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的自己其实很少看教育类的书籍。我更喜欢随心所遇的遇见。窦老师算是领我进教育这片宽阔领域的入门师傅。她爱读书,更善于读书。她在网上、网下练笔成了习惯,像吃饭一样每天必不可少。她感觉练笔就好比开花,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力量,是不可能让一瓣一瓣的花朵展开自己的面容的。窦老师有一个很优秀的女儿,是一个像她妈妈一样有着爱读书的好习惯。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记下来,我发现,读别人书的结果,是把那一个个方块字,凑成的情感,化作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窦桂梅,一个爱美的女人,清新的笑容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充满了正能量;一个用生命演绎激情的符号,一朵用激情点燃课堂的玫瑰 。她不止有着语文教师阅读的诗意,而且有着教育者的担当和慈悲;她不止有着大校校长该有的铁腕管理,而且有着大校校长宽广的胸怀,接纳与原谅;她不止有着中国教育对双基的重视,而且一直对外面的世界里的同行保持着学习与审慎的态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走进美国的春天,走进四月的华盛顿,让窦老师触动最深的不是那满地的落樱,而是那遍地的学生。在林肯纪念碑前,在越战纪念碑前,在华盛顿纪念碑四周,在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里,到处都是学生们的身影。他们演奏或颂歌,他们抄抄写写,他们在放风筝,他们讨论或记录,在华盛顿这个大课堂中,学生们扩大了心胸、拓展了视野、获取了知识、升华了思想,华盛顿成了美国学生们探索的课堂。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华盛顿的一切都是美国学生学习探索的课堂,而学生又构成了华盛顿重要的风景。人间四月天。春天,谁见过中国的那些风景名胜中,有多少学生的影子?他们都在自己的课堂里“埋头苦读”呢。若有,也是学校象征性地“春游”。即来到某个地方,蜻蜓点水地游玩一圈,没有深入地考察、更来不及或根本没有独到地思索。倾羡美国学生的人间四月天,倾羡理想“巴学园”里与众不同的上课方式,上课,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来决定上什么内容,童年生活里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记得在清华附小门岗的玻璃窗角,静静地放着一丛醒目的紫丁香,紫色是水木清华的颜色,也是清华附小的主色调,更是窦桂梅老师品格的写照。《我的教育视野》翻阅了几章,窦老师在她的序章里写到:我对教育的记录与思考的热情,远远没有超越其他方面的热情。作为一位教书育人的教者,我的教育视界是那些狭窄,教育世界是那些贫瘠、苍白。愿自己能在浮躁的世界里,手不释卷,耕一方心之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