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整洁》教学反思 我所执教的《我很整洁》一课是新课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一天”中的主题之一。本课侧重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使学生产生要做一个讲卫生、讲文明的好孩子的愿望。 而一年级的孩子只有6、7岁,入学刚刚1个多月,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一些事情家长包办代替,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共设计了三个活动,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对于我来说,本节课收获颇多,整个课堂不乏成功之处,但也留有小小的遗憾。成功之处:一、联系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认识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我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让学生交流、评议、示范、模仿、操练等方法引导他们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经验和情感的共同提升。整堂课,我都以一个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引导他们对生活中熟悉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从中得到提升,并让学生在活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从而进一步指导自己的生活。 如“看一看,知整洁”的教学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如何正确的洗手、洗脸、刷牙等。再如:“说一说,夸整洁”的环节中,教师仍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在各种情况下你是如何保持整洁的。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始终让学生沉浸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并在不断的引导中提升出新的认识。这些活动都来源与学生的生活,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的,因此孩子们有话可说,他们兴趣高涨,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效果良好,有效的落实了教学目标。二、注重情感激发,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年级的孩子太小,自我意识较差。他们知道怎样整洁,但不一定会积极地、认真的去做。所以在这课堂中除了让他们知道怎样做到整洁、如何保持整洁之外,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情感,认识到为什么整洁,整洁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将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落到实处。鉴于此,我首先采用“树立榜样”,来激发学生情感。通过正、反两个例子,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不爱整洁的孩子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会让人不喜欢他;相反,爱干净又整洁的孩子却人人爱,使学生初步体会整洁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想要做个整洁的孩子的愿望。我让孩子们对着镜子检查自己是否整洁,寻找自己最整洁的地方。在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肯定以往孩子们做的好的地方,这也就是在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将这些好的卫生习惯继续保持下去,从而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目的。 课的最后,老师通过送孩子们 “礼物”这一教学手段,告诉学生整洁不是一时就够的,也不是仅仅停留在课上的,更重要的是贵在坚持,形成习惯。让镜子来帮助孩子们在课下也能自我提醒,自我监督,激发他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信心及决心。同时也将本课的内容延伸到了课后,体现了课程对学生今后生活的指导。 可以说以上几个教学活动,从激发情感到落实行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教学目标的落实水到渠成。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课堂上我使用游戏,这是低年级孩子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给孩子们游戏“细菌细菌哪里去”,把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上来,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我要做个整洁的孩子的想法。在“说一说,夸整洁”这一教学环节,向全班同学发起质疑,让学生们体会保持整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整洁的思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促使他们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孩子们在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育。直到最后,看书找榜样。这个环节的设置就是告诉孩子们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此环节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自然而然、不露痕迹的。遗憾之处: 由于任教学年不同,对班级孩子不了解,对于他们平时的卫生情况不清楚。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能有针对性的树立典型,以及纠正不足,因此课堂显得时效性不足。 另外,本课难点是将良好的卫生习惯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其目的与最终落脚点还是服务于生活、指导生活。虽然我设计的一些活动,如:布置完成“人人争当整洁儿童”表格,都是在努力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后,但缺少后期的监督、评比,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可能仅仅就停留在课上,停留在学生的口头。 总之,通过这节课,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所谓教学相长,只有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创新,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才能真正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