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最大的问题是写什么的问题。俗语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聪明的孩子,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不出文章。 解决了米的问题,然后就是要解决这米该怎么“炊”。你是做米饭,还是熬米粥,亦或是做成锅巴,方法各不相同。于是老师就应该交给孩子们用米做饭的不同方法。但是老师没有办法教给学生火候。所以文章的内在还需要学生自己掌握。这也就是孩子的自我表达。要给予孩子自由表达情感的空间。因为每个孩子的体验是不同的,独特的个性必定有不一般的视角。老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样子。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见到孩子么眉头紧锁,双目无神甚至呆滞,无论文章怎样精彩、触动读者,他们总是一脸的无动于衷。不是他们没有感情,也不是他们没有发现没得眼睛,更多的是我们,这些成年人,给孩子一片灰暗的天空。孩子在一片朦朦胧胧中摸爬滚打,已经失去了去发现、去感悟的动力。习作恰恰就需要孩子去发现、去感受。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各不相同的,每一只鸟儿虫子的鸣叫也是各不相同的。孩子有一颗善良、清纯的心,这身边的一切,才会让他觉得有滋有味,才会让他觉得丰富多彩。也不然,在美妙的音乐,也只是聒噪人耳的噪音。由此追根溯源,习作最大的问题,使我们要给孩子们创设一种环境,让孩子在这个相对的空间中,能去发现感悟,敢去发现感悟,这样才能积累习作的素材。这种环境一定是孩子喜欢的,适宜孩子成长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不是老师或成年人的一厢情愿。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孩子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的独立性,决定了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表述是绝不相同。我们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这种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