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做班主任》读书心得 作家雨果曾说过:“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却非常忠实。”《今天怎样做班主任——点评100个典型案例》,作者是王晓春老师,他主要研究方向是: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著有《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系统论述班主任专业知识不是本书的主要任务,但书中谈到的案例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可能会遇到的,因此本书内容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本书主要包含九辑内容,涉及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提高、班主任作用、班主任的思维方式和心态、班级秩序和学风建设,以及如何与家长和问题学生打交道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有六句话我个人觉得非常受用。 第一句话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教学中我们老师经常借用这句话来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可事实却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也都能够当将军的。尤其是一些厌学的学生需要老师隔三差五地进行激励,否则就泄劲儿,殊不知,老师的这种激励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上瘾,我们将这种现象暂且叫做“兴奋剂依赖”,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时要注意激励语言适量用。 第二句话是:孩子越小,因材施教越困难。心理学认为,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是存在差异性的,因此个性特点就难以判断,要想拥有一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慧眼,老师必须要有相当的社会经验和科学知识,如果对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判断不准,不如少些规划,多些倾听。因此,最符合规律的教育资源分配应该是:年级越低,对老师的要求越高,越需要有专业的人去教育。既然小孩子个性难以准确判断,就应该谨慎行事,否则就是“冒险主义”。第三句话是:现在的家长是否要求老师多了,要求孩子少了?实际情况是:家长在生活上、劳动上和品德上对孩子要求少了,而在考试分数上则要求的很多。而家长对老师的要求确实高了,把孩子惯得不成孩子样,送到学校后却希望老师把孩子的毛病都改过来,可见今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是少了,而是偏了。 第四句话是:请不来的家长。今日不同往时,作为老师也要考虑家长的心态,通常请不来的家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的教育没有专人负责,接到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后父母以工作忙、不能到校的措辞互相推诿。另一种就是家长早被老师找烦了,知道老师请家长肯定没好事,不愿意来,对于这种情况,即使家长不情愿地来了,也是一味说好,回去一定好好教育,回家后要么就是一顿狂揍,要么就是习以为常、置之不理。对于这类家长,王老师建议不用再三邀请家长到校,直接告知学生犯了什么错,会受到什么相应的处分。 第五句话是:怎样处理群体性同学矛盾。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六人学习小组中有五个人联合签名,要求把第六个同学调离本组,原因是那个学生遭人厌烦。”想必从教多年的班主任早已为此头疼过,解决的大致思路应该是:第一步是先找个其他借口把这个学生调离小组,并且与其他五人达成协议,不能让被调离的学生知道联名的事情;(此步骤是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又不能伤害被孤立者的尊严)第二步是一个个找另外五个学生谈话,要搞清楚他们有没有恶意排挤人的倾向;第三步是找被被调离的同学谈话,让他自己叙述自身有哪些不好的行为?哪些又是招人厌烦的?之后就是与被调离的同学一起做一些预案,让他在矛盾爆发前向老师求助,以此来减轻或改正他的可恨之处。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一定要遵循先稳住大局,再调查解决的原则。 第六句话是:厌学的实质是退出竞争。如果一个学生在竞争中总是失败,他会选择厌学来作为退出竞争的宣言。我们一般人心目中的所谓竞争,往往容易流于短期行为,而且容易使人浮躁,其实,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智慧的渴望,这种智慧源于内心,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淡化竞争。 读书分三类,一种是为谋生的“任务型”读书,一种是充实心灵的“自我实现型”读书,最后一种是放松心情的“娱乐型”读书,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读书能使人放空大脑,放空思想才能放亮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