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拿杯子装水时,我们总忍不住的要提醒他们:“不要打翻了!”大人老觉得“不提醒孩子,他容易把东西打翻”,真的是这样吗?我千叮咛万嘱咐,不断耳提面命的结果是:孩子仍然把水打翻。这是为什么呢?一般人都会想象自己听到的话,不妨我们实验一下:请不要想象山楂。就是红红的皮,酸酸的,含在嘴里忍不住分泌大量唾液的山楂,绝对不可以想象。“其实,我们听到后会不由自主的第一反应山楂酸酸的,所以,同样的道理,我们说”不要打翻“,反而会勾起小朋友们”打翻东西的想象“。原本只是想提醒孩子,却事与愿违的让孩子联想到”可能会打翻“孩子脑海中会联想到打翻后老师的表情,生气。他们无形中会依照预言实现想象。这些事,经我们提醒后,反而会很在意。这些提醒其实形成了负面暗示。”可能会打翻“的联想,引导想象走向事实,我一再的叮咛完全徒劳无功。如其它的状况”不可以大声吵闹“”不要跑“”不要靠近“等等。
"警告”太难理解,“直接鼓励”效果更好。我们不妨跟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当你把杯子到满水,小心翼翼的拿到嘴边,有人在旁边柔声提醒“轻轻地”你会有什么心情呢?是不是认为对方真体贴?是不是会因为轻声细语的提醒,小心的端起杯子?相反的,如果对方大喊“不要打翻了!”你可能会吓的手忙脚乱打翻杯子。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对孩子说“轻轻的”孩子会照你所说的,慢慢的、小心的倒水。轻轻的,这句话彻底传达给孩子,比“不要打翻”有更好的效果。因为它会成为“轻轻的就能做到”的正面暗示。
以“保持安静”代替“不要吵”,以“慢慢走”代替“不要跑”,以"离开那里“代替”不要靠近“。正面暗示,比什么都顺利。只要以正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镇定从容地面对各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