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心得体会前几天听了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及教研室老师关于教材教法的解读分享和建议,感触良多。贾老师从给学生准备课桌布进行情景导入,先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对课桌的长度进行测量,最后的结果各式各样,后来抛出问题,怎么才能使测量结果一样呢?让孩子们进行了思考,最后发现了使结果一致的方法:统一测量标准。老师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交给了孩子,让孩子估一估,测一测,分享他们的测量方法,用正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出了刻度之间的长度,对长度单位形成了概念性的认识。最让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分享测量方法的时候,老师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错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纠正,让学生教,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测量方法有了更正确规范的认识。后来教研组老师对于“四基”、“四能”、全面发展和“核心词”进行了阐述: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也不应只局限于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针对数学上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随后,教研组的老师对教材的编写和布局进行了说明,让我们对于课本的编写方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比如问题串的设置,这些问题围绕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让我对于以后课堂教学课时的安排和课堂内容的编排也明确了方向。对于教参的编排进行的说明,让我对于教材的编写有了更明确的认知,给我们的教参的使用建议:读-批阅-理解-交流-再理解-案例……让我在今后对于教参的解读和使用方面也有了清楚的理解,在今后的备课和反思过程中也会将教参认真进行研究和解读。 后面教研员提出的一系列的建议,让我更深刻意识到了所有的教学的内容和活动,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了解孩子,这一理念贯穿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的始终,课前做功夫,课后多思考。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语言、画图、操作、动作等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有助于展示他们的思考过程,这在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看重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想法,教师多问一些“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问题,学生多一些“我的理解是”的表达,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精神品质。老师对于教研主题以及学业评价等方面也给予了一些建议和说明。在教研主题中,提出了聚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践研究,方法是理论解读+学生研究,课例磨砺+教研推进,要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合在教研的内容和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这方面我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和深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会不断努力和学习,深入理解并贯彻其中的内涵,快速成长。另外,在学业评价方面,主张开放、多元、放权、赋责的评价理念,评价过程要持续一个学期,包括方案的落实与质量监控、教学跟进;过程展示和阶段评价,这让我在以后的学业评价中也有了一些方向和标准。以上是我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有些理解不是很透彻的东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仔细钻研其中深刻的内涵,认真反思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