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下期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自主评价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品德与社会》学科试题内容丰富,侧重对生活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充分考查了学生课本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题目所占比例搭配合理,难易适中,试卷内容做到依标(课程标准)据本(教科书),既重视知识的积累,又兼顾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出偏题怪题,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突出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品德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逐题分析本次考试共设置了四道大题。第一题为填空题,满分16分。这一部分涵盖了三个单元方方面面的内容,即土地养育着我们、穿越时空的生活和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从卷面答题情况来看,有的学生平时上课不注意听讲,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有的题就答不出来,或答得不完整;还有的学生基础较差,错别字比较多,如“詹天佑”的名字写错,“快捷”的“捷”写错。第二题为选择题,满分16分。本题涉及到交通常识、少数民族特色饮食(特产)、古今通讯方式、急救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好。第三题为判断题,满分8分。本题总体来讲答得较好,但也有少数学生不认真读题,或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出现失误。如:“不同的家乡,气候不同,饮食不同,但是食品和风味一样”一题,正确的判断应为错,可有的学生不认真读题思考,就判断正确,导致出错。又如“用过的邮票处理一下还可以用”一题,学生身处在一个通信发达的时代,很少有接触信件或写信的经历,缺少这方面常识,听课时也没有注意听讲,所以导致出错。第四题为问答题,满分20分。本题中的两个题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其一是对交通工具的了解,其二是对大众传媒的认识,题目非常简单,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空题,或答得不完整,还有不容忽视的错别字现象,这都是失分原因。三、存在问题针对此次试卷认真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学生层面1.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如:不看题或不认真审题,做完题目后不检查,有漏题、空题现象等,可以看出学生做题时心理上十分浮躁,不能静心专注,认真对待,也不爱思考。 3.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强,如果教师把所学的知识变换一个问法就不会回答了,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发表观点的题目回答得不好,可见学生比较缺少相似生活体验,或是没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有的学生缺少针对性,抓不住问题关键;有的学生做题不细心,回答问题只回答了一半,甚至空题不写,并且没有检查的习惯,以致白白丢分。(二)教师层面1.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2.平时教学中,教师比较侧重课堂上的学习交流,虽然给学生画了知识点,也布置了相关的作业和练习,但对学科重点知识的检查力度还不够,因此学生对课本重点内容掌握不牢固。如填空题中的常识类题目“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上由 主持修建的 铁路”和概念性题目“书籍、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被称为 ”,有不少同学答错,且错别字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失分。3.本学科的教学多是语文教师兼任的,因此很容易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即一贯地把语文当作主要学科,精力也多放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上,而《品德与社会》则当作副课,并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因此备课、上课、练习、活动等方面明显做得不够。四、改进建议1.任课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本门学科,认真学习领会学科思想,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抓住其生活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2.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多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知识点多而杂的情况,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并注意及时检查识记情况。3.帮助学生端学习态度,从思想上认识本学科的重要性,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4.依据教学需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增加知识量,拓宽知识面。5.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同时继续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对生活事例的理解与考查,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6.把“育人”放在第一位,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蹲下来看学生,教与学的一些矛盾就变得少了,或者容易解决了。通过这次测试,我们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认真分析了原因。今后,我们一定会深钻细研,准确把握学科思想和课程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