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数学打卡照片在群里不断的更新着,我也不断翻阅着,突然看到一张特别昏暗。我意识到,这一定是孩子写作业时候的灯光比较暗,才拍出这么暗的照片。于是,我第一时间给孩子的家长取得了联系,提醒家长说:“你们家的灯是不是太暗了?”家长说:“确实是这样,是不是会影响视力?”我说当然,建议家长抓紧时间给孩子换一个学习用的台灯。孩子爸爸一面说谢谢,一面承诺一定赶紧换灯。其实这个孩子,我也是相对比较了解,因为他的哥哥去年刚刚从六年级毕业。从他们兄弟俩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孩子的父母来郑打工,做小生意非常忙,对孩子疏于管理。我也注意到每次放学后,全校最晚的来接的就是他们兄弟俩。经常是老师下班,当我离开学校的时候,还看见他两个在学校左等右等。听门岗师傅说,孩子有时候甚至等到晚上七、八点钟。看到孩子等得心急,别人都走了,只有自己还在学校等啊,等啊。对他内心来说是怎样的一种煎熬,而且经常如此煎熬似乎习惯了。家长为了生计没有办法,我也很理解,但是时间上我们保证不了,但是可以在其他方面给孩子些补偿啊,孩子的后期保障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早上跟不上吃饭买几个包子,带一杯粥,下午放学那么晚了才回家吃饭,孩子一定饿得不行。孩子的作业也没人辅导,更何况检查签字了,更是一种奢求。这也怪老师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些孩子,以后我也会把这些孩子作为帮扶重点,不能再从老师这里缺失了关注,也作为对孩子的补偿吧。所以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真正的把工作做到家了,去孩子家里看一看,多了解了解孩子们。觉得在课堂上看到孩子们的种种表象,再结合在家的所了解到的,能给孩子一个全面的判断,从而更全面了解孩子,分析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所以我拉住了段老师,就从现在起,按部就班的做家访。今天如愿以偿的与家长取得了联系,没想到第一个家长欣然接受了,让我很受鼓舞。然后拨打第二个,我说:“您好,我是XXX的数学老师,针对孩子的情况,相对孩子做一个家访,您看明天下午1点半可以吗?”家长犹豫了一下,你是梁老师吧,我和她爸爸都很忙啊,没时间。”感觉要被拒绝,于是我接着说:“您每天都从几点忙到几点?具体做什么工作?”家长如实回答说;“我和她爸是卖小吃的,早上出来早,晚上回来玩,有时候都到8点多了。”我说:“没关系,您卖小吃的地方在哪里?我和段老师下午直接过去。”也许家长被我的真诚所打动,激动地说:“梁老师,就冲您这句话,我把孩子交给您一百个放心,我在XXX小区门口,您明天过来我们联系。”就这样约好了第二个家访对象。期待明天下午本学期的首次家访。再说说孩子,听说我要家访,一个劲的在微信里问我:“老师,你明天是不是要告我状啊?”我说;“怎么会呢,再说你这段时间表现这么好,我告你什么状呢,你有什么值得我告的呢?”这时候孩子发语音一段笑声。我说:“老师就是想更深入的了解你,可以吗?”这时候孩子欣然答应了,家访是好事,但是不能给孩子和家长造成任何心理负担,我们做家访仅仅是增进了解。把工作“做到家”了,这才是家访的真谛。家长真的没有时间,我可以到你工作的地方,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嘛。这也是一种工作态度,但愿用老师微薄的力量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孩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