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ID:291279

大小:12.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0-02-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课程改革,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为学生获得初步的科学创新能力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提供最基础性的保障。二、基本情况分析:(一)学生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0多人。通过过去七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科学课堂上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勤于思考,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和实验材料的限制以及教学时间的紧张等因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开展,导致学生对上册教材内容学习比较粗糙,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的时候常常因为缺乏正确的操作要领而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去有效完成当堂学习任务而有所欠账,有待于后续的补缺。(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册教材中,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第一单:微小世界。本单元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有光学、生物学、物质结构、科学发展史等。但教学的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开了一个头,希望学生把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用放大镜观察和用显微镜观察。放大镜下的主要观察对象是昆虫世界、晶体世界。显微镜下观察的主要是生命世界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生物的细胞是怎样的,鱼缸里的水为什么发绿,等等。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在本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的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分开来。第三单元:宇宙。学生们对宇宙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网络或者电视节目。他们或许从未真正去观察过月亮的阴晴圆缺,从未去寻找过那熟悉的北斗星究竟在什么地方,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文本上,停留在幻想中。“宇宙”单元就是要让学生们走进大自然,在夜晚、在星空下感知宇宙,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感知和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对宇宙粗浅的解释,建构最简单的关于宇宙的模型。本单元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 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因素影响要观察的星体。 2. 夜间观察活动难于组织与开展。这对教师们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第四单元 : 环境和我们。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类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然而,环境问题已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影响深远的战略性任务。     虽然学生在此前参与了有关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许多探究活动,尤其是五年级时已渗透了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还没有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前的研究是静态的,重在了解、分析,现在对环境的研究则要求学生带有价值判断,引领学生们关心有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教材安排的整个脉络是围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现今人类处理环境问题的一些方法展开的。     本单元内容分两部分,分别为对垃圾的研究( 1 ~ 5 课)和认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6 ~ 8 课),主要让学生体验两个典型过程:对垃圾的处理过程和对其他环境的考察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模拟各种处理方法,小中见大。 教材安排首先着眼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垃圾分类,让学生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找找家中会产生哪些垃圾,这些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如何。接着按照学生探索垃圾问题的发展过程为线索,让学生经历垃圾的处理(主要是填埋)有什么问题——改进处理方法(减量、再使用再回收、垃圾分类)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处理垃圾的一般方法和工业方法,知道处理垃圾的一些基本原则,为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知识障碍。比如垃圾的分类,就是为了减少处理垃圾的成本,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平常一些小的行为也会产生很大的环保价值,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单元的最后部分,以人类面临的其他环境问题扩展学生对环境认识的视野,带领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包括参与一些社会环保活动),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教材安排了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我们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和环保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甚至在教师或成人的带领下在社会环境中开展,活动的规模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三、教学任务目标:(一)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三)科学知识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显微镜是由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组合而成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象的功能。知道计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简易方法以及放大倍数跟镜面凸度的关系。了解有关昆虫、晶体的知识。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活动和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2、知道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总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屋子的形态、大小即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即化学变化。3、引导学生从了解月球开始,观察研究月相、日食、月食、星空等种种现象;引导和鼓励学生对了解到的各种资料、现象、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推测;鼓励学生利用模拟实验或建立模型的方式检验自己的推测;激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的观察与记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对探索宇宙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推理和建模,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中,了解月球、太阳系、星座及宇宙的有关知识;理解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知道人类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的历程。4.知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及其优缺点。 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知道各类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 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知道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四、方法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4、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6、广泛收集教学资源,积极借助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教学,并实现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学仪器的有效整合应用。7、教育学生妥善管理科学材料,培养学生使用学具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学具的最大应用效益。8、力求作到用教材教,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及时调整和改进演示实验。9、切实作好实验准备,确保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开出率。10、充分利用新编课堂作业,保证练习质量,并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设计补充练习,以确保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五、教学进度安排:2-3月份     第一单元4月份       第二单元、期中检测5月份      第三单元6月份       第四单元 7月份       总复习、期末考试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