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共有35人。经过两学年的学习,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在积极的情感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由于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能给学生提供全面多元的教学设备,不能很好地对学生渗透更多的美术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在美术这门学科上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是又不能满足。
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五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指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6课,分为6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初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三、全册的单元及内容总体安排情况如下表:
单元
课序
课题
学习领域
美术.人文内容
课时数
时代新貌
1
我驾神舟游太空
造型.表现
想象画.爱祖国.爱科学
1
校园生活
2
我们爱劳动
造型.表现
人物动态.爱劳动
1
人与社会
3
绿化家园
设计.应用
对称剪纸.植树节
2
4
立体造型
设计.应用
立体构成.美化环境
2
5
自行车的故事
综合.探索
造型练习.设计与生活
2
人与自然
创造天地
6
四季割
综合.探索
观察表现.四季变化
3
7
美丽的孔雀
造型.表现
花纹设计.热爱自然
2
8
山外有山
造型.表现
纸立体造型.热爱自然
1
9
灵璧奇石
造型.表现
想象造型.感受自然美
1
10
飞流直下三千尺
造型.表现
观察表现.热爱自然
1
11
字的创造设计
设计.应用
联想.设计.文字与生活
3
12
图形联想
造型.表现
联想创造.丰富生活
2
13
图象拼摆
设计.应用
平面构成.美化生活
3
14
黑白撕贴画
设计.应用
撕纸拼贴.巧做巧用
1
15
自制棋子
设计.应用
泥塑练习.丰富生活
2
艺术瑰宝
16
中国民间玩具
欣赏.评述
提高欣赏能力.了解生活
1
四、教学方法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例如在上第二课《我们爱劳动》时,先让学生欣赏油画《割》、《拾穗》以及门采儿、米勒的素描作品,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人物动态及表现手法的感悟和认识,而要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动态进行比较,从而引导他们感受动态的美,了解油画、素描的不同表现形式极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 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 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以前,由于过分强调美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降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今天,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呢?
首先应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 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既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5、 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用美术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当今美术课应十分注意以美术为主题并联合其他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应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6、 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成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改变“像不像”等“技能性”的单一话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在评价中除了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念与方法,也要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这实质上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
7、 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 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本次课改“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因此,本教材在设计时留有20%左右的课时由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师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广泛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各种图片、、光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