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全国各地政治试题哲学常识选编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5年高考全国各地政治试题哲学常识选编

ID:286580

大小:42.0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05-11-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5年高考全国各地政治试题哲学常识选编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1.(全国卷1.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4)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12分) 38、(32分)  (4) ①20多年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根据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而公有制程度过高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体现了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刻认识。 ③振兴农业,不仅要靠政策,还要靠科技,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  ④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利益的满足上,减免农业税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回答25-28题。2.(天津卷 28). 某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该校毕业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一次就业率连续攀升。这表明(A) A. 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 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 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回答34-35题。3.(天津卷34.)盆景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株株形态各异的树木,在人的精心雕琢下,或雄奇遒劲,或苍茫蓊蔚,或空灵娟逸,或潇闲秀雅……这说明制作盆景重在 A. 野趣天成,崇尚自然          B. 直中求曲,师法造化 C. 削繁就简,动静和谐         D. 顺势而为,因材施艺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回答26~28题。 4.(北京卷 26). 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C  )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5.(广东卷 17).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D)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6.(广东卷  2) 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以下正确的认识是:(C)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B.社会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低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D.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7.(江苏卷15).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D) A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8.(江苏卷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B) A .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9.(江苏卷38). 2004 年 10 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 《 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 》 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 25 %。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 《 环境影响评价法 》 ,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国在水电开发中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回答28~29题。)10.(全国卷1.29).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表述两者关系的有 (B)                                          ①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 ②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④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1.(天津卷27.)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D) ①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 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 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图9  放生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 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2.(全国卷2.29)、巧取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B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全国卷2.38)、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2)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答: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②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4.(全国卷3.38).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碳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答: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对政府来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5.(全国卷3.39).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其特殊性,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条件和自然规律发展相关产业,这是由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所决定的②河西走廊地区总的来说适合畜牧业发展,历史上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有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增加的人口及过度农业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③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改造自然中的有利后果,也应看到可能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大范围的影响。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都具有客观性,我们不仅要认识自然规律,也应当不断加深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并加深对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综合作用的认识。 6.(广东卷18).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A)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    7.(广东卷23).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问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D)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 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29—30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8.(广东卷29).上述材料说明:(AB)   A.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B.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   c.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9.(江苏卷1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B) A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0.(江苏卷13).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B)  A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1.(北京卷38.)(31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图15是“微笑曲线”示意图。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图15  “微笑曲线”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    回答: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发展。(10分)    38(2) ①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把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利润分布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认清当前我国企业在“微笑曲线”中所处的位置,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努力改变集中于加工和组装环节的现状。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三课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回答28~29题。)1.(浙江卷全国卷1.28).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A) A 自相矛盾的关系     B 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 诡辩的关系         D 辩证否定的关系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回答32~33题。2.(浙江卷全国卷1.32).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D)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3.(浙江卷全国卷1.33).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D)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 ②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1分,共2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  得分。4.(广东卷3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37.答案要点(1)世界上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种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3分)(以上两个层次答出一个就可以给3分)(2)承认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我们就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社会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仅是不能回避的,更是不能“消除”的。(3分)(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2分)反对那种以“和谐社会”之名行“遇到矛盾绕道走”之实的错误做法。(2分)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的观念是错误的。(1分) (注:若考生聪唯物辩证法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4-7分,但是完全未涉及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的则不给分)五、论述题:每题17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5.(广东卷38).[材料一]  世界银行2004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贫困人口已从1981年的4.9亿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中国脱贫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材料二]  通过反贫困战略的实施,使极端贫困人口和刚脱贫易返贫人口分别减少到  2900万和约6000万。我国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  的过程,即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到把国家政策扶贫、投资扶  持等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的过程。通过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  入,引导农民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大量事实表明,在反贫困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为我国在21世纪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转变蕴涵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什么?  (2)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分析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意义。38、答案要点(1)从材料可见,我国反贫困战略从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就是注重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与外衣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理的表现。(2分)(考生回答出其中任何一个原理都可以得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扶贫的战略上,把“输血”与贫困地区干群启动内在机制“造血”结合起来,是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的表现。(3分)(注:考生可以从“内因与外衣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角度回答,只要原理把握准确,并结合材料分析就可以酌情给分,但本小点最高不能超过5分)(2)开发式扶贫就是中央和各地政府通过政策(免征农业税等等)、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农、市场引导等多种扶贫方式,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非常重要的。在扶贫工作中只有贫困地区干群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走出贫困。开发式扶贫体现了群众观点的贯彻。(4分)(只回答原理不分析材料者只能给2分) 6.(北京卷25). 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这说明(   B )     A. 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C.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 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7.(北京卷35). 漫画和成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与图10漫画反映相近哲理的成语是(  A  )    A.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图10        8.(江苏卷14).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C) A .要善于抓住重点  B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9.(江苏卷39).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04 年初下发了 《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 的 1 号文件; 2005 年初又下发了 《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 的 l 号文件。  (3) 从哲学常识抓主要矛盾的角度,谈谈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第四课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回答29~30题。1.(全国卷Ⅲ29).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B)  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 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五、论述题:每题17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2.(广东卷38).[材料一]  世界银行2004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贫困人口已从1981年的4.9亿  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中国脱贫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材料二]  通过反贫困战略的实施,使极端贫困人口和刚脱贫易返贫人口分别减少到  2900万和约6000万。我国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  的过程,即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到把国家政策扶贫、投资扶  持等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的过程。通过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  入,引导农民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大量事实表明,在反贫困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为我国在21世纪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2)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分析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意义。38、答案要点(2)开发式扶贫就是中央和各地政府通过政策(免征农业税等等)、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农、市场引导等多种扶贫方式,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非常重要的。在扶贫工作中只有贫困地区干群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走出贫困。开发式扶贫体现了群众观点的贯彻。(4分)(只回答原理不分析材料者只能给2分)3.(江苏卷29).“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成良机。”这句话说明 (ACD) A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 .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可有可无的  C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盆景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回答34-35题。1.(天津卷35.)附石式盆景把树木和山石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景物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这表明艺术创作必须(B) A. 注重量的积累       B. 运用合理想象    C. 提升感性认识       D. 重视实践作用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 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2.(全国卷2.30)、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A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3.(全国卷Ⅲ31).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D)  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 ③前者是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          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4.(广东卷19).下列典故最能够表达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D)       A.目不识丁    B.目不见睫    c.目不窥园    D.目无全牛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29—30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5.(广东卷30).关于“古史分期”的学术争论至今没有定论说明:(ABD)   A.争论的原因在于历史感性材料的相对匮乏和史学家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尽管尚无定论,史学界仍然坚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   C.历史就像小姑娘,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D.对于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史学界莫衷一是6.(江苏卷28).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凹凸相反,经过查阅资料和苦苦思索,形成了一种设想:由于某种驱动力,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开来,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 …… 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说明(ABD)  A .合理想象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B .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  C .想象一定能成为现实  D .合理想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六课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1.(广东卷2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B):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2.(广东卷22).某高校2004届的某班毕业生共52名,在求职简历中,却出现了38名“班长”,17名“学生会主席”,引起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质疑。对于这一现象正确的看法是:(C)       A.毕业生制作简历不诚信不足为怪,因为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       B.简历掺水并没有直接损害他人利益,属于个人的正当行为       C.诚信是公民的起码道德,缺乏诚信将导致社会陷入信任危机       D.社会竞争环境存在某些不公平现象,部分学生简历掺水值得同情3.(北京卷30)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这是因为(C)A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 B市场经济可以产生集体主义C集体主义可以促进企业发展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4.(江苏卷11).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D)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36 题 11 分,第 37 题 lO 分。共 21 分。 5.(江苏卷36).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  第七课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回答30~31题。1.(全国卷1.30).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C)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2.(全国卷1.31).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D)①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 ②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 ③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 ④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3.(全国卷2.3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5)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答:天赋人权的原则虽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在哲学上是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论证人本质,是对抽象人性论的深刻批判。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回答29~30题。4.(全国卷Ⅲ30).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勉励我们(B)  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②严于律已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③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 ④首先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同志在信访岗位上工作了22 年,始终践行“绝不能让群众失望”的诺言,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据此回答 26--27 题: 5.(江苏卷27).张云泉同志的先进事迹表明 (ABCD) A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 .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C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D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  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1.(全国卷2.39)、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大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设,由于宫殿建筑基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7)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认识论的启示?答: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而深化,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深化了我们对阿房宫的历史状况和项羽火烧阿房宫史料的认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历史记载是基于当时条件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其正确与否要经受考古实践的检验,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有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对阿房宫及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③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过程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阿房宫的认识还需要继续深化五、论述题:每题17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2.(广东卷38).[材料一]  世界银行2004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贫困人口已从1981年的4.9亿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中国脱贫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 [材料二]  通过反贫困战略的实施,使极端贫困人口和刚脱贫易返贫人口分别减少到2900万和约6000万。我国经历了从最初的单纯性“输血”式扶贫到开发性“造血”式扶贫的过程,即政府向贫困人口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到把国家政策扶贫、投资扶持等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结合起来的过程。通过国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 入,引导农民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大量事实表明,在反贫困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在21世纪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2)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分析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意义。38、答案要点(2)开发式扶贫就是中央和各地政府通过政策(免征农业税等等)、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农、市场引导等多种扶贫方式,与贫困地区干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非常重要的。在扶贫工作中只有贫困地区干群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走出贫困。开发式扶贫体现了群众观点的贯彻。(4分)(只回答原理不分析材料者只能给2分)3.(北京卷39)、(3)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 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觉得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39(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重要性。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