工人并不是由现代化机器生产导致的,故 B 项错误;据材料“949 个需要‘强壮而
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 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367 个由一条腿人,715 个可由独手的人,
10 个由盲人来做’”可知,流水线生产降低了对人力要求,故 C 项正确;据材料“949 个需要‘强壮而训练
有素的体格健壮的人’;其余工序‘670 个可由失去双腿人,2367 个由一条腿人,715 个可由独手的人,10
个由盲人来做’”可知,工业生产依然离不开工人,机器生产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故 D 项错误。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茶的故乡,《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华阳国志》
指出西周时茶叶成为贡品。汉朝,茶叶是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
家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唐宋时期,茶业昌盛,“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
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本草纲目》
写道:“茶苦而寒,最能降火……令人少睡有力,悦志……清头目。”中国茶文化在形成发展中,融入了儒
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以雅为主,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等,
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摘编自关剑平著《茶与中国文化》等
材料二 茶叶在英国发展年表 17 世纪 30 年代,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
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1637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到中国广州运茶。1652 年到 1667
年,英国取代荷兰垄断了中国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658 年,伦敦《政治快报》上
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极佳的中国饮品,有治疗头痛、增进食欲、补充营养等功效…18 世纪初,茶叶取代
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欧亚贸易进入“茶叶世纪”。1795 年,戴维斯在《英国农工状况考察》
中提到:麦芽酒太贵,牛奶也喝不起,在恶劣的天气与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他们咽下干面包,茶是
他们不可或缺的饮料。1799 年,英国茶叶消费量达 2300 万磅,需求势头迅猛
——摘编自郭孟良著《中国茶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茶叶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叶在英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答案】(1)特点:中国人民最早种植和利用茶叶;较早了解茶叶的保健和医疗功能;政府和社会各阶层
人士的重视;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日常生活品;是对外贸易的大宗;形成独特的茶文化。
作用:民众重要的饮品,丰富了民众的生活;有利于民众修为和保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促进中国
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民族交融。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英国崛起,日益控制世界贸易;大众媒体对
茶叶功能的宣传;工业革命时代,劳动者补充体能的需要。
(3)丰富民众生活,促使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
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1)特点:由材料中的“我国是茶的故多”、《华阳国志》记载可以得出中国人民最早种植和利用
茶叶;由《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记载得出中国人较早了解茶叶的保健和医疗功能;由“西周时茶
叶成为贡品”“魏晋南北朝时著侈之风”得出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重视;由“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和
“各民族的礼俗”得出成为中国各族日常生活品等。作用:根据“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可知茶叶是民众重
要的饮品,围绕茶叶衍生出众多娱乐场所和方式,丰富了民众的生活;根据材料“茶苦而寒,最能降火……
令人少睡有力,悦志……清头目”可知中国古代茶叶有药用功能,且与儒道释教结合,因此有利于民众修
为和保健;茶叶的广泛种植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各个民族在茶文化中形成特色,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
发展和民族交融。
(2)原因:根据材料荷兰人将茶叶带到了英国,结合时间 17 世纪 30 年代可知茶叶传播至英国原因在于新
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1652 年到 1667 年,英国取代荷兰垄断了中国茶叶
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可以得出英国崛起,日益控制世界贸易;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
的大众媒体对茶叶功能的宣传,推动了茶叶在英国的迅速发展;根据戴维斯《英国农工状况考察》可以看
出工业革命时代,茶叶是劳动者补充体能的饮品。
(3)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民众生活、文明交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方面分析:物种交流丰富了民
众生活,促使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
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1 年,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博览会会场“水晶宫”完全由玻璃和钢铁建成,水晶宮内陈列
着约 1.4 万家厂商提供的展品,其中,英国的展品约占一半,有自动纺纱机、织布机,700 马力的海船发动
机,31 吨重的火车头,举重 1144 吨的水压机,各种起重机、压力机、汽锤、机床、汽船模型,引人注目的
是大厅入ロ处陈列一块 24 吨重的整体煤块和蒸汽机,除此之外,如床单、水壶、铁制壁炉、钢笔、1840 年在英国发行的世界首枚邮票等过去属于“奢华”的物品,也成为博览会展示品种繁多的大众消费品。外国提供
的展品几乎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参观博览会后写道:“它的壮丽不是指某件物
品,而是由所有东西组成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大会聚;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类工业所能创造的所有东西……工
业资本主义的力量,犹如一双超自然的手,将这次博览会的展品装扮得色彩缤纷,魅力四溢。”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近代史上重大历史现象,
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 信息:博览会的英国展品以自动纺纱机、织布机、蒸汽机等工业品为主现象,工业革命引
起了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概述:18 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市场、制度、劳动力、资本等因素的推动,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进入了工
业化时代。伦敦博览会以展示英国纺织、煤炭、钢铁、机械等工业品为主。这些行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
间英国的龙头产业,带动了英国工业实现腾飞。工业革命使英国基本完成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
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它的工业力量相当于其他整个世界的总和。
评价:国际社会是一个实力决定等级的体系,英国最早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工业生产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加剧;工业优势推动英国经济发展进入新
阶段,奠定了英国取得世界霸权的物质基础。
(亦可从工业革命使英国进入“自由贸易”时代;工业化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博览会是工业文明与农
业文明经济成果的碰撞与交流等角度回答)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根据材料“英
国的展品约占一半,有自动纺纱机、织布机,100 马力的海船发动机,31 吨重的火车头,举重 114 吨的水
压机,各种起重机、压力机、汽锤、机床、汽船模型,引人注目的是大厅入口处陈列一块 24 吨重的整体煤
块和蒸汽机除此之外,如床单、水壶、铁制壁炉、钢笔”可以提取信息:博览会的英国展品以自动纺纱机、
织布机、蒸汽机等工业品为主现象,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然后结合所学关于工业革命的
知识,分析该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最后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注意论
从史出,做到史论结合和历史语言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