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对幼儿的心理的理解与培养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师随笔:对幼儿的心理的理解与培养

ID:112361

大小:0 B

页数:1页

时间:2020-09-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师随笔:对幼儿的心理的理解与培养幼儿期是人生中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然而在幼教实践中容易引发幼儿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很多的。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创设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满足其兴趣与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帮助幼儿学习调节情绪和表达情感,使每一个幼儿感到安全、温馨和愉快。教师应走近幼儿,聆听幼儿的心声。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笔者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孩子的内心世界单纯又透明,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若教师拥有一份爱心,走近了解幼儿,就不难发现幼儿的各种心情。在他们快乐时分享他们的快乐,在他们不高兴时,寻找原因,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关怀、安慰,让他们快乐,使他们心情愉悦的生活。尊重、接纳幼儿个性,多些宽容。尊重幼儿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采取民主教育的方法,“民主”应该是建立在接纳幼儿的个性之上的。教师只有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幼儿,以真诚开放的胸怀接纳他们,才能真正了解幼儿。当幼儿屡教不改、言而无信时,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加以批评,应给他们多一些宽容,让他们稚嫩的自尊心得到保护。教师的尊重不是放纵、任其自流,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幼儿,打破幼儿“一犯错就会挨批评”的思维定势,从而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引导幼儿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当今社会由于居住条件的封闭性和独生子女的家庭内部的独处性,使得一些幼儿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不少幼儿形成孤僻、依赖、自私等不良个性,阻碍了幼儿性格的社会化,而这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够广泛,往往只局限于父母和少数同伴,进入幼儿园后,不懂得与人交往,易形成依赖、抑郁等性格,造成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所以,在让幼儿感受到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去爱父母、长辈、同伴等。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幼儿园的生态环境是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向导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他们是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的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互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被尊重,为集体所接纳。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接触到陌生人和环境,情绪经常会不稳定,容易表现出哭闹、焦虑、伤心等情感,这时教师可以允许幼儿从家中带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入园,减少他们与亲人分开的悲伤情绪;也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色彩鲜艳、深受孩子喜欢的玩具,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心情愉悦。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合群性养成、独立性培养的极好手段。给予幼儿发泄不良情绪的空间。当幼儿生气、悲伤、发泄不满情绪时,教师和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尽管幼儿在倾吐自己的内心体验时有时词不达意,甚至不合情理。教师和家长也要耐心洗耳恭听,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要以教训式的口吻训幼儿。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