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的教学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会问学生同样的问题:“现在开始,合上课本,闭目回忆1分钟,我这门课,你之前学过的东西,最先在脑海中蹦出来的是什么?”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我相信一句话,无论曾经学了多少,学得多深,都有可能慢慢遗忘,而那些脱口而出或者稍加思考就能说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地内化,积淀成个人学识、能力的一部分。如此提问,就算是我了解学情的一种重要方式吧。“蛋白质”“DNA”“线粒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核心知识是细胞,学生如此的回答都在意料之中,但都是散乱的小知识点。在我看来,这是前几章知识不系统的体现,如果本学期开始想把剩余的部分有效衔接上,有必要带着学生重新梳理之前学所学。于是,我举了个例子,随机点了一位同学的名字,他起立答“到!”后又在示意中坐下。我问大家,刚才那位同学能顺利完成这看似简单平常的过程,单从生物学角度考虑,这应该归功于谁?学生们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个问题,“是组成他身体的细胞。”当学生听到我给出的答案后,几乎都是恍然大悟后又若有所思。我继续说,“关于《分子与细胞》这个模块,我希望大家想起它时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句话是‘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这是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的名言。所以,我们对生物的深入了解,就要从认识细胞开始。第一学期我们所学习的内容都与此相关。包括细胞的分类,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内的主要物质能量变化……所以,我希望大家脑海中紧跟着能想起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并且能熟练、准确说出图上各部位的名称以及主要功能。”为了加深效果,我将教材上动植物的亚显微结构图在PPT上随即呈现,限定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再次加深印象,尽可能地回想跟每部分结构有关的内容,并将细胞图形换成考题常见的样式进行提问,当然问题都是比较直观简单性,毕竟是一学期知识的系统回顾,目的只是想加深他们对细胞本身结构和功能的印象。接下来要往新的内容上过渡,细胞不是永恒的,因此,由细胞构成的生命也不是永恒的,这也是生命之所以宝贵的原因。那么细胞的生命历程会经历哪些阶段?它怎么产生,又会发生哪些变化?最后如何消失?由细胞构成的生命,在自己的存在历程中又会因为细胞的这些变化有哪些外部呈现?我从人的生命历程开始问起。既然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以人为例,一个人生命起点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答案,有人认为是受精卵,有人会认为是刚出生的婴儿。需要让学生明白,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其实就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形成。从一个细胞到由无数不同细胞构成的人,期间经历了什么过程,跟细胞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最好的呈现方式应该非视频莫属。一直以来,在这个部分我都会给学生播放人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的胚胎发育纪录视频,让学生自己从中感受细胞分裂和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同时结合人的不同年龄阶段生理状态,提示学生考虑与细胞间的关系,比如幼年、成年和老年,整体理解人的生理机能变化和各种异常生理现象的原因。当然,这些都是为正式深入学习买下的引线,重在系统建构的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此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一句话,我希望学生在下一个新学期合书闭目回忆生物知识的时候,不再是这么支离破碎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