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48人,从上学期期末检测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智力的问题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一句话就是动手能力差,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导致成绩差,在教学时要努力做好各方面的辅导工作,努力提高全体学生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和重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具体做法是: 1、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基本功,做到计算细致,快速,正确。 2、注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注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同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关爱。 3、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够根据一些定理进行计算。 4、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5、期末制定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好期末复习。 6、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四、课时安排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观察物体(二)(2课时) (三)运算定律(7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3课时左右 4. 小数单位的换算……2课时左右 5.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左右 6.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图形的运动(二)(4课时)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课时) 1.平均数……2课时左右 2.复试条形统计图……2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1课时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