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提出”的一点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关于“问题提出”的一点思考

ID:319473

大小:4.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关于“问题提出”的一点思考《课程标准(2011版)》把“解决问题”改成了“问题解决”,提出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也可见,解决问题只是“问题解决”的一步,“问题解决”就是一种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展开的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认真的研读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的载体,借助教学的内容合理的呈现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学习、猜测、质疑、探究的过程,从而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材上来看,教材的编写也注重了这样的引领,青岛版教材就是以“情境串”和“问题串”呈现知识内容的,人教版教材多是以具体情境、小精灵的话提出问题。但教材就是一种载体。怎么用,怎么用好,需要研读、理解教材的意图,还是需要老师认真思考,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研究的。忽然想到张xx老师上《圆的认识》这节课。用一张纸,一支笔,一把圆规,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再操作、思考再思考中认识了圆。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问题不断,思考不断。教材中是怎么引入“圆”的呢?差不过从生活中的圆引入,青岛版是从古代到现代的交通工具,车轮都是圆形的,提出问题: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接着是画一个圆进行研究。人教版是从工艺品和各类建筑中的圆引入,让学生想办法画一个圆,引入对圆的学习。 北师版:想一想,在套圈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苏教版教材是在图形中找圆,然后说说与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有什么不同?从教材来看,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人教版、苏教版和青岛版都是从生活中的圆引入,北师版是从学生的套圈游戏公平性引入,哪个更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呢和学习的欲望呢?不同的问题情境都能引发学生对圆认识学习的欲望,都能引起学生的新思考。从学习活动上看,四种版本的教材同样都是先让学生尝试画圆,在画的过程中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圆的特征。看来教材中设置情景,就是依据课程标准,借助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引起学生新的质疑和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是一个导向,一个引领,老师们只有真正理解了教材的意图,才能合理有效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提问题”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就不一样了,老师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只是当成了一个“提问”题。老师的问和学生的答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是老师问的不清楚吗?还是学生不会提问题呢?都不是,就是老师说的“问题”不是学生想的“问题”。如:一位老师上课时问:谁能看着图提一个问题?生1:一共有6只兔子生2: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6只兔子。老师:听清楚,老师说的是提一个“问题”(重音)。生3:2+4=6老师(有点急):不是列式,是提问题,就是你想问什么?生4:我想问合起来一共有6只兔子老师问:你是不是想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生点点头,又说:不是,一共有6只兔子。执教老师和听课老师都很无奈!是学生不解老师,还是老师不解学生呢?我想是老师不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一年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他们能把看到的用语言完整的描述已经很了不起了。况且图画是一种强视觉信息,学生受强视觉信息的影响,一眼能看出有六只,干嘛还要问有多少只呢?学生就是把它看成了一道“题”,老师才把它看成了“问题”。看来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提问题,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什么才是问题?什么才是能够让其他同学回答的问题。看到的图画信息与问题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单纯的说你这不是问题,那什么是问题呢?就得让小孩儿感受到,体会到。慢慢儿来,天天练,总会有效果的。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