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静悄悄的革命》体会(2)在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常常思考,要想让教学彻底发生改变,关键是什么?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正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为我指点迷津。要想让教学改变,首先学校要改变。作者佐藤学把自己二十多年来参与学校内部发生变化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行动上、理论上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为了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 1、二十年坚持行动研究坚持行动。 佐藤学教授参观教室的活动已经快二十年了,若按照每周访问2-3所学校,参观约10个教室计算,那么他至今已访问过1000所以上的学校,参观过7000多间教室。20年里研究中虽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他还是坚持行动研究,坚持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2.改革方略持之以恒: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要想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计正式固定下来。3.打开教室的大门建立“公开课制度”。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校内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一次的、在同事面前上公开课的体制。无论是怎样的改革,学校里只要有一个教师不上公开课,要取得成功都是困难的。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二、相互开放的教室---改革的第一步1.第一年的课题培养“合作性同事关系”:在学校的各项改革课题中,最重要、最中心的课题是培养教师们之间“合作性同事” 的关系。人人上公开课,进行课堂研讨,让所有教师超越自己,构筑起和同为实践者的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关系,这正是所有学校改革的前提。2.为了打开教室的门找准课堂研讨的实质:让所有教师上公开课,除了校长要求人人参与,最重要的是课后研讨活动要办得生动有趣,让作公开课的教师心甘情愿的接受再一次的公开评论,其次,能让其他参加者也自觉的产生“下次公开课我来上”的愿望。特别是,让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们都意识到,要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要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互相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那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才能达到教研的目的。三、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1.应对学生的教学 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校改革第一年教研活动的中心目的不是“上出精彩的课”,最重要的乃是在教室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就是要在教室里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能安心上课,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勉励的学习氛围。要把学校里大多数的教师变成能让学生情绪稳定,相互间能够诚恳、亲热的发言和倾听的教师。反过来就是说,能让教室的空气远离浮躁,让学生自然平静的声音重新回到教室,并且教师能够通过每个学生言行的恰当对应而创造出平和气息的教室来,那么,无论是使用怎么样的教材,都能实现与其他内容相应的自立的学习,合作的学习。2.创设以听为中心的的教室营造“互相倾听”的氛围。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的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的话,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的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善于学习的儿童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由“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形成相互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的保持专心专一的、郑重其事的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除此以外,别无他法。教师应该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的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相互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相互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期待学生发生相互倾听的融洽关系不能过于心急。学生的变化是缓慢的,历时越久越见成效,至少得有十个月的思想准备,并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建立这种关系。3.教师持有自己明确的课题的教学研究 在改革的第一年,还有一项必须重视,即每个教室都要带着自己的课题致力于教学研究。要让教学具有创造性,教师自身必须明确自己的挑战课题。上好公开课,确立自己要挑战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才能成为以创造性教学为中心,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四、学校组织的简化---为了能让教研活动成为核心 实践证明,学校的校务分管部门和委员会越多,组织和机构越复杂,工作也就分的越零零散散,大家的责任意识也就越淡薄。简化学校机构和组织,确保教学研究的时间,把校内教研活动作为学校运营的重点。每节课都要引入让学生活动的作业,引入小组的、合作的、相互交谈的活动,引入学生相互表现的、交流和品评各自理解的等活动。也就是把“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每一课时的教学中具体落实。五、召开公开探讨会1. 指令性研究实验学校制度的功过 指令性研究学校开展研讨会切忌搞形式主义,几年实验一过,一切又恢复老样子。2. 公开日常授课公开研讨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公开日常的授课情况和教研活动成果,请去校外人士的评议,来为下一年的学校改革做好准备工作,它是推进学校改革的必经之路。在进行研讨活动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教讨活动的目的是公开学校的实情和教学实况,印刷物越简略越好。②上公开课时不能和平时授课不一样,不能提前做过量的准备工作,要保持平时上课的风格才是最好的。③无论是以书面报告还是口头报告的形式来汇报研究成果,都最好列举出学生的具体名字。千篇一律的措辞,抽象的语言以及教育界流行的言辞的研究报告宁可不要。3. 与参观者应对参与公开授课的教师要摆平心态,上出自己的个性。对参观公开研讨会的教师提出要求:要抱着学习的态度,研究的态度观察课堂里的学生,看学生是否真正拥有学习的生机,不要对教师的教学随意指责,因为改变学生才是教育的真谛。六、学校向社区开放---校外人事参与学习挑战1.教师和家长的合作 学校的改革要从内部开始,建立合作性同事关系,但是学校内部的改革必须要有来自外部的支持。学校要主动邀请家长参与管理,形成家校合作的凝聚力,使家长自觉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责任。2.从参观教学到参与学习家长、教师建立团结合作关系。因家长和教师存在着不信任关系,主动邀请家长参观教学。首次参观,每个家长都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随着参观次数的增多,家长们就不再局限于对自己的子女照顾,对别的儿童也开始进行帮助,渐渐地,爸爸、爷爷等长辈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家长参与的方式各式各样,可以代替教师上课,也可以坐进教室听课。渐渐地,教师和家长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才会遇到问题一起商量解决,真正实现教师、家长在没明确各自责任的基础上的团结合作关系。4. 为形成学习共同体而努力家长参与学习后,会逐渐改变教育孩子的做法,而不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在一旁让他们自己思考。在“参与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家长们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学校就能成为“学习共同体”,渐渐地家长、公民和社区都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授课,这将是教育中不可低估的一种合力! 教学改变,学校要改变,学校改变,从教研开始。必须简化学校组织机构,扎扎实实搞教研。教师们人人对外开放课堂,形成“合作性同事”关系,建立“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会倾听,还要借助家长、公民、社区等外力,构建“学习共同体”,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生改变,教学才能发生真改变,师生才能共成长! 相信未来学校的改变还有无数的可能尚待实现的外力!作为一线教师,让我们且行,且思,且实践,做一个锐意改革的智慧型教师!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汲取更多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